日历屋
日历

新冠疫苗打几针

    疫苗   打几针   是打两针
《新冠疫苗打几针 新冠疫苗是打两针还是三针》

此前,都说新冠疫苗需要打两针,即打完第一针之后,在21天之后,56天内打第二针,即可完成接种。但是,现在说需要打第三针,对此大家都迷惑了。到底新冠疫苗打几针呢?新冠疫苗是打两针还是三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相关消息。

新冠疫苗是打两针还是三针

新冠疫苗打几针 新冠疫苗是打两针还是三针

新冠疫苗

两针或三针均可,各有优势,没有好坏之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接种。两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各有特点。无论采用何种技术路线,最重要的是采用合适的技术,研制出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疫苗,这是疫苗研制成功的关键标准。

区别:

一是疫苗制作方法不同。

打2针的灭活疫苗是将培养扩增的活病毒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杀灭以后,经过系列纯化技术制备的疫苗。打3针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是将最有效的抗原成分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在体外细胞中来表达。类似于工业发酵的方式,最后制成疫苗。

二是疫苗接种对象不同。

打2针的灭活疫苗目前适用的对象是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人群。打3针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获批的接种对象是≥18岁人群,包括老年人。

三是接种间隔时间不同。

打2针的灭活疫苗第一针和第二针间隔28天,建议最长不超过56天(3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间隔为3-8周)。打3针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相邻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

关于三针疫苗:

新冠疫苗

我国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的阵容中最近又增添了一位新成员——基因重组亚单位疫苗。这一类疫苗和之前已经获批的灭活疫苗以及腺病毒载体疫苗都不一样,其中最为大家关注的一个不同是,这种疫苗完成免疫接种程序,需要打3针,间隔6个月时间。

那么,什么是基因重组亚单位疫苗,最早的基因重组亚单位疫苗是怎么开发出来的?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的抗原都是由完整的病原体组成,而基因重组亚单位疫苗仅包含源自致病性细菌或病毒的某些成分。这些成分是高度纯化的蛋白质或合成肽,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主要物质。也就是说,基因重组亚单位疫苗不是完整的病原体,因此从本质上就不具备感染人体,造成疾病的能力。世界上首个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疫苗是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的一个独特特征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除了整个病毒颗粒外,在病毒携带者的外周血液中还发现了非常多的仅包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球形和棒状颗粒。在某些携带者中,这些颗粒占其血清蛋白总量的1%以上。这一发现构成了制造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的基础。

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尝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使得乙肝疫苗中的亚单位——HBsAg可以在其他生物中表达,该技术使得疫苗生产摆脱了需要人类血浆的局限,提供了几乎可以无限生产疫苗的潜力。

也就是说,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HBsAg替代了从感染者血浆中分离到的HBsAg。目前大多数获批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都是由含226个氨基酸的S基因产物(HBsAg蛋白)组成。

新冠疫苗

利用酵母生产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是通过在含有S基因的基因工程酵母细胞(酿酒酵母或者是汉逊酵母)中表达HBsAg蛋白而制成的。表达质粒在酵母细胞中仅产生HBsAg蛋白,而不会含有真正的病毒。

这种基因重组乙肝疫苗中表达HBsAg的多肽会自动装配成22纳米的球形颗粒,类似于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分离得到的HBsAg颗粒。这种人造的HBsAg颗粒同样含有对免疫应答起重要作用的抗原决定簇。

重组乙肝疫苗当然也并非十全十美,从苛刻的眼光来评判,其也有缺点。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免疫原性还不够强,表现在有一小部分接种的人在接种后不能够产生保护性抗体,需要重新接种。

对此科学家们也已经研发出了含有前S区基因的重组疫苗,事实证明这种疫苗能够产生更好的保护力,但是由于制造成本要明显高于现有的疫苗,因此应用并不广泛。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卫生部门也认为现有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已经足够好,目前并没有计划用新的疫苗来完全替代。

作为基因重组亚单位疫苗的代表,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具有产量高、安全性高、易于存储和运输等优势,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采用同样技术路线开发的基因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也应该会有类似的优点。

临床研究的数据也表明,基因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在接种2剂次后,76% 可产生中和抗体;接种3剂次后,97% 可以产生中和抗体,抗体水平较高,能够达到康复患者的血清抗体量2倍。

由此可见,基因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了不错的潜力。而在更大范围人群的接种中,它能否在众多新冠疫苗技术路线中脱颖而出,同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