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6月15日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1215年6月15日英国贵族胁迫英王约翰签署《自由大宪章》,该文件用拉丁文写成,共63条款。
大部份条款维护贵族和教士的权利,主要内容:保障选举教会教职人员的自由;保护贵族、骑土的领地继承权,国王不得违章征收领地继承租;未经“王国大会议”的同意,国王不得向直属附庸征派补助金和盾牌钱;取消国王干预封建主法庭从事司法审判的权利;未经同级贵族的判决,国王不得任意逮捕或监禁自由人或没收他们的财产。
此外,少数条款确认城市已享有的权利、保护商业自由、统一度量衡等。国王如违背宪章,由25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对国天使用武力。
后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大宪章被用来作为争取权利的法律根据,并成为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宪法性文件之一。 爱德华(黑太子)EdwardtheBlackPrince(1330年6月15日—1376年6月8日)英格兰统帅。爱德华三世长子,母亲为埃诺的菲利帕。生于牛津郡伍德斯托克。爱德华三世加封他为切斯特伯爵、康沃尔公爵(1337年)、威尔士亲王(1343年),均为王储专用称号。此外,他于1348年被爱德华三世授予为第一代的嘉德骑士团成员。
爱德华是英法百年战争第一阶段中英军最著名的指挥官。“黑太子”的绰号,大概是由于他穿戴黑色盔甲(最早见于16世纪文献中;爱德华生前从未被这么称呼过)。1346年,爱德华指挥了英军获胜的克雷西战役。1355年他的军队洗劫了阿基坦。1356年,爱德华指挥了他最出名的战役:普瓦捷战役,他与父王配合大胜法军,俘虏了法王约翰二世。同年,他被封为阿基坦公爵。他亦积极干预西班牙事务,支持(残忍的)佩德罗一世争夺卡斯蒂利亚王位。
1362年—1372年,爱德华是阿基坦的统治者。然而,他的军队在阿基坦横行不法,令他的声名受损。1371年1月爱德华返回英格兰,并于1372年末正式放弃公爵称号。此后他过着打猎、比武的骑士生活。1376年爱德华在威斯敏斯特去世,葬于坎特伯雷。
爱德华的妻子是他的表姐肯特的琼安,他们的次子理查二世继承了爱德华三世的王位。 菲利普三世(PhilippeIIIleBon,1396年7月31日—1467年6月15日)瓦卢瓦王朝的第三代勃艮第公爵(1419年—1467年在位),英法百年战争末期欧洲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
菲利普三世为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之子,生于第戎。他的母亲是巴伐利亚公主玛格丽特。在父亲于1419年与阿马尼亚克派谈判时遇刺后,菲利普三世继承了勃艮第公国。
虽然无畏的约翰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已经尝试与法国王太子查理(即后来的国王查理七世)一派接触,但可能是由于约翰的被刺,菲利普三世在位初期仍奉行与英格兰结盟反对法国瓦卢瓦王室的政策。他可能希望以此来实现削弱法国王室并将勃艮第公国发展为囊括众多伯国和骑士领地的欧洲强国。菲利普三世指控王太子查理参与了杀害其父亲的阴谋,并发誓要巩固与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的同盟。1423年,菲利普三世安排了其妹与贝德福公爵兰卡斯特的约翰(英军的主要将领,也是亨利五世暴卒后英国在法国的摄政)的婚姻。
菲利普三世是造成圣女贞德惨死的罪魁。1430年,菲利普三世参加了对贡比涅的围困。勃艮第军队在这次战斗中俘获了贞德并交给了英军,贞德最后被烧死。
然而,菲利普三世最终与法国王室实现了和解。1435年,由于查理七世承诺将皮卡第割让给勃艮第公国,菲利普三世承认了查理七世的宗主权,并放弃了与英国人的同盟关系(1435年阿拉斯条约)。
菲利普三世在其在位时期利用联姻、战争等手段大大扩张了勃艮第公国的势力,特别是整个吞并了低地国家(尼德兰)。从1428年到1443年,他相继吞并了属于低地国家的埃诺、荷兰、布拉邦特、林堡、卢森堡等伯国;低地国家成为勃艮第的经济支柱。1463年,菲利普三世第一次在尼德兰召开了三级会议。从菲利普三世时代起,勃艮第公国的政治中心实际已转移至尼德兰。
菲利普三世还是他那个时代重要的文艺庇护者。包括吉约姆.迪费在内的一大批才子受到过他的庇护。1430年,菲利普三世创立了勃艮第自己的骑士勋位:金羊毛骑士团。 尼古拉普桑(NicolasPoussin,1594年6月15日-1665年11月19日)17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重要画家。以《阿尔卡迪的牧人》为其代表作。常被简称做普桑。
