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疫情多地爆发,传染途径也是多样。现在常常被大家提到的一个词就是密切接触者,那么,今天就来跟大家来聊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算密切接触者吗?轨迹重合时间不重合算密接吗?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算密切接触者吗
算密切接触者。暴露于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员,属于密切接触者。
由于“德尔塔”毒株载量高,呼出来的气体毒性大,传染性很强,因此,密接者这个概念要改变,还包括在同一个空间、同一个单位、同一座建筑、同一栋楼,发病前四天跟这些确诊病例在一起的人都算是密切接触者。
除同乘交通工具外,还包括以下情形属于“德尔塔”病毒密切接触者:
1、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2、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人员;
3、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活动的医务工作者;
4、在办公、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5、密闭环境下共餐、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服务的人员;
6、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7、暴露于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员;
8、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因此,不同时间同一地点没有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在一起,不算密切接触者,但是暴露于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员,仍然有感染风险,则属于密切接触者。
对于密切接触者的防护措施:
密切接触者应于12小时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的集中隔离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无状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接触后14天;对于特殊人群可采取居家医学观察,应当加强指导和管理,严格落实居家医学观察措施。
14岁及以下儿童。若其父母或家人均为密切接触者,首选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做好个人防护和保持人际距离的情况下,儿童可与父母或家人同居一室。
如仅儿童为密切接触者,可在社区医务人员指导下,做好个人防护和保持人际距离,由家人陪同儿童居家医学观察;有基础疾病的人员和老年人不能作为儿童的陪护人员。
次密接触过的防护流程:
发现次密后,应当于12小时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限根据密切接触者的核酸检测结果确定,如密切接触者在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前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其次密第1、4、7天核酸检测阴性可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如密切接触者前两次核酸检测有阳性,其次密按照密切接触者管理。
一般接触过的防护流程:
一般接触者要做好登记,并进行健康风险告知,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在农村地区发生聚集性疫情,集中隔离场所短期内难以满足集中隔离需求时,对次密、密切接触者可考虑采取居家医学观察措施,期间严格落实封村、封户,并加大核酸检测频次。
什么是“密接的密接”?
“密接的密接”,简称“次密”。
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首次接触(病例发病前 2 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 2 天至被隔离管理前这段时间内,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次接触)至该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调查中要以与密切接触者接触频繁的家属和同事等人群为重点。
什么是一般接触者?
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乘坐飞机、火车和轮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共同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诊疗过程中有过接触,以及共同暴露于商场、农贸(集贸)市场、公交车站、地铁内等公共场所的人员,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
阴历和阳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因为原理不同,这两种历法有各自的运行规则,但是这两种历法有时候也会出现阳历和阴历重合的巧遇。那么一般来说,阳历和阴历多少年重复一次?根据现在的研究发现,农历与阳历19年重合一次。
阳历和阴历多少年重复一次
一般每隔十九年阳历阴历同一天 。不管是阴历的月还是阳历的年,它们的准确天数都不是整数而是小数,阴历和阳历19年中的天数还有微小的差别,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小数也变成了大数,从而出现了不重合的这种现象,但一般都只相差一天,要么提前,要么推迟。
我国沿用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因为它既照顾了月亮的圆缺变化,又使阴历和阳历一年的长短互相调合起来了。阴历一年十二个月,只有三百五十四天或三百五十五天,比阳历一年少十多天。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想出了巧妙的补救办法:在十九年里,安排七个闰月。这样,阴历就和阳历合上了。
