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民族

2021/6/7 10:36:32
万年历日历:民族知识
民族知识
端午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我们已经习惯了过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到来,我们就将开始全国的端午节时间,每年端午节全国都会放假3天的时间,过节的人不分民族与性别。但是还是有不少人会问,端午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说着说,哪个民族过端午节?其实过端午节不分民族。

端午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哪个民族过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不仅盛行于汉族居住地区,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居住地也同样有此风俗。

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又叫重午节、端阳节。这个节日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中华三大节日。

“端者,初也。”因此,“初五”也就是“端午”。而古代五月正是“午月”,“端五”又写作“端午”。这“五月五日”的两个“午”字重复,故又叫“重午”。古人还把“午时”当作。阳辰”,于是“端午”也可以说成“端阳”。

唐玄宗的生辰为农历八月初五,为避唐玄宗的讳将“端五”一律改称“端午”。此外它还有许多别称,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基本相同的。

少数民族也过端午节

苗族端午习俗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苗族在农历五月初五过“龙船节”,也称“龙舟节”。节日期间,除与汉族一样举行龙舟竞渡比赛外,还要举行跑马、斗牛、踩鼓和“游方”等娱乐活动。男女青年在芦笙、唢呐、竹笛、芒筒、月琴、木叶等乐曲的伴奏下载歌载舞。在这一天,出嫁的姑娘要带上鸡鸭、粽杷回娘家探亲。整个节日,苗家人通宵达旦地喝着、唱着、跳着。除龙舟赛之外,还有赛马、斗牛、杀猪、宰鸡,人们喝着清醇的糯米酒,热情地款待远方的客人,共祝人寿年丰。

彝族端午习俗

居住在小凉山地区的彝族有在端午节采药卖药的习俗。“佳节添茱萸,男女采药忙”说的是端午节时,雨水下透,百草蔓生,大多数中草药根深叶茂,进入成药期。人们三五成群地肩扛药锄,身背药筐,穿行于高山、深谷、河边,尝遍百草,专心采集。

水族端午习俗

水族在端午节时要举行赛马活动。赛马活动在专用的马道上举行。赛马之前,各村都要推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身着崭新的长衫,头戴毡帽,骑上披红挂彩的马沿马道先走一遍,称为“开道”,表示吉利。骑手们在比赛之前先表演腾空跃马等高超的骑技,将赛场上的欢乐气氛调节一番方才开始比赛。水族传统赛马不是以速度快慢取胜,而是要比马的耐力,比骑手精湛的骑艺。

布依族端午习俗

贵族的布依族在端午节时有打格螺的习俗。格螺一般用青铜木制,也有用牛角制成。格螺的形状颇似漏斗,上圆下尖,上端圆形的盘顶厚2至4厘米不等,便于用鞭抽打旋转。格螺大小不等,做工极为精细。格螺面上染上各色的点和线。打格螺时,彩影飞旋,似彩花朵朵。布依族的格螺比赛有比凶、比久、比快三种形式。比凶:以撞倒别人格螺者为胜;比久:在比赛时,发旋后限定抽打的鞭数,以后停转的一方为胜;比快:向坡上方抽打格螺,看谁先将格螺“活”着亨丁上坡,以格螺不“死”或“死”的次数少者为胜。


泼水节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一直以来泼水节就有东方狂欢节的美称,每年到了泼水节的时候,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加入到泼水节的欢庆盛典中。那么泼水节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一般来说很多人都知道傣族有泼水节,其实西南多个民族都有庆祝泼水节的传统。

泼水节是中国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泼水节的时间为阴历清明节前后,正值傣历新年,是傣族送旧迎新的节日。

泼水节为期三天:第—“天,傣语叫“桑刊日”,意思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接“日子之王”来临,即傣族新年元旦;中间——天是介于两年之间的空白。三天的活动一般是这样安排的:第一天清晨,寨子的男女老幼沐浴后穿上新装,——起到佛寺里去敬佛、斋僧,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人们围着沙塔而坐,听佛爷念经。随后把一尊佛像抬到院子中,洒清水洗尘,称为“浴佛”。

第二天,群众性的泼水活动便开始了:老人从竹筒里拿出——束鲜花,将花上的水轻轻洒向周围人群,然后大家用一根树枝条蘸着碗里的水,互相泼洒,表示洗去身上一年的污尘,祝福新年平安吉祥,按傣族的习俗,水泼得越多就表示越友好,越亲热,越尊敬、于是后来大家索性改用大盆来泼水了。泼水有“文泼”和“武泼”之分。文泼是对长者而言,小辈舀起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沿着脊梁流下去,被泼的人高兴地接受祝福,不得跑开,武泼是对平辈或晚辈,没有固定的形式,用瓢、用盆、用桶都可以,大家互相追逐嬉戏,迎头迎面地泼水。被人泼的水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泼的人也越高兴。泼水还是泼水节期间青年男女寻找意中人的一种方式。在咚咚的象脚鼓声中,青年人把自己的爱恋之情寄托于泼出去的清水之中,使爱情的种子在这泼水嬉戏中得以萌芽。

