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 老黄历 - 历史上的今天 - 3月25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3月12日在历史上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3月12日)


历史上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发生了什么
1782年 《四库全书》编成
1872年 清代末年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曾国藩去世
1881年 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土克诞辰
1898年 田汉诞辰
1913年 北京政府发布宗教信仰自由令
1925年 孙中山于北京逝世
1926年 大沽口事件发生,中国主权遭践踏
1929年 可口可乐的发明者阿萨.坎德勒去世
1930年 甘地发动“食盐进军”
1937年 革命烈士陈为人逝世
1942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菲律宾沦陷
1947年 杜鲁门主义提出,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1955年 “辟波普”爵士乐演奏家查利.帕克逝世
1960年 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成立
1979年 我国重新恢复植树节
1980年 邓小平作题为《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的讲话
1983年 津巴布韦大逮捕,反对党领袖恩科莫逃亡
1985年 日本青函隧道贯通
1985年 台湾作家杨逵病逝
1990年 戈尔巴乔夫当选苏联首任总统
1993年 王震逝世
1995年 中国“长寿之王”龚来发去世
1996年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缺水将是全世界城市面临的首要问题
1997年 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在北京病逝
1999年 北约在美国密苏里州举行仪式
2000年 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2002年 北京上海纪念孙中山逝世七十七周年
2003年 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两会”少数民族代表委员茶话会

 

历史上的今天官网

历史上的日子(阳历)

历史上的今天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3月12日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重大历史事件

    四库全书内的《庄子》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朝廷设立了“四库全书馆”,负责《四库全书》的编纂,由乾隆皇帝的第六子永负责,任命内阁大学士于敏中为总裁,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为副总裁,召著名学者纪昀为总纂官开始编纂这套卷帙浩繁的丛书。陆锡熊、孙士毅、戴震、周永年、邵晋涵等其他学者也参与了编纂。曾参与编撰并正式列名的文人学者达到三千六百多人,而抄写人员也有三千八百人。历时10年,所辑的书籍按照经、史、子、集四部排列,共收书3457种,79070卷(文津阁本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亦有收书3461种,79309卷之记载);另有存目书6766种,93556卷。第一部《四库全书》于1782年3月12日(乾隆四十七年正月二十九日)缮写告成。后又缮写了6部,分储在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盛京文渊阁、避暑山庄文津阁、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和杭州文澜阁,另有副本一部藏于北京翰林院。全书包罗宏大,丰富港翰,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然而在编书过程中,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对不少书的内容作了删改,还下令查禁、销毁了“悖逆”、“违碍”的书籍近3000多种,六、七万卷以上,其数量几乎与《四库全书》所收的书相等。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同治时封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中国清朝时期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

    曾国藩生于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父亲曾麟书是塾师,参加乡试到第三次、近50岁才考取秀才,常被历史学家拿来与洪秀全的四次不第对比,有“一对宝”之笑柄,自忖功名仅能及此,从此在家乡一心一意栽培长子曾国藩科考。国藩自科举出身,是道光十八年(1838年)殿试“同进士出身”,成为林则徐政敌、主张“鸦片上税免禁”的军机大臣穆彰阿得意门生,入翰林任庶吉士,之后曾叙任各部侍郎。1853年因丧母而丁忧在籍,正值朝廷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经郭嵩焘力劝,接替已被朝廷属意派任镇压太平军的林则徐;曾抵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仿效已经成军的楚勇,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作为一支地方官僚的私人武装,湘军为清帝国与太平天国作战的主力之一。

    1870年,曾国藩被清朝命令处理“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全国舆论大哗,“自京师及各省皆斥为谬论,坚不肯信”,以致后来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外咎清议”。1870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平民张汶祥刺杀于总督府后,朝廷命曾国藩再任两江总督,前往南京审理该案。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在南京两江总督府病逝。朝廷赠太傅,谥文正。其家族后代多出官宦,如曾纪泽等。

    曾国藩比较善于运用人才,晚清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李鸿章等称呼他为老师。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国藩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称。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化、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著作有《曾文正公全集》遗世。曾国藩写过很多关于为人处世的家书,他的部分家书得到很多读者的青睐。

    曾国藩死后的评价,随时间的推移形成了鲜明的两极化对照。有人认为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即有人责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曾屠户”。也有人认为虽然曾国藩为满清政府效力,但是他平定西洋迷信宗教势力太平军暴乱,对于捍卫中华文明具有重大贡献。