什么是阳历
阳历,它以太阳的视运动周期,也就是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为基础的,因此叫做太阳历,简称为阳历。它的每一个历年都近似于回归年,每一个历年中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的符合,例如春分点永远在3月21或22日,不会有大的出入。由于一个回归年的十二等分约为三十天半(30.4368日)近似二个朔望月,所以阳历把一年也分为十二个月,实际上阳历里所谓的“月”,只是个与朔望月无关的空名而已,与月亮圆缺的变化周期根本没有什么关系。根据阳历的日期,我们无法知道月亮的朔望和上弦、下弦,但根据阳历的月份却可比阴阳合历更准确地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
??现在世界各国的公历就是阳历的一种,所以把我们所说的公历叫做阳历不能算错。不过要知道阳历是个类名,不是专名,不能反回来说阳历就是公历。因为古埃及也用过太阳历,古罗马的儒略(Julian)历和格里高(Gregorian)历也都是阳历。格里高历(或称格里历)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公历。“公历”是我国人给起的名字,《汉英词典》上没有与之相应的英语词,只有“格里历”。公历里虽然没有二十四节的名称,可是二十四节在阳历里有固定的月、固定的日年与年之间最多相差一两天,而在农历和藏历里某一节在月头、月中、月尾都有可能,没有固定的日期,因此说二十四节是阴历的特征是不对的,它应该属于阴阳合历的农历和藏历中的阳历部分,因为它们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的,与太阳无关。
什么是阴历
阴历,它是单纯根据月亮圆缺的周期制定的。所谓“单纯”就是它只顾月亮这一头,不管由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而产生的气候冷热等季节变化。月亮又叫做“太阴”所以这一类历法叫做“太阴历”,简称为阴历。当月亮和太阳正好分处于地球两边的时候,柔和的月光通宵达旦地照耀着酣睡的大地,这个月亮最圆的时刻叫做“满月”,也叫做“望”。由于月亮是时刻都在运动着的;所以严格地说来,真正的“望”只是极短暂的一瞬间,一刹那,一般人是观察不到那样的细微变化的,通常就把包括真正的“望”这一天全天叫做“望”日,或者简称为“望”,这是一种最容易观察到,最显著的—种天象。与此相反,当月亮正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的那一天,人们根本无法看到月亮的任何一点形象,这一天就叫做“朔”,在天文学则是指月亮的黄道经度和太阳的黄道经度正正相符合的那一瞬间。天文学家把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长度叫做“朔望月”,藏历中称之为tshes-zla,也可译为“太阴月”。多年的观测表明朔望月的长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平均长度为29天12小时44分,即29.5306日,这是制定历法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必须牢牢记住。初步可暂时粗略地记为二十九天半。
最典型的阴历是伊斯兰历里用于历史纪年和宗教祭祀的“月分历”(区别于用于农业上的“宫分历”)在我国古代把它叫做“回回历”。它永远固定地以十二个朔望月为一年,平均每个月为29.5日,十二个月共354日,闰年在年底增加十日为355日,不设闰月。
估计很多人翻看自己的生日时就发现了,有时候自己的生日阴历和阳历重合了。这样的巧合挺让人意外的。那么生日阳历和阴历多少年一次相同你知道吗?还有关于阳历与阴历重合好不好我们下面也来详细的来了解一下吧。
生日阳历和阴历多少年一次相同
一般每隔十九年左右,可能会少一天或者多一天阳历阴历同一天,生日阳历和阴历就会是相同的。出现这种情形,主要是农历置闰的结果,阴历和阳历重合,和风水无关和运势也无关,因此没有什么好不好的,正常看待就好。
19年周期的原理:
365.25*19=29.53*235(太阳视运动19年,月亮刚好235次朔望月周期)
但是网络没有解释,19岁和38岁生日那天的八字日干为什么也是基本同一的原因?
其实,很简单,365.25*19=6939.75 近似6940天,只要是10天的倍数,日干都是和生日相同的天干。
为什么是19年出现一次重合
阴历中每月的天数,是根据月亮运动周期来确立的,实际上每月的平均天数是29.5306日,如果乘以12,一年只有354.3672天;而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个周期(回归年、阳历年)是365.2422天,这样阴历年1年的实际天数比阳历年少了10.875天,差不多是11天,19年就少了209天。
209天除以30是6.9666。在19年中,阴历年比阳历年少了差不多7个月的时间。为使农历和阳历相差不太多,就必须把这7个月补上。
中国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阴阳历,是阴历与阳历相结合的历法,为了补上这7个月时间,人们采取在农历设置闰月的方法--十九年七闰,即在农历十九年中,12个为平年,每1平年12个月;再加7个闰年(分别为第3、5、8、11、14、17、19年),每1闰年有13个月。
这样,19个阳历年的日数和19个农历年的日数差不多相等,因此,每逢19或19倍岁数生辰的时候,阳历生日和阴历生日就有机会在同一天出现了。
不管是阴历的月还是阳历的年,它们的准确天数都不是整数而是小数,阴历和阳历19年中的天数还有微小的差别,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小数也变成了大数,从而出现了不重合的这种现象,但一般都只相差一天,要么提前,要么推迟。
一年并不是365天
我们知道与人类,特别是处于地球的温带的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密切关系的是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的气候变化。这种由春、夏、秋、冬四季循环所构成的年叫做“回归年。”也就是太阳从最高到最低,再从最低回到最高的周期,它在天文学上严格的定义是:“平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根据长期天文观测的结果,知道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是制定历法时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必须牢牢记住的粗略地可以记为365又四分之一天。古代的历算家们所得到的数据不是一下子就达到这样的精确程度,总是随着历法的发展,逐步向精确靠近的。