第三天则举行丢包、放火花、放高升和放孔明灯等活动。

泰国泼水节

每年的4月13日,一般持续3-7天。是泰国的泼水节,有称“宋干节”。宋干是梵文,意为“太阳运行到白羊座,即新的太阳年开始”。泼水节共有3天,是泰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节日前要清扫家内外,焚烧旧衣服,以避晦气。节日当天要到寺庙中堆沙塔,插彩旗献花,祈求五谷丰登。晚上将浸有花瓣的香水洒在长辈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对长辈的美好祝福;此后长辈再将水淋在晚辈的头上,表示来自长辈的赐福。

缅甸的泼水节

泼水节也是缅甸人民的传统节日,类似中国的春节。一般在公历4月中旬举行,通常历时3、4天。按照缅甸风俗,节日期间,不分男女老少,可以互相泼水,表示洗旧迎新之意。讲究的人,用香樱桃花枝,从银钵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轻轻地向别人身上抖洒。普通人喜欢整桶整盆地泼,甚至用水龙管喷浇。小孩用水枪向大人喷,也不会被责骂。人们被泼得越多越高兴,因为水象征着幸福。缅甸泼水节的来历传说不一。

瓦耶卡斯泼水节

1981年夏天,马德里地区酷热难耐。卡门圣母节时,参加节日的小伙子们找到附近的水源处冲水解凉,同时用水泼向身旁的人们。此举不仅减轻了承受天气闷热的痛苦,更使节日气息大增。第二年数千人手拿盆桶等相互泼水过节,气氛活跃,场面热闹,年复一年,逐渐形成节日。

现在每逢此节,从布雷瓦尔街到帕亚索佛索街一带人山人海。

人人身着短裤背心,个个手拿各种盛水工具,从事先准备好的水车上或附近花园的水龙头里取水,随时准备泼向身边任何对象。有的人正在选择目标时,不知从何处泼来的水已将自己淋了个晕头转向。这种黄雀伺蝉的情形接二连三。有时水从“天”降,阳台、房顶等处均是向人群突然袭击的最佳场所。尽管所有的参加者无一例外地变成了落汤鸡,但大家欢声笑语不断,直到水尽人散。附近的其他市镇也在此前后组织泼水节。


三月三歌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导语: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而不同的少数民族,对该节日的叫法有所不同。其中,有一个民族称之为“三月三歌节”。那么,你知道三月三歌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到底三月三歌节是什么族的节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三月三歌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三月三歌节是什么族的节日

壮族三月三

壮族。三月三是多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但壮族将其称为歌节。又称“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一年一度的传统歌节。

传说:

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

传说1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

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

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

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三月三歌节

传说2

据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

她聪明过人,能歌善舞,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斗不过她,对她又恨又怕。

因此在一年的三月初三,趁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节就此形成。

后来相继改编成了电影、舞台剧等等形式,使之广为流著。

传统习俗:

三月三

每到歌节时,壮族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各成一方,歌手们站在台上,按照一定的程式和唱法,互相对唱山歌。

山歌大多是以猜谜、盘问的形势,现编现唱,最后还要唱分别歌。

歌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

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

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来旁观助兴。小的歌节有一、二千人,大的歌节可达数万人之多。

在歌节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节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

一个较大的歌节,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巴马的盘刚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都是历来较大的歌节。

人们到歌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

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

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


三月街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三月街是少数民族白族的传统节日,也称“观音市”、“观音街”;“祭观音街”。每年农历的3月15日-3月21日,白族人齐聚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进行物资交换,或者举行对歌、跳舞、射箭、赛马、球类比赛等,还要演出白剧、花灯戏。

相传南诏细奴罗时,观音于三月十五日到大理传经,因此每年届时,善男信女们便搭棚礼拜诵经并祭之。三月街成了讲经说佛的庙会。由于大理地处交通要道,古代云南信佛者甚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庙会逐渐演变成了滇西地方贸易集市和节日。大理乾隆举人师范有诗:“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赶月街。观音石畔烧香去,元祖碑前买货来。”这就是三月街的生动描写。传统三月街是物资交易以骡马、山货、药材、茶叶为大宗。白族要对歌跳舞,彝、白、回、藏各族还要赛马欢歌。

三月街有一些奇妙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暴君每天吃一对人的眼球,给当地白族人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有个充满神奇威力的勇士,为了给白族人民除魔灭害,在三月的一天巧施妙计,把暴君骗到苍山的中和峰麓,唤来神狗消灭了他。为了纪念这个勇士和白族人民得救的大好日子,人们便每年在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聚集在苍山脚下,欢歌乐舞。年复一年,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街”。