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省安德利镇(en:LesAndelys,),是贵族之后;青年时曾向两位画家学习,分别是康坦.瓦兰(QuentinVarin)与儒佛内(Jouvenet)。他曾到过巴黎,受安格尔的古典画风影响很深,1621年曾为卢森堡宫画壁画,并交了几位好友,分别是画家腓力普.德.尚帕涅与意大利诗人马里诺(Marino)骑士。
1630年,普桑在29岁时,移居到意大利的罗马,并在意大利开始对文艺复兴时间画作产生强烈兴趣,间接影响了他古典主义派的画风。他的代表作《阿尔卡迪的牧人》就是此时画出来的。1640年他曾短暂的回到巴黎,替当时的路易十三世国王画了不少画。
普桑在1665年死后,法国的绘画界为推崇他研究文艺复兴时间绘画的专注,出现了有“普桑主义”之称的派别。主张素描比颜色还要重要。 1843年6月15日,抒情音乐作曲家格里格生于挪威的贝尔根。格里格的祖先是苏格兰人。他的父亲是位商人,母亲是挪威人,也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手,格里格的钢琴启蒙教育便始于他的母亲。1858年,在著名小提手奥勒.布尔的极力劝说下,格里格被送往莱比锡接受专门教育。经过4年的进修之后,他于1862年离开了莱比锡。此后,格里格前往哥本哈根,拜访了北欧大作曲家加代,此行获益非浅。回国后,格里格结识了年轻爱国的音乐家诺尔达克,受诺尔达克的影响,格里格决定做一名民族音乐家。格里格为表示对诺尔达克的感情,写了一首钢琴曲《幽默曲》献给诺尔达克。诺尔达克24岁时英年早逝,格里格为了纪念这位好朋友,特意写了一首《送葬进行曲》,并亲自演奏。1867年克利斯加尼亚设立音乐协会,格里格在该协会担任演奏指挥达7年之久。1874年由于获得挪威政府的资助,格里格得以专心作曲,作品的数目也直线上升。1876年2月,由格里格改编的挪威文豪易卜生戏曲《皮尔金》在克利斯加尼亚的国民剧场上演。后来他从中选出了若干曲子,改编成管弦乐组曲,全曲分为两部,每部包含四段。第一组曲:《晨歌》、《艾西之死》、《安妮坦之舞》、《山王大厅中》;第二组曲:《英格丽之叹息》、《阿拉伯舞》、《皮尔金之归乡》、《苏尔维琪之歌》,这是格里格的代表作品。1885年,格里格隐居在离故乡不远的特罗豪根,在这里度过了和平的半生。他经常和妻子一起到国外旅行演出,他们在莱比锡、罗马、巴黎、伦敦举行过数场演奏会。1907年夏,他再次受聘到英国指挥演奏,虽然旧病发作,格里格还是答应前往。但就在上船之前他被送进了贝尔根医院,并在医院中病逝。格里格的钢琴小品很多,而且大部分都是优美可爱的作品,有《抒情小曲集》,其中包括《蝴蝶》、《寄语春》。歌曲有《朝露》、《天鹅》、《我爱你》等,抒情的牧歌调是格里格音乐的基调。 著名爱国侨领余佩皋1888年6月15日生于姑苏城里一个书香门第,少年时期,她即走出闺阁,就学于苏州振吴女校。一入校门便毅然解开缠足布,扔掉“三寸弓鞋”。她每天鸡鸣即起,读书写字,聪颖勤学使她成为成绩优异的学生。1907年,她只身到北京,考入高等女子师范(今北京师范大学),1911年毕业。毕业后第二年,在辛亥革命的洪流激荡下,她怀着一腔热血,奔赴祖国西南边陲广西,受聘就任广西桂林省立女子师范校长,与她同行赴任执教的是同班挚友周芜君,她们在那里探索“提高女子教育、振兴女权”的道路。1915年,两人又不辞辛苦南渡婆罗洲,余佩皋担任婆罗洲山口洋中华学校校长。当时那里经济落后,文化不振,交通不便,环境不靖,生活艰苦,她们却孤军深入偏远山区,开创华侨教育事业。1916年,余佩皋鉴于当时新加坡是华侨爱国进步活动的中心,革命气氛高涨,有较好的创业环境,便辗转来到新加坡。此时,庄希泉在新加坡经营中华国货公司,探索“实业救国”与“教育救国”的道路,两人志同道合,便共同创办新加坡南洋女子师范学校(今南洋女子中学前身),着重培养华侨学校师资。余佩皋任校长,庄希泉任董事长。这是南洋女子教育之先驱。余、庄倾尽心力办学,师生员工通力合作,使这所学校闻名南洋。1920年11月7日,在并肩斗争中风雨同舟的庄希泉、余佩皋,宣布“组织新家庭”。婚礼从简,只在同德书报社开了一个演说会。星马总督败诉后恼羞成怒,在庄、余新婚的第二天,再次下令逮捕庄希泉,并宣布将他“永远驱逐出境”。余佩皋不甘示弱,直奔殖民政府“华民政务司”,昂首而进,严辞质问。“洋大人”被追问得语无伦次,丑态百出。她以不畏难、不怕险、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享誉南洋侨界,人们称赞她是“女界中铮铮的人物”。1920年12月5日,余佩皋受“华侨学务维持处”推选,肩负南洋400万华侨、300多所华侨学校师生争劝享有共办教育、学习华文的权利”之重托,只身回国呼吁各界支持。1920年12月27日,余佩皋抵上海,拜访各界要人并到各团体、各机关、各报馆发表演说,陈述她作为华侨代表返国争取声援的意义和目的。黄炎培先生特邀余佩皋到青年会发表演说。各界群情激昂,纷纷发出抗议书,分致英国外交部、英国驻华公使及有关当局。1921年1月5日,余佩皋带病离浦口赴北京。1月7日抵北京,她即演讲宣传,四处呼吁,多次赴外交部、教育部,直接向外交总长颜惠庆呈递请愿书,申述侨胞之急情。