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端午节是我们世代庆祝的传统节日,每年到了五月初五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准备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了。年年庆祝端午节,那么端午节的端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其实最初端午节也叫作端五节的,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端午节别称。
端午节的端是什么意思 端午节也叫作端五节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端,就是事物的初始;午,是十二地支之一。最初端五意为着每月初五日。由于“五”与“午”同音,因此端五又叫端午。后来特别将五月初五称为端五。到了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为了避讳,正式将端五改成端午。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书中说:“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
五月五日古人又有以兰草汤沐浴的习俗,所以又叫“浴兰节”。道教又称此日为“地腊节”。唐宋时此日午时为“天中节”,所以它又称为端阳节、端午节。
端午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至今仍争论不休。就目前来看,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主要观点有四种。一是流行久远的传统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及宗凛《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二是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吴越民族举行龙图腾祟拜活动的节日。
以上诸家观点皆有一定道理。但是,端午节作为一个民俗意义丰富的传统节日,在追溯其风俗活动起源时不能只注意某一侧面而以偏概全。中国古代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之说。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人们生活相对囿于一个狭窄的天地,风俗也自会因时因地而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各地风俗在相互吸收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一些特定的、具有全国普及性质的节日风俗。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
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是赛龙舟。赛龙舟是我国南方水乡的一项游乐活动,大都在端午节期间举行。关于赛龙舟的起源,也有多种说法。据西汉《越绝书》记载,越王勾践与吴国打仗,战败被俘。他在吴国忍辱负重三年,骗得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勾践为了收回失地,卧薪尝胆,于五月五日成立水师,借嬉水竟舟为名操练水战,终于灭了吴国。他的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感动了不少人。人们为了纪念他,便于五月初五这天划舟竞渡。
吃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节特有的风俗。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魏晋时期,端午吃粽子已非常盛行了。周处《风土记》说:“仲夏午日,烹鹜(鸭子)角黍。又以扰叶裹粽黍米煮之,状似尖角,故名角黍。”晋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将棕子与屈原联系在一起,他说:“周时,楚屈原以忠被谗,见疏于怀王,遂投汨罗江以死。后人吊之,因以五色丝角条(粽子)于节日投江以祭之。”
早在唐朝,棕子就成了节日和市场上的美味食品,当时的粽子已包有多种果仁,味道非常好。宋朝已有艾香粽子。用芦叶包粽子是明朝才有的事,芦叶不但光滑不粘米粒,而且有一种特别的香味,这时的粽馅也更多了,有蜜糖、豆沙、猪肉、松仁、枣子、胡桃等。清朝已有了火腿粽子。吃棕子的风俗,千百年来盛行不废,甚至流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
喝雄黄酒
“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古代过端午节还有喝雄黄酒的习俗,有的地方还在房屋内外洒雄黄水,在孩子的耳朵、鼻子和额头上,涂抹雄黄,以驱虫除秽、杀灭病菌。看来,中国古人早已认识到雄黄具有杀虫解毒的功效。但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喝雄黄酒对身体是有害的,它会损伤肝脏,甚至导致癌症。因此,现代过端午节再也没有人喝雄黄酒了。
悬插白艾和葛蒲