人们更喜欢的是另一个传说:洱海边有一个打鱼的小伙子,妻子是龙王的三公主。有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晚,月亮特别皎洁。三公主抬头望月,想起那是嫦娥在月宫举办一年一度的月街。她就叫来了一条龙,夫妻双双骑着去赶月街。月亮上的街市货物繁多,看得人心花怒放,可所有的货物只能参观不能买。空手而归的夫妇俩在回家的路上商量定了一个主意:也要在苍山脚下举办一个月街,而且要让大家想买什么就能买到什么。于是,他们就来到苍山中和峰东麓的缓坡上,种了一棵大青树,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起在树下做买卖七天。于是,有了这样的一个热闹的集市,而人们习惯将这个节庆称为“月街”。


西域民族风情美食推荐:带你品尝非常非常地道的新疆美食

大家都知道新疆有很多的特色美食,今天小编就带你品尝非常非常地道的新疆美食!

羊肉要做的好吃,一定是食材的选择。

新疆多盐碱地,矿物质含量高。这种环境中的小羊羊喝的水,吃的草料矿物质都会比较高,所以新疆羊肉会异常鲜美。在新疆几乎没有人吃山羊。对于羊肉,撒拉民族有着对牛羊肉近乎美食家的评判标准。

好的羊肉一定会很肥,阿拉木罕只用新疆的绵羊肉,和山羊肉相比,绵羊肉较嫩膻味轻。其实羊肉有没有膻味,更多会和吃的水土有关。

吃羊排一定要接地气,下手,一顿撕扯猛啃,豪放的撕起来!

色泽金黄,味道香辣,大盘鸡是新疆人独特的情怀。

大盘鸡有一点川菜麻辣的风格,鸡一定只用小公鸡。加入甘肃人喜欢的土豆,还有新疆人喜欢的面食。新疆沙大盘鸡以量大实惠,荤素营养均衡的做法,就这样融合出来大盘鸡这道美食,在全国流行了30多年。

大盘鸡想要做的好吃,土豆的淀粉含量就一定要高,这样的土豆口感才会软糯,汤汁浓郁。就是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土豆,大boss都一定要选用昼夜温差大的内蒙产的土豆。滑嫩的鸡肉,筋道的皮带面,阿拉牧罕大盘鸡,就是这么不寻常~

新疆菜为清真,所以很多食材都不能用,想做出美味的新疆美食就只能选择好材料,所以地道的新疆菜都不需要味精鸡精等复合型的调料,新疆菜更注重食材本身的味道。

阿拉牧罕所有炒和烤的羊肉一定会选后腿肉。例如清水煮羊肉、手抓肉等,只需要简单的调料即可使美食返璞归真。锅仔羊肉,还原传统新疆做法,最好的食材,只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只用最简单的食材,加白水煮足30分钟,鲜香可口,好暖心的赶脚~

椒麻鸡,在新疆和大盘鸡几乎齐名,也是一道流传于新疆的传统名菜。有木有人会以为这是川菜!?

取鸡脯、鸡背、鸡腿3个部位的肉,经煮、泡、吹、撕等工艺精工制作,加自制椒麻汁拌匀,吃起来无骨无渣,清香味十足,口感非常好。

羊肉串总是保留了来自远古的粗犷、质朴,它的美味,相信很多人都难以抵挡。

在新疆,南疆和北疆烤羊肉的烤法又不一样,各具特色。南疆喜欢羊肉现切现烤,例如名誉大江南北的红柳烤肉;北疆则喜欢把羊肉提前先腌制,烤制的时候味道就几乎已经完成了。

阿拉牧罕羊肉串采取南疆北疆之所长,一定只选新疆绵羊肉多筋少的后腿肉,才会烤出如此细嫩美味的大串串。

在新疆,面食是大家普遍喜欢吃主食。新疆的筋道爽滑的面,只用油和盐!主食是一顿饭必不可少的哦~

不要活的太累,不要忙的太疲惫;想吃了不要嫌贵,想穿了不要说浪费;心烦了找朋友聚会,瞌睡了倒头就睡。心态平和永远最美,天天快乐才对,收拾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花,你将收获雨,错过这一个,你才会遇到下一个。


契丹族是现在哪个民族

契丹族是现在的达斡尔族。契丹族鼎盛时期建立了辽国,而金国灭亡辽国后,契丹人就分裂开来,基本上被其他民族同化了,但是他们依然还有一些文化遗存。而56个民族中的达斡尔族血统最为接近契丹族,其他民族也有契丹族的基因,但是以达斡尔族的民族特征最为明显。

契丹族为我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

天宝四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此后百年间,契丹人一直为回纥所统治。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后梁开平元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称帝,国号契丹。大同元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统和二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复号辽。

天庆五年,女真族建立金朝。在金军的进攻下,辽朝于保大五年灭亡。西辽延庆九年,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又称“哈喇契丹”,成为当时中亚地区的强国。西辽于金兴定二年为蒙古所灭。契丹人髡发,服装通常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契丹人住所为毡帐,皇帝的御帐称为捺钵。随着辽国的灭亡,契丹人逐渐融入了其他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