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逝世
别林斯基生于斯威阿堡城,父亲曾任军医。182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语文系,1831年因为写了一部揭露农奴制度的剧本《德米特里.卡里宁》被校方开除。1838年开始为《望远镜》和《杂谈报》撰稿。1834年发表第一篇文学论文《文学的幻想》,1838年任《莫斯科观察家》杂志编辑,次年该刊停办,迁居彼得堡,主持《祖国纪事》杂志文学批评栏。在短短的几年里,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俄国文化生活中的许多重要现象进行了评论。到彼得堡后,他经历了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由启蒙主义到革命民主主义的转变,对农奴制度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在《艺术的观念》(1841)、《关于批评的讲话》(1842)、《亚历山大.普希金作品集》(1843)等许多论文里,抛弃了先前的唯心主义的艺术观点,提出了文艺的本质“在于再现现实”,“艺术是现实的复制,从而艺术的任务不是修改和美化生活,而是显示生活的实际存在的样子”,以及“典型化是创作的一条基本法则”等文艺观点,成为俄国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奠基者。1846年离开《祖国纪事》,在《现代人》杂志主持文学批评栏,使该杂志成为当时俄国最先进的思想阵地。他于1847年出国就医,同时写了著名的《给果戈里的一封信》。同年秋返回彼得堡,继续文学工作,1848年6月7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