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 老黄历 - 历史上的今天 - 3月25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10月24日在历史上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10月24日)


历史上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10月24日是什么日子、发生了什么
1023年 北宋政治家寇准去世
1260年 拜巴尔一世刺杀埃及苏丹忽秃斯,夺取埃及政权
1360年 百年战争:《布勒丁尼和约》生效,英国和法国暂时休战
1601年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逝世(1546年出生)
1632年 荷兰发明家、科学家列文虎克诞生
1648年 法国、瑞典与德国新教同盟及德皇于在威斯特、伐利亚的两个城市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795年 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首次瓜分波兰;
1844年 中法《黄埔条约》订立
1857年 位于英格兰谢菲尔德的锡菲足球会正式成立,成为世界上第一间的足球会
1860年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英北京条约》
1876年 日本发生了熊本士族反对维新政府的武装叛乱 史称“神风连之乱”或“敬神党之乱”
1877年 中国清军左宗棠之刘锦棠部攻克阿古柏占领的新疆重镇阿克苏
1894年 甲午战争:日军进入中国境内
1898年 彭德怀元帅诞辰
1901年 伊斯曼.柯达公司联合生产柯达相机
1904年 华兴会长沙起义流产
1908年 水土保持学家蒋德麒出生
1909年 意大利和俄国签订拉冈尼基协定,同意维持巴尔干半岛现状
1923年 张作霖创办东北大学
1926年 上海首次工人武装起义失败
1929年 美国纽约股市大跌,引发全球经济大萧条
1931年 芝加哥犯罪大王卡彭入狱
1938年 “中山舰”被日本飞机击沉
1945年 联合国成立
1947年 联合国大会决定,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1949年 傅作义偷袭中共中央未成
1958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
1960年 涅杰林惨案,苏联一枚P-16导弹在发射台上爆炸
1964年 卡翁达当选赞比亚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
1980年 意大利查获一起轰动全国的重大石油走私案
1984年 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逝世(1902年出生)
1991年 赵州桥被评为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
1992年 江泽民会见明仁天皇和皇后
1996年 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生骚乱
2001年 瑞士圣哥达隧道大火
2002年 中文维基百科上线
2003年 中国近代政治家,外交家宋美龄逝世(1897年出生)
2004年 九广东铁尖东站正式启用,是最后一班列车于1975年从尖沙咀火车站开出三十年后,东铁列车再次驶入尖沙咀
2007年 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
2008年 联合国日——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历史上的今天官网

历史上的日子(阳历)

历史上的今天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10月24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10月24日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重大历史事件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北宋大臣。字平仲,华州(今陕西渭南)人。
    太平兴国年间进士。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皇帝重用。太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当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围了瀛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王钦若、陈尧叟皆主张迁都;唯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反对南迁。真宗抵达澶州(今河南濮阳)后,寇准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宋将张环射杀辽军主帅挞览,于是订立了“澶渊之盟”。
    景德二年,升任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当时朝廷无事,寇准颇恃其功。帝亦待寇准极厚,王钦若很是嫉妒。乘机挑拨离间,谗言中伤,钦若说:“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也。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其何耻如之!”又说“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景德三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降为刑部尚书,知陕州。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贬至雷州(今广东海康),衡州(今湖南衡阳)等地,病死于当地。一天宋真宗问:“吾目中久未见寇准,何也?”左右畏丁谓之淫威,竟不敢言。留有《寇莱公集》。
    列文虎克(荷兰语:Antonivan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30日),全名ThoniusPhilipsvanLeeuwenhoek。是一位荷兰贸易商与科学家,有微生物学之父的称号。最为著名的成就之一,是改进了显微镜以及微生物学的建立。
    他经由手工自制的显微镜,首先观察并描述单细胞生物,他当时将这些生物称为“animalcules”。此外,他也是最早纪录观察肌纤维、细菌、精虫、微血管中血流的科学家。在他的一生当中磨制了超过500个镜片,并制造了400种以上的显微镜,其中只有9种至今仍有人使用。
    法国专使刺萼尼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广州黄埔祛舵“阿吉默特号”签订《中法五口贸易章程》,即《黄埔条约》。为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约共三十六款。法国获得英美两国在中国夺取到的全部权利。允许法国人在通商口岸建造礼拜堂,中国地方官有保护礼拜堂的义务。订约后,还强迫清政府取消禁止天主教的法令。次年8月25日,中法在澳门互换《黄埔条约》。
    1860年10月24日,钦差大臣奕忻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签订《中英北京条约》。10月13日,英法侵略联军占据安定门,进占北京。16日英法代表向清政府主持和议的代表恭亲王奕忻提出赔偿英法恤银50万两在22日交付的要求。并规定23日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订“续增条约”。逃到热河的咸丰帝下令“只可委曲将就,以期保全大局”。于是奕忻秉承旨意全盘接受英人条件,在北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此约原名《中英续增条约》,共九款。除确认中英《天津条约》仍属有效外,英国又扩大了如下侵华权益:赔款增为800万两;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将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司割让给英国。北京条约的签订使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国侵略者如愿以偿。

