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太空

2021/9/26 13:17:38
万年历日历:太空知识
太空知识
航天员是怎么刷牙的

在太空中,航天员会引起不适感,心理也会跟着发生变化,如忧虑、抑郁、厌烦等症状。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航天员是怎么刷牙的?航天员在太空如何刷牙?想了解清楚的朋友们一定要收好以下这份指南了,争当做个无所不知的文化人。

航天员是怎么刷牙的

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刷牙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餐后直接咀嚼有洁齿功能的特制口香糖;第二种是用无菌纱布制作的指套沾上可以食用的特制牙膏,刷牙时,航天员将指套套在食指上,把牙膏挤在上面,用手指替代牙刷,刷完后直接把他吃下去。

对!也是把牙膏吃下去!

刷牙,在地球上看似日常十分简单的操作,在太空就成了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每一个步骤出错都会引起连锁反应,甚至危及航空器和宇航员的生命。每次中国航天器发射后,我国宇航天团的英雄们都要在太空生活数十天以进行各类科学实验,为中国航天事业写下一笔笔浓墨重彩的篇章。今天,在中国航天日,我们不禁为中国航天事业点赞,向所有中国航天员、航天人致敬!

苏联宇航员是用湿毛巾刷牙,在手指头上缠上一段湿毛巾,沾点清洁剂,伸进嘴里,反复地摩擦牙齿,这一方面可以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对牙龈按摩的作用,所以效果很好。美国宇航员除了采用上述方法刷牙外,还咀嚼特制口香糖以代替刷牙,感觉也不差。

洗脸的方法是用一块浸泡着护肤液的湿毛巾来擦擦脸,或者用浸过润肤液的卫生巾来“洗脸”。

梳头是用一块卫生巾铺在特制的电动梳头器上,用以梳理头发,经过梳理的头发很干净,头皮屑都粘在卫生巾上,而且头部得到了按摩,宇航员感到特别舒服。

剃胡须这在地面上是轻而易举的事,而在失重的太空就需要特制的剃须刀。美国和苏联宇航员使用的电动剃须刀,带有专门用来吸胡须渣的匣子,以免在刮脸时胡须渣到处飘浮而影响生活。

航天员可以带什么上天?空间站工作可休息吗?

可携带私人物品,安排娱乐活动

因为这次航天员在太空生活的时间较长,而且随着货运飞船的抵达,飞船内还是有空间允许他们携带私人物品,航天员也可以携带与爱好相关的物品。

三名航天员在接受央视新闻专访的时候也透露了他们携带的私人物品。航天员汤洪波透露,他准备把在生活中偷偷录下的很多儿子生活的视频带上飞船。汤洪波说:“儿子非常幽默、乐观。这些与爱人一起生活的录像带上(太空)去看一看,也是平常生活的放松。”航天员刘伯明带上了全家福和“牛娃娃”还有一小袋助睡眠的物品,他透露这些物品有的在核心舱,有的在货运舱,有的随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一起进入太空。而航天员聂海胜则留下了悬念,他表示会把带的物品在太空上展示给大家。

那么航天员在太空有娱乐活动吗?航天员除了工作时间也有自己的休息时间,休息时间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比如在笔记本上看电影或者做些别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航天员要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因为地面控制人员和航天员都需要休息。除了一些实验需要昼夜来做,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按照正常作息来,地面测控服务支持的人员也可以按照正常作息。大家有一个正常的作息,更利于未来在空间站长时间停留,让航天员保持与地面同样的作息对他们健康也有好处。

未来科学家和普通人也能进太空吗?

协作精神比身体素质更重要

在去年两会上,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接受采访时表示,第三批航天员选拔是为了空间站执行任务。“将科学家送入太空,让他们利用专业知识来操作先进的实验设备,根据需要调整和完善方案,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众所周知,航天员对身体素质有着苛刻的要求。把科学家和普通人送入太空,也需要他们有非常好的身体素质吗?因为航天员要执行任务,需要操作、维修,处理紧急情况,就像司机驾驶员一样。而其他人就像乘客,他们是去做其他的任务或者去旅游观光,他们不需要承担特别的任务。空间站出现紧急情况需要指令长和航天员处理,所以对他们的身体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

虽然从起飞到着陆的过程对普通人没有特别复杂的生理要求,但是对他们的心理还是有要求的。大家需要有协作精神,因为飞船上空间很狭小,大家需要友好相处,共同协作。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能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因为到微重力环境,心脏要适应新环境。


