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日历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人工降雨   原理   作业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人工降雨作业的原理是什么》

为了获得降雨的效果,人工降雨必须对自然云条件和降水过程进行深入的探测研究。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好好来了解一下,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人工降雨作业的原理是什么?今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人工降雨作业的原理是什么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等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人工增雨分为暖云增雨与冷云增雨。

要使暧云(温度高于0℃的云)降水或增雨,要在云中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促使大云滴生成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若要冷云(温度低于0℃的云)降水,就要用飞机等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从而产生大量冰晶,使冷云上部的冰晶密度增大,促成或增加降水。

人工降雨的第一次试验

人工降水第一次试验是在1946年,美国科学家谢费尔用飞机向温度为-20℃的层状云播撒干冰碎块,5min后出现降雪。这一试验成功引起各国重视,先后有80多个国家开展这项试验和应用作业。其中以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和前苏联等试验研究较多。我国于1958年后在大多数省区进行了试验和应用,北方各地主要用飞机向系统性层状云播撒碘化银等冷云催化剂,以期增加冬春季节降水量;南方主要用飞机或高炮向积状云内播撒碘化银或盐粉,以期增加夏旱季节的降水量,少量试验在雨季进行,以期增加水库蓄水量。

首次实现人工降雨的科学家是杰出的美国物理化学家欧文朗缪尔。欧文朗缪尔,1881年1月3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他从小对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极感兴趣。他年轻时就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实现人工降雨,使人类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朗缪尔经过深入地研究,终于搞清了有云未必就下雨的原因,是因为云中冰核、冰晶的数目太少了。

当时,在人们中流行着一种观点:雨点是以尘埃的微粒为“冰晶”,若要下雨,空气中除有水蒸气外还必须有尘埃微粒。这种流行观点严重地束缚着人们对人工降雨的实验与研究。朗缪尔通过实验告诉人们:尘埃对降雨并非绝对必要,干冰具有独特的凝聚水汽的作用,即相当于云中的冰晶或冰核。温度降低也是使水蒸气变为雨的重要因素之一。他在实验中不断调整加入干冰的量和改变温度,发现只要温度降到零下40℃以下,人工降雨就有成功的可能。朗缪尔发明的干冰布云法是人工降雨研究中的一个突破性的发现,它摆脱了旧观念的束缚。之后,朗缪尔决心将干冰布云法实施于人工降雨的实践。

1946年,已经66岁的朗缪尔像年轻人一样燃烧着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七月的一天,在朗缪尔的指挥下,一架飞机腾空而起飞行在云海上空。试验人员将207千克干冰撒入云海,30分钟以后,狂风骤起,倾盆大雨洒向大地。第一次人工降雨试验获得成功。朗缪尔开创了人工降雨的新时代。

人工降雨应用实例

2013年7月31日,宁波全市共有5支人工增雨作业队伍在奉化、余姚、慈溪、鄞州和象山待命。到31日下午4点,已成功在余姚上王岗、奉化溪口和鄞州周公宅等地实施了6个批次的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增雨弹18发,增雨效果明显。宁波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人员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于说“人工降雨”,而在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看来,“人工增雨”才是正确的表达。因为气象专家不是“龙王”,并不能凭空造雨,而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正好过境的降雨云团留住,让它多下一些雨。

2021年11月16日,在人工增雨作业的助力下,南充市辖三区普降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