    1954年彭德怀在天安门上向参加国庆节检阅的部队代表讲话

    彭德怀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当年他“横刀立马”,立下赫赫功勋。建国后,他兢兢业业,实事求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一生,英勇善战,勤勤恳恳,光明磊落。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1岁起他就给地主放牛。他还当过煤窑工人和挑土工人,饱尝了地主资本家的欺凌压榨。1916年,他为生活所迫,同时受辛亥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投身湘军当兵,逐渐成为旧军队中的一名军官。这以后他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确定了自己一生的革命道路。

    彭老总的一生和军事分不开。他一生组织指挥了近200次较大的战役和战斗,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受到中国人民的赞场。外国友人也称他为“百战百胜的中国将军”,“创造战争奇迹的英雄”。

    解放后,彭老总从不居功自傲,他把人民的疾苦,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对待,常以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来要求自己,他曾说过,我们就是要做人民的牛,党的牛,国家的牛,可决不做哪一个人的牛!”

    在“大跃进”年代,彭德怀来到湖南湘潭家乡,白天走访,晚上座谈,亲眼看到了农村的现状,取得了第一手材料。他深感小高炉炼铁代价太大,不是发展方向。在敬老院里看到老人吃瓜菜,冬天睡篾席,盖破被,他忍不住说:“这是什么幸福院,有名无实!”那里的学校规定学生必须住校,但学生的口粮不够吃。他对陪同他的省委负责同志说:“学生的口粮少,生活差,还是放到家里由父母照顾好一些,不然,这样下去,会把小孩子的身体都弄坏的。”在建国10周年大庆的前夕,彭德怀搬出了中南海,迁到北京西郊的挂甲屯,住在吴家花园。在那里,他的心和人民贴得更紧了。他把自己院子里的水管接到街上,使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下雨天,他把危房户人家请到自己院子来住;谁家生、老、病、死,他都去过问,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呼声,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他的心。这位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着不可磨灭贡献的革命家,因遭“四人帮”残酷迫害,1974年11月29日下午14时25分在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即“三一医院”)因病去世,享年76岁。12月17日遗体进行火化。

    1978年,中国共产党宣布为其恢复名誉,受到全面公正的评价。邓小平称他是“优秀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领导人”、“作战勇敢,耿直刚正,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关心群众,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彭德怀在狱中所写的材料后来被编辑成《彭德怀自述》一书出版。

    毛泽东有诗《给彭德怀同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1901年10月24日,伊斯曼.柯达公司在新泽西的特伦顿联合生产和销售柯达像机及照像器材。在核准的3500万美元资本中,有100万美元属优先股。新公司的成立是为了统一生产先进的像机,并供应给美国和英国的公司。它标志着乔治.伊斯曼的事业又向前迈出了最新的一步。伊斯曼在纽约曼彻斯特公立学校毕业后,在银行及保险部门工作,后来转向照像业。他早期在一家汽车修理厂工作过很长时间。在完善制作干片工序,发明透明胶片之后,他在1884年成立了伊斯曼干片及电影公司。1888年,他的柯达照相机上市。摄影爱好者们现在使用上了价值1美元的柯达方型廉价照像机。

    校训: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1922年春,张作霖命奉天省长兼财政厅长王永江筹办东北大学。原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改办为东北大学理工科,原文学专门学校改办为东北大学文法科。

