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冰球运动是属于一种比较激烈的对抗运动,也是一个集体性的竞技运动,它主要由冰刀和冰球杆组成。那么,大家知道冰球运动起源于哪个国家?冰球运动起始于什么国家?以下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内容,如果大家觉得不错,就是小编的荣幸了。
冰球运动起源于哪个国家
冰球运动
冰球运动起源于加拿大。当时参加人数和场地的大小均无规定,游戏者手持球杆,脚穿冰刀鞋,在江河等自然冰面上竖起两根木杆为球门,以圆木片作球,在冰上来回追逐,击球,将球射入门内以争胜负,并逐渐演变发展为现代冰球运动。
还有一种说法是冰球起源于一种古老的美洲运动——长曲棍球(lacrosse)。然而,最广为流传,也是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是,冰球由地面上的曲棍球演变而来,曲棍球发起于北欧,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驻扎在加拿大的英国的士兵把这项运动引入北美。冰球运动起源于加拿大。1855年加拿大金斯顿流行一种冰上游戏,参加者脚上绑着冰刀,手持曲棍,在冰封的湖面上,追逐打击用圆木片制成的圆球,用两根竖起的木杆作为球门,把球击进球门,参加人数不限。这就是现代冰球、运动的前身。这种比赛游戏当时在新英格兰及北美的其它地方很流行。人们在室外结冰的池塘中进行这种自发的、无严格纪律的游戏,既无固定的场地,出没有特定的器材设备,更无规则。
冰球(ice hockey ),亦称“冰上曲棍球”。冰球运动是多变的滑冰技艺和敏捷娴熟的曲棍球技艺相结合,对抗性较强的集体冰上运动项目之一,也是冬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运动员穿着冰鞋,手拿冰杆滑行拚抢击球。球一般用硬橡胶制成,厚2,54厘米,直径7.62厘米,球重为156-170克。比赛时每队上场六人,前锋三人,后卫两人,守门员一人。运动员用冰杆将球击入对方球门,以多者为胜。
冰上运动
男子冰球运动
我国男子冰球运动水平处于亚洲二流水平,以国家队队员为班底的球队在中、日、韩几个国家组织的亚洲冰球联赛上想获得一场胜利都十分的艰难,实力与韩国相比已经处于劣势,而且有被朝鲜赶超的危险。冰球运动(ICEHOCKEY)是以冰刀和冰球杆为工具在冰上进行的一种相互对抗的集体性竞技运动,由男子和女子两个小项组成,在国际体育分类学上属独立的冬季运动项目。
冰球比赛具有很强的竞争性,有时更具有侵略性,场上队员经常使用他们的身体和球杆来阻挡对手向前推进,这是一项高速而且充满冲撞的运动,比赛场面激烈,对抗性强,十分具有观赏性。男子冰球在1920年第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自1924年开始,冬奥会和夏奥会分开举行,冰球比赛也成为冬奥会最主要项目之一。
冰球运动图片
冰球项目在欧洲、美国和加拿大深受观众喜爱
冰球这项疯狂的运动集技术、平衡能力和体力于一身,是冬奥会上含金量和关注度最高、深受观众朋友喜爱的集体项目。我国开展冰球运动已有70多年的历史。1935年在北平举行的第1届华北冰上运动表演会上,第1次举行了冰球比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冰球运动得到迅速的发展。在1953年哈尔滨举行的首届全国冰上运动会,有5支球队参加冰球比赛。
此后在东北、华北等一些省、市相继建立各种形式的冰球队。我国从1955年起每年举行1次全国冰球比赛。1956年以后,中国冰球队开始参加国际比赛。在1973年,我国男子冰球队首次参加世界冰球C组锦标赛。中国成立了冰球协会。同年,在北京举办了世界冰球C组锦标赛,中国队获得亚军,晋升到B组。
中国男子冰球队也曾多次打入过世锦
在之后的世界比赛,中国男子冰球队也曾多次打入过世锦赛B组。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第一、二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上,我国男子冰球队还曾力克实力略高于我们的日本队,两次获得亚冬会冰球比赛冠军。冰球运动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有能力从事冰球运动,应积极保护和引导大学生进行冰球运动的积极性。
普通高等学校在教学场地设备、师资力量上,具备了开展大学生冰球运动的教学条件。开展好高校大学生冰球运动,有利于冰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为冰球运动发现和培养运动人才。现代冰球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加拿大。据资料中记载,1855年的加拿大金斯顿地区流行一种冰上游戏,游戏者在足部绑上冰刀,手持曲棍,在冰面上追逐拍击用木片或鹅卵石制成的冰球,当时场地没有特别限制,立两根木杆作为球门,游戏者把球击进球门,参加人数不限,这种游戏在当时的新英格兰及北美的其它很多地方地方流行。
在我们思索人生的意义时,有时候也好奇地球是怎么来的。地球原本就是这样,有着四季,日夜交替,有着山川河流和风雨雪霜吗?小编今天简单介绍一下地球是怎么形成的。
地球的起源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在古代,人们就曾探讨过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万物的形成问题,关于创世的各种神话也广为流传。
