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日历

夏季台风路径特点

    台风   路径   夏季
《夏季台风路径特点 夏天台风路径特征》

台风的发生是有季节性的,一般发生夏季,七八九月份是台风的高发期。据说,台风的路径是会变化的,那么,大家知道夏季台风路径特点是什么?夏天台风路径特征是什么?希望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能够解决你的困惑,欢迎更多的朋友来阅读。

夏天台风路径特征

夏季台风路径特点

夏季台风路径特点是台风自菲律宾以东海面向西北方向移动,横穿我国台湾和台湾海峡,在闽、粤一带登陆;或者穿过琉球群岛,在江、浙沿海登陆。这条路径的台风常常侵袭我国大陆,对华东、华南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有人称之为登陆型台风路径。

台风路径尽管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在相似形势和条件的影响下,还是有其共同的特征。根据它们的主要特点,可以将西太平洋台风的基本路径概括为以下三类:

第Ⅰ类为西移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海面一直向西移动,经我国南海,在华南沿海和海南岛、越南沿海一带登陆。这条路径的台风对我国华南地区影响较大。

第Ⅱ类为西北移路径:台风自菲律宾以东海面向西北方向移动,横穿我国台湾和台湾海峡,在闽、粤一带登陆;或者穿过琉球群岛,在江、浙沿海登陆。这条路径的台风常常侵袭我国大陆,对华东、华南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有人称之为登陆型台风路径。

第Ⅲ类为转向路径:台风在菲律宾以东海面先向西北方向移动,以后转向东北,呈抛物线状,是最多见的路径,如台风在远海转向,主要袭击日本或在海上消失;如台风在近海转向,大多向东北方向移动,影响朝鲜,但有一小部分在北上的后期会折向西北行,登陆于我国辽鲁沿海。冬季这类台风的转向点很偏南,有可能影响菲律宾和我国台湾一带。

台风移动路径随季节而异。一般说来,夏季台风多属路径Ⅱ,其它季节则多属路径I、Ⅲ,其中从东向西的西进型路径,自冬至夏是从低纬向高纬慢慢迁移,自夏至冬又返回低纬。据统计,1-4月台风多在10°N以南西移,5-6月多在10-15°N之间西移,7-8月主要路径显著北移,在15-25°N之间西移影响我国。9-10月开始南退,多在15-20°N之间西移,11-12月台风路径南退到10-15°N之间西移。至于转向台风,各月平均转向点亦随季节变化,自冬至夏很有规律地从低纬向高纬移,盛夏达到最北,而且转向点从东向西移;自夏至冬则转向点从高纬移向低纬,从西移向东。

古人是如何预测台风

古人常依据风向、动物异象等预测台风,比如“东风转北,搓绳缚屋”,大量浅海鱼类上浮,较大的深海鱼来到浅海等,都预示着台风即将来临。

为了有效应对台风,古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不断累积经验,常根据一些天象和物象的征兆来预测台风。除了前文提到的“炼风”,《岭表录》中记载:“夏秋之间,有晕如虹,谓之飓母,必有飓风。”“飓母”也称“台母”,是福建等沿海渔民根据天空现象观测台风的一种经验,当台风中心距离海岸大约五六百公里时,沿海处可以看到东方天边散布着如乱丝一般的云朵,从地平线像扇子似的四散开来(气象学上称辐辏状卷云),约六七千米高,且在早晚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霞,渔民看到这种彩霞,便知台风即将来临。

古人也常根据风向来预测台风。渔民中流传着“一斗东风三斗雨”“六月北风,水浸鸡笼”等谚语,“三斗雨”“水浸鸡笼”均指台风雨。台风多半来自东南方的广大洋面,当某地受台风前半圈外围气流影响,出现西、北、东三个方位的风向,且要持续半天到一天以上时,即成为台风来临的预兆,谚语“东风转北,搓绳缚屋”也是这个意思。民间还有“海底照月主大风”的经验,是指有时台风来临前,有的地方几乎是静风,海面上平静如镜,月影清晰倒映于海中。

古人还会借助动物的异常现象预测台风到来,如夜光虫、角藻、磷虾等发光浮游生物以及寄生有磷细菌的某些鱼类,台风来临前两三天上浮至海水表层,远远看去产生点点、片片的磷光,不停闪烁,时沉时浮,谓之“海火”或“浮海灯”;亦或大量浅海鱼类上浮,较大的深海鱼来到浅海,还能看见海豚、鲸等,甚至海蛇等底栖生物浮上海面缠结成团;大群海鸟朝陆地方向疾飞,有的疲惫的海鸟跌落在船上或海面上,或群歇在甲板上,任凭驱逐也不肯离去。

通过预测,做到未雨绸缪是古人应对台风的主要方式。古时人们多聚集在长江和黄河流域,近海南方地区居民人数相对较少,台风对整个国家的影响相对于现代来说较小。古代沿海大多是渔民,凭借丰富的天气经验,在台风到来前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渔民不出海捕鱼,将船只移至避风港,加固船舶和临海建筑物。如果情况不妙或难以度过危险,会舍弃家园,躲进山洞,待台风过后再重建家园。古时渔民为便于生产生活和迁移,居住的房屋较为简易,沿海更难见高层建筑,重建时只需把毁坏的屋顶重新架起,几天工夫而已,不像现代建筑所用材料多是混凝土或钢筋砖块,台风过后的重建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