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日历

赤潮发生最频繁的海域

    赤潮   海域   最多
《赤潮发生最频繁的海域 赤潮出现最多的海域》

近年来,赤潮的发生频率是越来越高了,它对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人类食用水产品的安全健康、海洋生态安全构成了威胁。那么,大家知道赤潮发生最频繁的海域是在哪?赤潮出现最多的海域在哪里?接下去给大家分享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灵活运用,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赤潮出现最多的海域

赤潮发生最频繁的海域

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水温较高,风力较小的海区,使得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聚集在一起形成赤潮。赤潮的高发区为:渤海湾、大连湾、长江口、福建沿海、广东和香港海域。珠三角,长江三角,还有渤海,因为这些地方工业废水排放量大海水流动小,因为他们都是一些高营养物质,使得还里的微生物大量生长,造成水里的氧减少,鱼死亡,造成祸害。

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主要包括淡水系统中的水华,海洋中的一般赤潮,近几年新定义的褐潮(抑食金球藻类),绿潮(浒苔类)等。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生物。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赤潮是一种世界性的公害,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首先,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因此也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赤潮发生与下列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一、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副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此时,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

赤潮检测的结果表明,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体均已遭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氮磷等营养盐物质大大超标。据研究表明,工业废水中含有某些金属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在海水中加入小于3mg/dm的铁螯合剂和小于2;mg/dm的锰螯合剂,可使赤潮生物卵甲藻和真甲藻达到最高增殖率,相反,在没有铁、锰元素的海水中,即使在最适合的温度、盐度、PH和基本的营养条件下也不会增加种群的密度。 其次一些有机物质也会促使赤潮生物急剧增殖。如用无机营养盐培养简裸甲藻,生长不明显,但加入酵母提取液时,则生长显著,加入土壤浸出液和维生素B12时,光亮裸甲藻生长特别好。

二、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 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大于2℃ 是赤潮发生的先兆。海水的化学因子如盐度变化也是促使生物因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盐度在26—37的范围内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在15—21.6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温、盐跃层的存在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易诱发赤潮。

由于径流、涌升流、水团或海流的交汇作用,使海底层营养盐上升到水上层,造成沿海水域高度富营养化。营养盐类含量急剧上升,引起硅藻的大量繁殖。这些硅藻过盛,特别是骨条硅藻的密集常常引起赤潮。这些硅藻类又为夜光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促使夜光藻急剧增殖,从而又形成粉红色的夜光藻赤潮。据监测资料表明,在赤潮发生时,水域多为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境

三、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随着全国沿海养殖业的大发展,尤其是对虾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自身污染问题。在对虾养殖中,人工投喂大量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由于养殖技术陈旧和不完善,往往造成投饵量偏大,池内残存饵料增多,严重污染了养殖水质。另一方面,由于虾池每天需要排换水,所以每天都有大量污水排入海中,这些带有大量残饵、粪便的水中含有氨氮、尿素、尿酸及其它形式的含氮化合物物,加快了海水的富营养化,这样为赤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物环境,使其增殖加快,特别是在高温、闷热、无风的条件下最易发生赤潮。

由此可见,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染也使赤潮发生的频率增加.赤潮发生的原因很多,条件也很复杂。杨积武博士告诉记者,赤潮发生的原因很多,发生的条件也很复杂。当水温较高、海流缓慢、无风或少风时,在封闭或半封闭的海湾地带,甲藻、硅藻等赤潮生物最容易爆发性的生长。海水中的营养盐(主要是氮和磷)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大量存在,直接影响着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其实从根本上分析,由于海洋污染而引起的海洋水体富营养化即过剩的氮和磷是赤潮频频发生的最直接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