遇到疫情排查轨迹重合的时候,大家不要外出,要做好个人防护,等待工作人员上门进行核酸采样。有些朋友不清楚,轨迹重合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吗?轨迹重合是指相同时间相同地点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好好看看。
轨迹重合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吗
轨迹重合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轨迹重合指的是与确诊者或疑似病例在同一时间内去了同一个地点,还有可能与其有过接触,如果不确定是否与确诊者或疑似病例有轨迹重合,可以使用相关小程序进行查询。
疫情时空重合是指新冠疫情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去过的地方,轨迹有重合的地方,当出现轨迹重合的一般会被定为密切接触者。
1、疫情时空重合范围一:同一社区
社区是指同一地、同一地区或同一国的人所构成的社会,它大道一个国家的某一人种构成的团体、如美国华人社区;小到某个小区。对此情况,一位社区防控专家表示,目前时空重合的措施主要是依据大数据核查与风险人群交叉情况,不过需要进一步精准核查。目前社会反应的“死循环”问题,应该很快得到解决。
2、疫情时空重合范围二:同一商超
商超就是商场、超市,市场和终端分类的标准,若当地通报确诊患者去过某一个超市,而你正好也去过,还处于同一时间,就属于疫情时空重合。
3、疫情时空重合范围三:同一车站机场
这个很好理解,有的确诊病例坐过高铁或者火车,然而你和他坐的是同一车厢或同一趟,也会被认定为疫情时空重合范围。
而北京对涉疫地区“时空重合”的要求,实际操作中可能导致一些人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区、打过疫苗、核酸阴性、行程码绿码,却回不了北京。
总得来说,疫情时空重合是指和新冠疫情确诊病例轨迹有重合的地方,比如在同一社区、同一商超或同一车站机场,都包括时空重合范围。
不再谈“码”色变!
发现“红黄码”人员后,应采取哪些防控措施?
1、发现“红码”人员,应立即向属地社区报告,做好个人防护,并就地将其隔离,等待转运管理。社区接报后,应立即向辖区指挥部报告,指挥部立即安排转运至就近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并开展流调和医学排查。
2、发现“黄码”人员,应劝止其进入酒店、商场、超市、电影院、KTV、酒吧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限制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飞机、火车、大巴等)出行。同时,劝其做好个人防护,通知属地社区对其做好排查管理和健康监测。
如何申请转“绿码”?
1、红码人员在完成集中及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管理后,自动转为“绿码”。
2、黄码人员及时到就近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后,会自动调整转为绿码。若持有48小时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经当地防控部门排查认定,报省级履行相关手续后变“绿码”。
“黄码”人员如何进行核酸检测、看病就医?
日前,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下发《关于做好“黄码”人员核酸检测和医疗服务保障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相对集中、减少交叉”的原则,确定专门医疗机构就近就便为“黄码”人员提供核酸检测和医疗救治服务,规范有序为群众提供日常诊疗服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以县(市、区)为单位,指定1-2家医院作为“黄码”人员核酸检测定点医院,为“黄码”人员开通绿色通道。
以县(市、区)为单位,指定1-2家综合医院作为“黄码”患者医疗服务定点医院,为“黄码”患者开通绿色通道。
大家都知道,密切接触者应该在12小时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不能随意走动。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轨迹重合时间不重合算密接吗?轨迹重合时间不重合是算密切接触者吗?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方面有关的内容,以下内容值得大家一看。
轨迹重合时间不重合算密接吗
要分情况。暴露于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员,属于密切接触者。不同时间同一地点没有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在一起,不算密切接触者。
除同乘交通工具外,还包括以下情形属于“德尔塔”病毒密切接触者:
1、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2、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人员;
3、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活动的医务工作者;
4、在办公、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5、密闭环境下共餐、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服务的人员;
6、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7、暴露于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员;
8、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因此,不同时间同一地点没有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在一起,不算密切接触者,但是暴露于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员,仍然有感染风险,则属于密切接触者。
