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日历

儿化音是哪里的方言

    儿化   方言   地方
《儿化音是哪里的方言 儿化音是什么地方的方言》

儿化音主要出现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并以普通话为代表。在我国有些地区,人们日常会说儿化音来进行交流。那么,大家知道儿化音是哪里的方言?儿化音是什么地方的方言?今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儿化音是什么地方的方言

儿化音是哪里的方言

儿化音是北方的方言,北方地区对儿化现象的运用最为普遍,例如北京、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天津、山西、陕西、山东、宁夏、青海、新疆、甘肃,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河南大部等地区和城市,而分布于南方地区的南京话、四川话和重庆话等方言同样存在一定量的儿化现象,杭州话则存在与此类似的儿字缀现象。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叫“儿化音”,以及“儿化”跟“儿字”的区别,儿化音是卷舌音带来的音变,它最明显的特征是原本两个音节的两个字,儿化后变成另一个不同于前两个音节的新音节,即改变了原本的读音。而儿字音,则是在词句中“儿”字的正式读音er,并不改变前面字的原本读音。

儿化音功能

在普通话中,儿化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或特指的词义,或具有改变形容词、动词词性使其名词化的作用。如“顶”作动词,“顶儿”作名词;“一点”是名词指时间,“一点儿”作数量词,是“少量、少许”的意思。在生活语境中,该儿化处理的地方绝大大多数仍然可以不儿化,也不会产生歧义。且在广播语言中尤其是政治类、科学类、学术类的节目中,对语言的严谨程度要求较高,要尽量少用儿化;在书面语言或比较正式的语言环境中也不宜多用儿化。

在普通话中,儿化现象只构造特指的固定词汇。人们常说,背影儿、灯影儿、皮影儿戏,但不说,影儿子。

还有一类儿化是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如:脸蛋儿、花儿、小孩儿、电影儿。

表示少、小、轻等状态和性质,也常常用到儿化。如:米粒儿、门缝儿、蛋黄儿。

小的带儿化音,大的不带

比如“前门到了,请您前门儿上车,后门儿下车。”前门、前门儿、后门儿。为什么有的地方带,有地方不带?

大的器物、建筑不能带儿化音,小的可以带。大小是相对的。北京内城的门,全都不能带儿化音。外城只有两个门不带儿化音,一个是永定门,一个是广安门,因为这两座城楼比较大。

可是,东便门儿,西便门儿,广渠门儿,都要带儿化音。不带就是不知道这个规矩。那左安门、右安门呢?因为左安门、右安门是朝廷的叫法。当初老百姓,对左安门叫“礓礤门儿”,还是带儿化音。因为左安门、右安门也不大。右安门叫“南西门儿”,也是门儿,那带儿化音。

相对来讲,大的不能带儿化音,小的要带儿化音。小的,比如说冰棍儿,不能说冰棍。铅笔头儿,不能说铅笔头。大人和小孩,小孩的身体几乎各个部位都可以带儿化音。小手儿、小脑袋瓜儿、小脚巴丫儿。但是大人,大手儿,那能成吗?那成接大手、大便了。大脑袋瓜儿,也不成。大人身上的东西一般来讲,都不带儿化音;小孩儿的,带儿化音。大的和小的有这么一个区别。小糖球儿,不能说糖球。而篮球、足球、排球,不能说篮球儿,排球儿,足球儿,也是根据大小来决定的。

成年人也有年纪相对大和年龄小的。比如说,刚入厂的小年轻儿、小青年儿,小李儿、小赵儿、小张儿、都可以带儿化音。但如果上了岁数了,老李儿、老赵儿、老张儿,这就不成。所以大小,有这么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