    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不力,曾被辛亥革命后的部分革命党人斥为“开就地正法之先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对曾国藩等封建时期的人物大加斥责。但自文化大革命后学术界政治气氛下降后,对曾国藩的评价日趋活跃,不乏赞誉之声。天津教案发生之时,曾国藩已患重病,李扬帆认为“曾国藩实际上死于处理天津教案导致的精神打击。在如履薄冰的对外关系处理中,他的忠、信、笃、敬四字秘诀,未能挽救自己的名声乃至生命。”

    梁启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指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用“忠君报国,文武兼备,兴学清廉”作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贴切的。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中正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毛泽东曾说“独服曾文正”。
    田汉1898年生,湖南长沙人。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后创办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主编《南国月刊》,并从事话剧创作与演出实践,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开拓者之一。曾参加民权保障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翼剧联”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郭沫若主持的军委政治部第三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等职。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全体会议代表和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田汉的贡献是对于中国戏剧事业的巨大历史功绩。田汉和他的战友们重新开拓了我国话剧的新路。他写出了《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等优秀作品,创办有名的“南国社”,组织演出,团结和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他的作品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富于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情操,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民族的呼声,扩大了话剧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他一生致力于话剧事业的发展,称他为中国话剧运动的奠基人之一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优秀代表作品《名优之死》、《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等,都应列入中国话剧的保留剧目之中。他在创作中,特别是在他晚年的作品中,力图把革命的现实主义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他不仅把深切的生活感受,运用话剧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把他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充满诗情的才华与奔放的想象,都一起熔铸在创作之中,《关汉卿》就是一个优秀的典范。田汉作为戏曲改革事业的主要领导者和实践者,尤为精神焕发,身体力行。他十分尊重戏曲艺术家,相信和依靠他们,善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和他们一起致力于思想和艺术改革。他和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等著名戏剧大师的友谊是尽人皆知的,值得赞颂的。他在繁忙的社会活动和行政工作之余,还创造性地改编了《白蛇传》、《谢瑶环》、《西厢记》等一些优秀作品。他的戏曲作品,不仅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唱词优美,才华横溢,大大地提高了戏曲剧本的文学性,也提高了戏曲艺术的地位。写有话剧、歌剧、戏曲、电影剧本100余部。除上述作品外,还有《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乱钟》、《扬子江暴风雨》等,并写有大量诗歌和歌词,其中包括由经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1968年12月10日逝世。

    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永久总理孙文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中华民国与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5号行辕逝世,终年59岁。

    临终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1月26日下午,孙中山病重住进协和医院治疗,晚9时动手术,打开腹腔后,知已到肝癌晚期,无法割治了。2月18日,住进北京铁狮子胡同的顾维钧私邸诊治,病情日笃。22日,孙科、宋子文、孔祥熙、何香凝、汪精卫、张继、李烈钧等,请示孙中山立遗嘱。24日,病情恶化,遵医嘱咐,征得宋庆龄同意,然后孙科、宋子文、孔祥熙、汪精卫轻步走迸病房,把预先写好的三个遗嘱,一字一句地念给孙中山听。

    国事遗嘱如下: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孙文孙中山给家人留下的遗嘱全文如下: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孙文致苏联遗言,由孙中山用英文亲自口授,由鲍罗廷、陈友仁、宋子文、孙科笔记,进一步阐明了三大政策。3月11日,何香凝发现孙中山的瞳孔正在散光,急告宋庆龄,宋庆龄强忍悲痛亲自用手把着孙中山的手腕,在三张遗嘱上最后写下了“孙文”二字。

    3月13日,国民党中央通令全体党员佩带黑纱,停止宴乐。同时决定将中央公园辟为停灵地。

    3月14日,各国驻华公使馆纷纷前往医院吊唁。同日,段祺瑞执政府召开非常国会会议,通过了为孙中山举行国葬议案,并由财政部拨出治丧费10万元。

    3月15日,大雪纷飞,吊唁者排成长队前往医院吊唁。

    3月19日,由协和医院向中央公园移灵,沿途肃立的有十几万人,到处是花圈、挽联。送殡队伍壮观浩荡,前面有300名警保人员开路,接着是庞大的军乐队,之后是几万名各界代表,紧接着是全副武装的护卫队伍,随后是外国驻华代表、随员和旅华人士,后面是亲属百余人。亲属之后,是灵枢和执绋人员,宋庆龄乘青玻璃马车随枢行进。走在最后面的是一队护兵。

