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会比

2021/9/26 13:31:57
万年历日历:会比知识
会比知识
2021处暑之前热还是之后热

导语:大暑即将到来,很多人以为,大暑过后,炎热天气就会结束,然后迎来凉爽的秋天。但实际上,大暑时节,我国一些地区仍有“秋老虎”出现,所以气候还是比较炎热的。那么,处暑后会比处暑前凉快吗?到底2021处暑之前热还是之后热?一起来了解。

2021处暑之前热还是之后热

处暑前后

处暑之前热。处暑之前,伏天还没有结束,所以天气比较炎热,处暑之后已经出伏,天气会凉快一些。但有些地方有“秋老虎”,天气仍是比较热的。

处暑前是立秋: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处暑后:

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开始影响中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但每当冷空气影响中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

处暑气候特点:

处暑气候

1、气温下降

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2、秋高气爽

开始影响中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

但每当冷空气影响中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

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秋老虎

3、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

处暑


里约奥运会比赛首日


张国伟里约奥运会比赛时间


被称为冰上国际象棋的冬奥会比赛项目是什么

导语:既然叫冬奥会,那相关比赛项目当然和冻有关,其中,有很多项目都在冰上进行,例如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壶等等。其中,有一个项目被称为冰上国际象棋。具体被称为冰上国际象棋的冬奥会比赛项目是什么?你知道冬奥会哪个比赛项目称为冰上国际象棋吗?一起来了解。

被称为冰上国际象棋的冬奥会比赛项目是什么

冰壶

冰壶。冰壶运动又称“冰上溜石”或“冰上国际象棋”,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它考验参与者的体能、脑力和团队协作能力,1998年正式列入冬奥会比赛项目。

冰壶比赛场地长44.5米,宽4.32米(从木框的内缘算起)。冰道的一端画有一个直径为1.83米的圆圈作为球员的发球区,被称作本垒。冰道的另一端也画有一圆圈,被称为营垒。场地四周设有2英寸高、4英寸宽的木框,以防砥石溜出界外。在场内有6条与端线平行的横贯全场的横线,中间的两条称前卫线,也称栏线;两端的两条称后卫线。前卫线的宽度为4英寸,后卫线的宽度为l英寸。在前卫线和后卫线的中间有一个纵横交叉的十字线,称圆心线,也称丁字线。圆心线的交叉点即是营垒的中心点。以中心点为圆心,向外分别各画一个半径0.15米,0.61米、1.22米以及1.83米的同心圆圈,外面的两圆之间涂为蓝色,里面的两圆之间涂为红色。在场内的两端距离端线1.22米处各安装有两个高2英寸的斜面橡胶起滑架,投掷砥石就从这里开始。起滑架的橡胶部分应紧密固定在木质或其他材质的材料上。起滑架长不得超过8英寸,内侧距离中心线为3英寸。

比赛时,运动员要身着运动服,脚穿比赛鞋(或鞋套),比赛鞋(或鞋套)两脚的底部不同,蹬冰脚鞋的底部为橡胶,而滑动脚鞋的底部则为塑料。

冰上溜石比赛用的标准砥石是由苏格兰产不含云母的花岗岩石凿琢而成。砥石的直径为29厘米,厚度11.5厘米,重19公斤。

发展历史:

冰壶

14世纪,冰壶起源于苏格兰。苏格兰还保存刻有“1511年”字样的砥石(即溜石)。

16世纪中叶,最早的冰壶比赛出现。

18世纪,随着英国移民传入北美。

1795年,第一个冰壶俱乐部在苏格兰创立。

1838年,创立于19世纪初的著名的苏格兰冰壶俱乐部为这项运动制定了正式的比赛规则。

1924年,在英国和法国爱好者的努力下,冰壶作为表演项目被纳入第一届冬奥会。

1927年,加拿大举行了首次全国性冰壶比赛,当时称为麦克唐纳布赖尔(Macdonald Brier)锦标赛。

1965年3月1日,由英国皇家冰壶俱乐部发起,在苏格兰珀斯(Perth)召开了一次有苏格兰,加拿大,美国、挪威及瑞士6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参加的国际冰壶会议。

1966年3月,第二次国际冰壶会议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

1967年,国际冰壶联合会的组织机构和章程草案在珀斯会议获得批准。

1968年,国际冰壶联合会年会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这次会议通过了新的竞赛规则,并决定举办世界冰壶锦标赛,以代替苏格兰杯锦标赛。

1975年,为进一步推动冰壶运动的开展,扩大其影响力,国际冰壶联合会决定举办世界青年冰壶锦标赛。

1980年,麦克唐纳布赖尔(Macdonald Brier)锦标赛,更名为拉巴特布赖尔(Labatt Brier)锦标赛。

冰壶

1988年,青年女子锦标赛获得批准。

1989年,为了规范世界冰壶锦标赛,国际冰壶联合会决定将世界男子冰壶锦标赛、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世界青年男子冰壶锦标赛以及世界青年女子冰壶锦标赛合并为两个系列,即现在的世界冰壶锦标赛(WCC)和世界青年冰壶锦标赛(WJCC)。

1991年,国际冰壶联合会正式定名为世界冰壶联合会(World Curling Federation),并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承认。

1992年7月21日,国际奥委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会议上通过了将冰壶纳入冬奥会的决议。

1993年6月19—22日,国际奥委会会议在洛桑举行。就在这次会议上,国际奥委会批准了将冰壶列为第18届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

2000年,中国第一支冰壶队——哈尔滨市队成立。

2002年,冰壶运动已发展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有39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世界冰壶联合会。

