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我们依着节气的顺序度过一年四季,度过每一天。24节气有对应的动植物,也反映了那个节气的特点,那么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动物是什么呢?和一起去瞧瞧24节气代表动物吧。
24节气代表动物 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动物是什么
立春——锦鲤
雨水——水獭
惊蛰——黄鹂
春分——燕子
清明——珠颈斑鹑
谷雨——戴胜
立夏——黑斑侧褶蛙
小满——蚕蛾
芒种——螳螂
夏至——知了
小暑——蟋蟀
大暑——萤火虫
立秋——寒蝉
处暑——老鹰
白露——鸿雁
秋分——螃蟹
寒露——白露
霜降——豺
立冬——白孔雀
小雪——丹顶鹤
大雪——东北虎
冬至——麋鹿
小寒——喜鹊
大寒——白头海雕
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十二生肖
正月寅(虎)——立春和雨水;二月卯(兔)——惊蛰和春分;
三月辰(龙)——清明和谷雨;四月巳(蛇)——立夏和小满;
五月午(马)——芒种和夏至;六月未(羊)——小暑和大暑;
七月申(猴)——立秋和处暑;八月酉(鸡)——白露和秋分;
九月戌(狗)——寒露和霜降;十月亥(猪)——立冬和小雪;
十一月子(鼠)——大雪和冬至;十二月丑(牛)——小寒和大寒。
节气日期速算法:
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D=0.2422
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候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时候、气候、物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西汉时期,“二十四节气”被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土圭测日影法在黄河流域测定“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间隔时间15天,每节气分三候,每候5天;根据黄河流域的地理、气候、和自然界的一些景象编写“七十二候”。“七十二候”分别为:
1.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
2.小寒: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鸲。
3.大寒:大寒之日鸡使乳,又五日鹫鸟厉疾,又五日水泽腹坚。
4.立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
5.雨水: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动。
6.惊蛰:惊蛰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
7.春分: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使电。
8.清明: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
9.谷雨:榖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奇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
10.立夏: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11.小满: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麦秋生)。
12.芒种: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
13.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
14.小暑: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鹰始挚)。
15.大暑:大暑之日腐草为蠲,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
16.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17.处暑: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
18.白露: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
19.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
20.寒露: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
21.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
22.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23.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
24.大雪:大雪之日鹖旦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2021年1月20日,即将迎来农历年二十四节气之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就会开始新轮回。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为了方便记忆,人们创造了“二十四节气歌”,还有着很多版本。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不同版本的节气歌吧!
二十四节气歌完整版
1、传统版《廿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歌渔者新编《廿四节气歌》:立春雨水渐,惊蛰虫不眠,春分近清明,采茶谷雨前;立夏小满足,芒种大开镰,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立秋处暑去,白露南飞雁,秋分寒露至,霜降红叶染;立冬小雪飘,大雪兆丰年,冬至数九日,小寒又大寒。
3、东北版《廿四节气歌》: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4、另一个版本《廿四节气歌》: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芒种育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二十四节气其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四季由四立开始,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那么,今天小编想跟朋友们来说说,二十四节气大暑的来历是什么?24节气中大暑节气的由来是什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请大家一定要收下!
