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轰炸伊拉克核设施
1981年6月7日,以色列飞机悍然炸毁了伊拉克核反应堆。早在1959年,伊拉克就打算建立核反应堆。它曾与苏联签订协定,计划建立一个小的、设备简单的核反应堆,但是很久没有什么进展。70年代以来,伊拉克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为了加快建设步伐,伊拉克向西欧国家寻求先进核技术,以发展自己的核工业。
伊拉克在与法国、意大利和巴西签订核合作协定和合同时,一再明确宣布它发展核技术是“用于和平目的”。伊拉克参加了1968年签订的国际防止核扩散条约。乌西拉克核反应堆是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控制的。今年1月,该机构视察过伊拉克的反应堆,据说没有发现不符合1968年国际防止核扩散条约的活动。
以色列为维持自己在中东的核优势,一直把伊拉克的核设施视为眼中钉,千方百计地进行破坏,必欲毁之而后快。
1980年,美国把F-16战斗轰炸机交付以色列。这就使乌西拉克核反应堆处在以色列空军轰炸范围以内了。同年秋,贝京组织了少数阁员参加的专门小组(包括空军司令和情报头子)进行策划摧毁伊拉克核反应堆的活动。其代号是“巴比伦行动”。
为执行这一计划,贝京挑选了一批飞行员,而以一名富有作战经验的上尉为头目。队伍组成后,在绝密的情况下,在西奈齐埃翁空军基地进行训练和演习。
训练的第一阶段,是沿约旦和沙特阿拉伯边境的沙漠作长时间的交叉飞行,以便在体力上和技术上适应无标志可循的沙漠上空长距离飞行。同时试探约旦和沙特的雷达防务上的盲点何在,以便规划飞往巴格达的路线如何才能不被进驻沙特的美国机载预警飞机的侦察系统察觉。
训练的第二阶段是在以色列上空作紧凑的队形飞行,要设计出一种飞行图像,能在长达1000多公里的飞行中使对方防空部队弄不清是什么飞机,为此,一些飞机低飞,一些飞机高飞,一些飞机连成一串,即使反映在雷达荧光屏上也能象商用飞机的图像一样。
最后是作轰炸训练。在内格夫沙漠上建立了好几种像伊拉克核反应堆一样的混凝土模型,飞机对这些模型作反复的实验性的轰炸,以便确定如何才能有效地、准确无误地炸毁核反应堆。为此,以色列情报部门设法弄清了核反应堆水泥外层的厚度”,水泥的确切成分,控制反应堆的外国技术人员的日常活动规律、到达和离开工作地点的时间等等情况。
行动的时间几经改变,最后确定在6月7日下午黄昏前后。6架F-15歼击机作掩护,8架F-16战斗轰炸机进行轰炸。每架轰炸机带两个2000磅的炸弹,八架轰炸机共带16吨TNT炸药,所有的飞机都带有导弹、加油箱。机群沿着约旦和沙特边境低飞,以避开机载预警飞机雷达的扫描。在进入伊拉克境内以前,当阿拉伯空防部队察觉,要求他们说明国籍时,飞行员或者以流利的阿拉伯语回答,诓言他们是约旦飞机,正在作飞行训练;或者以英语回答,伪称他们是商用飞机。这样,以色列飞机就蒙混过去了。机群在下午6点30分到达塔穆兹研究中心。F-15在上空掩护,F-16从2000英尺的高空一个接一个地对准目标俯冲轰炸,在二分钟内,把16吨炸药全部投掷下去,将反应堆炸毁了。但人员伤亡很少,因为那天是星期天,外国专家都休息,只有一个法国人逗留在那里,被炸死了,以色列用的是导向炸弹,所以能击准目标。
据估计,如果法国愿意帮助修复反应堆,至少要用一年半的时间。以色列飞机在巴格达上空,虽然遭到密集的高射炮火射击,但未被击中。伊拉克的截击机没有出动,保卫核工厂的苏制萨姆-6地对空导弹也没有发射。以色列飞机取道约旦返回特拉维夫和比尔谢巴之间的基地。整个行动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据说当贝京向内阁成员宣布以色列飞机正飞往伊拉克执行任务时,一些不知内情的阁员还以为他把叙利亚错说成伊拉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