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副热带高压一般是和酷热、雨带、台风等方面的变化息息相关的。那么,今天小编想跟朋友们来说说,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产生原因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内容,供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呈椭圆形,其长轴大致同纬圈平行,是大型、持久的暖性深厚行星尺度天气系统(暖中心与高压中心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它是控制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大气活动中心,是组成大气环流的重要成员之一。由于副热带反气旋占据广大空间,稳定少动,它的维持和活动对低纬度地区与中高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动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低纬度环流和天气变化具有重大影响。如出现在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反气旋(又称西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其西端的脊常伸到我国沿海,夏季可伸入我国大陆,冬季在南海上空还形成独立的南海高压,对我国及东亚的天气起到直接的和重大的影响。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既有动力因子的作用,也有热力因子的作用,不同地区副热带反气旋的形成原因也各有差异。副热带反气旋形成过程的经典解释是:赤道附近的大气比其他纬度的大气受热更多,形成上升运动,到高空后流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高纬流去的气流产生向东的分量,纬度愈高向东的分量愈大而向极地分量愈小,因而在副热带地区对流层高层产生辐合下沉气流,引起对流层中下层气压升高形成高压。这支下沉气流是哈德莱环流的下沉支,除它之外,费雷尔环流的下沉支也作用于副热带地区,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副热带反气旋。
什么是副热带高压呢?
在地球上,由于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导致该地区的空气上升,到高空后就会向极地方向流动;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使得气流不断发生偏移,随着纬度的升高,地转偏向力就越大,致使在副热带地区(北纬30度附近),气流基本变成了自西向东流动,并对后续空气进行阻碍;使得该地区上空空气聚集且被迫下沉,于是便产生了副热带高压。其实它的形成原理并不复杂,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是其背后主要的两大推手。而我们所知的副热带高压就是指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
为什么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区域会出现酷暑天气?
副高的内部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强烈,另外气压梯度小,所以几乎没风。在这种状态下,太阳辐射可以更多地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气获得更多的热量,大气温度明显攀升。因而在副高控制的地区,往往以晴朗少云的高温天气为主,如果副高强盛,则该地区还会出现干旱灾害。
副热带高气压带分类
依成因可分为:动力高压、热力高压。 例如:副热带高压、大陆冷高压。
依不同热力结构可分为: 冷性高压、暖性高压。例如:大陆冷高压、热带海洋气团。
高气压按其热力结构又可分为两种:
最常见的是冷高压,它是因为地表散热、冷却所造成。地表降温后,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跟着降低,而冷空气缺乏热能,所以很难上升,是一个较重、密度较大的空气,而周围的空气较为温暖,空气较轻,所以气流就变成从冷空气吹向周围的方向,形成冷高压中心。如南极与西伯利亚的高气压。
而副热带高气压是由于位在赤道的强烈上升气流形成高空高压,向南、北气压较低的方向流动;因为地转偏向力作用,这些从赤道上空来的气流渐渐转向为由西向东,不再沿经线方向运动,在南北纬30度附近堆积下沉,形成高气压,它是较热的。
目前可以进行高气压的检测机构有:一通检测实验室、环境可靠性与电磁兼容试验中心等。
热带低压是指形成于热带地区的低气压,是众多热带气旋中的一种,是热带气旋强度最弱的级别。那么,大家知道热带低压会带来什么危害?热带低压会带来什么影响?下面的内容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看完就清楚了,还可以分享给小伙伴哦。
热带低压会带来什么危害
1
减少外出,避免强降雨带来的意外伤害
强降雨期间,大风大雨势必对出行造成影响和阻碍,在这里提醒大家减少外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大风大雨带来的不必要的意外伤害。已经返校的同学可以选择在宿舍自习,书中自有黄金屋,恶劣天气也不能阻止我们前进的脚步!
2
阳台上的易坠落物品及时收纳
强降雨伴随而来的大风容易将阳台上的物品吹翻,高层阳台的物品可能会产生高坠从而给过往行人造成生命财产安全,在这里提醒大家,无论你是在家、还是已经到校,小伙伴们务必要将阳台上的物品收纳到安全地带喔!为了他人、也是为了自己!
