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放鞭炮是用来避邪祛灾的。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放爆竹一俗是用来为节日增添欢乐气氛的。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鞭炮起源于哪个朝代?鞭炮起源是什么朝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鞭炮起源于哪个朝代
起源于南朝。鞭炮是南朝梁代发明的。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民俗传说,但却反映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鞭炮说法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称谓从爆竹、爆竿、炮仗和编炮一直到鞭炮。在现代,华人在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鞭炮,特别是在春节期间,鞭炮的使用量超过全年用量的一半。
鞭炮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说,人们在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在火中的爆裂声能够赶走怪兽恶鬼。
唐初,有人将硝石装入竹筒中燃放,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唐代称爆竹为“爆竿”。来鹄《早春诗》中有“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句中的“爆竿”即指“爆竹”。
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明清两代,爆竹的种类更加繁多,燃放爆竹的时间已不限于大年初清晨,除夕夜即开始,子夜零时达到高潮,俗称“迎神”。这时,无论贫贵贱均要放爆竹,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征》引《壶天录》说:
“京师人烟稠密,甲于天下,富家鄣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贫家即谋食维艰,索逋孔丞,亦必爆响数声,香焚一柱,除早年之琐琐,卜来岁之蒸蒸,此习沿类然也。” 清朝谢文翘《教门新年词》中的:“通宵爆竹一声声,烟火由来盛帝京,宝炬银花喧夜半,六街歌管乐升平。”反映了当时北京燃放鞭炮的情景。
爆竹的品种
爆竹的品种相当丰富,最为普遍的是“单响”、“双响”和“鞭”三大类。大个的单响爆竹也叫“麻雷子”,双响也叫“二踢脚”。双响爆竹的纸筒内分两层安放火药,下层火药的作用是将爆竹送上天空,上层火药凌空爆响。在双响的基础上,又研制成多响爆竹,清朝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说:“花炮棚子制造各色烟火,竞巧争奇,有盒子花盆,飞天十响。”飞天十响今已演变为“闪光雷”——一长纸筒,内装若干药弹,点燃后依次射出药弹,凌空爆炸,并伴有银白闪光,故名闪光雷。因其火力强硬,易伤人。故自1987年春节始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均禁止燃放闪光雷。
鞭炮的名目也很多。钢鞭——用牛皮纸密裹火药,爆响时声音清脆响亮如钢铁。钢鞭一响为一头,“霸王鞭”可多至万头。在一挂鞭中定点加入特殊爆竹则称“节鞭”,通常是十响夹带一个麻雷子。燃放时即可出现响声节奏。南方城镇流行用彩纸裹药的“花鞭”,燃放时被火药崩碎的彩纸纷纷飘落,十分好看。如用粉红色纸裹药即名“遍地桃花”,用淡黄色纸则称“落英缤纷”,用金黄色则名“洒金鞭”。
为什么要放鞭炮
中国民间有“开门炮仗”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炮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炮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爆竹”、“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炮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与驱逐鬼怪。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烧炮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星座起源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古代巴比伦人将天空分为许多区域,称为“星座”,不过那时星座的用处不多,被发现和命名的更少。巴比伦人又把整个黄道从春分点开始均分为12段,每段称为一“宫”,各以所在的星座命名,称“黄道十二宫”。这些概念后来被古希腊人吸纳,到公元前后,“黄道十二宫”概念从希腊传入印度,6世纪随佛经进入中国。
白羊座3月21日~4月19日
白羊座的象征是一头公羊,也可以诠释成公羊的角和鼻子。白羊座始于春季的第一天,象征一个新的开始新生的绿芽,表现出大地新生和欣欣向荣的景象。
金牛座4月20日~5月20日
星座符号中的圆型代表着金星的出现,顾名思义金牛在黄道十二宫中代表“生产”,凡是能产生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各种设施、活动都属于它管辖范围。
双子座5月21日~6月21日
双子座的星座符号是像Ⅱ的两根的平行直线,两头再以两根较短的横条封口,代表着CASTO与PULLUX这两颗永不分离的孪生星星,常被看成正反两面的象征,譬如对与错,施与受,教和学等。
巨蟹座6月22日~7月22日
巨蟹座的星座符号就像是一只顶着硬壳的可爱小螃蟹横行的模样,有些占星家则认为,巨蟹座的星座符号像是两只对峙的小螃蟹,平衡着一个至日的起点,太阳在夏日的第一天进入巨蟹座开始夏至。
狮子座7月23日~8月22日
狮子座的星座符号是黄道十二宫中最简单辨认的了,就是一条狮子尾巴。
处女座8月23日~9月22日
处女座的星座符号可能是十二个星座符号中最难懂的,它与天蝎座符号十分相似,差别只是处女座符号上加上一个倒“v”,占星家认为,处女座的符号,就像是一位手持一串谷物的处女,而他们手中的每一粒谷物,都象征着由经验的田野中所收获的智慧果实。
天秤座9月23日~10月23日
天秤座的星座符号可以说是一令人一目了然,一看就知道是一把四平八稳的秤,要求的就是如何取得两方平衡的天秤。
天蝎座10月24日~11月22日
天蝎座的星座符号看起来就像是一只翘着尾巴的毒蝎子,但对于许多西方占星家的眼中,天蝎座的符号其实是“蛇”,因为蛇在上古时代即被视做“智慧”和“罪恶”的象征,众所皆知的的是,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会被驱逐出伊甸园的主要罪魁祸首就是受不了蛇的引诱,才会吃下智慧果铸成大错。
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1日
射手座的符号象征射手的箭,回到象形的简单形式;由射手座的神话可以看出射手座的智慧和爱好自由。射手的原型是拿弓箭的人马,下半身的马象征追求绝对自由,上半身的人象征知识和智慧,而手中的箭,则表现出射手的攻击性和伤人的一面。
摩羯座12月22日~1月19日