自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之后,天体演化的讨论才开始步入科学范畴,逐渐形成了诸如星云说,遭遇说等学说。但事实上,任何关于地球起源的假说都有待证明。
星球起源说
约在50亿年以前,银河系中存在着一块太阳星云。太阳星云是一团尘、气的混合物,形成时就有自转。在它的引力收缩中,温度和密度都逐渐增加,尤其在自转轴附近更是如此。
于是在星云的中心部分便形成了原始的太阳。其余的残留部分围绕着太阳形成一个包层。由于自转,这个包层沿着太阳赤道方向渐渐扩展,形成一个星云盘。星云盘是行星的物质来源,所以行星不是由太阳分出来的。
太阳带有磁场,辐射着等离子体(见太阳风)和红外线,不断地造成大量的物质和角动量的流失。尘层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很快瓦解成许多小块的尘、气团。这些尘、气团由于自引力收缩,又积聚成小行星大小的第二代星子。
星子绕太阳运行时常发生碰撞。碰撞时,有的撞碎,有的合并增长。当一个星子增长到半径约几百公里时,它的引力就足以干扰附近星子的运行轨道而使它们变形和倾斜。
于是原来扁平的运行系统就变厚起来。同时,星子越大,它的引力增长也越快。在一个空间区域里的最大星子很容易将它附近的较小星子吞并而积聚成一个行星的核心,最后将一定区域内的尘粒和星子基本扫光而形成行星。
地球上另一重要线索是陨石。陨石是来自地外空间的天体碎片,年龄和地球是同量级的,可能与地球同一来源。
球粒陨石的化学成分,除了容易挥发的元素外,与太阳光球中的元素成分或地球的估计成分很接近,但也有几种元素,与球粒陨石相比,地球上显得奇缺。陨石是地球来源探索中的一个重大发现。
小编觉得地球形成经过太多时间,而我们人类居住地球却是在很快的时间里损耗地球,我们应该重视对大自然和地球的保护。不能置身事外,觉得和自己无关。
星座起源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古代巴比伦人将天空分为许多区域,称为“星座”,不过那时星座的用处不多,被发现和命名的更少。巴比伦人又把整个黄道从春分点开始均分为12段,每段称为一“宫”,各以所在的星座命名,称“黄道十二宫”。这些概念后来被古希腊人吸纳,到公元前后,“黄道十二宫”概念从希腊传入印度,6世纪随佛经进入中国。
白羊座3月21日~4月19日
白羊座的象征是一头公羊,也可以诠释成公羊的角和鼻子。白羊座始于春季的第一天,象征一个新的开始新生的绿芽,表现出大地新生和欣欣向荣的景象。
金牛座4月20日~5月20日
星座符号中的圆型代表着金星的出现,顾名思义金牛在黄道十二宫中代表“生产”,凡是能产生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各种设施、活动都属于它管辖范围。
双子座5月21日~6月21日
双子座的星座符号是像Ⅱ的两根的平行直线,两头再以两根较短的横条封口,代表着CASTO与PULLUX这两颗永不分离的孪生星星,常被看成正反两面的象征,譬如对与错,施与受,教和学等。
巨蟹座6月22日~7月22日
巨蟹座的星座符号就像是一只顶着硬壳的可爱小螃蟹横行的模样,有些占星家则认为,巨蟹座的星座符号像是两只对峙的小螃蟹,平衡着一个至日的起点,太阳在夏日的第一天进入巨蟹座开始夏至。
狮子座7月23日~8月22日
狮子座的星座符号是黄道十二宫中最简单辨认的了,就是一条狮子尾巴。
处女座8月23日~9月22日
处女座的星座符号可能是十二个星座符号中最难懂的,它与天蝎座符号十分相似,差别只是处女座符号上加上一个倒“v”,占星家认为,处女座的符号,就像是一位手持一串谷物的处女,而他们手中的每一粒谷物,都象征着由经验的田野中所收获的智慧果实。
天秤座9月23日~10月23日
天秤座的星座符号可以说是一令人一目了然,一看就知道是一把四平八稳的秤,要求的就是如何取得两方平衡的天秤。
天蝎座10月24日~11月22日
天蝎座的星座符号看起来就像是一只翘着尾巴的毒蝎子,但对于许多西方占星家的眼中,天蝎座的符号其实是“蛇”,因为蛇在上古时代即被视做“智慧”和“罪恶”的象征,众所皆知的的是,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会被驱逐出伊甸园的主要罪魁祸首就是受不了蛇的引诱,才会吃下智慧果铸成大错。
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1日
射手座的符号象征射手的箭,回到象形的简单形式;由射手座的神话可以看出射手座的智慧和爱好自由。射手的原型是拿弓箭的人马,下半身的马象征追求绝对自由,上半身的人象征知识和智慧,而手中的箭,则表现出射手的攻击性和伤人的一面。
摩羯座12月22日~1月19日
摩羯座的星座符号像是一笔划出山羊外形特征的一种古代象形文字,骨瘦如柴的身躯,却有攀登绝壁坚强的意志忍耐力,代表认真踏实的个性,而符号中有着山羊的头和胡须,其实摩羯座代表着就是山羊,而山羊本来就是一种个性非常强韧,且刻苦耐劳的动物。
水瓶座1月20日~2月18日
水瓶座的符号象徵水和空气的波,是具象但又抽象的;由水瓶座的神话中,可以看出水瓶座的爱好自由和个人主义。象征水瓶座的波,是高度知性的代表,由波的特性去思考水瓶座的特质,看似有规律但没有具体的形象。
双鱼座2月19日~3月20日
双鱼座的星座符号是两道弧,中间靠一道直线将它们串联起来,看起来就像是两条绑在一起的鱼,一条往上游去,另一条则向下游,完全背道而驰却因中间的一线相连,无论怎么拼命,结果还是无法分离,正好明显的点出双鱼座的两重人生。
距离2021年春节越来越近了,在过春节之前,我们还要经历农历2020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节期为1月20日。巧合的是,今年腊八节也在这一天。提起腊八节,比较出名的习俗就是腊八粥。那么,腊八粥起源于什么时候呢?一起来看看吧!