3
如需外出则避免在高危地带逗留
如果在热带低压过境期间需要外出的小伙伴,也要尽量避免在靠海地带、施工工地等易受强降雨天气影响、产生安全隐患的地带逗留。外出在外也要注意时刻保护自身的安全喔~
4
准备返校或在途中的小伙伴时刻关注天气信息
准备返校或在返校途中的小伙伴,在满怀期待开启新学期的同时,也要注意随时关注最新的天气情况,以及高铁、飞机等运行最新资讯,对停航停运的班次及时完成退改签手续,及时调整返校出行安排。
5
参与课外实践应注意防范自然灾害
暑假期间,许多小伙伴都有外出实习、投入学院社会实践活动等诸多课外实践安排;提醒在外全身心投入课外实践的小伙伴们,马上结束户外活动,返回安全地带。在收获实践过程的累累硕果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因自然灾害而产生的各种意外风险,在学习的旅程中也要照顾好自己哇!
热带低压是什么
热带低压(热带低气压的简称),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属于热带气旋强度最弱的级别(其最大风力为每小时62公里或以下)。
热带低压其实是台风的初级状态。也就是说,只有发生热带低压,才会出现台风。一般来说,热带低压是真正的台风,每当升级到热带风暴等级时都会被编号。热带风暴处于台风的二级状态,台风主要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六级这是为了在热带风暴水平,即中心风力为17.2 ~ 24.4米/秒时生成台风状态。
产生:热带低压是由许多向上发展、强盛的对流云所组成,是由热带海洋上,空气不稳定区内发展的云团,形成的所谓“热带扰动”开始。如热带扰动能继续发展,云雨范围扩大,气压值降低,风力增强,并可画出封闭等压线时,就已增强为热带低压了。
特征:暖心性质、环流中心、对流云团、旋涡风雨区等,并有其运动路径。
如果出现热带低压,会有台风吗?
不一定。在历代热带低压下,我们不难发现某些热带低压最终不会产生台风,而是以这种状态登陆,直到消亡。因此,一般的热带低压是“W”号,和现在海洋的热带低压一样,是今年的35号热带低压,因此编号为“35w”。如果有台风,就要用台风编号。这时,如果海洋的热带低压在2018年发生台风,那就是2018年的第30号台风。2019年生成的话,是2019年的第一号台风。气象专家介绍说,这种热带低压被称为南海“托台风”,大部分没有典型的台风结构,云层结构也不对称。从卫星云图可以看出,热带低压的循环云系主要集中在中南部。但是现在海温高,西南季风也提供水汽,南海热带低压将继续加强,预计今年将发展为第四号台风。
预计热带低压今后将向西北移动,2日将从海南省东部向西部沿海海面移动,2日晚可能以热带低压或热带风暴级(7级-8级)从海南省东部登陆西部沿海地区。省气象台预计,2日至3日,西部、珠江三角洲沿海市县和广东市县降下暴雨至局部暴雨。其余市县有雷暴局部暴雨。南部沿海市县和珠三角市县有中、非局部暴雨,其余市县有阵雨局部暴雨。同时提醒大家注意海面强风。1-3日南海中北部海面风6级~ 8级阵风9级。2-3日,我省西部沿海海面风力提高到6级-8级。广州市内,7月2日,多云天气,雷暴局部暴雨,气温为27-33度。3日,阴天,局部下暴雨,气温27至30度。4日,阴天之间多云,下大雨,气温26至30度。
热带雨林气候特点为全年气温偏高,并且雨水较多,天气变化较少,且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气温差异小。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中美东部,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北岸,马达加斯加岛东部,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南部,伊里安岛,印度尼西亚,大洋洲的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澳大利亚的东北部部分。
太阳辐射年变化小,并由于太阳在一年内的春分、秋分前后两次通过天顶,所以气象要素的年变化都具有双峰型的特点。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变化,年温差一般不超过5℃,尤其是大洋上,通常不超过1℃。
全年受赤道海洋气团控制,风力微弱,季相无变化,基本每日上午闷热晴朗,接着积云越积越厚,午后则暴雨倾盆,雨后天气稍凉,第二天又复如此。
台风的形成要有一些最基本的条件,如能源、合适的环境、地球自转偏向力等等。在每年,我国都是会受到台风的影响的。那么,大家知道热带气旋是台风吗?热带气旋是不是台风?接下去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内容,大家可以灵活运用,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带气旋是台风吗