摩羯座的星座符号像是一笔划出山羊外形特征的一种古代象形文字,骨瘦如柴的身躯,却有攀登绝壁坚强的意志忍耐力,代表认真踏实的个性,而符号中有着山羊的头和胡须,其实摩羯座代表着就是山羊,而山羊本来就是一种个性非常强韧,且刻苦耐劳的动物。
水瓶座1月20日~2月18日
水瓶座的符号象徵水和空气的波,是具象但又抽象的;由水瓶座的神话中,可以看出水瓶座的爱好自由和个人主义。象征水瓶座的波,是高度知性的代表,由波的特性去思考水瓶座的特质,看似有规律但没有具体的形象。
双鱼座2月19日~3月20日
双鱼座的星座符号是两道弧,中间靠一道直线将它们串联起来,看起来就像是两条绑在一起的鱼,一条往上游去,另一条则向下游,完全背道而驰却因中间的一线相连,无论怎么拼命,结果还是无法分离,正好明显的点出双鱼座的两重人生。
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非常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那达慕大会起源于什么时期?那达慕大会起源哪个时期?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方面有关的内容,以下内容值得大家一看。
那达慕大会起源于什么时期
那达慕大会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之后,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而在每年7-8鱼粉举行“大忽力革台”,这就是那达慕大会的开始。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思是“娱乐、游戏”,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
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
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的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
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此俗沿习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
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
“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传统活动
摔跤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
赛马
蒙古族赛马不分男女老少均可参加。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一起上阵,直线赛跑,其距离40、60、80、华里不等。
射箭
射箭是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项”的又一项目,也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
蒙古族射箭比赛分近射、骑射、远射三种,近射时,射手立地,待裁判发令后,放箭射向箭靶,优者为胜;骑射时,射手骑马上,在马跑动中发箭,优者为胜。比赛不分男女老少,凡参加者都自备马匹和弓箭,弓箭的样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均不限。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即每人每轮只许射三支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简介
那达慕大会是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
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适应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那达慕大会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时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快之中。
世界上最早的人类为南方古猿,根据人们的推测,因为环境变迁、丛林减少,4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已经被迫生活于稀疏的林地与草原地带。这一方面让南方古猿更加适应双足行走,解放了双手,另一方面也让南方古猿的传统食物来源变得不再稳定。南方古猿阿法种经常被称为人属的祖先,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智人的祖先。
200万年前,能人出现。就像他们的拉丁语名字(homo habilis)所暗示的那样,能人是能够思考的人,因而才可以有计划地制造工具。通过粗糙的工具,他们更容易吃到过去很难获得的高能量食物,比如骨髓。
100多万年前,直立人开始使用火加热和烹饪食物,进一步扩大了这种趋势。消失了一大块的消化系统,腾出了可观的基础代谢,人们现在还无法确切知道,这部分富余的能量为何会被投入大脑的发育。
而中国最早出现的人类为北京猿人,北京人又称北京猿人,科学命名为“北京直立人”,又称“中国猿人北京种”,是生活在更新世的直立人。其化石遗存于1927年在中国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发现。北京猿人四肢骨的大小、形状、比例和肌肉附着点基本上具有现代人的形式。
时至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唯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那你知道七夕的起源吗?
七夕节的起源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节简介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赛艇运动起源于英国。根据文献记载,赛艇运动最开始兴起的原因是为了庆祝英王加冕,那时的英国开始举行第一次赛艇比赛。1775年英国制定赛艇竞赛规则,同年成立了赛艇俱乐部。后来经由伦敦公会,同工会和贵族们为赛事提供了奖金,而滋生出一些专业划手。而它正式成为奥运比赛项目是在1896年。
赛艇运动简介
赛艇是由一名或多名桨手坐在舟艇上,背向舟艇前进的方向,运用其肌肉力量,通过桨和桨架简单杠杆作用进行划水,使舟艇前进的一项水上运动。
赛艇比赛多在江河湖泊等大自然水域中进行,舟艇上可以有舵手,也可以无舵手。赛艇比赛开始时,各艇在起航线后排齐。发令员发令后,各艇以最快的速度划向终点,以艇首到达终点的先后判定比赛胜负。
1829年,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泰晤士河上举行了首次校际赛艇比赛,这被视为现代赛艇运动的起源。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设立女子赛艇项目,此后,赛艇赛事日益多样化,并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