密接、次密接、时空交集人群咋定义
“‘密接’‘次密接’是啥意思?如何划分?需要给市民做一下科普。”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可以用A、B、C、D来打个比喻。如果A是确诊病例,B与A曾在一起生活、工作、吃饭等,就是密切接触者。而C与B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就是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那C就是次密切接触者。D则是与A和B有过交集,但没有过密切接触的。”在流调调查中,次密接者主要调查的就是密接者的密接者,是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首次接触(发病前2天)至该密接者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调查中以与密切接触者接触频繁的家属和同事等人群为重点。
什么是时空交集人群?据介绍,“时空交集”是公安、电信部门的专业用语。时空交集与时空伴随是相同概念,指14天内,与确诊患者在同时间和空间网格内(800米×800米),共同停留过10分钟。通俗地说,与确诊患者14天内行程轨迹有过交集,无论是通讯信号漂移,或擦肩而过,都有可能被认定为时空交集人群。
市民如果担心自己是密切接触者,担心自己与确诊、疑似患者有过交集?可登陆微信扫描健康码、行程码,看有没有变红、变黄的情况,一旦发现被赋予“红、黄码”,必须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单位报备,并积极主动配合落实核酸检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健康监测等管控措施。
对于密切接触者的防护措施:
密切接触者应于12小时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的集中隔离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无状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接触后14天;对于特殊人群可采取居家医学观察,应当加强指导和管理,严格落实居家医学观察措施。
14岁及以下儿童。若其父母或家人均为密切接触者,首选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做好个人防护和保持人际距离的情况下,儿童可与父母或家人同居一室。
如仅儿童为密切接触者,可在社区医务人员指导下,做好个人防护和保持人际距离,由家人陪同儿童居家医学观察;有基础疾病的人员和老年人不能作为儿童的陪护人员。
最近有些城市每天都有在新增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所以备受朋友们的关注。有些朋友想了解关于轨迹重合的相关内容,那么,下面来看看,轨迹重合是指同一时间吗?几天之内算是轨迹重合啊?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轨迹重合是指同一时间吗
不是指同一时间,活动轨迹重合并没有时间限制,只要轨迹有重合的地方就算。
疫情活动轨迹重合是指新冠疫情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去过的地方,轨迹有重合的地方,当出现轨迹重合的一般会被定为密切接触者。因为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出现的本土疫情源头都是德尔塔病毒,而德尔塔要比之前的原始病毒传播速度快,载体量还要高很多。
所以北京发布通知称对在京外出差、旅游等未返京人员要做好旅途、就餐等过程中的个人防护,密切关注国内各地区疫情信息,如与目前国内已报告病例的公布行程有时空重合,请立即向社区(村)、单位、宾馆报告行程,就地自我隔离不外出,并配合各项管控措施。
疫情时空重合包括的范围:
1、疫情时空重合范围一:同一社区。
社区是指同一地、同一地区或同一国的人所构成的社会,它大道一个国家的某一人种构成的团体、如美国华人社区;小到某个小区。
对此情况,一位社区防控专家表示,目前时空重合的措施主要是依据大数据核查与风险人群交叉情况,不过需要进一步精准核查。目前社会反应的“死循环”问题,应该很快得到解决。
2、疫情时空重合范围二:同一商超。
商超就是商场、超市,市场和终端分类的标准,若当地通报确诊患者去过某一个超市,而你正好也去过,还处于同一时间,就属于疫情时空重合。
3、疫情时空重合范围三:同一车站机场。
这个很好理解,有的确诊病例坐过高铁或者火车,然而你和他坐的是同一车厢或同一趟,也会被认定为疫情时空重合范围。
病例行动轨迹是怎么查出来的
病例确诊后24小时内完成流调,包括其14天行程轨迹
全省所有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都要进行流调。从患者核酸检测确认阳性开始,就会通知患者所在属地疾控中心开展流调工作,国家要求24小时内完成初步流调。流调包括病例发病前14天的行程轨迹,以查找该病例从哪儿被传染,同时追踪查找病例可能传染到哪些人,以此来寻找传染来源,并采取措施切断传染链条。
换句话说,流调工作查“上家”也查“下家”,其中包括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
并不是所有市民,甚至所有中高风险区市民都会接到流调电话,“流调工作是所有传染病控制都必须开展的一项工作,重点是针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接和次密接人员展开。
流调出来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会被迅速隔离,以此切断传播渠道。“有的病例流调指向性很清晰,比如最近没有外出,活动范围就在家庭范围内,那么其感染源头可能与其他家庭成员相关,其密切接触者也是以家庭成员为主;但有的病例发病前活动范围较大,接触人群较广,这时的流调工作就要多路开展。
很多时候,流调工作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有时患者记忆模糊,或出于一些原因不愿意如实讲述,我们还会流调患者的亲朋、同事、邻居等,通过看监控、查找其交通轨迹等其他渠道获取患者的补充行程轨迹,再对患者补充流调,会不断完善病例的流调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