此外,古人过端午节还要悬插白艾和葛蒲。民谚道:“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人们把插艾和曹蒲作为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篙,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营蒲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一种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今日看来,悬菖蒲、插白艾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农历五月初五,时值初夏,多雨潮湿,细菌繁殖快,人易染病。悬曹蒲、插白艾可以借助它们挥发的气味清洁空气、消除病毒。
辟邪
特别有意思的是端午节这天,心灵手巧的妈妈们还要用麻扎成小巧玲珑的小扫帚、小葫芦,用五色花布或丝绸做成小辣椒、小黄瓜、胖娃娃、小沙灯、小棕子等各式各样的小玩艺,然后用五彩丝线连在一起,拴在儿女们的衣扣上,据说能避瘟疫和灾祸。姑娘们则要精心绣制玲珑剔透的香粉荷包或香囊,内装芳香馥郁的药物如丁香、甘松、白芷、细辛、山奈等,或用五彩丝线织网络装樟脑丸。这都是为了清洁辟秽。
熟悉鱼的种类的朋友,应该都清楚昂刺鱼,它不是大家餐桌上能常常见到的鱼,因为它体形不大,而且长得比较普通。那么,大家知道昂刺鱼学名叫什么?昂刺鱼学名是叫作什么名字?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下吧,涨知识的节奏,还不赶紧来围观围观。
昂刺鱼学名叫什么
昂刺鱼学名叫黄颡鱼,它也被叫做黄骨鱼、黄鸭叫、黄辣丁等,这种鱼生性凶猛,身体偏黄,没有鳞片,而且它的背鳍和胸鳍上面都有刺,它一般广泛分布在淡水水域中,十分受钓鱼人的喜爱。
昂刺鱼是一种杂食性的鱼类,它的环境适应能力十分强。昂刺鱼喜欢在夜间捕食其它的小鱼,且它会在夜间游到水上层以便更好的捕食鱼类,它的食物包括小鱼、昆虫,软体动物以及一些水生的无脊椎动物。
昂刺鱼的肉质鲜嫩,而且它的刺很少,适合各种烹饪方式,在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做法就是清蒸或者红烧昂刺鱼。昂刺鱼营养价值丰富,富含多种蛋白质,能够改善人的食欲,特别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
黄颡鱼食性为杂食性,自然条件下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则以昆虫及其幼虫、小鱼虾、螺蚌等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
还发现30月份黄颡鱼还大量吞食鲤鱼、鲫鱼等的受精卵。黄颡鱼的食谱较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食物的组成有所变化。根据其对101尾黄颡鱼胃肠内食物分析,食物种类有幼鱼、鱼卵、虾类、水生昆虫、螺类、水生植物等,其中虾类出现频率最高。
昂刺鱼繁殖方式
昂刺鱼为一年一次性产卵型鱼类,在自然条件下有集群繁殖习性。繁殖季节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水温变化幅度为25~30.5℃。黄颡鱼一般在2龄时性成熟,澄湖黄颡鱼在1冬龄时也达性成熟,在测定的标本中,最小成熟个体中雌鱼体长11.5厘米,雄鱼体长13.5厘米,雌鱼的性成熟较雄鱼早。黄颡鱼绝对怀卵量2500~16500粒,平均4000粒,相对怀卵量58.33~77.77粒/克,平均65.71粒/克。黄颡鱼的主要繁殖区域在水位浅、底质硬、有一定滩脚、透明度高、水流缓慢、饵料资源丰富、适宜筑巢孵化的水域。
雌雄鱼的性腺发育节律基本一致:成熟系数从4月下旬开始急速上升,到5月中旬达最高峰,雌鱼为26.8% ,雄鱼为0.98% 。4月中旬以后,繁殖群体中多数黄颡鱼的性腺达Ⅳ期,卵子内卵黄大量沉积,大、中、小卵子群明显可见,精巢乳白色,多分枝,饱满而亮泽。在繁殖初期,渔获的雄鱼数量较雌鱼多,这主要与雄鱼性腺成熟较雌鱼早相关;在接近繁殖后期,渔获的雄鱼数量较雌鱼少,这可能与雄鱼有筑巢、守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相关。
昂刺鱼常见种类
1、黄颡鱼:黄颡鱼是鲿科黄颡鱼属指名物种,俗称黄辣丁、黄角丁、昂刺鱼等,全国各大水系普遍都有分布,特征是体粗壮、背鳍前距大于体长的1/3、上颌须末端伸达胸鳍基部。
2、岔尾黄颡鱼:岔尾黄颡鱼是常见的黄颡鱼,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尤以长江中下游湖泊中最多,个体不大,产量不多,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特征是尾鳍深分叉、鼻须全为黑色。
3、长须黄颡鱼:长须黄颡鱼是我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及附属湖泊中,其中尤以长江中下游的湖泊中最多,特征是背鳍前距小于体长的1/3、上颌须末端超过胸鳍中部。
4、瓦氏黄颡鱼:瓦氏黄颡鱼是常见的黄颡鱼,喜栖息在缓流江段及通江湖泊中,比黄颡鱼大,最大可达1千克以上,特征是体型大、头顶被薄皮、须长、上颌须末端超越胸鳍起点。
5、光泽黄颡鱼:光泽黄颡鱼是常见的黄颡鱼,主要分布在长江及附属湖泊中,个体通常不大,常见个体约80~140毫米,特征是头顶大部裸露、须短、上颌须末端不伸达胸鳍起点。