    沿途上空有3架飞机缓慢飞行,空撒遗像。在前门的马道上,每隔5分钟就鸣放礼炮一响。直到晚上7时,送殡队伍尚未从公园散荆宋庆龄在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从3月24日至27日为受吊之期。

    数十万人前往中央公园公祭孙中山,以表达人们的怀念之情。30日,苏联赠送的玻璃棺由专人护送到京。

    从3月12日至31日,治丧处收到花圈7000多个,挽联、挽幅500余种。

    吊唁签名者达74万多人,连同接待的其他吊唁者共约200万人。

    附:孙中山生平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时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著称。广东香山人。1878年后在檀香山、香港求学。后入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校、香港西医学院接受西学教育。1892年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设医房行医,酝酿反清政治活动。

    1894年春,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主张,遭拒绝。本年赴檀香山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1896年在伦敦被捕,获救后于次年回国组织武装起义。

    1923年2月,孙中山与夫人在广州大元帅府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被举为总理,制定“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创办《民报》,揭示三民主义学说,主张用革命暴力推翻专制统治。曾多次组织起义,均遭失败,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选为临时政府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4月,被迫辞去总统职。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组织中华民国政府,任非常大总统,筹划北伐。

    1924年改组中国国民党,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发表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决定改组革命党,实现国共合作。创建黄埔军官学校。1924年北上讨论国事。1925年于北京逝世。
    1930年3月12日,印度民族运动领袖甘地发动“食盐进军”,开始第二次不合作运动。3月12日,甘地率领70多名崇拜者向海滨丹地进军,沿途宣传,号召人民破坏英国殖民政府的食盐专卖法。他和他的同伴照常每天纺一小时纱。当他们的队伍经过时,村民潮水般加入他们的队伍,当他们到达丹地海滨时,远征的队伍达到几千人之多。各地人民纷纷以海水制盐,这种破坏食盐专卖法的狂热席卷了整个印度,食盐这种违禁品也在各村庄和城镇公开销售。4月9日甘地为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规定范围:自制食盐,对酒店、鸦片烟馆和洋布商店进行监视,自己纺织棉纱棉布,学生罢课,公务人员退出公职等。在这次运动中,英国殖民政府和资本家遭受很大打击,英国总督欧文寻求妥协,1931年3月5日与甘地反复协商后签订《甘地一欧文协定》,殖民政府承认国大党为合法,国大党将结束不合作运动,并派代表参加它曾抵制的英印伦敦圆桌会议。1931年12月国大党卡拉奇会议通过此协定。第二次不合作运动结束。甘地从海边抓起一把盐,这是违反食盐专卖法的行为。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一篇咨文,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要求国会批准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紧急援助,以抵制极权政体强加于它们的种种侵犯行动。杜鲁门提出的这项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大转折点。过去美国把苏联称为盟国,只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攻击苏联。现在,杜鲁门公开宣布苏联是美国的主要敌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由杜鲁门陪同在美国的富尔敦发表关于“铁幕”的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此后,英国因无力对希腊政府镇压希腊人民革命武装继续进行援助,于1947年2月21日由英国外交部通知美国国务院,英国于3月底停止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希望美国填补它撤退后留下的“真空”。英国的这一表示为美国扩展势力和执行以实力“遏制”苏联的政策提供了机会。
    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的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全国各族人民在植树节前后,展开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在清明前后植树的习俗。远在春秋时代就有奖励植树的记载。我国正式规定植树节是在1915年。

    1928年4月,又通令全国将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85年3月12日,台湾著名老作家杨逵因心脏病发在台中逝世,终年80岁。杨逵原名杨贵,1905年生于台南县新化镇,19岁赴日求学,半工半读。1927年(22岁)返台参加抗日农民运动、文化运动,先后10次被日警逮捕下狱。出狱后,经营“首阳农潮,以卖花为生,并从事写作。早期代表作《送报夫》,被誉为具有文学品质而写出日据台湾社会真相的第一篇小说,对台湾新文学运动产生很大的影响。抗日战争胜利后,杨逵先生先后创办《一阳周报》,主编《力行报》副刊及《台湾文学》丛刊等。1949年被台湾当局逮捕,囚于绿岛十年后放出。晚年生活穷困,仍以种花度日。杨逵主要作品有小说集《鹅妈妈出嫁》,散文集《羊头集》等。