    1923年10月24日,公立东北大学正式开学。经费由奉、黑两省分担,校址暂设沈阳高师旧址内,校长由王永江兼任,学生480余人。文法科设中国文学系、英文学系、俄文学系、法律学系、政治学系;理工科设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土木工学系,机械学系。该校经费充裕,教职人员待遇优厚,超过国内各公立私立大学。1928年8月,由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迫先后迁移北平、西安等地。在此期间,广大师生积极参加爱国抗日运动,是“一二九”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60年被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大学。1986年进入全国33所试办研究生院学校的行列,1996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1993年3月8日,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张学良先生亲自题写校名,并出任名誉校长、校董会名誉主席。1996年,东北大学首批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1998年9月,东北大学由原冶金工业部部属院校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为纪念一二九运动,东北大学每年的12月9日举行长跑活动。
    1926年10月23日,为配合北伐战争,上海工人举行第一次武装起义。

    8月,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中共上海区委成立军事委员会。9月初,上海区委决定进行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并决定组织2000人的工人纠察队。10月11日,中共中央批准了上海区委准备起义的决定。暴动计划由中央制订,上海区委负责调查敌情和训练工人武装等工作。10月中旬,孙传芳在江西接连失败,孙的部下,浙江省长夏超同广州国民政府驻沪代表钮永建秘密协定,决定倒戈,反对孙传芳,归附国民政府,随即向上海进兵。上海只有驻军1000多人和警察2000人。中共江浙区委与钮永建合作,为配合夏超进攻上海,决定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由罗亦农、赵世炎担任起义总指挥。双方约定10月24日拂晓前开始行动。

    10月17日,夏超率部进军嘉兴,遭到由北而南向杭州进军的孙传芳部的打击。10月22日夏超率残部向余杭退出。10月23日,孙军进入杭州,并派兵追击夏超,在余杭公路上夏超被打死。10月23日晚,仍按原定计划,各区工人纠察队先后进入岗位待命。钮永建知夏超兵败被杀,所以也不支持工人起义的行动。罗亦农、赵世炎等于23日半夜得知夏部失败消息时,由于时间紧迫,有些地区的工人纠察队未接到停止行动的通知,与警察发生冲突。24日早晨停止了起义。工人领袖陶静轩、奚佐尧等10余人英勇牺牲,百余人被捕,第一次起义失败。
    大萧条,是指1929年至1939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
    大萧条的影响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衰退都要来得深远。这次经济萧条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首先发生在木材的价格上(1928年),这主要是由于苏联的木材竞争的缘故;但更大的灾难是在1929年到来,加拿大小麦的过量生产,美国强迫压低所有农产品产地基本谷物的价格。不管是欧洲、美洲还是澳大利亚,农业衰退由于金融的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尤其在美国,一股投机热导致大量资金从欧洲抽回,随后在1929年10月发生了令人恐慌的华尔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国银行家收回了给奥地利银行的贷款,但这并不足以偿还债务。这场灾难使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的制度破产了:它导致了德国银行家为了自保,而延期偿还外债,进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国有很大投资的英国银行家。资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都带来了出口和国内消费的锐减:没有市场必然使工厂关闭,货物越少,货物运输也就越少,这必然会危害船运业和造船业。在所有国家中,经济衰退的后果是大规模失业:美国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1932年的最大数据)。大萧条对拉丁美洲也有重大影响,使得在一个几乎被欧美银行家和商人企业家完全支配的地区失去了外资和商品出口。
    1929年10月29日,美国迎来了它的“黑色星期二”。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但美国股票场崩溃不过是一场灾难深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的火山口。随着股票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可怕的连锁反应很快发生: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有组织的抵抗、内战边缘。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城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叫做“胡佛车”,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上盖著的报纸也被叫做“胡佛毯”。而街头上的苹果小贩则成了大萧条时期最为人熟知的象征之一。在那些被迫以经营流动水果摊讨生活的人中,有许多从前是成功的商人和银行家。
    股票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大萧条,这次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对千百万人而言,生活成为吃、穿、住的挣扎。各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加强了贸易保护的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加剧恶化世界经济形势,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根源。大萧条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大萧条期间约有200-400万中学生中途辍学;许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杀;社会治安日益恶化。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失业。在美国,失业人口总数达到了830万,在美国各城,排队领救济食品的穷人长达几个街区。英国则有500-700万人失业,不得不排著更长的队伍等侯在劳务交易场内。
    经历了大萧条的人们在思想上发生了转变。工人从20年代的麻木状态中清醒过来,发动了富有战斗性的罢工。
    1938年10月24日,“中山舰”在武昌金口赤矶山一带江面巡防时,被日本飞机击沉。“中山舰”沉没的位置在离汉口26公里处的三号码头沌口水域,舰首朝着汉口,舰身向左呈85度角侧卧在礁石板上,舰的首尾距水面分别为19米和16米。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清宣统二年(1910年)8月在日本三菱船厂订购的,造价为68万日元。民国二年(1913年)造成后由袁世凯政府的海军部接收,编入海军第一舰队。