是台风。台风和热带气旋理论上来说它们是一样的,因为在不同的地方叫法不一样,热带气旋是一个总的称号,可以说在地理上来讲,无论是大西洋太平洋,还是印度洋,只要产生了强热带风暴,都可以说它是热带气旋,然后在不同的地方叫法不同,比如在中国和东亚地区就把它称为台风。
不同的地方对热带气旋的叫法是不一样的,中国和东亚地区称之为台风,大西洋地区称之为飓风,印度洋地区称之为热带风暴,叫法不一样,但是本质上都是一个东西,它都是一种热带气旋的表示,热带气旋除了这些名称上的差别,可以从风力上也就是它本身的旋转速度来进行一定的划分,有热带低压强热带风暴,台风等等。超过12级的风力被称为台风和飓风,只是因为在不同的地区叫法不同而已。
地理上曾经讲过,热带气旋想要形成它需要有较为温暖的水域,潮湿的大气,然后有高低压风向上的流动,所以这注定了热带气旋产生,它只能是在温暖湿润的海平面上,所以无论是飓风还是台风都是从低纬度来的,然后吹向高纬度,基本上它到了40度左右,它的威力就已经大大下降了,这个40度是指纬度,因为越是冷的地方,它的压强越是高,高压就影响了飓风本身的压力,造成了一种压力上的不平衡,也就是他到了40度以上的海域基本上就消失了。
虽然叫法不一样,但是他们最终的造成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形成了超过12级的强大风力国际气象协会对这个台风的名字或者飓风的名字也有一定命名的规则,在不同的地区它的叫法不一样,这个不同地区就指台风或者飓风产生的不同地点,不同地点,它的名字就是不一样的。
台风的主要生成地区
台风的主要生成地区为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当中以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数量较少。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基本上全年都会生成,而以七至十月次数最为频密。热带气旋生成的位置分布与季节有关,在冬、春季较为偏南,夏天和初秋较为偏北。
热带气旋生成后的移动路径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副高)外围气流影响,所以副高的位置和范围基本上决定了热带气旋的路径,其移动路径大约可分为:
1、西进型
热带气旋在菲律宾以东海域,菲律宾以西海域(即南海)形成后,向西移动,并渐渐稍为偏北。于不同纬度生成的热带气旋所经过的地区不一。纬度较低时会穿越菲律宾后进入南海,最后在中国广东、海南,或越南登陆。
纬度较高时可以经过巴士海峡,影响台湾,然后在中国的广东、福建登陆。由于冬、春两季,副高位处较南,所以每年11月至5月的台风生成纬度较低,路径亦会偏南,一般只在北纬16度以南进入南中国海,最后在越南登陆,间中亦影响泰国,甚至进入孟加拉湾,例如2013年的台风百合。
2、西北型
路径和西进型接近,但向北分量增加。西北型台风可以穿越台湾岛或穿越巴士海峡、之后在中国大陆广东及福建沿岸登陆;亦可能经过琉球群岛,在中国大陆浙江、江苏一带沿海登陆。这种路径的台风多数出现于每年盛夏七至八月间,例如2013年的台风菲特。
3、转向型
热带气旋在菲律宾以东或关岛附近形成后,先向西北偏西移动,至北纬15至30度附近转向西北,最后转向北和东北,成一抛物线。在11月至5月,多数转向型热带气旋在东经130度以东的太平洋上转向北,较少登陆东亚陆地,主要影响太平洋上的岛屿。
6月和10至11月的转向型热带气旋亦多数在海上转向。7至8月的热带气旋在较北、较西的地方转向,途径可以影响台湾海峡北部和东海沿岸地区,转向后可以影响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例如2013年的台风范斯高。
4、迷走型
部分热带气旋因外围引导气流不明,或受其他天气系统影响(如藤原效应或季风),路径出现打转、停滞等,例如2012年的台风天秤、2013年的台风罗莎、2016年的台风狮子山及2017年的台风奥鹿。
热带气旋是一个由云、风和雷暴组成的旋转系统。有些朋友对热带气旋的相关知识感兴趣,所以想来了解一下,热带气旋是深厚系统吗?热带气旋是属于深厚系统吗?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出来了一些需要的信息,希望大家从中学习借鉴有用的知识。
热带气旋是深厚系统吗
热带气旋是深厚系统。它在靠近中心的区域是由积雨云组成,厚度可达10——15公里,上升气流运动极其强烈,有大风和大雨。
温带气旋是浅薄系统,即使厚,也没有热带气旋厚,因为温带气旋的热力对流不及热带气旋。它由锋面云系构成。也有大风和大雨,但强度也比热带气旋弱。
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在卫星云图上也不难对比。热带气旋结构紧密,云厚,呈明显的旋涡状。温带气旋结构松散,云薄,可不呈旋涡状,有时就是一片云系。
