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实施

2021/6/7 10:37:06
万年历日历:实施知识
实施知识
生物安全法实施的意义

导语:在去年的10月份,我国便通过了生物安全法,不过实施时间是在今年的4月15日,也就是今天。那么,生物安全法实施的意义是什么呢?到底为什么要实施生物安全法?显然,一项法规的实行,自然会带来很大的作用及益处。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生物安全法实施的意义 为什么要实施生物安全法

生物安全法实施

生物安全法是生物安全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统领性法律,其颁布和实施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是,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物安全法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作为立法宗旨,明确维护生物安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防范和应对各类生物安全风险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是,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生物安全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进行谋划和布局,明确生物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完善风险防控制度体系,有效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各类风险,维护国家安全。

三是,有利于提升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针对生物安全领域特别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着力固根本、强弱项、补短板,设专章规定生物安全能力建设,要求政府支持生物安全事业发展,鼓励生物科技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物资储备,统筹布局生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升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四是,有利于完善生物安全法律体系。生物安全涉及领域广、发展变化快,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往往只对单个具体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规范,比较零散和碎片化,有的效力层级较低,有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实践需要,有些领域还缺乏法律规范,需要制定一部生物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生物安全法系统梳理、全面规范各类生物安全风险,明确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和基本制度,填补了生物安全领域基础性法律的空白,有利于完善生物安全法律体系。

我国生物安全领域面临哪些主要风险?

生物安全法

生物安全法系统梳理了当前我国生物安全领域存在的8方面主要风险:

1、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

2、生物技术发展;

3、实验室安全;

4、人类遗传资源和生物资源安全;

5、外来物种入侵和生物多样化;

6、微生物耐药;

7、生物恐怖袭击;

8、生物武器威胁。

生物安全法规定了哪些主要内容和制度?

生物安全法内容

生物安全法是生物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其内容和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学界定生物安全的内涵要求。生物安全是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是,明确生物安全的重要地位和原则。规定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生物安全应当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人为本、风险预防、分类管理、协同配合的原则。

三是,建立健全国家生物安全领导体制。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生物安全工作的领导,规定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国家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及其成员单位、协调机制办公室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的职责;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职责。

四是,完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基本制度。规定建立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制度、风险调查评估制度、信息共享制度、信息发布制度、名录和清单制度、标准制度、生物安全审查制度、应急制度、调查溯源制度、国家准入制度和境外重大生物安全事件应对制度等11项基本制度,全链条构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的“四梁八柱”。

五是,健全各类具体风险防范和应对制度。针对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人类遗传资源和生物资源安全,生物恐怖袭击和生物武器威胁等生物安全风险,分设专章作出针对性规定。此外,还加强生物安全能力建设,从严设定法律责任。


延迟退休实施时间什么时候

导语:虽然最近关于延迟退休的消息频频出现,但具体实施时间,仍没看到一个准确的,对此,大家都想迫切的知道关于延迟退休的具体实施时间。那么,到底延迟退休实施时间什么时候呢?根据最新消息来看,2021延迟退休实施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最新情况。

延迟退休实施时间什么时候 2021延迟退休已经实施了吗

延迟退休

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实时时间。

相关人员指出:

首先,小步调整简单理解就是延迟退休改革不会“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革,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节奏总体平缓。

也就是说,政策实施后,退休年龄线会往后慢慢推。比如说,原本满50岁退休的女性,政策实施后,第一年,变成50岁1个月或几个月退休。不同年龄段的人,退休年龄不同。以此类推,经过若干年过渡期完成改革。

可以确定的是,改革前期,临近退休的人,只会延迟1个月或几个月,不会出现一下子晚退休几年的情况。

对年轻人来说,延长的退休年龄幅度会大一些,但未来有很长的过渡期和适应期。

延迟退休

其次,延迟退休不会搞“一刀切”,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

这是延迟退休改革最大、最重要的特征。

客观地讲,不论是从不同职业群体、不同岗位的就业稳定性和工作强度看,还是从个人身体状况、家庭需求和价值追求看,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产生的诉求各不相同,有的人希望多工作,有的人希望早退休。

