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变暖

2021/9/26 13:11:33
万年历日历:变暖知识
变暖知识
全球变暖是不是意味着冬天会变暖

导语:实际上,很多人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不太了解,甚至只是觉得全球气候变暖只会导致夏天更热,冬天更暖。对于夏天更热,大家自然是很难接受,但冬天更暖,不是更容易过冬吗?但事实上,全球气候变暖真的会导致冬天更暖吗?到底全球变暖是不是意味着冬天会变暖?一起来了解。

全球变暖是不是意味着冬天会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

不是哦。全球变暖不等于冬天变热。全球变暖的意思是,全球升温导致北极的冰块快融化完了,冰川融化的现象改变了全球风的方向和速度,干扰了四季的变化,全球变暖,使得我们天气变化的幅度明显增强,暖的时候更暖,冷的时候就会更冷。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重绘地球地图

全球70% 的淡水都被储存在冰川中。如果冰川融化,海平面将上升大约70米,一些海拔较低的国家会被淹没。根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北极将完全成为开阔的海洋,只有北极点附近漂浮着零星的冰山。

饥饿的威胁

气温升高不单会从海洋吸取水分,还会从陆地吸取水分,使得内陆大面积干旱,从而粮食减产,饲料也同样减产。粮食和肉类食品将面临匮乏,直接威胁国家稳定。为食物而引起的恐慌和争斗,将不再是落后村落中才会发生的事。

全球气候变暖

二氧化碳在北极的泄漏

二氧化碳捕捉热量,增加温室效应。北极是世界碳储量的巨大宝库——在冰冻深度储存了高达18500亿吨的二氧化碳。相比之下,由于人类活动,自1850年以来,只有3500亿吨二氧化碳被分配到大气中。在北极,由于气候变暖,永久冻土融化,释放出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变暖。

海洋酸化

海洋吸收、释放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CO2),使海水逐渐酸化,这会杀死大量微生物。海洋温度上升也会破坏大量以珊瑚为中心的生物链。最底层的食物消失,使海洋食物链从最底层开始向上迅速断裂,并蔓延至海洋以外。由于没有了食物,将有大量海洋生物和以海洋生物为食的其他生物死亡。海洋中大量生物死亡,将会污染海洋,同时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加速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大规模灭绝

地球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灭绝,研究人员发现了灾害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一些专家确信第六次大规模灭绝始于这个星球。最脆弱的是两栖动物——全球变暖已经被认定是橙色蟾蜍和丑角蛙消失的罪魁祸首。

极端天气

天气灾害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更加残酷的世界

由于洪水和干旱,许多地区将变得不适于居住。为了寻找新的土地和资源,移民将面对当地居民,这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战争。

如何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1、改善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排放。

3、节约能源,倡导低碳消费。

4、植树造林,增加碳汇。


气候变暖的影响和危害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气候总在不断变化,其原因有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为因素。那么,今天小编打算跟朋友们来好好讲讲,气候变暖的影响和危害有哪些?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和灾害是什么?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信息,请大家参阅。

气候变暖的影响和危害

气候变暖的影响

1,冰川消融(主要变现在大陆的冰川融化上),使得全球的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且海拔较低的国家。

2,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增加,也会频繁出现极端气温,打乱地球生物原有的生存节奏,也会给全球农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干旱等等。

3,破坏全球的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环境改变,一些动物因为难以适应新环境而加快灭绝的速度,造成恶性循环。

气候变暖的危害

1,气温上升能够给空气和海洋带来动能,形成特大台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也会越来越高,破坏人类的建筑物危机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也会带来山体滑坡造成道路阻塞,房屋损毁等等,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2,气温逐年升高,也会使得内陆地区的粮食、饲料等农业产量大幅减产,使人类面临粮食和肉类危机。

3,气温升高以后,冰山的堆积速度无法跟上融化的速度,使得冰山不再积累,造成人类没有可以食用的淡水资源。

4,气温升高,影响生物活动,动物灭绝,造成自然界的食物链逐渐断裂。

5,大气层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同时海洋里的二氧化碳也会同步增加,海洋里的碳酸能够杀死微生物,海洋微生物死后,一些以微生物为食的生物也会受到影响,造成海洋食物链断裂,恶性循环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死亡。