太空舱可以洗澡吗

大家都知道,太空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与生活的场所,在里面会进行各种日常活动,如吃饭、上厕所、洗澡等等。有些朋友好奇,太空舱可以洗澡吗?宇航员在太空舱能洗澡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好好看看。

太空舱可以洗澡吗

可以洗澡。但是一般不会洗澡。火箭发射的过程其实就是克服地球重力的过程,所以对于宇宙飞船而言,它所携带的每一克物品,都需要发挥十分的作用。即使是目前最便宜的太空运费,每一公斤的运费是一万美金。所以对于长期生活在太空的宇航员来说,不得万不得已都不会去洗澡的。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画面,当宇航员在太空中洗澡的时候,打开花洒的水并不是冲向地面,而是将自己团团围住。这不仅没有洗澡的作用,而且还容易造成宇航员呛水,窒息

在太空中,宇航员并不是通过花洒淋浴来洗澡的。按道理来说,他们进行的是擦澡,而不是洗澡。首先,宇航员会用少量的水将毛巾打湿之余,又不会产生多余的水飘在空中。其次,宇航员会使用湿润的毛巾擦拭身体。最后,他们会使用一种特制的免洗沐浴露,只需要进行涂抹就可以起到清洁的作用。

虽然太空舱内有供洗澡的条件,但与地球上比起来还是很麻烦的。宇航员洗澡时必须把脚套在一个固定好的环上,否则经水一冲,人就会不断的翻跟头。而且在失重状态下水是一粒一粒的水珠,很容易呛到人,因此洗澡时还应该带上呼吸罩和护目罩。洗完澡后,身上的污水不会自动流下来,需要开动水泵连同空气一起抽走。沾在帆布罩上的水也得用水泵抽走。洗一次澡,真正的洗澡时间只有15分钟,可清理污水和其他准备工作却需45分钟。

后来,科学家对太空浴室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浴室像是一间桑拿室。宇航员进去后经过一段升温,使身体出汗,然后用湿毛巾擦洗。由于不方便也不舒服,“桑拿室”又改成了一个像睡袋一样的装置。宇航员洗澡时,袋内有清水和浴液射出,搓洗完毕后,可以打开袋下的抽风机,把脏水抽走。美国航天飞机上的浴室是个浴罩,浴罩下部也安有抽风机。宇航员洗澡时打开淋浴龙头和抽风机,上面喷水下面抽水,会形成如同地面一样的淋浴效果。

宇航员的卧室

人们常说女孩子的房间是闺房,可见房间的隐私有多么地重要。根据我国首位女性宇航员刘洋的说法,其实在太空中,每个宇航员都有自己的小房间。虽然这个小房间的大小是真的小,宇航员在里面转个身都显得尤为困难,但是每个房间都通过帘子隔开,保证了每一个宇航员的隐私权。不仅如此,宇航员还可以在里面更换衣服。

刚才我们说到,在太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处于失重的状态,如果宇航员睡觉的时候像在地球上一样躺在床上,那么睡醒的时候就不知道自己飘到哪里去了。所以,宇航员需要一个睡袋将自己固定起来,就像露营一样在睡袋里面睡觉。

而且正是因为失重的原因,有一位宇航员在采访中还说:“你在房间里睡觉的时候,你不仅可以躺着睡,还可以趴着睡,甚至还可以倒着睡。”对于宇航员来说,这些方式睡觉的感觉都是一样的。顺带一提的是,由于宇宙飞船的空间有限,宇航员们的房间并不是规规矩矩的形状,而是四面八方地挂在舱内。

宇航员上厕所

除了睡觉的房间需要一定隐私权,上厕所同样是一件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宇宙飞船的设计者同样非常贴心,厕所的设计能让所有人保护自己的隐私。在地球上,我们在厕所里安装的往往都是抽水马桶。到了太空中,宇航员则是使用两条管子。

在地球上由于重力的存在,人们可以通过连通器的原理,使用U型管作为马桶隔断的方式。但是在太空中,所有的物质都会处于漂浮的状态,当然也包括水。所以宇航员上厕所所使用的两条管子,其实是两个小型的吸尘器,通过吸力将宇航员的排泄物收集起来。

根据宇航员的介绍,在寸土寸金的宇宙飞船上,这两条上厕所需要的管子并不会设计得太大,如果没有一定的技巧还真不一定能使用得来。稍微不注意,就会使得排泄物偷偷地溜出来,漂浮在厕所里。这时候宇航员就需要穿着手套,用手亲自抓住这些“逃兵”。所以早在宇宙飞船发射之前,宇航员们就需要在地球上学习上厕所的方法。