    中山舰在我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极其特殊的历史价值,是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山舰原名永丰舰,1925年4月13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正式被命名为中山舰。1938年10月24日,中山舰在武汉参加抗日的战斗中,不幸被日本飞机炸沉。在其25年的服役中,先后经历了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武汉保卫战四大历史事件,它不仅记载着孙中山先生经历磨难、矢志救国的坎坷历程,记载着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功绩,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抗击侵略、英勇献身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1988年5月3日,“中山舰”打捞工作开始,潜水员已从舰上取出调压器、炮弹、钢板、铜扣件、栏杆和钢绳,以及烧焦的船板等物。至1997年1月28日上午10时许,一代名舰——中山舰才在湖北省武汉金口镇附近长江水域缓缓浮出水面。至此,中山舰整体打捞工作至此圆满完成。

    中山舰的打捞工作一直受到海内外同胞的关注和支持。1988年,湖北省开始打捞的准备工作。1996年底,湖北省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大强为首的打捞工作领导小组,1996年11月12日,即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打捞工作正式开始。担任此次打捞任务的是重庆长江救助打捞公司,为保证打捞工作万无一失,曾派出70多名潜水员,潜水近百次察看、测量,制订了“双驳抬撬”方法打捞。

    中山舰出水后移至下游18公里处的湖北船厂,采用科学方法,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全面修复。同时,在中山舰沉没地———武昌金口规划3000亩土地,兴建综合性的中山舰陈列基地,使之成为大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修复工作于1999年11月12日正式开工。

    联合国旗

    “联合国”这个名称第一次见诸文字是在1942年1月1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为加强所有反法西斯国家的统一行动,拟定了一个各国共同遵守的原则,并征得了苏联的赞同。1942年1月1日,美、英、中、苏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这个文件,即《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第二年10月30日,中、苏、美、英4国在莫斯科发表了《普遍安全宣言》,正式提出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苏3国和美、英、中3国先后在美国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胶园举行会议,根据《普遍安全宣言》的精神,草拟了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章程,并通过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1945年2月,由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参加的雅尔塔会议,又进一步讨论了成立联合国的问题。会议公报宣布,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反法西斯同盟国将尽快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并决定同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

    根据这一决定,由美、英、中、苏、法5国发起,并邀请《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各签字国参加的联合国制宪大会,于1945年2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隆重举行。50个国家的280多名代表和1700多名顾问、专家及记者聚集一堂。中国代表团由10人组成,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的代表董必武。会议以敦巴顿橡胶园会议的建议为基础,经过两个多月的讨论,起草了《联合国宪章》。6月25日,代表们在旧金山歌剧院一致通过了这个宪章。26日,制宪会议在旧金山退伍军人纪念堂礼堂进行最后一项,也是此次大会最庄重的议程——与会代表在宪章上签字。按照大会商定的程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签字。正午时分,董必武用毛笔在宪章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各国代表都签署了这个宪章,其后波兰也在宪章上补签。签署宪章的51个国家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10月24日,美、英、中、苏、法等多数签字国送交了批准书,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根据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联合国所有成员国都享有平等的表决权。联合国的常设核心机构是安全理事会,它有权根据联合国宪章采取必要的措施与行动,美、英、中、苏、法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安理会在决定重大问题时,采取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的原则,即5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

    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1990年11月,苏联《星火》周刊第一次公开1960年一枚导弹爆炸真相,苏联导弹部队司令员尼德林当场丧生,发射台上的人员全部罹难,现场生物荡然无存,只有一位火箭设计员杨格尔因要吸烟离开发射台,幸免于难。

    这枚定名为“P-16”的导弹,原定在1960年10月23日发射。当天,已经用大吊车将它直立在发射场地,可是,经专家检查,发现引擎电路安得不妥,燃料渗漏到锅炉泵部分,因此推迟了升空的时间,有关人员把闸门拆去,就地替这枚装满燃料的火箭进行烧焊修补工作。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安全操作规程,因为火箭在直立以后,它的引擎只能在24小时内作正常的操作,超过这个期限进行操作,就会出事故。

