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末伏,是“三伏”之一,那么,大家知道末伏是几月几号到几月几号2021年?2021末伏是什么时候?请大家收藏好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末伏是几月几号到几月几号2021年
2021年8月10日进入末伏,到8月19日出伏,这一天是末伏的最后一天,这一天一过就代表着最热的三伏天已经过去,天气会慢慢变凉,迎来秋季。
伏天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也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
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也是 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末伏,是“三伏”之一,所谓“伏”即是“暑气潜伏于地”之意,标志着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也有的解释是“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造成三伏天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
2021末伏天还热吗?
2021末伏天还热,一般在出伏后天气还会热一段时间,因为出伏后会持续一个星期到一个月左右的秋老虎时间,这段时间的平均气温在30-35度以上,是比较炎热的。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一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所以出伏后好还会热多久时间是不一定的,要根据秋老虎的表现。大多在8月底或九月初的时候,就会开始慢慢降温了。
末伏是8月10号这一天,到8月19号出伏,共有10天,出伏后天气还会再热一段时间,因为出伏后有个秋老虎的时间,部分地区温度会上升至40度左右,因此大家还是要做好防暑措施,不过此段时间早上和晚上还是比较凉快的。
“末伏”三忌
1.忌食瓜
民间习俗:秋瓜坏肚,立秋之后,不再吃西瓜。主要是因为西瓜性凉,末伏,早晚天气转凉,所以要少吃或者不吃瓜。
可以适当多吃些应季水果,比如葡萄、苹果、梨等。2.忌贪凉
此时不要吃太多的冷饮,不要猛吹空调,避免损伤脾胃阳气,积聚湿寒。
开窗注意穿堂风,南北通透的房子,晚上睡觉一定要注意关掉一侧的窗户,避免温差过大带来的感冒。3.忌吃辣
末伏益清补,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多补充蛋白质。尽量不要吃刺激性强的东西,如果食用太多辛辣食物,容易上火、燥热。
末伏已入秋,秋主肺,此时吃辣,容易生燥,冬天更容易咳嗽。
立秋可多食酸、甘味食物,佐以苦味食物。
“末伏”三宜
1.宜清补
末伏虽然已在立秋之后,但是暑热未去,所以不能大补,要清补。
饮食主要以高蛋白的鸡肉、鸭肉、鱼肉为主。
但是肉类不易消化,老年人不宜吃太多,可以多吃点蔬菜水果,多摄入膳食纤维,通畅排便。
2.宜补脾养胃
如果夏天吃了太多的冷饮、吹了太多的空调,脾胃湿气很重。
此时吃点红小豆、茯苓、山药、芡实,可以中和养胃、健脾益气。
也可以适当吃点鸭肉、冬瓜、黄瓜,滋阴养胃,帮助恢复肠胃功能,促进食欲。
3.宜润燥安神
虽然已经立秋,但“秋老虎”的中午气温依然堪比盛夏,炎热的环境,让人心烦意乱。
俗话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养人。多吃藕,既可以养阴清热,还能润燥止渴,清心安神。
而且,对高血压患者、营养不良、体弱多病者,莲藕都是很好的保健食品。
导语:今年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威力可真不小,就浙江来说,几乎天天下雨,而且雨量还不小。那么,到底2020年几号出梅呢?和入梅一样,出梅也是有一定标准的,下面我们通过这个标准来看看2020什么时候出梅吧。
2020年几号出梅 2020什么时候出梅
出梅时间
一般在7月中旬。由于每年环流形势的演变不尽一致或相同,所以气象学上的人、出梅的日期和梅期存在着复杂的差异。
六、七月间,北半球500mb图上,125~140°E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浙江南部在23~24°N,浙江北部在24~25°C,且连续稳定在五天或五天以上。连阴雨结束后出现:浙江南部等于或者大于七天,浙江北部等于或大于五天基本无雨(不包括南方热带系统和局部热雷雨等造成的降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5°C或25°C以上。单站日平均气温、气压时间曲线有同步上升现象。如果副高脊线已经北跳到25。N,且稳定二个侯,在这段时间内仍出现大于或者等于0.1毫米的连阴雨天气,则选取日雨量大于或等于1.0毫米的终日。
梅雨结束后,120~130°E间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跳至26。N或其以北,且日平均气温≥27°C,最高温度330°C,且连续6天以上无雨。常年平均出梅日期为7月9日。当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跃到达26°N以北,并稳定3天以上,副热带高压的外围线(588dagpm)控制汉口达2天以上的最后一次全省性降水过程结束,定为出梅。
为什么一出梅就入伏?
