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金是指在职妇女因生育子女而暂时不能上班的时候,由国家给予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生育金是为了保证生育状态的劳动妇女的身体健康,那么,大家知道生育金如何计算?2021生育金怎么算计算公式?接下去小编带大家见识下吧,欢迎大家阅读。
生育金如何计算
生育金=生育生活津贴+生育医疗费补贴
1、生育生活津贴 = 缴费基数×产假时间,缴费基数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收入为标准
2、生育医疗补贴一般都是固定的,正常生产的大致都在3000元。
生育保险是为了维护女职工的基本权益,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孕产期以及流产期间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使她们在生育和流产期间得到必要的经济收入和医疗照顾,保障她们及时恢复健康,回到工作岗位。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行生育保险是对妇女生育价值的认可。
二是,实行生育保险是对女职工基本生活的保障。
三是,实行生育保险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需要。
生育金介绍
生育金一般指生育保险金。生育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在职业妇女因生育子女而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生育金主要包括两项:一是生育津贴;二是生育医疗待遇。
生育金的主要特征
(1)享受生育保险的对象主要是女职工,因而待遇享受人群相对比较窄。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有些地区允许在女职工生育后,给予配偶一定假期以照顾妻子,并发给假期工资;还有些地区为男职工的配偶提供经济补助。
(2)待遇享受条件各国不一致。有些国家要求享受者有参保记录、工作年限、本国公民身份等方面的要求。中国生育保险要求享受对象必须是合法婚姻者,即必须符合法定结婚年龄、按婚姻法规定办理了合法手续,并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等。
(3)无论女职工妊娠结果如何,均可以按照规定得到补偿。也就是说无论胎儿存活与否,产妇均可享受有关待遇,并包括流产、引产以及胎儿和产妇发生意外等情况,都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4)生育期间的医疗服务主要以保健、咨询、检查为主,与医疗保险提供的医疗服务以治疗为主有所不同。生育期间的医疗服务侧重于指导孕妇处理好工作与修养、保健与锻炼的关系,使她们能够顺利地度过生育期。产前检查以及分娩时的接生和助产,则是通过医疗手段帮助产妇顺利生产。分娩属于自然现象,正常情况下不需要特殊治疗。
(5)产假有固定要求。产假要根据生育期安排,分产前和产后。产前假期不能提前或推迟使用。产假也必须在生育期间享受,不能积攒到其他时间享用。各国规定的产假期限不同。中国规定的正常产产假为128天,其中产前假期为15天,产后假期为113天。
(6)生育保险待遇有一定的福利色彩。生育期间的经济补偿高于养老、医疗等保险。生育保险提供的生育津贴,一般为生育女职工的原工资水平,也高于其他保险项目。另外,在我国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而是由参保单位按照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
生育金领取条件
1、申报条件
(1)生育或施行计划生育手术时的所在单位按照规定参加并履行了缴费义务,且为其缴纳生育保险费累计满3个月的企业职工。
(2)生育或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职工。
2、申报材料
(1)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医疗部门出具的婴儿出生(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育女职工、计划生育手术职工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企业职工生育医疗证审领表》
(5)《企业职工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证申领表》
(6)《企业职工生育医药费报销申请单》
(7)《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待遇核准结算表》
(8)《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外地就医申请表》
(9)生育医疗费用票据、费用清单、门诊病历、出院小结等原始资料
(10)收款收据。
标准体重是反映和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过胖和过瘦都不利于健康,也不会给人以健美感。
常用的标准体重计算方式有,BMI法和世卫计算方法。BMI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BMI 法的公式为,BMI =体重(千克) /身高(米)的平方。例如,一个人的身高为1.75米,体重为68千克,他的BMI=68/(1.75)2=22.2,再对照表格可得知22.2属于正常值范围。
世卫计算方法为,男性:(身高cm-80)×70﹪=标准体重;女性:(身高cm-70)×60﹪=标准体重。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体重;与标准体重正负10﹪~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但自身体重如与标准体重正负20﹪以上得话就意味着肥胖或体重不足。
体重控制方案可使用4种疗法:饮食和营养咨询,行为治疗,药物和外科手术。饮食是极少采用传统的饮食疗法;代之以强调改变长期习惯。大多数方案教会顾客怎样才是安全的,明智的,渐变的吃的方式。改变包括增加复合碳水化物的摄入量(水果,蔬菜,面包,谷类制品,意大利面制品),并降低脂肪和简单碳水化物的摄入量。每天提供400~800kcal极低能量的饮食已不太流行,因为显而易见病人可快速地恢复他们的体重。
标准体重是什么呢?