6,温度上升以后,一些原本冬眠的无脊椎动物会提前醒来,它们醒来会吃掉大量农民辛苦种植的庄稼。

天气变暖

全球变暖现象

地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不只属于我们人类,保护地球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例如节约用电,绿色出行,不浪费粮食等等,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全球变暖是一种气候变化现象。由于人们过度燃烧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使地球温度上升,造成全球变暖。从全球范围来看,数据显示,2016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前高出1.1℃。

如何控制气候变化

从当前温室气体产生的原因和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手段来看,控制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主要途径是制定适当的能源发展战略,逐步稳定和削减排放量,增加吸收量,并采取必要的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主要是改变能源结构,控制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加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发电和其他能源转换部门的效率;提高工业生产部门的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建筑采暖等民用能源效率。

提高交通部门的能源效率;减少森林植被的破坏,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由此来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的途径主要有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其中固碳技术指把燃烧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然后深海弃置和地下弃置,或者通过化学、物理以及生物方法固定。固碳技术的技术原理是清楚的,但能否成为实用技术还是未知数,

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主要是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气候变暖冬天会越来越冷么

气候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如今全球的极端天气是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了。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气候变暖冬天会越来越冷么?气候变暖会导致冬季天气越来越冷吗?接下去给大家分享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灵活运用,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气候变暖冬天会越来越冷么

气候变暖冬天会越来越冷,全球变暖不意味着冬天变热,而是全球加热导致北极的冰块快融化完了。冰洲融化的现象改变了全球风的方向和速度,干扰了四季的变化。

夏天会更热,冬天会更冷。江、湖也会经常发生水灾或者反过来,干水了。

全球暖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畜牧业的动物排放大量的甲烷气,还为了扩大而砍大量的森林。 甲烷气比二氧化碳更厉害好几倍 。

实际上全球变暖并不会导致所有地方的冬季也变得温暖,比如在北半球一些地方,全球变暖反而使得冬季更冷了。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拉尼娜现象,使低纬度地区的海水变冷,特别是太平洋的中东部,经常会出现大面积的低温海水,这样一来地球北半球高低纬度的温度梯度减小,原有的气候系统平衡状态被打破,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团不受约束,那么在较高的气压差别之下,就会以寒潮的形式迅速向低纬度推进了。

在几次寒潮南下的同时,就出现了北冰洋地区的温度比我国北方很多地区的温度还高的现象,比如在今年1月上旬出现在我国的“帝王级寒潮”中,冷高压中心北极涡旋居然来到了我国内蒙古中东部、辽宁省北部、吉林省西北部一带,导致这一地区的气温降到了零下50℃以下,局部地区出现了零下52℃的低温记录。

然而在这一时间的北极地区,由于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要比我国东北地区还高很多。实际上北极涡旋也正是因为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驱赶,才从北极地区过西风带的控制来到了我国东北地区。

所以,如果寄望于全球变暖使得冬天也变暖和是不现实的,它更有可能会使我国的冬天变得更冷。

从一颗橘子看气候变化

今年的“寒冬”与已经要来的“暖春”已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事实上,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幅度相比于这些时不时出现的小骚动,可能会更令你吃惊。不信?

《晏子春秋》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春秋时期我国橘树只能正常生长在淮南地带。唐代李德裕曾在《瑞橘赋》中言:“魏武植朱橘于铜雀,华实莫就,乃吴人未格之兆也。”又道:“清霜始降,上命中使赐宰臣等朱橘各三枚,盖灵囿之所植也。”

可见曹魏时期移植于铜雀台(今河北邯郸)的橘树还无法结实,到了唐朝中后期,同在淮河以北的都城长安便能种植橘树、结出硕果。

植物生长需要适宜条件,若秋冬温度太低,橘树便无法成活。前人留下的诗文,反映出中原的气候环境在不断地变化。

气候变化仅仅导致自然景观的改变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它还改变了人的生存环境,甚至影响着人类文明与王朝的更迭。我们或许能够从环境气候学的角度,重新了解这数千年的风云变幻。

你知古今兴衰,可晓世间冷暖?