如果说危险的程度,宇航员放屁的危害程度会更高。因为在人体排出的屁中,含有甲烷。我们都知道,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农村有许多沼气池发生爆炸事故就是因为甲烷发生爆炸。当宇宙飞船内部的甲烷浓度聚集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存在爆发的危险。所以在宇宙飞船上,会有专门的地方让宇航员放屁。当然,如果是穿着宇航服,那么宇航服的空气过滤系统也能发挥作用。


鄱阳湖恢复扩大太空卫星可见

讯,鄱阳湖的干旱情况一直备受关注,大家都在盼望着鄱阳湖干旱能缓解,能恢复到以前的样子,这不,好消息来了!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鄱阳湖最新消息,鄱阳湖恢复扩大,从太空卫星可见。不过,这样的恢复依然是比较小的,干旱依然严重还需更多降雨补给。

鄱阳湖恢复扩大太空卫星可见

鄱阳湖

据专业人士分析,今年以来,气候模式的异常已经在我国展现得相当强烈,例如长江流域,夏季的大范围破纪录高温干旱和秋季以来的强烈少雨干燥已经组合成了一次夏秋连旱,在强烈干旱影响下,长江干流水位自7月以来陡转直下,长江武汉段近期水位已经下降到历史同期最低的水平。当然,在9月末-10月初华西秋雨逐渐增多的背景下,长江干流水位又有所回升。

在长江干流水位持续下降的过程中,长江流域两大重要淡水湖:鄱阳湖和洞庭湖水位也持续下降,湖泊面积持续缩小。卫星图像监测数据显示,7月13日,鄱阳湖和洞庭湖还波光粼粼,到8月下旬就已经大幅缩水,到10月2日原本的湖面更是被更多陆地占据,两大湖泊几乎已在卫星图上找不到。

像是鄱阳湖,10月2日鄱阳湖监测到的今年以来最小水域面积,水域面积仅为600平方公里,鄱阳湖区大片土地裸露在外,南下的寒潮吹起的大风一度导致南昌及周边地区出现了扬沙天气。

但好消息也来了——据央视新闻10月17日报道,记者从江西省生态气象中心获悉,通过最新一次卫星遥感监测,在今年8月24日、9月5日、9月19日、9月27日、10月2日屡创新低后的鄱阳湖,在10月中旬水域面积止跌回升,较10月2日最小范围600平方公里增加了105平方公里,已达至705平方公里。

干旱依然严重还需更多降雨补给

鄱阳湖干旱

通过卫星资料对比可见,10月3日,就在鄱阳湖水域面积为达到600平方公里的今年最小范围后,卫星图上鄱阳湖星子站附近的水域中已有不少浅滩在水域中出现,同时更大范围的干涸湖床也已经暴露在视野中。

但对比10月18日的卫星图像不难看到,10月18日星子站附近的水域中浅滩消失,这对应着水位上升和水域扩大,一些一度接近干涸的区域重新被深蓝色的水体填充,这正是鄱阳湖止跌回升的迹象。但即便回升,705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较历史同期(2285平方公里)仍然偏小近7成。

这样来看的话,虽然鄱阳湖水位略有回升、水域范围有所扩大,但目前仍然大幅偏小,该地区降雨不足、干旱严重的情况依然非常严重,还需要更多降雨补给才可以。

目前超级计算机的预测中指出,10月末,我国长江中游地区的降雨有了明显增多的趋势,湖北、湖南两省有望迎来更多降雨,但这会不会是南方干湿扭转、干旱即将全面缓解的开端,现有资料上看仍需持续观察。

中央气象台10月20日18时继续发布气象干旱橙色预警:

干旱

10月20日气象干旱监测,浙江中部至南部、安徽南部、湖北南部、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中东部、广东北部和东部、广西中北部、重庆东南部等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浙江南部、福建大部、江西中部至南部、湖南中部至南部、贵州东部、广西东北部、广东中北部和重庆东南部等地有特旱。预计,未来3天,广西西部和南部、广东西南部和海南岛等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对缓解气象干旱有利,但其余大部分旱区仍将少雨,气象干旱将持续或发展,需要继续做好防旱抗旱相关工作。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工作;

2、有关部门启用应急备用水源,调度辖区内一切可用水源,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

3、严格节约用水,限制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

4、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实拍美国宇航员进入充气房

导语:天文讯 近日,一则美国宇航员进入充气房的新闻引起网友的关注,在美国东部时间4时47分,美国宇航员杰夫·威廉斯打开了“比格洛可展开活动模块”的舱门,并与俄罗斯宇航员奥列格·斯克里波 奇卡一道首次进入这个“充气房”内部。这个充气房就是充气式太空舱。它的外壳非常结实,比传统太空舱更加安静。