其实标准体重是通过计算的方式来测量人体各项质量指数是否合乎理想,也是反应人体健康状况的标识。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计算方法,男性标准体重计算方法为(身高cm-80)×70﹪,女性标准体重计算方法为(身高cm-70)×60﹪。
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体重,标准体重正负10% - 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标准体重正负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
还有一种简单的算法是:标准体重=自身身高-105,不过这种算法只适用于成年人。
而儿童的身高多少会跟儿童发育的快慢有关,所以也不一定在标准的范围内才是健康的宝宝,希望在家长们悉心照料下健康的成长。其实关于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简单的复杂的国际的通用的,大家仅作参考就好,不管符不符合标准体重都要爱惜身体,保持健康为主。
标准体重是反映和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过胖和过瘦都不利于健康,也不会给人以健美感。不同体型的大量统计材料表明,反映正常体重较理想和简单的指标,可用身高体重的关系来表示。
毛利率=(不含税售价-不含税进价)/不含税售价×100%;毛利率=(1-不含税进价/不含税售价)×100%;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综合毛利率资产净利率,是净利润除以平均总资产的比率。
毛利率有多种分类方式,按商品大类分,有单项商品毛利率、大类商品毛利率、综合商品毛利率,按行业分,有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毛利率、商业企业的商品销售毛利率、建造施工企业毛利率、交通运输业毛利率、旅游饮食服务业毛利率,还有按区域划分的区域销售毛利率、按项目划分的项目毛利率等。
计算毛利率的毛利额和收入额通常指的是指按某种方式划分的一定期间的毛利额和收入额,与某种划分方式和一定的期间相对应,在计算毛利率时,收入和成本的计算口径与会计上的计算口径一致,对于工商企业,收入指的是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收入,对于建造施工企业,收入为含税收入,特别注意的是,商业一般纳税人企业,成本是按不含进项税额的单价计算确定的。
对于工商企业,毛利额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数量因素,即销售数量的多少,另一个是质量因素,即单位毛利的大小,用公式表示:酒水毛利计算表毛利总额=∑[销售数量×单位毛利]=∑[销售数量×(单位售价-单位成本价)]=∑[分类销售收入×对应毛利率]=销售收入总额×平均毛利率。
现在买个药或者去下医院,都是需要很大开支的。但是如果是有了社保卡的朋友,是可以享受到一些费用的报销,还可以直接抵扣掉一部分费用,这无疑节省了一大笔开销。社保缴费计算公式是什么?个人缴纳社保如何计算?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方面有关的内容。
社保缴费计算公式
一般情况下,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核定公式:
①社会保险基数=上限(个人月平均工资≥上限);
②社会保险基数=职工个人上年月平均工资;
③社会保险基数=下限(个人月平均工资≤下限);
其中,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上限通常为上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下限通常为上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
举个例子
为了让大家理解更清楚,我们举例来说,假如某地上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000元,现有甲、乙、丙三人,个人的上年月平均工资分别为1500元、5000元和10000元。则三人本年度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核定过程如下:
根据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可以计算得出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上限为9000元(=3000×300%),下限为1800元(=3000×60%)
甲:1500<(3000×60%),由于甲的个人上年月均工资低于下限,则按下限核定;
乙:5000位于1800和9000元之间,则按实际个人上年月均工资核定;
丙:10000>(3000×300%),由于甲的个人上年月均工资高于上限,则按上限核定;
于是,甲乙丙三人本年度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分别为1800元、5000元和9000元。
社保缴费计算公式是根据什么计算的?