北京学生联合会、福建旅京学生会,均开会作出决议,以实际行动支持南洋侨胞的斗争。当时,全国各报先后刊登有关此事的通电、通告和公函,厦门、北京、上海等地学生团体纷纷成立后援会,一时震动全国。尽管舆论声援,群情鼎沸,无奈北洋政府腐败无能,交涉失败。余佩皋回国请愿历时一年又三个月,最后怀着无限愤慨的心情回到厦门。此后,余佩皋决心在自己的国土上,重振旗鼓,继续办学。在爱国侨胞的支持下,1922年5月1日,厦门厦南女学正式开办。厦南女学后改为“厦南女子中学”(简称厦南女中)并附设小学。余佩皋的办学宗旨是教育与救国相结合。她提倡自由、科学、反帝、反封建,开展歌舞、戏剧活动,推广普通话。抱着为中华民族争光、为海外侨胞争气的赤诚之心,她与教师们尽心协力,把厦南女中办得生气勃勃。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改组后的国民党奉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周恩来派江董琴由广州到厦门,组织国民党福建省临时省党部,这个党部在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部成立之前就一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活动。余佩皋、庄希泉参加了省党部工作,均任执行委员。日本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右派对此极为恼恨,相互勾结,日本人借口庄希泉是日本统治的台湾籍民,以所谓“台湾籍民参加外国政治结社”为罪名,将庄希泉拘禁,于7月28日,将他押送台湾。余佩皋闻讯,义愤填膺,带领厦南女中师生和各界群众1000多人,到码头抗议示威。反动势力将余佩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8月24日,她开完会回家,途经二十四崎,突遭枪击,幸而子弹只穿透衣袖,未伤及身体。面对明枪暗箭,她毫不畏惧退缩,人们称她为“奇女子”、“女界之丈夫”。当时,广东革命浪潮蓬勃发展,余佩皋便把自己的独生儿子庄炎林交托在厦南女中执教的挚友周芜君抚养,离开厦门,到广东参加北伐军。1927年2月,余佩皋被调往福州,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执行委员、妇女部长。她直接参加工人运动,到工厂宣传妇女解放的道理,发动女工参加革命斗争。1927年4月3日,国民党右派在福州发动反革命政变,大举“清党”,屠杀共产党人,余佩皋和庄希泉经友人相助幸而脱险,她仍被通缉。大革命失败后,她和庄希泉毅然离开了国民党。那时,周恩来、邓颖超曾托人送信给庄希泉夫妇,问候致意。此后,余佩皋、庄希泉流亡菲律宾,在马尼拉和爱国华侨王雨亭创办《前驱日报》。余佩皋继续奔走于菲律宾、厦门、上海等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秘密革命活动,兴办教育。1934年8月间,余佩皋在苏州突患急性上升性脊髓炎,两脚全失去知觉,继而逐渐蔓延到腹部、胸部,遂致全身麻痹。9月12日,逝世于上海红十字医院。中外医学专家均不明病因,据说此病当时在中国为第一例。余佩皋本着科学精神,临终前嘱咐其夫庄希泉、胞弟余寿浩,将其遗体献给医院,使医学界得有新发现,以造福人群。人们称颂她“爱国爱群,至死不衰”。余佩皋逝世后,上海、厦门、新加坡等地都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1928年6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统一宣言》。国民革命军占领北平、天津后,国民党认为统一已经告成,决定草拟一宣言,以声明对内对外政策,吴稚晖、蔡元培、于右任、朱霁青、丁惟汾为宣言起草委员。15日,国民政府外交部正式发布。
基本内容:宣告全国统一“已告完成”,“军政时期将告终结”,国民政府今后任务,对内实现三民主义,过去时代的军阀要排除,“根本破坏现时社会之组织,若共产党等,亦必不容其存在”;对外愿意与国家谋求“邦交之亲睦”,对于过去“依合法手续所负之义务,始终未尝蔑视”。
同日,国民政府发表《修改不平等条约宣言》,主要内容为:“国民政府所倡导之国民革命,其根本目的在于建设一个新国家,以谋国民之自由福利,以图国际之平等和平。中国八十余年间,备受不平等条约之束缚,此种束缚既与国际相互尊重主权之原则相违背,亦为独立国家所不许。当今中国统一告成之际,实行重订新约,以期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国民政府深信一切国际间束缚解除之后,中国与各友邦物质上精神上互相援助,必能促进世界文化之进步。
6月14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决定,在孙中山灵柩前举行北伐完成祭告典礼,并拟派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前往主持。蒋介石欣然接受这一任务,16日复电中央,表示“当遵命北上致祭”。
