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日历

长江流域的水灾多发区

    长江流域   水灾   多发
《长江流域的水灾多发区 长江流域水灾多发地段》

洪水是由于暴雨、水库垮坝、风暴潮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水量迅速增加的现象。我国有些地区是洪水灾害的多发区,那么,大家知道长江流域的水灾多发区是什么地方?长江流域水灾多发地段是在哪里?接下去请大家收藏好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江流域水灾多发地段

长江流域的水灾多发区

长江流域的水灾多发区是长江中下游,长江中下游洪水峰高量大,洪灾最为频繁。长江中下游有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和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芜湖、南昌、长沙等中等城市。

因为受亚热带季风和台风等因素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区是中国暴雨多发区和暴雨强度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暴雨洪涝灾害多发区域。尤其是长江干流从湖北荆州到安徽铜陵沿线的两湖平原和皖西皖中平原等低洼区域,由于暴雨汇流面积大,支流众多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又夹于南北丘陵山地之间,是最易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区域,长江流域曾经发生的多次严重洪涝引发的溃堤和淹没灾害大部分就发生在这个区域。

长江历史上发生的洪灾悲剧

众所周知,长江是一条雨洪河流,上、中、下游均有洪水灾害。三峡大坝兴建前之洪汛期,我曾多次乘船路经被世人称作“九曲迥肠”的荆江河段,观察到一种危机:上荆江洪水位高出比岸地面很多,肉眼可见沙市、郝灾等城镇许多房子的屋顶竟在水面以下!

这里大堤一旦决口,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上,“不堪设想”的悲剧,长江历史上频繁发生。究其来源,川江可谓罪魁祸首。据上世纪几个大水年资料,长江主汛期7~8两月,宜昌以上来水量占城陵矶洪水量的60~80% ,占汉口的55~76% ,荆江洪水则95% 以上来自宜昌上游。

也就是说,只要宜昌发生特大洪水,就会导致中下游地区的严重洪灾,甚至是段灭性的灾害!

据史书记载,自公元前180年(西汉初)至1911年(清末)的2096年间,长江共发生较大洪水灾害214次,平均10年一次;1499年至1949年约450年间,湖北境内江汉干堤溃口达186次,平均2~3年一次;1788至1870年不到100年间,长江上游接连发生3次超过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1788年(清乾隆五十三年),洪峰流量达8.6万秒立米,长江干流沿岸及嘉陵江下游许多城市集镇都大水入城。荆江大堤万城至御路口决堤20余处,洪水冲入荆州城内,水深一两丈,房塌舍毁,兵民淹毙万余。乾隆爷震怒,一年之内连连下渝旨24道,严查严办对大堤督修不力者,并将荆江大堤由民堤改为官堤,每年拨专款修守不怠。

1860年(清咸丰十年)洪峰流量近11万秒立米。屏山、丰都、万县、云阳、巫山、巴东、秭归、宜昌、宜都、公安等城市大水入城,城恒坍塌,人畜漂没无计。上荆江虽未溃口,但冲开了藕池口,大量洪水涌入洞庭湖,湖南遭灾严重。

1870年(清同治九年),洪峰流量又高达11万秒立米,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区一片汪洋,仅两湖便有50多个州县被淹没。这年6月下旬以后,暴雨成灾。地处嘉陵江下游之合川县,“雨如悬绳连三昼夜,6日大水入城,深四丈余”。重庆磁器口“大雨十天,江上漂流人、物七日之久”。

万县志云:“6月15日江水汛,16日没河岸,17日啮城根,18日没县署照墙,19日子夜,大雨彻宵,骤涨平明,县地陆沉”。

鬼城丰都,亦“全城淹没无存……”

奉节鲍超阁的墙上至今仍有石刻,令人怵目惊心:“同治九年季夏洪水至此”。

云阳张飞庙前也有石刻:“同治九年……”

秭归县,“江水暴溢,归州河一带巨涨,沿江水势几有越岭之虞”。

位于三斗坪镇的黄陵庙,大殿内楠木擎柱顶端,遗留着“同治九年”的洪水痕迹……

1931年,长江水患殃及川、鄂、湘、赣、皖、苏、豫、七省,共计205个县,淹没农田5000多万亩,灾民达2800多万,其中淹死者竟达14.5万人之多。

武汉,市区“大船若蛙丰浮水面,小船如蚁漂流四周”,洪水浸泡时间长达四个月。洪水泛滥时,“幸免者或攀树巅,或骑屋顶,或站高阜,均鹄立水中,延颈待食。不死于水者,皆悉死于饥,竟见有剖人而食者……”

1935年,洪水发生之时,致使“荆沙被水围困,形如岛屿。四乡人畜漂没,四舍荡然,并波及荆、潜、监、沔一带,为状之惨,目不忍睹。”

1954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荆江分洪工程已抢建完工,荆江大堤也已经过大规模整修。但因洪水来势凶猛,虽以分洪方式确保了武汉,也保住了江汉平原,但灾情依然令人叹息:京广线铁路交通命脉中断行车100天;农田淹没4700万亩;死亡30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