由于我国南北地区的气温是有差异的,所以秋老虎的出现时间是不同的。有些朋友对秋老虎的相关内容感兴趣,那么小编就来讲讲,秋老虎为什么叫秋老虎?秋老虎为啥叫作秋老虎?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方面有关的内容,以下内容值得大家一读。
秋老虎为什么叫秋老虎
因为秋老虎天气特点是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就像一只老虎一样蛮横霸道,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秋老虎发生在24节气当中的立秋之后,短期回热天气,就像一只老虎一样蛮横霸道,所以民间称这段时间为“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
秋老虎的由来
清朝道光年间有个叫顾禄的人写了一本书叫《清嘉录》,记述吴中岁时民俗。书中在“七月”中关于节气立秋的描写如下:“朝立秋,淘飕飕;夜立秋,热吽吽。”
作为苏州吴县人的顾禄,他的《清嘉录》对江南民俗、风土人情、节气农时有很多描写,这些描写在整个江南地区都有一定代表性。所以民间据此流传:“又以立秋时之朝夜占凉燠。”朝立秋,淘飕飕;夜立秋,热畔畔“,意思是说,以早晨(白天)或者是夜晚立秋来看这一期间凉爽与否,如果是早晨(白天)立秋,天气就会很凉爽;如果是夜晚立秋,天气就会热烘烘的。
从此以后,凡是遇到立秋之后天气仍然酷热难耐的,就称之为“秋老虎”。演变到现在,又有把夜晚立秋称之为母老虎(母秋),把白天立秋称之为公老虎(公虎)一说。因为母老虎发威时是很厉害的,连公老虎都躲得远远的,所以把夜晚立秋比作母老虎是很贴切的。
我国的国境辽阔,最南端在三沙,最北端在漠河、最东端在抚远、最西端在新疆的喀什,跨度极大,因此是不可能同时进入秋天的,立秋之后,有些地区秋季天气明显,有些地区还是属于酷热难耐,而秋老虎的表现是立秋后冷了一阵子后,突然变热,所以,不一定是立秋后就是秋老虎,有些地区根本没有这个气候表现,会直接进冬。
秋老虎需要注意什么?
1、入秋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化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特别是秋后久晴无雨时,暑气更加逼人,民间素有“秋老虎”之说,但只要注意饮食和及时增减衣物。
2、在“秋老虎”这样的天气里,人们容易放松对寒凉的警惕性。特别是在夜晚,可能上半夜时还是闷热难当,但下半夜或凌晨时就有可能转凉。
3、古时有个谚语就有提到秋老虎,“二八乱穿衣,二月春天后母面,八月秋老虎。”二八乱穿衣指的是初春和初秋时人们乱穿衣服。因此,早晚要注意加衣,不要赤膊露体,防止受寒。
如何预防“秋老虎”伤人
一、劳逸结合,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尽量使用自然风降温,如果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注意换气,避免直吹。
三、饮食:
木瓜生鱼汤性质平和,适合在干燥季节饮用要多饮水;
多喝莲子粥、百合粥、薄荷粥、淡茶、绿豆汤、豆浆、果汁等;
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但可能会伤及脾胃的寒凉饮食如西瓜、梨、黄瓜等要少吃;
饮食要加强营养:立秋后可以适当吃一些肉食,如鸭肉、泥鳅、鱼、瘦猪肉、海产品等,以弥补盛夏为了清热解暑饮食过于清淡的损耗。
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多吃酸味果蔬,如橘子、柠檬、猕猴桃和西红柿等。
秋天食物易发生霉变,提醒大家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胃肠道疾病。 四、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
翻糖是许多人爱吃的一种甜品,制作原料主要有蛋糕、牛奶、咖啡等。有一些朋友不太了解翻糖的相关内容,所以想来咨询一下小编,翻糖为什么叫翻糖?翻糖为啥叫作翻糖?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翻糖为什么叫翻糖
因为翻糖来自音译Fondant,所以叫翻糖。翻糖源自于英国的艺术蛋糕,翻糖是用于制作翻糖蛋糕时使用的主要装饰材料。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翻糖技术被发明用于西点制作,延展性极佳的翻糖可以塑造出各式各样的造型,被视为体现蛋糕艺术性的衡量标准。
18世纪,人们开始在蛋糕内加上野果,也开始在蛋糕表面上抹一层蛋白糖(Royalicing),以增加蛋糕的风味。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以三层结婚蛋糕为主流。最下层用来招待婚礼宾客食用,中间分送宾客带回家,最上层则是保留到孩子的洗礼仪式后再食用。20 世纪 70 年代,澳大利亚人发明了糖皮(Sugar Paste),英国人引进后加以发扬光大,但在当时这种蛋糕只是在王室的婚礼上才能见到,因此它也被视为贵族的象征。用它装饰的蛋糕风行于欧美国家的婚礼、生日、派对等庆典场合。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翻糖技术被发明用于西点制作,延展性极佳的翻糖可以塑造出各式各样的造型,被视为体现蛋糕艺术性的衡量标准,而糖花的技术更被视为翻糖工艺中最难的技巧之一。翻糖能够把蛋糕装饰得多姿多彩,主要归结于其独有的制作工艺。翻糖工艺较为多样,在充分利用翻糖具有延展特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捏塑造型,英式糖花及皇室糖霜等较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糖花,不是用糖画花,而是运用西方翻糖技术,制作出与真花一样美丽、却更甚于真花精致的糖花。在查理王子和凯特王妃的婚礼蛋糕上装饰的,就是一朵朵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糖花。