延迟退休改革,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多元化需求。在统一实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等情况,增加弹性因素,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提前退休的具体时间,充分体现改革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再者,延迟退休不是“齐步走”,而是要与现行退休政策平稳衔接。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政策有所不同。实施延迟退休改革将区分不同群体,采取适当的节奏,稳步推进,逐步到位。

对于现有不同职业、地区、岗位存在的一些政策差异,改革后也会保持政策延续性,确保政策调整前后有序衔接,平稳过渡。

延迟退休

最后,延迟退休不能“单兵突进”。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非常多,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一方面,过去一些与退休年龄相关的政策,要随着延迟退休进行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延迟退休改革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及时跟进。

比如如何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大龄劳动者就业创业?如何更大力度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帮助其再就业?如何进一步加大对大龄失业人员的保障力度,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岗位?还有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等等。

只有统筹兼顾,配套措施到位,才能确保延迟退休改革平稳落地、顺利实施。

具体哪些人受影响?

1、小于等于50周岁以下的女性工人,也就是1972年出生的以后的女工人。

2、小于等于55周岁以下的女性干部,一般从事机关事业单位,或者说技术岗位的女性。

3、小于等于55周岁以下的男性工人,一般从事繁重体力工作,或者一些特殊工种岗位。一1967年以后出生的人。

4、小于等于60周岁以下的男性,1962年以后出生的男性。

5、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群,必将是65周岁退休。


清明节放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相信很多人其实都很好奇清明节放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吧?其实大家都知道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并且清明节也是有着很久的历史了,而且清明节还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那么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去看看什么时候开始清明节是法定假日的?

清明节放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改为三天。2014年清明节假期为4月5日至4月7日。

清明节作为法定节日有什么意义

第一、法定清明节假日,用以扫墓祭祖,用以追思先人,感念先人的功绩,饮水思源,弘扬孝道。特别是教育那些亲情已经淡化了的青少年孝敬父母、敬重老人,强化亲情纽带,强化子孙赡养父母祖父母的义务观念,以此奠定和谐社会的第一基础。

第二、法定的清明节假日,用以亲戚团聚、朋友团聚、同学同事聚会和郊游,用以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亲近和友好,特别是先加强亲属之间、乡党之间、单位之内等较小范围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情谊,然后推而广之加强更大范围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友谊,使和谐社会建设有制度性的且合乎民俗的保障。

第三、清明节的全部民风民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一文化,可能还不只是孝亲敬祖、敦睦亲情乡情而已。更重要的是,这一文化习俗还传承了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理念,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活理念。当万象复苏、天气清明、春光明媚之际,我们以张开双臂拥抱自然的开朗姿态,在青草地上与亲友联欢,其意义就不仅仅是节日了。

清明节始于哪个朝代:周代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插柳的含义

招魂说

在有些地方,民间将此俗全归于纪念介子推,如1936年河南《阳武县志》:“清明节,各神位及主前均供柳;并插门上,日为介子推招魂也。”

躲避疾病说

由于清明节前后,天气已经回暖,这时随着气温回升,也是各种病菌开始大量繁殖的时候,由于人们这会儿要回乡祭祖上坟扫墓或踏青游玩,就会容易被病菌侵染而生病,尤其是春天常见的流行性感冒等症状,一传就是很多人!而过去由于医疗条件有限,人们发现柳枝可以驱除毒虫侵扰,并减少病菌侵袭,因而就把希望寄托到柳枝上,保佑自己不受流行性疾病困扰。

驱鬼说

传说清明节也是百鬼出没讨索的时间,人们为了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戴柳、插柳辟邪。人们受佛教影响,认为柳可以驱鬼,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普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节是鬼节,又恰逢柳条发芽时令,人们祈盼吉祥,便插柳、戴柳辟邪。

纪年华之说

清明戴柳,除了辟邪禳灾、祈福迎祥之用外,还有纪年华之义。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之说。这是因为青青春柳,有象征青春之意,特别是妇女戴柳,有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久而久之,清明戴柳就流传下来了。


爱牙日是哪一年开始实施的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其实牙疼也是病,这是牙齿疾病的前奏,我们如果忽略下去就是大病。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于牙齿的爱牙日,你知道爱牙日是哪一年开始实施的吗?