26日,蒋介石遵照国民政府命令,偕元老吴稚晖、张静江等人由南京后程,取道武汉北上。途中邀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共同赴平,但冯未随行,稍后才动身。 1946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晋冀鲁豫边区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刊,先后在河北邯郸、武安出版发行。1948年6月15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与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合并,改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石家庄出版发行。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社址迁北平,继续刊行。根据中共中央决定,自同年8月始,《人民日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邓拓任社长兼总编辑。该报除在北京印刷外,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同时印刷,对国内外发行。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等23个单位,134名代表。会议由毛泽东、李济深、沈钧儒等人主持。
毛泽东在筹备会的开幕典礼上发表讲话,说明这个筹备会的任务是“完成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便领导全国人民,以最快的速度肃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力量,统一全中国,有系统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国防的建设工作。”讲话还要求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粉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反动派的任何一项反对中国人民的阴谋计划”。周恩来在会上作了《新政协筹备组织条例》(草案)的报告。
会议一致通过《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选举出筹备会常务委员21人,常委会又推选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在常务委员会下设6个小组,分别负责拟定参加新政协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条例;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案;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拟定国旗、国徽、国歌等工作。
会议于19日结束,历时5天。此次大会闭幕后,各个小组经过3个月的积极准备,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9月17日,在北京召开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并基本通过新政协各项文件草案,并决定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郑渊洁(1955年6月15日—),男,汉族,山西临汾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有“童话大王”之称。
1955年6月15日郑渊洁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961年随父母迁入北京。曾就读于北京市马甸小学,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少年先锋队。四年级时因“文革”爆发,暂时中止学校教育。1969年11月至1970年12月随父母下放至河南省遂平县国防科委五七干校(“938”部队)劳动。在由下放劳动人员组成的五七干校临时学校就读初中。由于上课玩拉炮而再次失去在校学习机会。由其父亲郑洪升督导在家自学。1970年至1976年,分别在江西和福建的空军部队服兵役,任地勤兵。1976年复员后,在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当工人,负责看管工厂的水泵。
