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木兰

2021/6/7 10:37:12
万年历日历:木兰知识
木兰知识
念奴娇和木兰花词牌名中含有人物的是哪个

导语:古代很多词的词牌名其实就写出了词中的人物。说到这,相信不少人脑里已经浮现出很多关于人物的词牌名了。其中,在《念奴娇》和《木兰花》这两首词中,有一首是写了人物了的。那么,你知道念奴娇和木兰花词牌名中含有人物的是哪个吗?到底念奴娇和木兰花词牌名哪个含有人物呢?一起来了解。

念奴娇和木兰花词牌名中含有人物的是哪个 念奴娇和木兰花词牌名哪个含有人物

念奴娇和木兰花词牌名

念奴娇。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代表作品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等。《木兰花》词牌与《玉楼春》相近,系五代词人韦庄根据《玉楼春》改写而成,因此有的词谱把它作为《玉楼春》的一种变格。

念奴娇相关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宋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空 一作:崩云)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同:樽)

念奴娇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宋代)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着 同:著;玉鉴 一作:玉界)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肝肺 一作:肝胆;沧浪 一作:沧冥;岭海 一作:岭表)

《念奴娇闹红一舸》

姜夔(宋代)

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菇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人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愁人 一作:愁入)

念奴娇

《念奴娇春情》

李清照(宋代)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花木兰是哪里人

花木兰代替父亲从军打仗的故事家喻户晓,她是古代的奇女子,更有《木兰辞》传颂于世,不过花木兰在史书上却鲜有记载,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无确切记载。因此,木兰之争历代有之,花木兰是哪里人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下。

花木兰是魏宋州虞城人,也就是现今河南商丘虞城县。其实,花木兰在正史中没有任何记录,最早出现在我们学习过的《木兰辞》当中。《木兰辞》也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而这首民歌一开始出现在北魏,但最初的收录是在南朝的《古今乐录》中。

有人说是河南商丘的,因为这里有木兰祠,很多人就说这是花木兰的故里。但是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很多名人在各地都有一些本地人为了记载他给当地的贡献修建的祠堂,这样的事在历史上太常见了,所以不足为证。

还有说是安徽的,认为花木兰不是南北朝时期的,而是汉朝时期的人,在一些后代的资料中确实有这样的记载,但是都是隔了数百年上千年之后的记载了。

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


词牌名念奴娇和木兰花含有人物的是哪个

导语:我们知道,古人写词都是要带词牌名的,例如念奴娇、木兰花等等。其中,有一些词牌名中是含有人物的。那么,就词牌名念奴娇和木兰花来说,含有人物的是哪个呢?到底词牌名含有人物的是念奴娇还是木兰花?一起来了解。

词牌名念奴娇和木兰花含有人物的是哪个 词牌名含有人物的是念奴娇还是木兰花

含人物的词牌名

念奴娇。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此调以苏轼《念奴娇中秋》为正体,双调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句四仄韵。

念奴娇词牌名历史沿革:

《念奴娇》曲名,来源于唐天宝中名倡念奴。元稹《连昌宫词》云:“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元氏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关宴,万众喧溢,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遗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那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皆悄然奉语然明皇不欲夺狭游之盛,未尝置在官禁。岁幸温汤,时巡东洛,有词潜遭从行而已。”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眼色娟人”条:“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常一日离帝左右。每执板,当席顾眄。帝谓妃子曰:‘此女妖丽,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体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官妓中帝之钟爱也。”今按:念奴以有姿色,善歌唱擅名于天宝年间,玄宗的品题“此女妖丽,眼色媚人”,更使之艳名远播。念奴的明艳娇媚,于是成为文人艳称的题材,形之歌咏,播于乐府。元稹诗有“春娇满眼”之句,《念奴娇》曲名,即取义于此。

念奴娇词牌名

《念奴娇》曲子起源于何时,史无明文。王灼《碧鸡漫志》载:“今大石调《念奴娇》,世以为天宝中所制曲,予固疑之。然唐中叶渐有今体慢曲子,而近世有填连昌词入此曲者。”现存唐五代词作中,并无《念奴娇》词作传世。今传《念奴娇》词,最早的是沈唐“杏花过雨”一阕。其作年当在北宋嘉祐、照宁之间,则该曲可能起于北宋中期。宋末元初王仲晖《瓮天脞语》记北宋宋江一词:“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风城春色。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回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这应是传说之词,可见此调在民间的流行。