翻糖蛋糕为什么那么贵
翻糖蛋糕不是一般的奶油或者慕斯蛋糕,是法国工艺,食材全部外国进口。“童话王国”中的小动物有近100个,光制作公仔,就要10名技师手工制作15天,整个蛋糕造型需要提前2个月设计准备。公仔均是用翻糖制作。翻糖蛋糕的价格是按尺寸+工艺+附加公仔计算。一般情况下,6寸蛋糕标准尺寸价格为300元,工艺则需根据具体制作过程而定,公仔根据尺寸大小和复杂程度算价,从80元至数百元不等。
翻糖蛋糕分为花卉艺术类与卡通两种,之所以有这两种分别,是因为制作手法的不同。花卉类蛋糕需多个蛋糕制作师配合完成,其中花朵的每一个细节,从花芯到花瓣,从叶片的柔和度到每朵花之间的间距都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否则做出的蛋糕会显得呆板、毫无真实性。往往一个翻糖蛋糕从细节到整体搭配,就需要两个或以上的蛋糕师经过几天的努力工作完成。这样的工序,是无法使用机器批量生产的。所以,翻糖蛋糕的费用往往比普通蛋糕要昂贵许多。
而卡通造型的蛋糕,则简单很多,通常由蛋糕师自行发挥就可以完成。所以,从制作工艺看,翻糖蛋糕比奶油蛋糕的工艺更加精细。其次,由于翻糖蛋糕的糖皮是由糖粉制成,比较重,一般奶油蛋糕中使用的戚风蛋糕或是海绵蛋糕根本无法承受其重量,所以在欧美,一般选用比较实在的重油蛋糕(又称磅蛋糕)。
翻糖的制作方法
干佩斯gum paste是糖面的一种,但是质地与翻糖有点不同,能够做出比较细致的糖花,风干后有点像瓷器,触感脆硬且易碎。gum paste风干的速度比翻糖还要快,因此制作糖花的速度也要相对快一些,所有尚未使用的干佩斯材料必须注意密封保存以免风干变硬。 在蛋白糖霜(royal icing)里加入增稠剂(tylose或是gum tragacanth),使糖霜结成面团状,就是用来制作糖花常用的gum paste。因为含有蛋白,所以风干速度很快,制作糖花时可以快速定型,操作上比较节约时间。
对新手来说,这种快干特性可能会造成整型难度,需要多练习才能抓到要领。 有些地方能买到现成的预拌粉(gum paste mix),只要按照包装上的说明,加水搓揉成团即可。使用上,以新鲜蛋白打发的糖霜调制的gum paste更富延展性,不过,风干速度相对更快,新手应斟酌使用。
夏天高温的时候,植物们热得暂毕锋芒,动物们热得躲在阴凉地,江河热得发烫。那么,大家知道高温达到多少时称为高温天气?高温超过几度叫作高温天气?接下去给大家分享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灵活运用,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温达到多少时称为高温天气
高温达到35℃以上时称为高温天气。世界气象组织建议高温热浪的标准为:日最高气温高于32℃,且持续3天以上。中国气象学上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
高温天气能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降低,中暑、患肠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等病症的发病率增多。同时,高温天气也会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夏天空调温度不要太低,26℃-28℃为宜,并注意室内外温差,一般相差8℃左右即可。夜间房间温度同样应在26℃-28℃之间。不要让孩子贪凉,避免暴露在风口下。
另外,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和汗腺未发育成熟,对室内外温差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孩子从室外进入空调间时,建议先洗脸、擦擦汗、稍微降点温。进入后不要直接对着空调冷风吹。外出前先关停空调,使室温上升至外界气温相近时才能离开。
突破历史极值的国家气象站有71个
6月以来,河北、河南、天津、云南、四川、浙江、新疆等地共有238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月极值,共有7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高温值前十名的站点中,河北灵寿、藁城、正定和云南盐津日最高气温超过44℃。
甘肃兰州(37.6℃,6月24日)、宁夏银川(37.2℃,6月16日)、天津(40.1℃,6月25日)等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日最高气温突破月极值。
上海徐家汇站不仅在7月10日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年度最早的一个40℃高温日,而且在7月13日14时30分气温达到40.9℃,追平当地有气象记录(1873年)以来最高气温纪录。
多地夜间依旧热浪凶猛
此轮高温天气还有一个特点是夜间气温同样焖蒸难耐,在江浙沪和川渝一带尤其如此。
自7月12日以来,截至7月17日,重庆夜间最低温度连续6日盘踞在30℃以上。杭州则是连续五晚夜温在30℃以上。上海、武汉、南昌和南京也榜上有名,多日夜间最低温度在30℃以上,真可谓是日蒸夜煮全天酷热不下线。
为何高温很猛很强?