1989年,由卫生部、教委等部委联合签署,确定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的爱牙日。宗旨是通过爱牙日活动,来广泛动员社会的力量,在群众中进行牙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口腔健康观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建立口腔保健行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健康水平。建立爱牙日是为了加强口腔预防工作,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举措!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

建立“全国爱牙日”是中国开展群众性口腔健康教育活动的一个创举,是推动我国牙病预防保健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龋齿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心血管病和癌症之后的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因此每年的9月20日被定为“爱牙日”。

刷牙的目的是清除牙菌斑、软垢,食物残渣与色素沉着,保持口腔清洁。同时还可以按摩牙龈,增进牙周健康。

刷牙方法较多,无论哪种方法,牙齿各面均应刷到,提倡使用“水平短距离颤动刷牙”方法,其优点是在刷牙始动时,刷毛伸入龈沟与牙邻面,对准牙菌斑最易附着的地方,短距离水平颤动刷牙能有效的清除牙菌斑。


国家什么时候实施星期五休息

国家什么时候实施星期五休息?国家何时规定周五下午放假?周五放假,加上本身的周末双休,我们就有了2.5天休假模式,不过这个休假模式是有条件的,并且不是所有企业都在推行,一般是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私企双休都难以落实。下面和一起去看看吧。

国家2015年8月4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推行2.5天休假模式,即周五下午+周末的小短假调休方式。因此自2015年8月起,各地开展2.5天休假模式。

2015年8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要求:

1、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并抓好落实。

2、鼓励错峰休假。在稳定全国统一的既有节假日前提下,各单位和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带薪休假与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

3、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但是,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不是要缩短每周法定工作时间、周五下午直接安排放假。周五下午工作时间要提前安排到其他工作日中。

全国这些省市试行每周2.5天休息

安徽:4月24日安徽省通知结合自身实际实施周末2.5天弹性作息制度,真正把带薪休假制度落实到实处;

河北:3月30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将鼓励推行周末2.5天弹性休假;

浙江:3月浙江省发文鼓励实施一周4.5天弹性工作制,支持有条件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江西:3月19日江西省发通知称,今年二季度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

“2.5天小长假”能否激发假日效应

近期,江西、浙江和甘肃陇南等地提出鼓励推行每周2.5天休假。其中,浙江和江西还计划投放消费券和推出景区优惠等政策,进一步刺激文旅消费。

3月19日,江西省发布《关于打好“组合拳”提振旅游消费的通知》。根据通知,“组合拳”包括景区门票优惠、周末弹性作息、发行消费券等内容。其中,在周末弹性作息方面明确,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优化工作安排,今年二季度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周末外出休闲度假。

随后,浙江省出台16项提振消费举措,提出鼓励实施一周4.5天弹性工作制,支持有条件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甘肃省陇南市也发文鼓励2.5天休假消费,并明确每周五下午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完成工作任务,安排好值班人员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其余职工休假旅游。

其实,“2.5天小长假”并非新尝试。早在2015年8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就提出,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此后,包括江苏、河北、江西、重庆、甘肃、辽宁、安徽、陕西、贵州、福建、浙江和广东等10多个省份陆续出台了鼓励2.5天休假的意见。

2.5天休假概念的提出,与提振消费需求高度相关,尤其是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鼓励弹性休假,被视为刺激消费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人民大学一项关于休假制度对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影响的研究显示,休假制度对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服务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增加年休假天数和实行双休制度,能够促进城乡居民人均服务消费增长。

有专家指出,两天半假期将有利于提升民众生活品质、拉动内需,进一步挖掘带薪休假消费潜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认为,假期时间调整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必要举措。在疫情期间和疫情之后一段时期,允许企业适时适当调整劳动制度,根据自身经营状况灵活决定用工政策,能够让灵活就业形式更加多样化。在李长安看来,各地推行“2.5天小长假”,将会让居民有更多时间休闲旅游,这对于鼓励消费、刺激内需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有益于落实弹性休假制度。

不过,尽管“2.5天小长假”在过去几年多次被提及,但执行起来却显得有些“雷声大,雨点小”。记者注意到,虽然多数地区在政府部门推进落实错峰休假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上却停留在政策鼓励层面。有网友直言,保证双休尚属难得,更何谈2.5天休假?