《念奴娇》乐曲的宫调,诸家记载不一。前引王灼记为大石调,下云:“又复转此曲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官大石调。”张孝详明确注为大石调,姜夔则明确记载其过腔为双调此外,元高栻又注为大石调,又大吕调。实际上,《念奴娇》的宫调只有两种:大石调和双调。

《念奴娇》以大石调为正调,双调则为变调。首创变调者为姜夔。姜夔自度曲《湘月》,序中明载:“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两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两指亦谓之过腔,见《晁无咎集》。凡能吹竹者便能过腔也。”方成培《香研居词座》云:“盖《念奴娇》本大石调,即太簇,双调为仲吕商,律虽异而同是商音,故其腔可过。太簇当用‘四’字住,仲吕当用‘上’字住,箫管‘上’、‘四’中间只隔一孔,笛‘四’、‘上’两孔相连,只在两指之间。又此调奏毕,当用‘一’字、‘尺’字,亦鬲指之间,故曰两指声也。‘能吹竹便能过腔’,正此之谓。所以欲过腔者,必缘起韵及两结字眼用‘四’字不谐,配以‘上’字声方谐婉,故不得不过耳。”自姜夔之后,凡双调《念奴娇》,均取《湘月》之名。二者宫调虽异,词体并无不同。二者官调虽异,词体并无不同。此后词乐逐渐失传,词成为案头文学,二者的差异也日益模糊。

词牌名

木兰花词牌名简介: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片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七平韵。兹列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典范词作:

宋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宋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宋晏殊:《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

宋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宋晏殊:《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宋欧阳修:《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

宋晏几道:《木兰花小莲未解论心素》

宋宋祁:《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


木兰辞中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黄花是什么

导语:我们在读《木兰辞》中,有一句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你知道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什么意思吗?我们先了解前一句,即“当窗理云鬓”是指坐在窗前梳理头发,那后一句对镜贴花黄是什么意思呢?到底对镜贴花黄的黄花是什么东西?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木兰辞中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黄花是什么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什么意思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额头上黄色的饰物。花黄是古代汉族妇女的一种面饰,用黄粉画或用金黄色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点黄色。这种化妆方式起自秦代,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始成为流行的妇女面饰。

花黄流行时间:

花黄是把黄金色的纸剪成各式装饰图样,或是在额间涂上黄色。这种化妆方式起自秦代,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始成为流行的妇女面饰。南北朝时佛教的盛行,爱美求新的女性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

如卢照邻诗:“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鸭黄。”皮日休诗“半垂金粉如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郑史诗“最爱铅华薄薄妆,更兼衣着又鹅黄”,经过五代到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如宋彭汝励诗:“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

《中华古今注》中说,“花钿”起始于秦朝始皇时代,但尚找不到晋以前存在的证据。又有说法是在三国时,吴国一官妻(孙和与邓夫人)在丈夫醉酒舞如意时被误伤,在用药治疗时,因药内琥珀过多,伤口好后,留有赤痕不褪,反被视为娇妍,于是世人纷纷效仿,都以丹点颊。

另一说法是在宋高承《事物纪原》中说花钿起源是在南朝宋武帝时期,传说宋武帝的一个最受宠爱的幼女寿阳公主一日与侍女在庭院玩耍,在章含殿下小歇,合目养神迷糊欲睡之际,忽从天空飘落下梅花花瓣,数朵花片散落在公主的额头和脸颊边,经过三日方才洗去,于是宫女纷纷效仿。

花黄

还有一种说法,在高承《事物纪原》卷三中《酉阳杂俎》曰:“今妇人面妆用花子,则前此已有其矣,似不起于上官氏也。”上官婉儿原为武后在文呈上的助手,唐中宗时封为昭容,至于上官婉儿额上的梅花(梅花妆),有人说是因为激怒了武则天,因罪施刑,以刀刺面后,为掩盖刀痕而贴花。三种说法虽然难以考证哪个是实哪个是伪,但三者的共同点都是在偶然的情况下,使面部多了红点,启迪人的美感。