今年6月以来,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上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大西洋高压带和伊朗高压均阶段性增强,由此形成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带。在暖高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有利于地面增温,加之在大范围高压带的作用下,空气较为干燥,不易形成云,也使得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导致高温频发,且强度较强,进而造成北半球多地出现持续高温热浪事件。
具体到我国,目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为今年6月以来南方高温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条件,尤其是7月中纬度暖高压带发展加强,导致大范围高温天气出现。根据统计分析,在多数拉尼娜事件次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易偏北。今年6月下旬以来,副高北抬,特别是台风“暹芭”于7月上旬北上后,副高加强西伸,伊朗高压东伸,并与中纬度大陆高压相结合,在我国上空形成稳定的暖高压带,进而造成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此外,由于副高携带的水汽使得我国中东部地区湿度较大,使得人的体感温度更高。
与往年相比,今年7月以来,伊朗高压加强东伸后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中纬度大陆高压连成一个巨大的暖高压带,这在历史上比较少见。历史上,多数是由于副高加强西伸导致江南、华南、川渝等地出现高温热浪,或者由于大陆高压稳定维持导致西北地区、新疆等地高温持续。因此,今年相对来说高温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极端性也比较突出。
最近有个叫马鞍的台风马上就要登陆了,这个台风对南方部分地区的高温是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台风为什么叫马鞍 台风为何叫作马鞍?接下去给大家分享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灵活运用,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台风为什么叫马鞍
因为马鞍的含义是山峰名,也就是香港的马鞍山,马鞍这个台风名由中国香港提供。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其中,“马鞍”一名由中国香港提供,英文名为MA-ON,含义为山峰名,即香港的马鞍山。
台风“马鞍”的云系不对称,呈现明显的“偏心”结构,中心裸露。对流主要在其中心南侧发展,高空较强的东风切变对其强度发展较为不利。但它进入我国南海后,高空出流形势好转,能够改变台风的不对称“偏心”结构,有利于内核区的对流发展,其强度会明显加强,不排除后期达到台风级别强度(12 级,33~ 35 米/秒)的可能性。从生成到结束主要影响华南地区,给陆地带来的风雨影响较为集中。
上一个叫“马鞍”的台风
上一个叫“马鞍”的台风,于2004年10月3日生成,是2004年的第23号台风,于日本登陆。
18年后的今天,台风“马鞍”作为2022年第9号台风将直击广东
另,第10号台风“蝎虎”也生成了,对我们无影响。
不懂就问,为啥“马鞍”来过还能来?暹芭、鲇鱼、蝎虎……到底咋起的名字?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年度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确立一张新的命名表。
台风的命名表上共有140个名字(循环使用),由14个台风委员会成员,各提供10个名字。
由于国家和地区众多,每个地方的风格都不一样,取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门。
比如日本是星座控(如天琴、摩羯、北冕等),中国大陆是神话控(如悟空、海神、木兰等),朝鲜则是诗词控(如杨柳、鸿雁、云雀等)。
第9号台风“马鞍”生成
2022年8月22日,今年第9号台风“马鞍”已经生成,22日14时,其中心位于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北方向约345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 米/秒)。预计,“马鞍”将以5-10公里的时速向北偏西方向缓慢移动,强度继续缓慢加强。
鉴于台风“马鞍”未来72小时内有可能正面登陆广东,造成较大影响,根据《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和省防总有关规定,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决定于8月22日17时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省三防办、省应急管理厅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严格落实防台风“六个百分百”要求,落细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从目前来看,“马鞍”环流庞大,结构不太对称,大风区主要在东侧,强降水主要在西侧,从环境场来看北侧副高稳定、南海海温较高,随着西南季风的卷入,结构逐渐趋于完善,尽管垂直风切较大,但强度还会继续加强,有可能达到台风或以上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