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的父亲叫作鲧。鲧是我国上古时期的神话人物,其被尧帝委派治水,却治水九年毫无成效。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鲧在治水的过程中,只懂得堵而不懂得疏。最后治水无功被尧帝流放到了羽山。最后死于羽山。
鲧简介
鲧,又作鮌、骨系(合字)。夏禹之父,相传为颛顼之子(一说颛顼五世孙),字熙。居于崇(今河南嵩山一带),称有崇氏,又称崇伯。
鲧是中国汉族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人物。姒姓,有崇部落首领,史称“崇伯鲧”。尧时洪水泛滥,受四岳推荐治水,用筑堤堵水之法,九年不成,被舜殛死于羽山(今江苏东海县北面),或说是创造城郭者(《世本作篇》)。
鲧禹治水是中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鲧是大禹的父亲,有崇部落的首领,曾经治理洪水长达九年,用在岸边设置河堤的障水法,缓解了中原泛滥的洪水,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劳苦功高。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彻底平息洪水灾祸,因此有了大禹治水。
大禹,说起这个名字来,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大禹治水这个故事。但我们只知道他是夏朝的开国皇帝以及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这所有的都是人人都能耳熟能详的。但是大多数人肯定不知道大禹是哪里人,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大禹是哪里人吧!
大禹是安邑人,如今的山西夏县,但是关于禹的出生地说法不一,但近年来的考古研究表明,禹的故乡为现四川省绵阳市附近。他有着卓著的功绩,就是传颂的治理洪水。
在治水的过程中,他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帝夏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命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央朝廷政教。他后来又划定九州、奠定了夏朝。
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