威廉姆斯首先打开舱门并进入BEAM,斯克里波奇卡随后进入,两人在舱内采集气体样本、检查通风管道,并确保增压序列已完成,再利用BEAM自带传感器将数据传回地面。威廉姆斯向地面报告称BEAM里看起来很原始,而且非常寒冷,但舱内没有冷凝迹象,两名宇航员进入充气舱时没有穿着宇航服。


宇航员进入充气房:威廉斯向位于休斯敦的地面控制中心报告说,“充气房”看上去“原始”,里面很冷,但其内部表面没有冷凝迹象。

在接下来的两天,威廉姆斯还会两次进入BEAM安装传感器,以收集包括空气循环、温度、辐射等在内的相关信息,每次进出后都会关闭舱门,这意味着BEAM为期两年的测试正式开始。

该太空舱于4月10由SpaceX龙飞船送抵国际空间站,并在5月28日膨胀展开成功。收缩时BEAM直径2.36米、高2.4米,充气后会膨胀至3.2米、高3.7米,内部空间16立方米,重1.4吨,展开后该太空舱将不能再伸缩复用。

BEAM的外壳非常结实,展开过程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像气球那样“充气”展开,而是类似“折叠灯笼”般伸展。BEAM特制的防护层是一层厚厚的纤维状材料,由复杂的材质和布料叠加合成,单位面积比目前国际空间站的金属外壳还要重几倍,可以抵御太空中微陨石的撞击,并且隔绝来自太阳的致命宇宙射线。此前比格洛航天公司在地面的超高速撞击试验证实:即使投掷的弹丸飞行速度达7公里/秒,仍未成功穿透过这层防护层。此外,BEAM舱内相比传统太空舱更加安静,宇航员不会有在现在国际空间站内噪音的困扰。


宇航员进入充气房 揭宇航员进入充气房现场照

这种膨胀充气的太空舱为现有太空站模式带来变革,可取代大部分金属外壳太空舱。相比较普通太空舱,充气式太空舱价格较低,重量轻便很多,未膨胀展开前体积很小,便于运输,发射费用低廉。这项技术未来可使用在月球与火星基地建设上,也可以用来组装太空酒店。

BEAM将于国际空间站保持对接状态两年,宇航员不会在BEAM内常驻,只是每年两次进入舱内进行例行检查,收集安装在舱内的各探测器数据,测试BEAM在实际太空环境中抗漏气、抗太阳辐射、抗微陨石以及应对极端温度变化的能力,检测过程不需要穿着宇航服,之后将进行减压并被空间站机械臂移除释放进入太空,并最终再入大气层销毁。


宇航员进入充气房:“充气房”将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测试两年。宇航员成功进入这个太空舱,意味着为期两年的测试数据采集工作正式开始。

比格洛航天公司目前正在研发比BEAM体积更大的B330膨胀模块。如果BEAM在太空状况良好,B330将于2020年被送上太空,每个B330舱段充气展开后内部加压空间可达330立方米,这与它们的名称一致。


太空中看地球

讯 地球,是孕育人类的母星,他给与一切于我们,而我们却越发的肆意掠夺,不敢试想,如果水资源用尽,树被砍伐干净,我们活着是不是都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不敢试想。

小编收集了一些从太空中拍下的地球样貌,极致景色令人着迷,看看这一颗,还未尽人类掠夺干净的美丽地球吧。

从国际空间站俯拍美国东北部出现的极地漩涡

从国际空间站俯拍喜马拉雅山的一处冰湖 碧蓝湖水 令人沉迷其中

从国际空间站俯拍美国大西洋中部的暴风雪

照片展示出从国际空间站看到的上海夜景 画面灯彩斑斓 美不胜收

从国际空间站俯拍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美国宇航局(NASA)宇航员凯利趁国际空间站飞过澳大利亚上空时抓拍了17张图片。

这是一系列图片中的第一张,澳大利亚陆地与海洋清晰可辩,色彩斑斓如同油画一般。

夜晚中的埃及,尼罗河闪耀着金黄色光芒。

从欧洲到埃及,海面上映着月光。

★一张图看清地球资源还能用多久:黄金15年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工业金属的剩余储量尤为紧缺,在未来20~30年间很快将面临短缺,而化石能源方面我们似乎不必太为子孙们担忧,不过这也是建立在维持目前产量不变的基础上,如果人类加速攫取这些资源,未来我们的孩子们恐怕不得不去外太空开辟生存空间了。