复员当年受四五运动的激励开始文学创作。创作风格受张天翼的影响比较大。先后创作过诗、歌词、小说、科幻小说、童话等文学体裁。1979年9月15日,在《儿童文学》上发表了第一篇童话《黑黑在诚实岛》。先后在《中国盲童文学》、《儿童文学》等杂志社当编辑,还参与创办了《东方少年》、《大灰狼画报》、《中国盲童文学》三本杂志。
1985年创办《童话大王》月刊,专门刊登郑渊洁一个人的作品。1988年最高时发行量超过每月100万册。郑渊洁作品仅正版总印数逾亿册。据《中华读书报》报道,中国大陆盗版郑渊洁作品非法获利就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1990年4月4日由台湾牛顿出版公司在台湾代理出版《童话大王~郑渊洁作品月刊》(一共发行了60期)。1990年代中期,“十二生肖童话”系列在韩国出版。1992年创办郑渊洁少儿用品开发有限公司。1993年当选首届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2002年1月起,大陆版《童话大王》暂停刊登新作,《鬼车》在《童话大王》上停止连载,而长篇小说《仇象》更是未刊登。这三件事引起很多读者的不满。不过郑渊洁也在多种场合表示这样并非出于自愿。自2004年7月起,《童话大王》重新刊登郑渊洁新作,但仍没刊登于在2002年停止连载的《鬼车》。后《鬼车》作为单行本得以发行。2004年开始,郑渊洁开始参加电视台节目录制。包括人物访谈、厨艺等节目。与此同时,郑渊洁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开了“郑氏胡说”的节目。这是《童话大王》的电视版,与文本相比,更具现代气息。从第8集开始不再在网上播放视频,仅在《皮皮鲁画册》上刊载文字版。后又与长电视系列剧团合作,制作了专为电视播放的《郑氏胡说》节目。此节目在自2006年7月2日起,在吉林电视台长影频道及中国大陆多家电视台同步播出。
郑渊洁还称有十几部长篇小说以及为其子编写的四百万字教科书与家庭教育学说,以及为其女讲述的一百多部低幼童话尚没有发表。他说有可能要等到中国大陆解除报禁,允许私人成立出版社的时候再发表。
郑渊洁因“不满应试教育的摧残”,令其儿子郑亚旗小学毕业退学在家自学,郑渊洁编写了10部教材教育郑亚旗。10本教材都用童话手法撰写,有哲学篇《鲁西西和苏格拉底对话录》、法制篇《皮皮鲁和419宗罪》、生理知识篇、道德篇、数理化篇和艺术篇等等。总字数有四百万多字。
郑渊洁早期作品中大部分的童话,从儿童心灵深处出发,使之摆脱生硬说教的旧形象,让孩子们体会到阅读快乐的同时,还十分自然地得到种种好品质的浸润;中后期的一系列魔幻荒诞小说揭示现实之丑陋,针砭时弊,有如一剂苦口良药,并借此影响一些读者的人生与事业。郑渊洁对子女教育上采取鼓励、宽容的态度,重视培育健康人格,重视法治精神,以及在性教育上的开放姿态,都给中国当代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他的作品创造出的许多奇迹(如发行出版数量、阅读人群等),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出版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许多人认为他的作品体现出了非凡的想像力和思想内涵。
郑渊洁后期作品揭露不少社会丑恶现象及涉及性的内容,这些内容被认为不适合孩子阅读。《北京晚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等节目都曾提及其负面影响。2002年《童话大王》停止刊载他的新作品与上述评论有关。 1964年6月15日,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第一届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形成“七十七国集团”。到1988年2月,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该组织,但名称沿用未变。
七十七国集团的宗旨是加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合作,采取一致立场反对超级大国和帝国主义的控制、剥削和掠夺。主要活动方式是在每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成员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立场,采取联合行动,为改革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同发达国家进行斗争。