2003年,第一支国字号队伍诞生,同年,中国加入世界冰壶联合会,自此,世界冰壶赛场才有了中国运动员的身影。

相关推荐

古代也有春运唐代为了保障节日运输做了什么 唐代如何保障节日运输

为什么大多数电影院墙壁做成凹凸不平或多孔的样子 电影院墙壁凹凸不平或多孔的原因

春节自驾如果汽车轮胎的胎压过低会怎么样 汽车轮胎的胎压太低安全吗

抢购春运车票使用加速包有优先购票权吗 春运加速包是不是有优先购票权

春节过后怎样调整饮食更健康 春节后如何饮食更健康

哪项是传统正月初八的习俗 正月初八习俗是放生祈福还是喝腊八粥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吉祥物是什么 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叫什么


余震会比地震大吗

地震有前震、主震与余震,余震一般会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有些朋友想了解更多关于余震的内容,那么,今天小编就跟朋友们来说说,余震会比地震大吗?余震是比地震等级大吗?下面小编决定为大家总结一下,马上来看看吧。

余震会比地震大吗

不会比地震大,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的情况是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都比主震小。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

前震、主震、余震是地核移动的表现形式(应力积累释放除外),地震开始移动,岩浆就发生波动,推动地壳振动,称为前震;岩浆发生顶头峰时产生的振动是主震,残余岩浆的波动,地核的复原间接的推动地壳振动是余震,由于地核的复原比原先移动的动量大,故余震比前震大。

地震前后相当于岩石蠕动应变恢复过程。前震、主震、余震是一次地震的分解现象,国外很多人把时间间隔不大、同一地点的地震分别列为次数是不对的,没有认识到地核移动的根本规律,也有的余震间隔数天,这是地震时有一部分能量储存在地壳下,积累多了就释放出来,是地震时的应力释放,和地球内部能量积累释放产生的地震不是一个概念。

1945年9月23日,河北滦县6.25级地震这后,余震延续了半年之久,到第二年春天才相对平息。

1952年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克恩郡地震时,主震在贝克兹菲尔德遭受了彻底的摧毁。有时甚至是一次刚刚超过3级的余震,也能把一些房屋震倒。因此,在主震过去后,对余震也要提高警惕,加强预测预防工作,不能掉以轻心。

1974年5月11日,云南昭通地区发生了7.1级地震,震后两次5级以上的余震,都因震前有了预报,虽然造成破坏,但人的伤亡很小。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河北唐山7.8级地震之后,当天就发生了两次强烈余震,震级分别为6.5级和7.1级。以后沿着宁河、唐山、滦县这一活动断裂带,5—6级左右,甚至更强的余震仍在不断发生,如11月15日在宁河东北以发生一次6.9级地震,直至第二年(1977)春季,强烈余震仍然有所活动,至于5级以下的小震就更多了。

地震灾害介绍

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条件、发震时间和地点、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综合防御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

(1)地震震级和震源深度

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也越大,可能造成的灾害当然也越大。在震级相同的情况下,震源深度越浅,震中烈度越高,破坏也就越重。一些震源深度特别浅的地震,即使震级不太大,也可能造成出乎意料的破坏。

(2)场地条件

场地条件主要包括土质、地形、地下水位和是否有断裂带通过等。一般来说,土质松软、覆盖土层厚、地下水位高、地形起伏大、有断裂带通过,都可能使地震灾害加重。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应当尽量避开那些不利地形,选择有利地段。

(3)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

地震如果发生在没有人烟的高山、沙漠或者海底,即使震级再大,也不会造成伤亡或损失。1997年11月8日发生在西藏北部的7.5级地震就是这样的。相反,如果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在大城市,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灾害。

(4)建筑物的质量

地震时房屋等建筑物的倒塌和严重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直接原因之一。房屋等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抗震性能如何,直接影响到受灾的程度,因此必须做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

(5)地震发生的时间

一般来说,破坏性地震如果发生在夜间,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可能比白天更大,平均可达3至5倍。唐山地震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地震发生在深夜3点42分,绝大多数人还在室内熟睡。有不少人认为,地震往往发生在夜间,其实这是一种错觉。统计资料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在白天和晚上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二者并没有显著的差别。

(6)对地震的防御状况

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人们对地震有没有防御,防御工作做得好与坏,将会大大影响到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多少。

相关推荐

地震灾害分为几个等级 地震灾害分多少等级

地震灾害分为哪四级 地震灾害分什么四级

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地震引起哪些次生灾害

地震灾害有什么特点 地震灾害特点是哪些

余震之后还会有大地震吗 余震后还会发生较大地震吗


2021处暑之前热还是之后热

导语:大暑即将到来,很多人以为,大暑过后,炎热天气就会结束,然后迎来凉爽的秋天。但实际上,大暑时节,我国一些地区仍有“秋老虎”出现,所以气候还是比较炎热的。那么,处暑后会比处暑前凉快吗?到底2021处暑之前热还是之后热?一起来了解。

2021处暑之前热还是之后热

处暑前后

处暑之前热。处暑之前,伏天还没有结束,所以天气比较炎热,处暑之后已经出伏,天气会凉快一些。但有些地方有“秋老虎”,天气仍是比较热的。

处暑前是立秋: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处暑后:

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开始影响中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但每当冷空气影响中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

处暑气候特点:

处暑气候

1、气温下降

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2、秋高气爽

开始影响中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

但每当冷空气影响中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

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秋老虎

3、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

处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