    发射场内的工作人员进行通宵抢修,到10月24日,在“R16”导弹升空限期之前30分钟,工作人员还在抢修一具配电器,不料,还未到时候,导弹的第二节引擎突然被点燃,顿时喷出火焰,接着又波及第一节的燃料缸,遂引起大火和爆炸。火箭发出烈焰,把周围的一切都吞噬了,在场人员惊惶走避,争相逃往汽车及装备所在地,可是,去路已被火舌烧熔,无路可逃,终于全部葬身火海。

    事件发生两天以后,苏联政府才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官方讣闻说,苏联导弹司令员尼德林在撞机事件中殉职,只字不提事件的经过和伤亡情况。
    赞比亚共和国总统肯尼思戴维卡翁达1924年4月28日生于赞比亚北方省钦萨利县,毕业于卢萨卡市蒙纳利中学,当过教师和中学校长。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46年参与创建北罗得西亚(赞比亚的前称)非洲人国民大会,曾任组织书记,1953年至1958年任该党总书记。1958年10月退出该党,另组赞比亚非洲人国民大会,任主席。1959年3月该党被取缔后,遭殖民当局流放,同年11月获释。1960年1月起任联合民族独立党主席至今。1962年10月当选为北罗得西亚立法议会议员。同年12月任联合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福利部长。1964年1月任北罗得西亚“自治政府”总理。1964年10月24日赞比亚独立后,出任第一任总统,此后在历次大选中蝉联总统。

    卡翁达总统致力于非洲的团结和统一,是现任非洲统一组织主席、南部非洲前线国家主席。此前曾于1970年任第七届非洲统一组织主席,1970年—1973年任不结盟运动主席。
    1980年10月24日,意大利查获一起轰动全国的重大石油走私案,赃款两万亿里拉(约22亿美元),涉及不少政界人士,已有70多人被捕。

    自1974年以来,意大利北部地区的一些石油商长期贿赂高级军政官员,进行走私活动。这些石油商每月派专人将数额高达两亿里拉的一箱箱钞票运往罗马进行贿赂。这些商人经过长期经营在半个意大利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走私网,下至汽车库工作人员、运油车司机、税务局官员,上至财政警察、高级将领、政界要人。石油商在某些财政警察和有关政府官员的包庇下,将原应缴付高额税款的汽油和机用柴油充作只征收少量税金的取暖用柴油贩运出售,或将免税的加工过境汽油转为内销,大量偷税漏税,发了横财。有些普通石油商,通过这些走私活动,短短几年间变成了亿万富翁。

    早在1976年就有一名叫维塔利的财政警察中校对此案进行过调查,向他的上级写过报告。可是,这位警察的报告落到了受过贿赂的上司手里,不但报告石沉大海,他本人反而受到了调职的处分。

    到1980年10月底,案情的发展逐渐涉及了政界人士。10月29日,一名“社会运动”的参议员在议会指责现任工业部长安东尼奥.比萨利亚同石油走私案有牵连。比萨利亚当即反驳,说没有此事。议员们要求财政部长弗朗科.雷维利奥到议会澄清事实真相。在此情况下,雷维利奥承认,1980年3月他曾把下面交来的一份揭发报告转给了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天民党人塞尼亚纳。而塞尼亚纳又将这份揭发材料扣压达7个月之久。此事引起议员们议论纷纷。共产党议员要求塞尼亚纳辞职,社会党议员要求他停职反省。

    值得注意的是,石油丑闻涉及的重要人物当中包括意大利前总理莫罗的亲信、秘书处主任弗雷阿多等人。有的报纸认为,这种石油丑闻不仅是个“财政案件”,其中还有政治背景。

    赵州桥

    1991年10月下旬,位于我国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最近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最悠久的“国际历史土木工程里程碑”。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对“国际历史土木工程里程碑”的评选标准极为严格,要求必须是世界历史上最辉煌的土木工程范例。赵州桥是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的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里程碑”。在此之前被选定的有:英国的伦敦铁桥、法国的巴黎埃菲尔铁塔、巴拿马运河、澳大利亚的悉尼湾大桥等。

