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电视剧还是一些文学作品,我们都经常会看到“江南四大才子”。以前电视剧《唐伯虎点秋香》里,我们知道唐伯虎和祝枝山号称“江南四大才子”。那“江南四大才子”真的有他们吗?江南四大才子究竟是谁呢?
唐伯虎
唐伯虎原名唐寅,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自幼聪颖,熟读史籍,16岁便成为了秀才。在他20岁时,家中连遭不幸,后来以卖花为生。
祝枝山
祝枝山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江苏吴县人。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便能作诗文,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被称为“神童”。
文征明
文征明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及父亲都是文学家,他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徐祯卿
徐祯卿,字昌谷,一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江南四大才子又被称为“吴门四才子”,是指明代生活在苏州的四位才华洋溢的男子。他们分别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唐伯虎原名唐寅,他自幼聪颖,熟读史籍,16岁便成为了秀才。在他20岁时,家中连遭不幸,后来以卖花为生。祝枝山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文征明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及父亲都是文学家,他擅长山水,亦工花卉、人物。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他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
历史上的文徵明,与今天戏剧中的文徵明,确有相近之处,其处世谨慎,其画风秀润,构图平稳,酷如为人。祝枝山性格幽默,其作品亦如为人,其书法笔势挺健,出入变化,自成面目,但时有失笔。他后官至广东兴宁县知县,迁应天府通判。这也与今天电视剧的戏说大不同。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电视剧《金装四大才子》的“吴中四大才子”,讲的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四位苏州文人的故事。而周文宾乃至“王老虎抢亲”的故事,是文人后来虚构的。因为徐祯卿英年早逝,科举之后留在京城,不在吴中等缘故,后来文人又杜撰了一位相貌秀美的周文宾来凑数。
四大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苏州的四位颇有才气的文人,因为他们都生活在苏州,所以也被称为吴门四才子。这四人分别就是唐伯虎,也叫唐寅、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唐寅字伯虎,号桃花庵主,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对于这一位我们实在太熟悉,像唐伯虎点秋香还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虽然和历史会有出入,但至少这个名字我们是记住了。
祝枝山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他的成就主要在书法,其书,隶、楷、行、草诸体均佳,其中又以草书成就最为突出,他的狂草颇受世人赞誉。
文征明擅长诗文书画,可以说是样样精通,因此也被称为全才。
徐祯卿和上面三位略有不同,他专攻诗文,他的很多诗歌作品都体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徐祯卿的思想历程是与整个时代结合在一起的,时代转变他的其精神结构的随之转换。
唐、祝、文、周中的前三人,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唐、祝、文三人不仅都是吴县人,而且都擅长书画。唐伯虎与文徵明生于1470年,祝枝山大他们十岁,生于1460年,以名气而论,唐居前。
说起江南才子,都会想到唐伯虎,还有很多关于江南四大才子的影视作品,那么江南四大才子是那些人呢?
江南四大才子又被称为“吴门四才子”,是指明代生活在苏州的四位才华洋溢的男子。他们分别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唐伯虎原名唐寅,他自幼聪颖,熟读史籍,16岁便成为了秀才。在他20岁时,家中连遭不幸,后来以卖花为生。
祝枝山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 9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
文征明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及父亲都是文学家,他擅长山水,亦工花卉、人物。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他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
四大才子是唐寅、文徵明、祝枝山、徐祯卿。四大才子通常来说指的是江南四大才子,古时候的江南即指苏州地区,是明朝时期对此四人的赞誉之称。唐寅又叫唐伯虎,学识广博,如诗较深,故题材范围广泛,古今皆可,不拘一格,号称"江南第一才子"。
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
文徵明初名壁,字徵明,后更字徵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徐祯卿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16岁著《新倩集》,即知名于吴中。但早年屡试不第,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