公元前209年,一队赴命的征夫被滂沱的大雨困在半途。连日的大雨耽误行程,早就让他们误了时间。偏偏公司还不遵守劳动法和刑法,开除旷工者不靠解雇靠杀头。

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几个被迫旷工的工人听到不远处的祠堂里传来狐狸叫,那狐狸居然还会说人话:“大楚兴,陈胜王。”惶恐之际,他们索性信了这是天命,没过几天干脆撂挑子造反,没想到一呼百应,几拨人两三年掀翻了这个叫“大秦”的无良公司……

始皇帝憧憬万世的时候,大概没想到一场连绵大雨成了大厦倾覆的导火索,这个“天命”来得倒是颇有戏剧性。从前帝王家尤信天时,难道凭一场大雨就能浇毁多少代秦王打下的基业?


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值和气候离差值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方面的变化。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下面请大家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下吧。

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人口剧增原因

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原因

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21世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原因

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森林资源锐减原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5、大气层破坏原因

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

全球最热的国家有哪些

一、利比亚(57.8°C)

利比亚是北非的一个国家,位于地中海南岸,与埃及、苏丹、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跟突尼斯相邻。面积175.95万平方公里。

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面积1759541平方公里,位于东经9°-25°,北纬18°-33°之间。利比亚全境95% 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利比亚北部沿海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内陆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其夏季平均气温为35℃,冬季平均气温为15℃。 年平均降水量从北往南由500毫米----600毫米递减到30毫米以下,常有来自南面撒哈拉沙漠的干热风为害。

利比亚中部的塞卜哈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在1922年,记录利比亚最高温度是57.8°C。

塞卜哈:是利比亚的中部重镇,也是塞卜哈区的首府,面积为16591平方千米 。塞卜哈机场,是利比亚的三大国际机场之一。同时,塞卜哈也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从公元十一世纪起,是队商的贸易要站。是重要的椰枣、谷物、水果、蔬菜集散地。

二、阿尔及利亚(55℃)

阿尔及利亚于位于非洲北部。伊斯兰教是国教。首都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人口共有3790万(2013)。阿尔及利亚经济规模在非洲居第四位,仅次于南非、尼日利亚和埃及。碳化氢产业(石油与天然气的统称)是阿国民经济的支柱。

阿尔及利亚天然气储量为全世界第五,全世界第二大天然气出口国。阿尔及利亚石油储量为全世界第十四。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国土的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湿度为80% ;夏季炎热干燥,湿度为60% 。年降水量在400~1000毫米之间。年平均温度在17℃。

阿尔及利亚气候温和宜人。1月最低温度不低于5℃,7、8月最高气温可超过30℃。11月至次年3月为湿季,6月至9月为旱季。中部属热带草原气候。部分高原为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冬冷夏热,1月最低温度可降至0℃以下,山区降雪。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为极端大陆性沙漠气候,雨量极少,日照极盛。5月至9月炎热,最高温度可达55℃,夜间与白昼温差较大。沙漠绿洲、高原和沙漠中的盐湖地带自成小气候。大部分地区常受来自南方和东南方的干热风的危害。

三、沙特阿拉伯(50℃)

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等国接壤。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让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 左右。沙特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建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是伊斯兰教徒朝觐圣地。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麦进口国,年均进口约600万吨。水果自给率达到60% 。

沙特阿拉伯西部高原属地中海气候,其他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高气温可达50℃以上;冬季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不超过200毫米。


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值和气候离差值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方面的变化。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下面请大家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下吧。

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人口剧增原因

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原因

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21世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原因

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森林资源锐减原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5、大气层破坏原因

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

全球最热的国家有哪些

一、利比亚(57.8°C)

利比亚是北非的一个国家,位于地中海南岸,与埃及、苏丹、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跟突尼斯相邻。面积175.95万平方公里。

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面积1759541平方公里,位于东经9°-25°,北纬18°-33°之间。利比亚全境95% 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利比亚北部沿海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内陆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其夏季平均气温为35℃,冬季平均气温为15℃。 年平均降水量从北往南由500毫米----600毫米递减到30毫米以下,常有来自南面撒哈拉沙漠的干热风为害。

利比亚中部的塞卜哈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在1922年,记录利比亚最高温度是57.8°C。

塞卜哈:是利比亚的中部重镇,也是塞卜哈区的首府,面积为16591平方千米 。塞卜哈机场,是利比亚的三大国际机场之一。同时,塞卜哈也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从公元十一世纪起,是队商的贸易要站。是重要的椰枣、谷物、水果、蔬菜集散地。

二、阿尔及利亚(55℃)