航天员是怎么刷牙的

在太空中,航天员会引起不适感,心理也会跟着发生变化,如忧虑、抑郁、厌烦等症状。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航天员是怎么刷牙的?航天员在太空如何刷牙?想了解清楚的朋友们一定要收好以下这份指南了,争当做个无所不知的文化人。

航天员是怎么刷牙的

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刷牙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餐后直接咀嚼有洁齿功能的特制口香糖;第二种是用无菌纱布制作的指套沾上可以食用的特制牙膏,刷牙时,航天员将指套套在食指上,把牙膏挤在上面,用手指替代牙刷,刷完后直接把他吃下去。

对!也是把牙膏吃下去!

刷牙,在地球上看似日常十分简单的操作,在太空就成了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每一个步骤出错都会引起连锁反应,甚至危及航空器和宇航员的生命。每次中国航天器发射后,我国宇航天团的英雄们都要在太空生活数十天以进行各类科学实验,为中国航天事业写下一笔笔浓墨重彩的篇章。今天,在中国航天日,我们不禁为中国航天事业点赞,向所有中国航天员、航天人致敬!

苏联宇航员是用湿毛巾刷牙,在手指头上缠上一段湿毛巾,沾点清洁剂,伸进嘴里,反复地摩擦牙齿,这一方面可以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对牙龈按摩的作用,所以效果很好。美国宇航员除了采用上述方法刷牙外,还咀嚼特制口香糖以代替刷牙,感觉也不差。

洗脸的方法是用一块浸泡着护肤液的湿毛巾来擦擦脸,或者用浸过润肤液的卫生巾来“洗脸”。

梳头是用一块卫生巾铺在特制的电动梳头器上,用以梳理头发,经过梳理的头发很干净,头皮屑都粘在卫生巾上,而且头部得到了按摩,宇航员感到特别舒服。

剃胡须这在地面上是轻而易举的事,而在失重的太空就需要特制的剃须刀。美国和苏联宇航员使用的电动剃须刀,带有专门用来吸胡须渣的匣子,以免在刮脸时胡须渣到处飘浮而影响生活。

航天员可以带什么上天?空间站工作可休息吗?

可携带私人物品,安排娱乐活动

因为这次航天员在太空生活的时间较长,而且随着货运飞船的抵达,飞船内还是有空间允许他们携带私人物品,航天员也可以携带与爱好相关的物品。

三名航天员在接受央视新闻专访的时候也透露了他们携带的私人物品。航天员汤洪波透露,他准备把在生活中偷偷录下的很多儿子生活的视频带上飞船。汤洪波说:“儿子非常幽默、乐观。这些与爱人一起生活的录像带上(太空)去看一看,也是平常生活的放松。”航天员刘伯明带上了全家福和“牛娃娃”还有一小袋助睡眠的物品,他透露这些物品有的在核心舱,有的在货运舱,有的随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一起进入太空。而航天员聂海胜则留下了悬念,他表示会把带的物品在太空上展示给大家。

那么航天员在太空有娱乐活动吗?航天员除了工作时间也有自己的休息时间,休息时间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比如在笔记本上看电影或者做些别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航天员要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因为地面控制人员和航天员都需要休息。除了一些实验需要昼夜来做,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按照正常作息来,地面测控服务支持的人员也可以按照正常作息。大家有一个正常的作息,更利于未来在空间站长时间停留,让航天员保持与地面同样的作息对他们健康也有好处。

未来科学家和普通人也能进太空吗?

协作精神比身体素质更重要

在去年两会上,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接受采访时表示,第三批航天员选拔是为了空间站执行任务。“将科学家送入太空,让他们利用专业知识来操作先进的实验设备,根据需要调整和完善方案,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众所周知,航天员对身体素质有着苛刻的要求。把科学家和普通人送入太空,也需要他们有非常好的身体素质吗?因为航天员要执行任务,需要操作、维修,处理紧急情况,就像司机驾驶员一样。而其他人就像乘客,他们是去做其他的任务或者去旅游观光,他们不需要承担特别的任务。空间站出现紧急情况需要指令长和航天员处理,所以对他们的身体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

虽然从起飞到着陆的过程对普通人没有特别复杂的生理要求,但是对他们的心理还是有要求的。大家需要有协作精神,因为飞船上空间很狭小,大家需要友好相处,共同协作。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能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因为到微重力环境,心脏要适应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