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日历

倒春寒指的是哪种气象变化

    倒春寒   气象   有什么
《倒春寒指的是哪种气象变化 倒春寒有什么气象特点》

进入3月之后,各地回暖显著,但这并不意味着暖和的日子就这么开始了,因为冷空气还比较活跃,所以冷的时候还是会有的,而且可能会非常冷。3月之后时常会出现一种叫“倒春寒”的天气。那么,倒春寒指的是哪种气象变化?到底倒春寒有什么气象特点?一起来了解。

倒春寒有什么气象特点

倒春寒指的是哪种气象变化

倒春寒

春暖之后又变冷。气象学上的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倒春寒主要是由长期阴雨天气或冷空气频繁侵入,或常在冷性反气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等原因所造成的。

农业气象试验指出,日平均气温≤12℃,维持期≥3天,不利秧苗生长。如果降温伴随着阴雨,危害就更大,这是比较公认的指标。南方各地春播时间有先有后,倒春寒的时段与强度指标也稍有不同。

如广东把粤中、粤南出现于3月中下旬的如下低温称为倒春寒:

①日平均气温≤10~12℃,维持3~4天或以上;

②日平均气温≤15℃,每天日照≤2小时,维持7天或以上。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天气气候条件有差异,受害对象也不同,所以气象灾害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危害:

倒春寒

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倒春寒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林业和农业气象灾害,是指春天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并造成大范围地区树木和农作物持续受冻害的天气气候现象。倒春寒常引起我国北方花生蔬菜棉花和小麦的烂种现象,也会影响我国南方水稻播种出苗和生长,给农业和林业生产等带来严重危害。

在农业生产上,倒春寒其实仍属春季低温阴雨范畴。因为在出现时间上偏晚,危害性更大,因此农业上将其区别对待。这是因为,早春农作物播种都是分期分批进行的,一次低温阴雨过程仅危害和影响一部分春播春种作物,且早春低温阴雨多数是在春播作物的针芽期、大多数果树还未进入开花授粉期,其对外界环境条件适应能力亦较强。而一旦过了“春分”尤其是清明节之后,气温明显上升,春播春种已全面铺开,各类作物生机勃勃,秧苗进入断乳期,多数果树陆续进入开花授花期,抗御低温阴雨能力大为减弱,若这时出现倒春寒天气,就面临大面积烂秧、死苗和果树开花座果率低之灾,其他春种作物生长发育也受到严重影响。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心脑血管病发病增加老年人热平衡的能力较差,其循环系统很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刺激。交感神经受寒冷刺激后,兴奋度增高,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另外,天气突变会引起地球磁场的改变,诱发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病患者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可能发生血压突然升高、脑梗塞、脑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国外一项试验表明,让一组63~70岁的老人在室温为6℃的人工气候室里静坐看电视或看书,两小时后,老年人血压普遍升高了25毫米汞柱左右。而在同样条件下,青年人血压的变化很小。这说明低温容易使老年人的血管收缩。

早春时节,一些爱美的年轻姑娘早早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子。但女性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较为敏感,遭受冷空气袭击以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

同时春季容易流行呼吸系统传染病。由于早春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会受到直接影响,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乘虚而入,造成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等传染病流行。资料表明,在冬春交替的季节,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红热、气管炎等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季节。

倒春寒

对候鸟迁徙的影响

倒春寒对候鸟迁徙也有一定影响。如果气温持续升高,候鸟(如家燕、布谷鸟等)根据气候的感知,纷纷开始了漫长的迁徙过程。而后气温骤然下降,一些刚刚苏醒的生物又缩了回去,使早来的春鸟在气温急降时“缺衣少食”,甚至死在早春时节。

倒春寒体质虚弱者和免疫力不佳的人要注意以下五点:

一要适当“春捂”,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早晚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

二要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鸡、鸭、瘦肉、蛋类、蔬菜、水果等。

三要保证室内及时除尘通风,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

四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

五要多喝水,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血流畅通,而且可以预防呼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