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的作用是能引导行人安全地过马路。斑马线是由一条一条的白色线组成的主要是供行人穿越马路之用。行人走穿越马路要走斑马线是法律规定的,这样能保证生命财产安全。斑马线的宽度、长度、间隔,是有一个国际标准的。斑马线基本长度为3米—5米,应该横跨人行道外的道路斑马线每条的宽度在45或60厘米。
斑马线源于古罗马时代的跳石。早在古罗马时代,意大利庞贝市的一些街道上,马、车混行,交通经常堵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把人行道加高,使人与车、马分离。
注意事项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也规定,人行横道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红灯亮时,禁止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是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过或者在道路中心线处停留等候。
斑马线基本长度为3米至5米,横跨人行道外的道路斑马线每条的宽度在45或60厘米,斑马线的宽度还可以根据行人数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在一段路上,斑马线的设置间隔一般为150至500米,较为合理的设置间隔为350至400米。
斑马线是指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线条,源于古罗马时代的跳石。20世纪50年代初期,英国人在街道上设计出了一种横格状的人行横道线,规定行人横过街道时,只能走人行横道,于是伦敦街头出现了一道道赫然醒目的横线,看上去这些横线像斑马身上的白斑纹,因而人们称它为斑马线。
斑马线源于古罗马时代的跳石。早在古罗马时期的庞贝城的一些街道上,车马与行人交叉行驶,经常使市内交通堵塞,还不断发生事故。为此,人们便将人行道与马车道分开,并把人行道加高,还在靠近马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跳石,作为指示行人过街的标志。
行人可以踩着这些跳石,慢慢穿过马路。马车运行时,跳石刚好在马车的两个轮子中间。后来,许多城市都使用这种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对于机动车来说,看到斑马线就要自动减速缓行或停下,车让人,让行人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