热带气旋生成的条件
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需要海温、大气环流和大气层三方面的因素结合。热带气旋的能量来自水蒸气凝结时放出的潜热。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未被完全了解。一般认为热带气旋的生成须具备6个条件,但热带气旋也可能在这6个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生成。
海水的表面温度不低于摄氏26.5℃,且水深不少于50米。这个温度的海水造成上层大气足够的不稳定,因而能维持对流和雷暴。
大气温度随高度迅速降低。这容许潜热被释放,而这些潜热是热带气旋的能量来源。
潮湿的空气,尤其在对流层的中下层。大气湿润有利于天气扰动的形成。
需在离赤道超过五个纬度的地区生成,否则科里奥利力的强度不足以使吹向低压中心的风偏转并围绕其转动,环流中心便不能形成。
不强的垂直风切变变,如果垂直风切变变过强,热带气旋对流的发展会被阻碍,使其正反馈机制未能启动。
一个预先存在的且拥有环流及低压中心的天气扰动。
中对流层的大气不能太干燥,相对湿度必须大于40~50个百分点。
“气旋”和“反气旋”会产生什么样的天气现象?
气旋和反气旋是两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指遵循一定的规律,始终处于生成、发展、移动、消亡的运动过程之中,其中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不同的天气。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锋面系统和气压系统,气压系统包括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也就是气旋和反气旋。低压系统是指中间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天气系统;高压系统是指中间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天气系统。
我们知道,水平方向的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会从高压流向低压,所以在低压系统中,水平方向空气会从四周气压较高的区域,流向中心气压较低的区域,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发生偏转,形成类似水中的“旋涡”,从而称为“气旋”,具体来说气旋的旋转方向为“北逆南顺”。由于四周的空气向中心流动,气旋在垂直方向上,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冷却凝结,从而成云致雨,产生降水,所以气旋控制的区域经常以阴雨天气为主,比如“台风”就是最常见的气旋。
反气旋的情况刚好相反,水平方向空气会从中部的高压区域,流向四周气压较低的区域,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发生偏转,运动情况与气旋相反,从而称为“反气旋”,具体来说反气旋的旋转方向为“北顺南逆”。由于中心部分空气向四周流出,所以反气旋在垂直方向上,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空气在下沉的过程中,温度不断增加,难以成云致雨,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区域经常以晴朗天气为主,比如“副热带高气压”就是最常见的反气旋。
如果来总结气旋和反气旋的空气运动情况,我们可以概括为“气旋以辐合上升运动为主,反气旋以辐散下沉运动为主”,气旋以“阴雨”天气为主,反气旋以“晴朗”天气为主。此外,气旋还通常与锋面系统结合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一般来说,位于气旋左侧的锋面通常是冷锋,位于气旋右侧的锋面通常是暖锋。
热带低压是指形成于热带地区的低气压,是众多热带气旋中的一种,是热带气旋强度最弱的级别。那么,大家知道热带低压会带来什么危害?热带低压会带来什么影响?下面的内容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看完就清楚了,还可以分享给小伙伴哦。
热带低压会带来什么危害
1
减少外出,避免强降雨带来的意外伤害
强降雨期间,大风大雨势必对出行造成影响和阻碍,在这里提醒大家减少外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大风大雨带来的不必要的意外伤害。已经返校的同学可以选择在宿舍自习,书中自有黄金屋,恶劣天气也不能阻止我们前进的脚步!