腊八粥的起源
腊八粥的起源最早记载于宋代,主要与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
自从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事,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也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大家认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所以贫穷人家称它“佛粥”。
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养佛陀的粥吉祥,不仅自己食用,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由此在我国北方地区逐渐形成了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风俗。
在古代,人们放鞭炮是用来避邪祛灾的。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放爆竹一俗是用来为节日增添欢乐气氛的。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鞭炮起源于哪个朝代?鞭炮起源是什么朝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鞭炮起源于哪个朝代
起源于南朝。鞭炮是南朝梁代发明的。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民俗传说,但却反映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鞭炮说法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称谓从爆竹、爆竿、炮仗和编炮一直到鞭炮。在现代,华人在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鞭炮,特别是在春节期间,鞭炮的使用量超过全年用量的一半。
鞭炮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说,人们在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在火中的爆裂声能够赶走怪兽恶鬼。
唐初,有人将硝石装入竹筒中燃放,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唐代称爆竹为“爆竿”。来鹄《早春诗》中有“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句中的“爆竿”即指“爆竹”。
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明清两代,爆竹的种类更加繁多,燃放爆竹的时间已不限于大年初清晨,除夕夜即开始,子夜零时达到高潮,俗称“迎神”。这时,无论贫贵贱均要放爆竹,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征》引《壶天录》说:
“京师人烟稠密,甲于天下,富家鄣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贫家即谋食维艰,索逋孔丞,亦必爆响数声,香焚一柱,除早年之琐琐,卜来岁之蒸蒸,此习沿类然也。” 清朝谢文翘《教门新年词》中的:“通宵爆竹一声声,烟火由来盛帝京,宝炬银花喧夜半,六街歌管乐升平。”反映了当时北京燃放鞭炮的情景。
爆竹的品种
爆竹的品种相当丰富,最为普遍的是“单响”、“双响”和“鞭”三大类。大个的单响爆竹也叫“麻雷子”,双响也叫“二踢脚”。双响爆竹的纸筒内分两层安放火药,下层火药的作用是将爆竹送上天空,上层火药凌空爆响。在双响的基础上,又研制成多响爆竹,清朝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说:“花炮棚子制造各色烟火,竞巧争奇,有盒子花盆,飞天十响。”飞天十响今已演变为“闪光雷”——一长纸筒,内装若干药弹,点燃后依次射出药弹,凌空爆炸,并伴有银白闪光,故名闪光雷。因其火力强硬,易伤人。故自1987年春节始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均禁止燃放闪光雷。
鞭炮的名目也很多。钢鞭——用牛皮纸密裹火药,爆响时声音清脆响亮如钢铁。钢鞭一响为一头,“霸王鞭”可多至万头。在一挂鞭中定点加入特殊爆竹则称“节鞭”,通常是十响夹带一个麻雷子。燃放时即可出现响声节奏。南方城镇流行用彩纸裹药的“花鞭”,燃放时被火药崩碎的彩纸纷纷飘落,十分好看。如用粉红色纸裹药即名“遍地桃花”,用淡黄色纸则称“落英缤纷”,用金黄色则名“洒金鞭”。
为什么要放鞭炮
中国民间有“开门炮仗”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炮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炮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爆竹”、“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炮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与驱逐鬼怪。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烧炮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盛行于东亚和东南亚,从古至今深刻影响亚洲的文化。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因其因果报应的道义深受国人的信仰,并且还出现了很多名山、名寺,可见佛教影响之深远。那么你知道佛教起源地在哪里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佛教起源地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境内。佛教由释迦牟尼所创建,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便在29岁时出家修行。得道成佛后,释迦牟尼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从而形成佛教。
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创立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