这在王建的诗中记得十分详细:“腻如云母轻如粉,艳胜香黄薄胜蝉。点绿斜蒿新叶嫩,添红石竹晚花鲜。鸳鸯比翼人初贴,蛱蝶重飞样未传。况复萧郎有情思,可怜春日镜台前。”靥钿又称“贴花子”。靥钿是在脸颊上点画出如星如月的形状,然后用胭脂、丹青涂抹上去。从新疆吐峪沟出土的绘画残片上,发现妇女面部有红花子的装饰痕迹,又从《捣练图》中看到妇女额头上有红瓣花片的装饰,《木兰诗》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花黄”即指将金箔剪刻出花形,装饰在面部贴在额头上的叫花钿,贴在两颊的是靥钿。

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有位女儿寿阳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宫里玩累了,便躺卧于宫殿的檐下,当时正逢梅花盛开,一阵风过去,梅花片片飞落,有几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额头。梅花渍染,留下斑斑花痕,寿阳公主被衬得更加娇柔妩媚,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从此,爱美的寿阳公主就常将梅花贴在前额。

寿阳公主这种打扮被人称为“梅花妆”。传到民间,许多富家大户的女儿都争着效仿。但梅花是有季节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设法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这种粉料,人们便叫做“花黄”或“额花”。由于梅花妆的粉料是黄色的,加之采用这种妆饰的都是没有出阁的女子,慢慢地,“黄花闺女”一词便成了未婚少女的专有称谓了。

《木兰辞》全诗如下: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迪士尼真人电影版花木兰定档时间

今天早上,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发布了预告,光是预告,让人都忍不住看了好几遍。“木兰替父从军,英勇杀敌,斩获战功,这个故事中国观众们都很熟悉。”不知道由刘亦菲饰演的花木兰会不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呢?下面我们先来看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的预告吧!

迪士尼真人电影版花木兰预告

预告片中,刘亦菲饰演的花木兰被父母告知已被许下婚约,而木兰则坚定地说:“我会为家族带来荣誉的!”随后展示木兰为从军习武练剑,之后又一袭红衣,果敢上战场面对敌人。郑佩佩在预告片中出现,饰演木兰的教导嬷嬷,告诉木兰当一个好妻子的所需的品质是娴静、沉着、淑雅、守礼。然而木兰的内心独白“我的职责,就是战斗”,点明了她最终的选择。

刘亦菲版《花木兰》上映时间

《花木兰》真人版电影中,不仅有刘亦菲,郑佩佩。还有李连杰、巩俐、甄子丹、安佑森等也将出演。电影将于2020年3月27日北美上映,内地待定档。大家慢慢期待吧!


花木兰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花木兰的故事发生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北魏在孝文帝的治理下,社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但当时北方的游牧柔然族一直南下发动战争,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军情紧急,魏国全民征兵。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便灌醉父亲,违抗军令,扮成男装,偷走父亲的盔甲,冒弟弟之名,代父从军。

从军之后,木兰一马当先,杀退敌人。从此,她便得到贺元帅的赏识。戎马倥偬,十二年过去,身经百战的木兰已晋升为将军。某夜,木兰外出巡营,忽听群鸟飞鸣,她料想必是敌兵前来偷袭,惊起宿鸟。便禀告元帅,建议四面埋伏,智擒敌酋。果然,敌军中计,突力子被擒。

元帅拟为木兰封官进爵,并把爱女许与将军。木兰不慕官爵,更不能与元帅之女成婚,只求赐予千里马,回故乡探亲。木兰返回桑梓,脱去战时袍,换上旧时装。朝廷册封木兰为尚书郎,元帅率领众将,抬着礼物,亲临花家,请见花木力将军。木兰出堂,相见之下,元帅惊讶不已。于是,木兰细述从军经过,元帅盛赞木兰不愧是一位巾帼英雄。

花木兰简介

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事迹流传至今,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