二十四节气大暑的来历
大暑的来历是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大暑的饮食禁忌
1、忌大量饮水
喝水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饮食不洁
忌食变质、不洁食物。大暑节气细菌繁殖极快,易致食物中毒,症状主要是发热,寒战、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要尽快看医生。此外,要注意饮食卫生,注意灭蝇,不吃不干净的饭菜,最好当天的饭菜当天吃,隔夜饭菜要煮沸、热透。
3、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4、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冷饮不能过量,不宜过食冰镇食物、冰冻饮料、冰淇淋等。
5、忌辛辣食物
少量辛味食物,忌食酸涩辛辣、性属湿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等。若不感燥热时,亦可适量吃些辛辣食物,令脾胃的功能活跃起来。多喝一些消暑去湿的汤水,例如用冬瓜、葛根、莲叶、牛大力、冬瓜子、赤小豆、扁豆煲汤;亦可煲酸梅汤。在晒太阳后,芥菜汤能有效驱散暑热。
6、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夏季心火当令,燥热的食物当然要戒吃,以免“火上加油;同时不宜多吃肥腻食物,以免造成消化不良。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忌生食海鲜或死的动物性食物。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标志性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劳动人民多年经验的总结。那么,大家知道二十四节气歌每个节气的名称是什么?24节气歌各节气的名称叫什么?希望大家看完这篇由小编精心整理的内容后,能对大家未知的内容有所帮助,解决大家的困惑。
二十四节气歌每个节气的名称
名称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24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歌词对应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制定的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由于其是通过长期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总结出的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因此被称为“太阳历”。
大约从夏朝开始,我国劳动人民就遵循二十四节气从事生产活动,所以其又被称为“夏历”。1972年河南伊川土门遗址出土了神农氏太阳历陶缸。历图整体作双踆乌载日,像一个大圆里面画了五只眼睛。据史学家王大有先生考证,这个图就代表了二十四节气。
今天建筑物前的装饰物华表柱,在炎帝时代是观天测地的一种仪器。人们立木为竿,以日影长度测定方位、时间、节气,并以此观测恒星的周期。早期先民也是靠这种“日晷”划分出了二十四节气,并由此认识到“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如此看来,节气的发明最少有6000年了。
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邓平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为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通过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先民们总结出一套大自然运转的规律——即一个季节还可细分为六个节气,四个季节为二十四个节气。
七十二侯
二十四节气,也代表着二十四种气候、物候,简称二十四侯。但一年中气候、物候的变化远不止24次。
所以在人们确定了二十四个节气后,也对气候、物候做了更加详细的划分,最后定下每五日为一侯,每个节气分为三侯,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七十二侯。
每个“侯”,都对应一种气候、物候现象,比如某类动物开始活动、生息、迁徙。比如某种植物会萌芽、开花、结果。
比如河流的冻结、解冻,比如降雨何时开始变多,比如天上何时频繁雷鸣、秋叶何时纷飞、白雪何时飘落。
人们记录各种气候、物候的发生与轮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虽然它们本是无常的变化,却被中华民族的先辈们,找到了最接近于自然规律的节点。
中华的文明,以追寻经、常;认知易、变为根本。我们的先辈们从万事万物的变化中,找寻它们的道、理,从一切的无常中,发掘出这些事物的常性。
于是才有了那些传承数千年的经、书、典,于是才有了这十二月令、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以及各式各样的优质传统文化。
小满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第8个,夏季的第二个,时间在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的节气,小满的到来让不少农民喜笑颜开,因为此时北方地区的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那么,你知道二十四节气小满的来历是什么吗?想了解关于小满的由来,就别错过的介绍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的“满”释义有两种。其一为形容庄家作物的饱满程度,其二为形容雨水盈缺的情况。
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在小满这天,南方地区一般会降雨多、雨量大。如果此时北方冷空气可以深入到我国较南的地区,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满节气的后期往往是这些地区防汛的紧张阶段。
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如果这个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降水可能就会偏少。如果不满,必是遇上干旱少雨年。