1967年10月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召开第一次会议,通过《阿尔及尔宪章》,决定以联合行动抵制发达国家的剥削和掠夺。第二次会议于1971年10月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通过《利马宣言》,谴责超级大国军备竞赛、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占领他国领土和对他国施加压力,要求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贸易、关税、援助、海运和自然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无权地位。
1974年4月,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由该集团起草的《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规定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一系列重要原则:一切国家都有平等参加解决世界经济问题的权利,都有权对其自然资源和国内一切经济活动行使永久主权;发展中国家有权建立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联合组织等。
1976年2月,在马尼拉举行第三次会议,通过《马尼拉宣言》和《行动纲领》。1979年2月在坦桑尼亚阿鲁沙召开第四次会议,通过《阿鲁沙宣言》,强调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第五次会议于1983年4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 1971年6月15日,我国革命活动家、司法制度创建者谢觉哉,因病逝世,享年87岁。
谢觉哉1884年生于湖南宁乡。21岁考中清末秀才。民国初年毕业于湖南商业师范讲习所,1921年加入新民学会,1923年11月加入国民党,1925年,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公开身份是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常委、工人部部长,主编《湖南民报》。
谢觉哉在1927年到武汉与徐特立一起编《大江报》,次年又到上海主编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1933年离开上海,前往中央革命根据地任毛泽东的秘书。秘书长及内务部长等职,协助毛泽东起草苏维埃政府一系列法规。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6年后任西北办事处司法部长、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审计委员会主席等职务,为中国革命政权的司法制度创建了雏型。“七.七”事变后历任中共中央驻兰州八路军办事处代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参议长、中央法治委员会副主任等。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政协副主席等要职。 香港国泰航空700Z号班机爆炸事件,发生于1972年6月15日,一架国泰航空的客机,在越南的空中发生爆炸,导致机上81人全数罹难。事后虽然逮捕了嫌疑犯,但事件原因始终未明。
该班机为康维尔880(ConvairCV880)型飞机,机身编号VR-HFZ。事发当天从新加坡起飞,中停泰国曼谷后,继续飞往香港。当地时间下午二时,飞到越南南部的上空约29000?高度,正以每小时560公里的速度巡航时,突然发生爆炸。机上十名机组员以及71名乘客全数丧生。
当时正值越南战争期间,因此一度认为是美军误击所导致。但事后从飞机残骸分析,发现爆炸是由内往外爆炸,爆炸的位置在货舱。爆炸后导致尾翼及右主翼受损,让飞机无法操控而坠毁。
事后泰国警方逮捕了一名男性,认为该男性是为了诈领妻子与女儿的保险金,因而策划此爆炸案。但历经2年的调查仍因证据不足而获释。至此事件的真相至今仍未明。
虽然机上无人生还,但在飞机起飞前,有一个空中服务员因受到不能解释的事件影响,而引致该空中服务员没有登上该航班,而她亦返回机场候机室后致电朋友驾车接她走,当二人在车上时,她的朋友开启了收音机以解闷时,听到当地电台报导该班航班的飞机已经坠毁。 1978年6月15日京剧小生表演艺术家叶盛兰逝世。
京剧的剧种特性,早期是重老生,二三十年代以后,旦行后来居上,形成了生旦并重的局面。小生行当长期以来一直是属于相对次要的地位。剧目、表演、人才等各方面,都不像老生、旦角那样丰富多样。“四大名旦”兴起以后,对小生的倚重增强了。相继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小生,较早的有姜妙香、金仲仁;较晚的就是俞振飞、叶盛兰。而在小生行中能自己组班挂头牌的,迄今为止,京剧史上只有叶盛兰一人。
叶盛兰,原名端章,字芝茹。原籍安徽省太湖县人,1914年生于北京,1978年病逝。叶盛兰出身于梨园世家。他的祖父叶中定曾经是四喜班的花脸台柱。父亲叶春善是著名的旧式京剧学校“富连成”科班的创始人之一,终身担任富连成的社长。叶盛兰是他的第4个儿子。
