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日历

人工增雨会不会破坏生态

    生态   危害   破坏
《人工增雨会不会破坏生态 人工增雨会危害生态吗》

要想实现人工增雨的目的,是需要满足一些条件的,如合适的云团和催化剂。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人工增雨会不会破坏生态?人工增雨会危害生态吗?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出来了一些需要的信息,希望大家从中学习借鉴有用的知识。

人工增雨会危害生态吗

人工增雨会不会破坏生态

人工增雨不会破坏生态,人工增雨是一个微物理过程,不是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变化,作业使用催化剂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干冰、液氮汽化后成为二氧化碳和氮气,他们本身就是空气的组成部分,对环境不会产生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环境当中的银离子的含量有一个安全标准。作业区域水体和土壤中积累的银离子浓度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浓度。所以,正确使用催化剂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正常情况下,火箭弹会在空中爆炸自毁或者通过降落伞落到地面,炮弹的弹头会在空中爆炸成非常小的碎片。为保障安全,作业时会避开人口密集区和重要设施区,向空旷的区域发射。每次作业前,气象部门会发布作业公告,作业现场会设置隔离地带,群众围观时远离作业现场。发现有未爆炸自毁或未开伞的故障弹,请联系当地的公安或气象部门进行处理,不要擅自处置,更不要把它抱回家。

人工增雨还要看云的“脸色”

当然,并不是说天上有云就可以实施人工增雨作业,还要看云的“脸色”,像夏日晴空常见的轻薄白云,是无法经人工影响而化作雨水的。

如果天空没有云或者没有“好”云就不能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那什么是“好”云?

气象部门首先会选择具备丰富云水资源的云层,厚度一般要大于2公里,缺乏冰晶却拥有丰富的水汽,而且云体外面仍然有充足的水汽源源不断补给,才算通过“审核”。

最后,还得配合一定的上升气流条件,这样的云团才能开展人工增雨。如果不是具备这样条件的云团,人工增雨作业基本是没有作用的,而天气情况的把握,很大一部分是要靠气象部门对天气的预报和监测能力。

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后,一般在5到30分钟后见效,最直观的效果就是降雨量明显增大。当然也有例外,效果没有那么明显的,降雨云系就像一块沾了水的海绵,如果自然作用不够,云里的水分就不能被充分“挤”出来。

哪些催化剂和装备可助“化云为雨”?

要想实现人工增雨,合适的云团和催化剂缺一不可。哪些催化剂可助气象工作者“化云为雨”呢?

人工增雨使用的催化剂通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以大量产生凝结核或凝华核的碘化银等成核剂;第二类是可以使云中的水分形成大量冰晶的干冰等制冷剂;第三类是可以吸附云中水分变成较大水滴的盐粒等吸湿剂。

紧接着问题又来了,这些能够促进降雨的催化剂,是如何被送入云团的呢?

人工增雨作业飞机是云内播撒催化剂的最佳装备,可将催化剂直接撒入云中。其上装载的探测仪器还可对作业前后云的状态变化进行追踪监测,而且飞机作业机动性强,催化面积大,增雨效果最好。

与飞机作业相比,火箭和高炮作业,能将催化剂播撒得更集中、形成冰核浓度高,特别适合针对飞机难以进入的对流云作业。

最后,安静燃烧的地面烟炉是最“默默无闻”的人工影响天气装备。人工增雨地面烟炉常用于针对山区地形云的作业。作业人员将其设置在迎风坡面后,在气象条件适合时,利用计算机发出点火信号。烟炉开始燃烧含催化剂的焰条,通过环境场上升气流将人工冰核送入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