阿尔及利亚于位于非洲北部。伊斯兰教是国教。首都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人口共有3790万(2013)。阿尔及利亚经济规模在非洲居第四位,仅次于南非、尼日利亚和埃及。碳化氢产业(石油与天然气的统称)是阿国民经济的支柱。

阿尔及利亚天然气储量为全世界第五,全世界第二大天然气出口国。阿尔及利亚石油储量为全世界第十四。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国土的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湿度为80% ;夏季炎热干燥,湿度为60% 。年降水量在400~1000毫米之间。年平均温度在17℃。

阿尔及利亚气候温和宜人。1月最低温度不低于5℃,7、8月最高气温可超过30℃。11月至次年3月为湿季,6月至9月为旱季。中部属热带草原气候。部分高原为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冬冷夏热,1月最低温度可降至0℃以下,山区降雪。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为极端大陆性沙漠气候,雨量极少,日照极盛。5月至9月炎热,最高温度可达55℃,夜间与白昼温差较大。沙漠绿洲、高原和沙漠中的盐湖地带自成小气候。大部分地区常受来自南方和东南方的干热风的危害。

三、沙特阿拉伯(50℃)

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等国接壤。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让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 左右。沙特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建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是伊斯兰教徒朝觐圣地。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麦进口国,年均进口约600万吨。水果自给率达到60% 。

沙特阿拉伯西部高原属地中海气候,其他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高气温可达50℃以上;冬季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不超过200毫米。


全球变暖带来了哪些灾害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如大气、陆地、海洋等方面的变化。现在全球气候变暖了,那么,大家知道全球变暖带来了哪些灾害?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什么危害?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出来了一些需要的信息,希望大家从中学习借鉴有用的知识。

全球变暖带来了哪些灾害

1、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每年所遭受和面临的灾难越来越多,损失的生命和金钱数目越来越大,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

台风海啸等灾难不单直接破坏建筑物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也会带来次生灾难,尤其是台风、飓风等灾难所带来的大量降雨,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安全。

2、气温升高不单会从海洋直接吸取水分,还会从陆地吸取水分,使得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从而粮食减产,饲料也同样减产。

粮食和肉类食品将面临匮乏,直接威胁国家稳定。为食物而引起的恐慌和争斗,将不再是落后村落中才会发生的事。

3、气温升高所融化的冰山,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最主要的来源。我们的地下淡水储备很大部分来自冰山融水。在气温平衡正常时,冰山的冰雪循环系统,即冰山夏天融化,流向山下,流入地下,给平原地区积累淡水,并起到过滤作用。

整个循环过程使得我们的淡水有了稳定平衡保障。而如今全球变暖使得冰山冰雪的积累速度远没有融化速度快,甚至有些冰山已不再积累,这就断绝了当地的饮用淡水。这将会带来因缺水而产生的冲突和战争。

4、气温升高使得自然界食物链逐渐断裂。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即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离差值越大,表明气候变化的幅度越大,气候状态越不稳定。泛指各种时间尺度气候状态的变化。范围从最长的几十亿年到最短的年际变化。可分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和现代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介绍

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尺度约104~108年,主要根据动、植物化石及各种遗迹间接研究。据考证其间经历过几次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变化的过程;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尺度约102~103年,这时期已有人类出现,主要依据历史文献记录、动植物群的变化、树木年轮分析等手段研究。其间经历过温暖期与寒冷期、干期与湿期的交替变化过程,全球不同地区既有同步变化,又有反向变化;现代气候变化的尺度100~101年, 利用系统的气象记录研究。一般认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北半球广大地区气候回暖,尤其是北极和高纬度地区,气温上升显著,而南半球变化不大,到1940年前后变暖现象达到高峰,以后即开始变冷。气候变化的原因很复杂。

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但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萎缩、冻土融化、河(湖)冰迟冻于早融、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自然生态系统由于适应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破坏。正面临这种危险的系统包括:冰川、珊瑚礁岛、红树林、热带雨林、极地和高山生态系统、草原湿地、残余天然草地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等。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数目上会有所增加,其地理范围也将增加。

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气候变化将使中国未来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范围可能增加;与高温热浪天气有关的疾病和死亡率增加。气候变化将影响人类居住环境,尤其是江河流域和海岸带低地地区以及迅速发展的城镇,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山体滑坡。人类所面临的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也可能因高温多雨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