叶盛兰9岁时遵奉父亲的意思进入富连成科班,初学旦角。虽然基本功和表演技巧都不错,但由于他缺少柔媚的气质,在萧长华等明师的建议下,他父亲及时的让他改学小生。后来,他以小生挑班以后,还以反串的性质演出过《木兰从军》、《南界关》等旦角戏。
叶盛兰的小生戏,在科班时,得到过张彩林、萧连芳、曹心泉、萧长华等优秀教师的传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点很高。而且,叶盛兰的性格坚毅,练功学戏特别刻苦。
叶盛兰的武小生戏特别得到他的姐夫茹富兰的悉心传授。茹富兰也是出身富连成的著名小生和武生艺术家。他的表演以规范严谨而著称,叶盛兰向他学的《石秀探庄》、《八大锤》、《雅观楼》等戏,奠定了他以后成为文武全才艺术家的重要基础1930年,叶盛兰在科班毕业,行话叫“满科”。他一面留在富连成科班的学生剧团里演出,这在当时叫“效力”;一面拜当时的小生泰斗程继先为师,以求深造。《群英会》、《临江会》、《借赵云》、《奇双会》、《打侄上坟》、《贪欢报》、《蔡家庄》、《玉堂春》等戏都得到老师的真传。特别是《群英会》的周瑜,这出戏叶盛兰在科班时就跟班内的总教习、名丑萧长华老师学过。萧先生虽然是丑角,但是却是一位生旦净丑行行精通的奇才,他把当年观摩“同光十三绝”之一徐小香的心得体会传授给了叶盛兰。而叶盛兰拜程继仙为师后,又学到了程派《群英会》许多独特的表演。其中“舞剑”、“抚琴”的表演就是程继先与武净名家钱金福共同研究创造的。它不仅显示了繁难的技巧,而且形神兼备,从琴声剑影中渲染了周瑜的性格和咄咄逼人的气势。
1931年秋天,叶盛兰开始正式搭班。首先是应马连良的邀请,搭入“扶风社”。除了与马连良合作演出《群英会》、《八大锤》等戏以外,还在《四进士》、《春秋笔》、《串龙珠》、《火牛阵》等戏中担任配角。同时,他还与小翠花、华慧麟、言慧珠、吴素秋、李玉茹、张君秋等旦角合作,其中与章遏云的合作达十年之久。演出了大量小生、旦角的“对儿戏”。
1945年,叶盛兰成立育化社,开创了京剧以小生挑大梁的先例。先后排演了全部《周瑜》、全部《罗成》、全部《十三太保》、《水淹下邳》、全部《吕奉先》等剧目。1951年叶盛兰参加了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是第一个带领私人班社加入国家剧团的。1955年担任中国京剧院一团团长。
他与李少春、杜近芳、袁世海等合作创作了《柳荫记》、《白蛇传》、《桃花扇》、《周仁献嫂》、《九江口》,与其它名家也合作排演了《西厢记》、《赤壁之战》等剧目。正在他艺术创造力最为旺盛的时候,却受到某些权要人物的迫害。1958年,在“反右运动”后期被戴上右派帽子。后来迫于他在艺术上的造诣和在观众中的声誉,1959年初有关方面只得准其恢复演出。但是,艺术创作却受到很大限制。1978年12月,叶盛兰去世后,他的所谓“右派”问题才得到彻底改正。
叶盛兰的传人除了他的次子叶少兰以外,还有李元瑞、茹绍荃、张春孝、夏永泉、萧润德、朱福侠等。再传弟子也遍布全国,当代京剧小生十有八、九都宗法叶派。叶派对京剧小生艺术具有承前启后的突出贡献。
叶派的表演善于运用高难、繁重的程式技巧,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外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使观众得到充分的审美享受。他在《打黄盖》这折戏里,运用各种翎子功及身段表演表达周瑜对诸葛亮的忌恨心理,就是十分生动的一例。 1982年6月15日,我国优秀知识分子蒋筑英逝世。
蒋筑英,浙江杭州人,光学专家。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后考取光学科学家王大珩招收的研究生,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开始从事科研工作。
1965年,他和他的研究小组建立了中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以后又设计了中国第一台电子分色机的分色特性和镀膜要求,先后解决了国产镜头研制工作中的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他撰写的《关于摄影物镜光谱透过率》对中国的电影电视事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蒋筑英严于克己,乐于助人,工作勤奋,终由积劳过度而病逝。根据他生前的表现与遗愿,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追授他模范共产党员称号。国务院追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 1995年6月15日,就布登诺夫斯克发生的骚乱,叶利钦总统已责成俄护法部门采取紧急措施,恢复俄罗斯南部城市布登诺夫斯克的法律秩序。
