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为了区别两种计龄方式,才有了虚岁和周岁这两种名称。虚岁是在出生时记为一岁,以后每到一个春节便增加一岁,在中国,每到春节就有给孩子压岁钱的活动,有个原因就是这一天被当作每一个人的生日。而周岁则是出生时为零岁,每到一个公历生日长一岁,所以虚岁比周岁大一岁或两岁。周岁换算成虚岁就是,在本人生日到来之前,虚岁=周岁+2;在本人生日到来及以后,虚岁=周岁+1。虚岁从一算起,逢新年长一岁,遵从农历;周岁从零算起,逢生日长一岁,遵从阳历。
中国古代使用的农历历法(实为阴阳历,非阴历),每月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但结合以参考太阳位置来计算的年,会因调整时间误差而存在闰月的情况。但古人并不会因此在同一年过两次生辰。此外古代历法还会因改朝换代、新帝登基等特殊情况在计日方面有所调整,因此“重年不重日”是虚岁算法的最大特点。
中国古人重视年、月、日、时辰组成的“生辰”概念(如生辰八字),而西方人重视月和日组成的“生日”概念。在计龄上,中国古人考虑的是正在经历的年份次序,而西方人考虑的是已经度过的时间长度。再加上中西历法相异,所以虚岁与周岁的计龄规则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