出梅与入伏
梅雨季又称黄梅天,我国农历入梅日是“芒种”节气后的第一个“丙日”,出梅日为“小暑”节气,前者总在6月6日至15日之间,后者总在7月8日至19日期间。以今年为例,农历历法入梅日是6月9日,上海气象部门实际宣布的气象入梅日,却是6月15日。
近年来,我国气象部门执行以科学监测为基本手段的“区域性梅雨标准”来判断具体区域是否入梅。以上海为例,日平均气温、降水量、降水连续程度,以及副热带高压的具体范围和其“脊线”的具体位置,都在考察范围中。
而“三伏”即初伏、中伏和末伏,指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一段时间,也是我国农历所特有的。以“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一天,即入伏;“立秋”节气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第一天,此期间为中伏。历法规定,初伏和末伏各10天,而中伏则根据具体节气与干支纪日法的错落,或为10天,或为20天。今年“三伏”即长达40天。
专家表示,由于目前气象部门已有更加精细的高温预报机制,因此“三伏”仅留在历法层面,不再设“气象入伏”和“气象出伏”的观测和预报。而根据前面的介绍,今年上海气象出梅与历法入伏的“首尾相连”,属于巧合。
导语:很多人以为夏至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但实际上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是在三伏天。每年三伏天入伏的时间是不同的,天数也可能不同,有些年份是40天,有些年份是30天。那么,今年入伏是几月几号吗?2022夏至是入伏的第一天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相关时间表。
2022夏至是入伏的第一天吗
夏至
不是。根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庚日”的日期在公历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在公历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今年入伏是几月几号?
2022年7月16日,农历六月十八入伏。
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通过对1900~2050年入伏和中伏天数的统计,由此看出:
三伏天
1、入伏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间;
2、中伏20天的可能性较大,会出现连续几年都是中伏20天的情况;
3、中伏10天的可能性较小,中伏10天的情况至少过2年出现一次,不会连续几年出现;
4、入伏在7月16日之前的,中伏都是20天;
5、 入伏在7月20日之后的,中伏都是10天;
6、入伏在7月17日的,中伏多数是20天,极少数是10天;
7、入伏为7月18日的,中伏半数是20天,半数是10天;
8、入伏在7月19日的,中伏多数是10天,极少数是20天。
9、1997年的出伏日应该在8月26日而不是8月16日,最晚出现在8月28日(1911年)。
夏至气候特点:
夏至天气
1、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古时也有著名诗句写出了这种节气特点“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暴雨天气
但其实,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并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3、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4、高温天气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夏至这天虽然日照时间最长,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末伏是三伏的最后一伏,末伏一般是10天左右时间,今年的三伏即将到来,那么你知道今年末伏最后一天是哪天?2020末伏最后一天是几月几号吗?末伏也是我们养生的好阶段,那么末伏养生吃什么呢?和一起去了解下吧。
2020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4日,星期一,农历七月初六。
2020末伏是8月15号开始,到8月24号结束,是三伏天的最后一伏,此时已经进入夏末,天气没有中伏那么热了。代表着伏天的结束。
末伏是什么意思
据生活常识上说,末伏有两层含义:一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另一层含义是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也被称为三伏。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
伏天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
“三伏”,据说是古代秦德公最先提出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伏”是隐伏起来避暑的意思。三伏是一年里最热的时期。
末伏养生吃什么
1、烙饼摊鸡蛋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进入末伏,难熬的伏天进入尾声,天气开始转凉,简单方便的烙饼成了受欢迎的食物。在饺子、面条、烙饼这三种面食当中,以烙饼的烹调方式最好。因为烙饼不需要水煮,也不需要过水,各种可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损失最小。
饼摊鸡蛋做法简单,把面糊摊成饼,受热均匀快成型时,将摊好的鸡蛋迅速倒在饼上。饼和鸡蛋固然不错,但缺乏膳食纤维,钾元素和维生素C也不足,要再加凉拌蔬菜来搭配,营养才平衡。所以,吃烙饼时,可以切几片酱牛肉,加些豆腐丝。还可以加点菜进去,放点应季野菜也不错。
2、鸭肉
秋初末伏,吃肉不仅让人觉得有些油腻,还容易上火气躁。因此,在肉类的选择上应首选性质偏凉,或性平的肉。俗话说“防苦夏吃吃鸭”。这是因为鸭肉性凉,具有健脾益气,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
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鸭肉还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
3、黄瓜
老黄瓜可谓消暑热的一大“法宝”。老黄瓜指的是熟透了的黄瓜。黄瓜的瓜皮本来是青绿色,但成熟时间久后会逐渐变为黄色,故又称为老黄瓜。其清热消暑能力强,且寒凉性少,是中伏天应对暑热天气的良好食材。
吃黄瓜时一定不要把黄瓜把儿扔掉。因为黄瓜把儿含有较多苦味素,苦味成分为葫芦素C,是难得的排毒养颜食品。动物实验证实,这种物质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4、莲藕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令时节是鲜藕应市之时,吃些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对老年人来说,藕更是补养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莲藕也是高血压、肝病、食欲缺乏、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莲藕尤其适用于老幼妇孺、体弱多病者,特别适宜高热病人、吐血者、高血压、肝病、食欲不振、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者多食用。要提醒大家的是,产妇不宜过早食用莲藕,最好产后过几周再吃;而脾胃消化功能低下、大便溏泄者就不宜生吃莲藕了。
三伏天的气温非常高,人体是很容易脱水的,因此人们需要多喝水来防止中暑。有些朋友想了解更多关于三伏天的内容,那么,大家知道2022年什么时候入伏?2022年几月几号进伏?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出来了一些需要的信息,希望大家从中学习借鉴有用的知识。
2022年什么时候入伏
入伏时间是2022年7月16日,星期六,壬寅年(虎年)六月十八。
三伏天分为头伏、中伏和末伏,头伏第一天又称为“入伏”,标志着三伏天的开始。按照“夏至三庚为头伏”,即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就算是进入头伏了。庚日是啥呢?古时候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日,天干有10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两组合,就是天干地支。
干支纪日,每个天干都是10天出现一次,庚日也不例外。今年夏至后第一个庚日,即庚戌日,是6月26日;第二个庚日是庚申日,在7月6日;第三个是庚午日,即7月16日。因此,今年的头伏就是从7月16日开始的。
今年三伏一共多少天?