大约100名“不明身分的”武装分子14日白天分乘两辆卡车窜入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布登诺夫斯克市内,一度占据该市的行政大楼、电信中心和医院,有报道说,武装分子在行政大楼和医院楼顶架设机枪向民宅扫射,在街头向人群开枪,造成数十人伤亡。
当地民警部队击退了这批武装分子,一部分武装分子被打死,其余向车臣方向逃去。武装分子把当地一家医院的500多人抓为人质(据俄新社说,该医院有1000多人,其中包括400多名医护人员)。他们扬言,如果俄军不立即停止在车臣的军事行动,人质将被处死。
俄政府14日晚就布市骚乱召开紧急已完全进入战备状态,北高加索地区的所有机场已被关闭,严防暴力活动向其它地区扩散。14日晚,俄内务部长叶林、俄联邦反间谍局局长斯捷帕申和副总理叶戈罗夫已紧急飞往该市。
俄政府14日晚发表声明说,布登诺夫斯克的恐怖活动是杜达耶夫的武装分子干的。布登诺夫斯克的局势已得到控制,援救人质的行动正在继续。 1998年夏天,在法兰西世界杯火爆开战之时,全球的其他重大赛事活动几乎都偃旗息鼓,唯有美利坚上演的NBA总决赛却敢于大唱对台戏,并招来100多家电视台场场现场直播。与绿茵场上的众多球星相比,天王巨星乔丹和NBA众好汉们绝不逊色。
公牛队6月15日晚如愿第六次夺冠。乔丹、皮蓬和杰克逊激动地拥抱。这拥抱可能将成为绝版,因为乔丹已经多次表示今年将要退役,皮蓬也立志离开公牛,杰克逊则早想解甲归田。
乔丹会不会退役,175个国家的十数亿NBA球迷都在关注。一代天骄隐退,留下的将会是一个缺少巨星的寂寞和无人能填补的黑洞。乔丹以其旷古绝伦的天才和魅力,不但把篮球艺术推向了巅峰,而且影响着价值百亿美元的体育产业。
乔丹早说过,他会在鼎盛时期退役。今晚的表演对他来说算是登峰造极之作,激流勇退恰逢其时。
人们为了多看乔丹一眼,近乎疯狂。公牛上一场比赛时门票炒到9000美元一张票。因为人们担心那将是乔丹的告别赛。连马龙都说:“我不希望乔丹退役,我非常敬佩他,我很爱他。”
作为乔丹“小弟弟”的皮蓬说:“迈克尔起码还能打5年,他的体力依然超群。我认为他在这几年中依然是最出色的,没有人具备他那样的素质和才能。”
杰克逊则说:“我认为今天这场比赛是乔丹表现最出色的一次。我们庆祝胜利时把它当成是公牛的最后一次。除非真有什么特别出奇的事情发生,否则,我们几人都不会在老地方呆的。”
公牛队老板雷恩斯朵夫真情流露:“我全心地向上帝祷告,乞求乔丹和皮蓬留在公牛队、不要让这支伟大的队伍解体。”
乔丹、皮蓬等9名公牛队员的合约1998年底都将到期,杰克逊也任期将满。乔丹曾多次表示,如果皮蓬离队,他也坚决离开,如果杰克逊离开,他不会为任何其他教练打球。联赛中报酬最低的超级明星皮蓬绝对是铁了心要离开的,除非公牛老板大幅度给他长工资。杰克逊和官员们的意见也不容易调合,除非老板让步。
乔丹把自己的命运和恩师、战友连在一起,其情其心可敬可佩。但皮蓬赛后的态度显然有些松动,他说:“我现在先不想这事,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
乔丹的态度依然让人担心,他说:“我所付出的努力可能给人们留下一个印象,迈克尔一乔丹这13年都干了些什么。除了篮球,我还有其他的生活,我必须要在一定的时候离开篮球常这是没办法的事。” 提起瑞士,人们总会第一时间内联想到著名的瑞士手表。不过现在,瑞士人还会对外来人说,令他们感到骄傲的还有另外一样东西:勒奇山隧道。6月15日,穿越阿尔卑斯山的勒奇山隧道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陆上隧道。
世界上最长的陆地隧道瑞士勒奇山隧道15日举行了通车典礼。这条隧道穿越阿尔卑斯山,开启了从南欧进入欧洲腹地的交通新纪元。
据此间媒体报道,1000多名官员和群众当天聚集在位于弗鲁蒂根的隧道北口附近,目睹首列火车从隧道内驶出,穿过一面写有“勒奇山隧道:连接欧洲”的旗帜。
勒奇山隧道全长近35公里,由瑞士政府斥资43亿瑞士法郎(约合35亿美元),历时8年建成。这条隧道拉近了南北欧洲的距离,不仅缓解了交通压力,还使货物运输变得更加方便。
隧道的铁轨加铺了橡胶,以适合来自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高速列车。货运列车过隧道的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客车则可达250公里。这样,从德国到意大利的旅途时间从以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不到两小时,滑雪爱好者也可以更快捷地到达瑞士滑雪胜地。
隧道将于今年12月9日正式投入运营。届时,每天将有72列货运列车、43列客运列车穿越隧道。

历史上6月15日是什么日子
历史上的今天6月15日提供历史上6月15日是什么日子,6月15日在历史节日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
6月15日星座
2025年6月15日是什么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