2
阳台上的易坠落物品及时收纳
强降雨伴随而来的大风容易将阳台上的物品吹翻,高层阳台的物品可能会产生高坠从而给过往行人造成生命财产安全,在这里提醒大家,无论你是在家、还是已经到校,小伙伴们务必要将阳台上的物品收纳到安全地带喔!为了他人、也是为了自己!
3
如需外出则避免在高危地带逗留
如果在热带低压过境期间需要外出的小伙伴,也要尽量避免在靠海地带、施工工地等易受强降雨天气影响、产生安全隐患的地带逗留。外出在外也要注意时刻保护自身的安全喔~
4
准备返校或在途中的小伙伴时刻关注天气信息
准备返校或在返校途中的小伙伴,在满怀期待开启新学期的同时,也要注意随时关注最新的天气情况,以及高铁、飞机等运行最新资讯,对停航停运的班次及时完成退改签手续,及时调整返校出行安排。
5
参与课外实践应注意防范自然灾害
暑假期间,许多小伙伴都有外出实习、投入学院社会实践活动等诸多课外实践安排;提醒在外全身心投入课外实践的小伙伴们,马上结束户外活动,返回安全地带。在收获实践过程的累累硕果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因自然灾害而产生的各种意外风险,在学习的旅程中也要照顾好自己哇!
热带低压是什么
热带低压(热带低气压的简称),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属于热带气旋强度最弱的级别(其最大风力为每小时62公里或以下)。
热带低压其实是台风的初级状态。也就是说,只有发生热带低压,才会出现台风。一般来说,热带低压是真正的台风,每当升级到热带风暴等级时都会被编号。热带风暴处于台风的二级状态,台风主要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六级这是为了在热带风暴水平,即中心风力为17.2 ~ 24.4米/秒时生成台风状态。
产生:热带低压是由许多向上发展、强盛的对流云所组成,是由热带海洋上,空气不稳定区内发展的云团,形成的所谓“热带扰动”开始。如热带扰动能继续发展,云雨范围扩大,气压值降低,风力增强,并可画出封闭等压线时,就已增强为热带低压了。
特征:暖心性质、环流中心、对流云团、旋涡风雨区等,并有其运动路径。
如果出现热带低压,会有台风吗?
不一定。在历代热带低压下,我们不难发现某些热带低压最终不会产生台风,而是以这种状态登陆,直到消亡。因此,一般的热带低压是“W”号,和现在海洋的热带低压一样,是今年的35号热带低压,因此编号为“35w”。如果有台风,就要用台风编号。这时,如果海洋的热带低压在2018年发生台风,那就是2018年的第30号台风。2019年生成的话,是2019年的第一号台风。气象专家介绍说,这种热带低压被称为南海“托台风”,大部分没有典型的台风结构,云层结构也不对称。从卫星云图可以看出,热带低压的循环云系主要集中在中南部。但是现在海温高,西南季风也提供水汽,南海热带低压将继续加强,预计今年将发展为第四号台风。
预计热带低压今后将向西北移动,2日将从海南省东部向西部沿海海面移动,2日晚可能以热带低压或热带风暴级(7级-8级)从海南省东部登陆西部沿海地区。省气象台预计,2日至3日,西部、珠江三角洲沿海市县和广东市县降下暴雨至局部暴雨。其余市县有雷暴局部暴雨。南部沿海市县和珠三角市县有中、非局部暴雨,其余市县有阵雨局部暴雨。同时提醒大家注意海面强风。1-3日南海中北部海面风6级~ 8级阵风9级。2-3日,我省西部沿海海面风力提高到6级-8级。广州市内,7月2日,多云天气,雷暴局部暴雨,气温为27-33度。3日,阴天,局部下暴雨,气温27至30度。4日,阴天之间多云,下大雨,气温26至3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