入伏时间确定,就可以确定三伏的具体时间。2022年头伏时间:7月16日到7月25日,共10天;中伏:7月26日到8月14日,共20天;末伏:8月15日到8月24日,共10天。
每年的三伏天中的头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10天;而中伏则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这是因为,入伏和末伏都是相对固定的,入伏是夏至后第一个庚日,而末伏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夏至和立秋之间庚日的多少,就决定了中伏的长短。当夏至与立秋中间有5个庚日时,中伏就有20天;夏至与立秋中间有4个庚日,则中伏为10天。今年夏至、立秋隔着5个庚日,所以中伏是20天,三伏一共40天,可谓“超长版”。
为什么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在这一天白昼时间最长,因此很多人认为夏至日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夏至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白昼时长依然大于黑夜,地面所吸收的热量大于所散发的热量,地面吸收的热量还在不断积累,到了三伏天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大,因此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此外,由于三伏天主要吹东南风和西南风,来自海洋的大量潮湿空气不断吹往陆地,地面会非常潮湿,水的比热容大,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这进一步提升了地面温度,因此人会感到很闷热。
三伏天养生食物推荐
苦瓜
苦瓜是清热下火的首选之菜。苦瓜有排毒,降温,防署的功效,另外,苦瓜还富含维生素C,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还有美容养颜护肤的效果。
番茄
番茄是夏季餐桌上经常出现的蔬菜,番茄中富含维生素C,是女孩子美白护肤首选的蔬菜。另外,番茄还有杀菌,防癌,凉血,清胃健脾之功效。夏天食用番茄,还可以防暑。
黄瓜
黄瓜中含有粗纤维、维生素B1、核黄素、烟酸、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有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消肿利尿,治咽喉肿痛,四肢浮肿、热痢便血的作用。除此之外,黄瓜还有减肥疗效,夏季蔬菜,黄瓜是不可或缺的。
芹菜
芹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B、P的含量较多。矿物质元素钙、磷、铁的含量更是高于一般绿色蔬菜,芹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药用价值。芹菜还是凉性蔬菜,夏天可以根据饮食爱好适当食用。
导语: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其中,中伏也可以叫“二伏”,为三伏天中最热的时间段。我们知道,初伏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那么,二伏是什么时候呢?你知道2020年二伏是几月几号吗?下面我们来算一算2020的二伏是哪一天吧。
2020年二伏是几月几号 2020的二伏是哪一天
二伏2020
2020二伏时间:公历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共20天。
2020三伏天具体时间:
初伏(一伏):公历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
中伏(二伏):公历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
末伏(三伏):公历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
二伏即中伏,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二伏吃什么?
二伏饮食
北方(包括东北地区和北京)都是“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南方人入伏时吃的东西不象北方那样整齐划一,而是各有不同,略举一二:上海“头伏馄饨二伏茶”,杭州“头伏火腿二伏鸡”,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与江西比邻,头伏也是吃鸡。
二伏吃什么面?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除了面,二伏还可以喝茶,二伏借茶消暑又成了人们的首选。专家指出,夏季喝茶不但可以驱暑消夏,还有很多保健效果。茶叶所含的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多种成分,不但有解除油腻,帮助消化,减肥作用,而且还对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夏季最宜喝绿茶,“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一年四季要根据茶的品种来选择才会达到最佳效果。夏季,以饮绿茶为佳。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