    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河上,又名赵州桥、大石桥,设计者是隋代杰出的工匠李春,建造于大业六年(610年)。安济桥是目前世界最古老的现存完好的大跨度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
    中文维基百科是维基百科协作计划的中文版本,自2002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由非营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维持,截至2009年1月3日02:11(UTC),中文维基百科已拥有216,640条条目,此外还设有其他独立运作的中文方言或版本,包括闽南语维基百科、粤语维基百科、文言文维基百科、吴语维基百科、闽东语维基百科、赣语维基百科及客家语维基百科等。
    中文维基百科正如维基百科本身,有三个引人注意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中文维基百科与传统的中文百科全书有所区别:
    首先,中文维基百科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包含人类所有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而不是一本词典、在线的论坛或其他任何东西。
    其次,计划本身是一个wiki,这允许了大众的广泛参与。中文维基百科是第一个使用wiki系统进行百科全书编撰工作的中文协作计划。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中文维基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内容开放的材料允许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复制、修改及再发布材料的任何部分或全部。维基百科使用GNU自由文档许可证。
    中文维基百科最资深的维基人是Mountain,而早期累积大量编辑次数的五位资深维基人:Samuel、Menchi、Lorenzarius、Formulax与Shizhao,在2003年6月14日一起成为首批中文版的华人管理员。其中Shizhao在维基百科的整理和协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在中文版的其他维基媒体计划中也做了很多维护的工作,其编辑次数亦高居榜首,惟其处事手法亦备受争议。
    2002年至2003年,中文维基百科持续进行本地化与正体(繁体)化的翻译工作。直至2004年12月23日,随着MediaWiki1.4版本的发布,中文维基百科初步实现正(繁)简体自动转换。
    在维基百科计划成长的纪录上,在中国大陆被封锁过六次。目前中文维基百科仍然存在增长速度缓慢、充斥大量未完成作品、专业性不足、自传条目浮滥、条目内容流于数据库、模板过多、自我审查之嫌等不足而受到批评。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mm×1720mm×2200mm,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长度18米寿命大于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嫦娥一号是中国嫦娥工程的第一阶段任务,自2004年立项,第一阶段耗资十四亿人民币。10月24日18:05:04嫦娥一号在西昌徐星办射中心办射塔发射升空。18:38卫星正常入轨。


历史上10月24日是什么日子
历史上的今天10月24日提供历史上10月24日是什么日子,10月24日在历史节日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


10月24日星座

2025年10月24日是什么日子


喜欢日历2025年日历表,请记住本站网址:

日历屋: http://www.riliwu.com

婵犵數濮烽弫鎼佸磻濞戞娑欐償閵娿儱鐎梺鍏肩ゴ閺呮粌鐣烽弻銉﹀€甸柨婵嗛閺嬫稓绱掗悩渚綈缂佺粯绻冪换婵嬪磼濞戞ɑ顏犻梻浣呵归鍛矓瑜版帒钃熺€广儱顦敮闂佹寧鏌ㄦ晶浠嬫偂娴g硶鏀介柍钘夋娴滄劙鏌¢崨顖毿㈤柣锝囧厴婵偓闁靛牆鎳庨懓鍨攽鎺抽崐鏇㈠疮椤栨粏濮抽柨婵嗩槹閳锋垿鏌i幇顖涱棄闁告梹绮庣槐鎺旀嫚閸欏妫ら梺鐟扮畭閸ㄥ綊锝炲⿰鍫濈劦妞ゆ巻鍋撻柣锝呭槻铻栭柛娑卞帣閵娾晜鐓ラ柡鍐ㄦ搐琚氶柣搴㈣壘绾绢厾妲愰幘瀛樺閻熸瑥瀚ч幏褰掓⒑閼姐倕鏋欏ù婊庡墮鍗遍柟鎵閺呮悂鏌ㄩ悤鍌涘 闂傚倸鍊风粈浣革耿鏉堛劎浠氭俊鐐€戦崹褰掑箺濡楃硳+D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倿閿曞偆鏁勬繛鍡樻尭缁愭淇婇妶鍛櫣闁哄鑳堕幉鎼佹偋閸繄鐟查柣搴f暩婵炩偓闁哄被鍔戦幃銈夊磼濞戞﹩浼�

欢迎搜索"日历屋"进入本站

黄道吉日吉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