社保交纳多少是根据当地去年社平工资进行计算的,且每年都不是一样的。
比如A地去年社平工资为20000元,那么养老保险交纳额为20000*20%=4000左右/年,医疗为20000*10%=2000左右/年。
当然直接就反映在以自己的实际收入作为基数计算交纳多少,工资调整,其交纳基数就需要调整。
另外也规定了最低档和最高档,最低档的交纳不得低于社平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最高档为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 一般以最低档居多。
一般在每年的3,4月,社保基数都会有调整,期间国家会公布去年的社平工资。
单位社会保险费申报有两种方式
分别为:
单位柜台申报办理程序:缴费单位每月20日前,将本月职工上月发生的工资收入输入“劳动保障一体化程序”中→携带“U”盘到社保中心各办事处办理缴费申报→各办事处受理、审核、确认缴费基数→计算确定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打印“社会保险费征缴通知单” →缴费单位凭“征缴通知单”于次月1-10日到地税局办理缴费手续。
单位网上申报办理程序:电信缴费开通社保e通→社保征缴部登记确认→信息中心开通社保业务→登陆社保e通→输入VPN账号、密码、验证码→登陆→输入社保用户名、密码→登陆→点击功能列表中的功能模块上传申报数据(具体操作:下载社会保险网上申报办事流程指南)→社保中心窗口业务员下载单位上传数据并核定、数据下载回传给申报单位→单位下载当月的回盘数据。
五险征缴范围与比例
一、养老保险
(一)征缴范围:
所有企业和非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职工(雇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自由职业者。
(二)征缴比例:
1、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中的本市城镇户口人员。
(1)缴费基数--以上年度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税项的月平均额为基数,低于上年度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缴纳;高于300%以上部分不计征。每年七月进行调整。
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及待遇:
从2010年7月1日起,城镇老年居民基本养老金调整为450元/月。缴纳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费的标准调整为225元/月。
基本养老金调整增加的财政资金分担按照《印发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相关规定执行。
二、工伤保险
(一)征缴范围:
所有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在建筑施工和矿山行业工作的农村户口职工,在新参保和续保时,可以选择只参加工伤保险,暂不参加其他险种。
(二)征缴比例:
工伤保险基金由单位缴纳,个人不缴费。每年七月根据单位上年度工伤费用收支情况实行浮动费率制度。
注:(1)收支率=单位当年发生的工伤保险费用/当年缴纳的工伤保险费;(2)增减率:在现标准缴费率的基础上增减;
三、生育保险
(一)征缴范围:
所有企业和非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职工(雇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目前先在本市城镇户口人员中实行。
(二)征缴比例:
单位按缴费基数的0.7%缴纳,个人不缴费。
四、失业保险
(一)征缴范围:
在行政区域内的所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事业、城镇个体户及其职工(雇工),国家机关中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
(二)征缴比例:
单位按缴费基数的2%缴纳,城镇户口职工按1%缴纳,农民合同制职工个人不缴费。
五、基本医疗保险
(一)征缴范围
行政区域内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退休人员。
(二)征缴比例
1、在职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单位按缴费基数的8%缴纳,个人按2%缴纳。
2、退休人员的过渡性医疗保险金:单位按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7.5%缴纳。
3、重大疾病补助金: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均由单位缴纳,目前标准为5元/人月。
2022年会开始实行新个税政策,这意味着明年新个税的计算方法改变了。小编有些朋友想了解一下,2022年新个税计算公式是什么?2022新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什么?想了解清楚的朋友们一定要收好以下这份指南了,争当做个无所不知的文化人。
2022年新个税计算公式
应缴个人所得税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
综合所得减去以下费用为应纳税所得额:
1、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
2、个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项目;
3、个人购买商业健康险等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
4、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
2022新个税修改最新消息
(一)“起征点”确定为每月5000元。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减税向中低收入倾斜。新个税法规定,历经此次修法,个税的部分税率级距进一步优化调整,扩大3% 、10% 、20% 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缩小25% 税率的级距,30% 、35% 、45% 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不变。
(三)多项支出可抵税。今后计算个税,在扣除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新个税法规定: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2022个税怎么计算?
根据最新消息,2022年1月1日开始,也就是明年开始,年终奖只能算在全年累计个税里面,进行扣税。也就是说,我们今年的年终奖,是年内发,还是年后发,这关系到大家,最终到手的钱,是多还是少。
在新规之前,年终奖是有以下两种扣税方式,任选其一即可。
① 单独计税
顾名思义,年终奖不用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只需依法单独计税,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纳税额=年终奖×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年终奖单独计税税率表如图一
② 合并计税
年终奖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进行累计扣税,适用税率如图二。
接下来,举个实例,大家就有概念了。
就比如,月薪22000的人,除去五险一金比例18.5% ,以及每月5000的免征额度,一年下来应纳税总额为:12930×12=15.5W
现在假如他的年终奖是3W
如果选择单独计税,个税为:
30000×3% =900,也就是他年终奖最后到手29100;
要是选择合并计税,因为15.5W>144000
所以个税应该为:30000×20% =6000.
看到没有,年终奖到手只剩下24000了。
看到没有,以上两种计税方法,到手年终奖竟然相差了5100,是不是非常的大。
之前还可以选,到了明年,就没得选了,年终奖只能按照合并计税。也就是说,对于工资越高的人,影响越大,因为适用的税率也就越高,需要缴纳的个税就越多,到手的钱就也越少了。
专项附加是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可以多扣除的一些金额,确认了这个咱们可以少交个税。具体有以下几种:
子女教育每月可以扣500~1000元。
继续教育可以扣每月400元或者每年3600元。
住房贷款利息每月可以扣500~1000元。
住房租金每月可以扣800~1500元。
赡养老人每月最多可扣2000元。
大病医疗最多可扣80000元。
这个附加扣除已经执行了三年了,这些都需要本人进行确认,自己不确认的话,会计在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时候是不会给你扣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