小满是什么意思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在小满节气到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渐次进入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南方地区通常温度在22-32°C之间,而且往往降雨多、雨量大。而在北方大多地区,气温也在20-30°C之间,气候较为舒适。
小满以后,温度会一天天走高,南北方的温度差异越来越小,我国部分地区开始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夏天的味道也越来越浓。
小满三候
一候苦菜秀
小满时麦子将熟,但仍青黄不接,过去在这个时候百姓们往往以野菜充饥
二候靡草死
靡草是一种喜阴的植物。小满节气,各地开始步入夏天,靡草死也标志着小满节气时阳气日盛
三候麦秋至
第三候原为小暑至,后《金史志》改麦秋至。虽然时间还是夏季,但对麦子来说,却到了成熟的“秋”
小满的习俗
一、祭车神
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在相关的传说里二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蓦上放上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最有趣的地方是,在祭品中会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人田中,有祝福水砚涌旺的意思。
二、祭蚕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理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
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气沮、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怒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三、吃苦菜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据说当年王宝钏为了活命曾在寒窑吃了18年苦菜。旧社会农民每年春天青黄不接之时,要靠苦苦菜充饥。苦苦菜,带苦尝,虽逆口,胜空肠。苦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
三伏天由于比较炎热,人们的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所以大家的饮食一定要多加注意。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初伏是二十四节气吗?初伏属于二十四节气吗?以下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内容,如果大家觉得不错,就是小编的荣幸了。
初伏是二十四节气吗
初伏不是二十四节气,初伏是三伏天的前10天的统称,初伏离小暑节气最近,它的日期是由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初伏就是说真正的暑天要开始了,而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
初伏一般都是指刚进入三伏天,是在小暑和处暑两个节气之间的,大约在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之间。
初伏日期是怎样确定的
1、一般的情况下入伏是在夏至节气之后,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一般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这段时间,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每年三伏天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
2、2021年入伏的时间目前有两种说法,一个是2021年7月21日入伏,一个是2021年7月11日入伏。这个和入伏时间的算法“夏至三庚”有关,“夏至三庚”即从夏至开始起的第3个“庚日”。
3、因为2021年夏至日是在6月21日,干支纪日法上这一天是甲午月 庚子日,如果将这一天也算作一个“庚日”,那么入伏的时间就是2021年7月11日。庚日即是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
初伏天快到了如何预防中暑
1、选择合适的衣服
炎热的夏季会看到路上的女人,穿的衣服越来越少了。各种露肩露腰的上衣,还有各种短裤和短裙。因为她们觉得身体包裹地衣服越少,就不容易感到热。过于清凉单薄的衣服,穿了反而会让人更觉得热。因为皮肤裸露的多,直接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皮肤更容易感受到热气,从而让人们觉得越来越热。
建议进入三伏天之后,穿衣要适当,比如说选择纯棉面料制作的衣服,穿上之后能够更好地吸汗,让皮肤保持干爽。而且尽量穿浅色系的衣服,可以反射阳光,降低吸热效果,让身体不会感到那么炎热。
2、及时补充水分
进入三伏天之后,高温天气将持续很长的时间,整天被高温包围,人们会感到特别热,出汗量也会非常大。如果体内水分不足,则会影响身体运转,增加中暑的概率。为了预防中暑,人们需要及时补充水分,确保体内水分充足。
其中需要在室外烈日下工作的人,要准备好淡盐水饮用。因为阳光下工作出汗量特别大,会导致体内的营养物质跟随着汗液流失,更容易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喝盐水有助补充盐分,帮助身体恢复体力。
3、合理进食
虽然说初伏天的时候,还不是最为炎热的时候,但是身体无法一下子适应高温天气,生活中很多人因为高温而食欲不振。这样子会影响营养地摄入,导致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等问题出现。
为了改善此种情况,建议日常选择清淡的食物进食,同时多食用有助清热消暑的食物,比如说绿豆海带汤、冬瓜薏米粥、绿豆百合粥等等。此外,还有西瓜、雪梨等水分高的水果,有助人们有效解暑。
4、适当喝绿茶
高温天气一定要喝些绿茶,因为绿茶富含多种氨基酸,具有退热降火的功效,这种性清凉的饮料,每天经常喝的话,能够降低中暑的概率。所以说,日常可以选择喝碧螺春、龙井等常见的绿茶泡水喝。
当然,除了绿茶之后,还有不少茶饮是有助预防中暑的,日常也应该试一试。比如说银菊茶,也就是取适量的金银花和杭白菊,洗净之后放入茶杯中,冲入开水浸泡成茶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