实际上,2.5天休假并非意味着假期延长。江西省明确,弹性作息减少的工作时间,通过延长其他工作日时长调剂补回。弹性作息的要求是鼓励性和倡导性措施,并非强制性要求,也不是全省一刀切,各地各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愿执行,具体调休方式也是各单位决定。从用人单位角度来说,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经营面临困难,利润减少,此时给予员工弹性休假,无疑将加重企业负担。

业界人士认为,想要弹性休假模式有效落地,主要在于如何调动各方积极性。李长安认为,实施“2.5天小长假”,首先要解决好职工基本休假权益问题,同时要积极探索实行“2.5天小长假”的可行办法,需要企业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和强度,建立职工科学轮岗制度,在保证用人单位正常运行前提下,“弹性作息”安排才会具备执行基础。

专家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尚未结束,境外输入压力很大,推行2.5天小长假不宜操之过急,需要更长时间在小范围内试点和探索。与此同时,以2.5天小长假的方式来提振消费,实际上对旅游行业等供给侧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什么时候开始延迟退休年龄

导语:近来,大家对于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关注度非常之高,毕竟着关系到未来我们未来养老。一旦这一政策实施,部分人的退休年龄就会延迟,也就是说,将会比较现在规定的退休年龄要晚。那么,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延迟退休年龄?到底延迟退休从哪一年开始实施?一起来了解。

什么时候开始延迟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从哪一年开始实施

延迟退休政策

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不过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因此2025年开始延迟退休表是有很大可能的。

延迟退休的原则是什么?

小步调整: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

小步调整简单理解就是延迟退休改革不会“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革,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节奏总体平缓。

也就是说,政策实施后,退休年龄线会往后慢慢推。比如说,原本满50岁退休的女性,政策实施后,第一年,变成50岁1个月或几个月退休。不同年龄段的人,退休年龄不同。以此类推,经过若干年过渡期完成改革。

可以确定的是,改革前期,临近退休的人,只会延迟1个月或几个月,不会出现一下子晚退休几年的情况。

对年轻人来说,延长的退休年龄幅度会大一些,但未来有很长的过渡期和适应期。

延迟退休

弹性实施:个人会有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

延迟退休不会搞“一刀切”,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

这是延迟退休改革最大、最重要的特征。

客观地讲,不论是从不同职业群体、不同岗位的就业稳定性和工作强度看,还是从个人身体状况、家庭需求和价值追求看,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产生的诉求各不相同,有的人希望多工作,有的人希望早退休。

延迟退休改革,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多元化需求。在统一实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等情况,增加弹性因素,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提前退休的具体时间,充分体现改革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分类推进: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将继续保持退休年龄差异

延迟退休不是“齐步走”,而是要与现行退休政策平稳衔接。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政策有所不同。实施延迟退休改革将区分不同群体,采取适当的节奏,稳步推进,逐步到位。

对于现有不同职业、地区、岗位存在的一些政策差异,改革后也会保持政策延续性,确保政策调整前后有序衔接,平稳过渡。

延迟退休

统筹兼顾: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需协同推进

延迟退休不能“单兵突进”。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非常多,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一方面,过去一些与退休年龄相关的政策,要随着延迟退休进行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延迟退休改革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及时跟进。

比如如何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大龄劳动者就业创业?如何更大力度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帮助其再就业?如何进一步加大对大龄失业人员的保障力度,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岗位?还有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等等。

只有统筹兼顾,配套措施到位,才能确保延迟退休改革平稳落地、顺利实施。

为何要实行延迟退休?

首先延迟退休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近几年我国人口的红利期已过,老龄化时期到来,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延迟退休是必要的方法之一。

其次原因养老金缺口很大,还是因为老龄化带来的结果,老人多了,年轻人少了,养老金自然会出现不足。大家可以看看农村55岁的-60岁的都是一群什么人,都是以前为了家庭、生活把身体透支的一批人,只要这些在退休路上的老人身体没什么大问题我们就可以高兴了。还种地,你去让你父母先去试试,60年-70年是国家人口增长的一个高峰期,现在延迟退休并不是劳动力不够,是领取养老金的人太多,社保局入不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