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物理学家伦纳德诞辰
“治学和从政有两个基本条件——定见与毅力。研究科学的人一味囿于陈腐见解,决不能有所成就:替国家社会服务的人因循敷衍,随波逐流,岂能有伟大成功?”这是德国著名科学家菲力普.伦纳德的名言。
菲利普爱德华安东冯伦纳德生于1862年6月7日。中学毕业后,他远离家乡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读大学。后来奎克教授推荐他到柏林大学,在那里,他成了德国著名科学家赫尔姆霍兹的得意门生。1892年起任波恩大学的讲师和赫兹教授的助手,1894年被任命为布雷斯劳大学的教授,1895年成为亚琛工业大学的物理学教授,1896年海德堡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898年为基尔大学教授。1894年整理出版了赫兹的遗作《力学原理》。
1888年伦纳德在海德堡大学昆克手下工作,他完成了他关于阴极射线的第一项研究成果,他研究了当时赫兹关于阴极射线有与紫外线相似特性的观点,并设计了一个实验,以探究阴极射线是否像紫外线一样,能够通过放电管壁上的石英窗,他获得的结果是阴极射线没有这样的特性。但是后来,1892年他在波恩大学做赫兹的助手时,赫兹让他观察了他的新发现,赫兹将一片盖上铝箔的含铀玻璃片放入放电管,当用阴极射线轰击铝箔时,铝箔下面发出了亮光。赫兹因此建议可以用铝薄板将放电管内的空间一分为二,在空间的一部分内,阴极射线由常规的方法产生,而在空间的另一部分,可以在真空的条件下观察阴极射线。赫兹由于过于忙碌,便授权莱纳德做这个实验,他后来因此获得了“伦纳德窗”的重要发现。在尝试了不同厚度的铝箔后,伦纳德终于在1894年发表了他的重要发现,用于封闭放电管的石英板可以用铝箔代替,铝箔的厚度恰好能够保持放电管内的真空状态,但又必须足够薄以让阴极射线能够通过这样,这样不但能研究阴极射线,也能研究阴极射线在放电管外引起的荧光现象。伦纳德从实验得出结论,阴极射线在空气中只能传播分米级的距离,而在真空中却可以传播数米而不会衰减。在赫兹1892年宣称阴极射线不可能是粒子,而只能是一种以太波的观点后,莱纳德曾表示赞同,但是后来在让巴蒂斯特皮兰(1895年)、约瑟夫汤姆生(1897年)和威廉维恩(1897年)的研究成果证明了阴极射线的粒子特性后,伦纳德放弃了这一观点。汤姆生最后作出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结论。
此后,伦纳德又继续拓展赫兹关于光电效应的研究,他分析了在高真空环境下光电效应的特性和本质,证明了当紫外线照射在金属上时,会使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并在真空中传播,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或减速,电子轨迹在磁场中改变。
不过,伦纳德从反犹太人的种族主义立场出发,从1920年起在多次在公开场合批判犹太人科学家爱因斯坦,并鼓吹所谓的“德意志物理学”。希特勒上台后,莱纳德加入了纳粹党籍,成为希特勒无比忠实的科学顾问,宣扬希特勒的种族主义和排犹主义理论。而作为回报,纳粹党将莱纳德作为雅利安或德国物理学的领袖,纳粹在物理学界的代理人。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考虑到莱纳德年事已高,免除了对他的非纳粹化措施,莱纳德于1947年在德国梅塞尔豪森去世,他的遗产现存于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
后人为了纪念他,把阴极射线命名为“伦纳德光”。伦纳德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对紫外线等都有研究。他还在伦堡大学主持世界上第一所原子研究所,首创原子放射学。
伦纳德的著作包括:《关于以太和材料》(1911年第二版)、《阴极射线的定量分析》(1918年)、《关于相对论》(1918年)和《伟大的自然科学研究者》(1930年第二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