    隧道内的吉冈海底车站

    青函隧道位于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建成的最长的海底隧道,它穿越津轻海峡连接本州岛的青森市和北海道岛的函馆市,全长53.85公里。1964年5月动工,1985年3月隧道贯通,1988年3月13日正式通车。电气化列车从海底通过津轻海峡只用大约30分钟,而从前以渡轮过海则要长达4小时。

    全长53.85公里,海底部分长23.30公里,本州岛陆上部分长13.55公里,北海道岛陆上部分长17.00公里。最小曲线半径6500米,最大纵坡12‰,海底段最大水深140米。隧道为双线设计,标准断面宽11.9米,高9米,断面80平方米。除主隧道外,还有两条辅助坑道:一是调查海底地质用的先导坑道;二是搬运器材和运出砂石的作业坑道。位于本州端起13公里处及41公里处并设有2座海底车站:龙飞海底站及吉冈海底站,平时为隧道保守用基地,若遇隧道内发生紧急状况时,可由这二处迅速将人员疏散以避免发生重大灾难。

    该隧道兴建之初就已经考虑到新干线未来延伸至北海道,故施工时在隧道内已预留新干线列车行驶的空间,未来只须在目前轨道之外侧加铺一条铁轨即可让新干线直接通过。

    青函隧道不只是方便民用,在军事上也有他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在津轻海峡被封锁、北海道将成为孤岛时保证本州和北海道交通畅通,军需品可源源运往北海道。
    1993年3月12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震同志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王震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30年戎马倥偬,南征北战。他创建了湘鄂赣苏区,率领红二方面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王震同志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为开创晋绥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在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时刻,他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带领三五九旅全体指战员,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为全军和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解放战争时期,王震同志奉命西渡黄河,保卫延安,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的战斗中三战三捷。1949年10月,王震同志奉党中央、毛主席之命,率军挺进大西北,穿祁连,越戈壁,涉冰河,跨天山,历时3个月,行程3000多公里,胜利完成进军新疆的光荣任务,揭开了新疆历史的新篇章。王震率领新疆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新疆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王震是新疆农垦事业的开拓者。新疆是王震同志生前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他对新疆怀有深厚的感情。在他的遗嘱中他这样写道:“骨灰撒在天山上,永远为中华民族站岗,永远向往壮丽的共产主义。”1993年4月5日,王震同志的亲属,眼含热泪,将骨灰撒在天山山脉的前峡、后峡和天山北麓的石河子垦区。王震不仅是一位戎马一生的将军,也是一位深受科学界尊敬的良师挚友。他终生尊重知识珍惜人才,无论身居要职或在逆境中,始终鼎力支持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王震出身于湖南浏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3岁就到长沙去谋生。当他看到自己的孙辈从学校毕业时,十分羡慕,他说:“你们小学、中学都毕业了,我呢,一个业也没有‘毕’过。你们生活在新社会,能有机会学习,真是幸福啊1王震同志深信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发展的动力,他常说:“我们干革命、搞建设没有科学技术就什么也办不成,没有知识分子就什么也办不成。”在科学受到压制,科学家们陷入困境的年代,他以革命家的气魄,仗义执言,表现出科学界尊为最高原则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他那坚持科学真理的大无畏精神极大地鼓舞了科技工作者。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王震同志以身作则与民众同甘共苦。但他却亲自命令从东北给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们调来粮食,以解挨饿之危。王震同志关怀科技事业,爱护科技工作者,他也因此赢得了科学界的敬仰和爱戴。


历史上3月12日是什么日子
历史上的今天3月12日提供历史上3月12日是什么日子,3月12日在历史节日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


3月12日星座

2025年3月12日是什么日子


喜欢日历2025年日历表,请记住本站网址:

日历屋: http://www.riliwu.com

婵炲棎鍨肩换瀣箹濠婂懎鍋嶉柍銉︾矋濡晠宕㈤崱妤冩簣闁炽儲绻嗙换姗€宕楅妷锔芥嫳缂佹梹鐟辩槐锟� 闁圭ǹ顢員RL+D闂佹鍠楅弫褰掓寠閿燂拷

欢迎搜索"日历屋"进入本站

黄道吉日吉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