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成语

2021/6/7 10:37:27
万年历日历:成语知识
成语知识
成语秦晋之好用来指两家联姻它的历史原型包括什么

导语:成语秦晋之好用来指两家联姻,之所以是这个含义,来自于一个典故,这个典故发生在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之间的故事。那么,你知道它的历史原型包括什么吗?到底这秦晋之好典故出处是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个成语的由来吧。

成语秦晋之好用来指两家联姻它的历史原型包括什么 秦晋之好典故出处是哪

成语秦晋之好

晋文公重耳。春秋时,秦晋两国曾多次通婚。晋献公之子重耳被迫害流亡到秦国时,秦穆公将自己的女儿和同宗四女嫁给了重耳。后来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晋国做了国君,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成就"秦晋之好"。

人物简介: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 —公元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 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公元前628年,重耳逝世。

典故:

秦晋之好

秦穆公为求将来与中原友好,与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联姻,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分别逃往梁国和翟国避难。 再后来,夷吾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但是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笼络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了他。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外公家又被秦国灭亡,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跑回晋国。

秦穆公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把之前逃到楚国的他接过来,还要把女儿怀嬴改嫁给他,第二年,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成为晋怀公,跟秦国不相往来。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

因此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

成语反义词与近义词:

成语

1、反义词:反目成仇

译文: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双方从和睦的关系转变成仇视敌对的状态。

出处:《周易小畜》:“舆说辐;夫妻反目。”清曹雪芹《红楼梦》:“公子王孙虽多;哪一个不是三房五妾……甚致怜新弃旧;反目成仇;多着呢?”

2、近义词:秦晋之匹

译文: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 泛指两家联姻。

出处:《晋诸公赞》:“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润之望,所谓秦晋之匹也。”


巍巍什么四字成语

带有“巍”的四字成语有巍然屹立、颤颤巍巍、巍然耸立、巍然不动、巍然挺立、赫赫巍巍等等。那么,“巍巍什么”的四字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巍巍什么”的四字成语是“巍巍荡荡”。而“巍巍荡荡”这个成语是唯一一个以“巍巍”开头的四字成语。“巍巍荡荡”的意思是形容道德崇高,受世人敬仰,恩泽博大。在这里,“巍巍”指代着高大之貌的意思。

“巍巍荡荡”造句:

1、尧帝巍巍荡荡的高尚德行,永存于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中。

2、前人巍巍荡荡的德行,是照亮中华民族不断奋发前行的明灯。

3、他那巍巍荡荡的博大恩泽,光洒人间。

4、因为德行远播,巍巍荡荡,因此他广受世人推崇。

5、巍巍荡荡的崇高道德,真正做得到的又有几人呢?

6、在几千年的历史动荡之中,他那巍巍荡荡的德行,一直都被铭刻在我们心间。

7、伟人们巍巍荡荡的德行,历来都是我们推崇的对象。

8、他那博大的恩泽,巍巍荡荡,将永存于世间。

9、古代伟人们崇高的德行,博大的恩子,巍巍荡荡,流传于世已经千百余年。

10、即便他已逝千年,但他那巍巍荡荡的德行却让我们永远铭记。

11、他那巍巍荡荡的博大恩泽,古往今来,是无人可以与之相比较的。

12、巍巍荡荡飒飘飘,渺渺茫茫出碧霄。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导语:成语入木三分现在是用来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但很多成语其实一开始并不是这个意思,入木三分也是如此,一开始是出自一个典故。那么,你知道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吗?到底入木三分的意思原来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入木三分的意思原来是形容什么

成语入木三分

书法笔力强劲。入木三分的意思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出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出处:

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诗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评价《聊斋志异》

原文: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 jī ) 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 之智。”涕流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 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 ,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胜钟繇。羲之书多不一体。 (节选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入木三分典故

译文:

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字号逸少,是东晋书法家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在他父亲枕下的前代的《笔说》,他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被我秘密收藏的东西?”王羲之却笑着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亲看他年纪还小,担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王羲之跪了下来说:“就让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的美好才华与发展了。"父亲很高兴,于是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王羲之的)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看过用笔诀窍,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名声一定超过我。”

东晋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让王羲之把祭文写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刻者把木头剔去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墨迹竟渗进木板深处,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见白底!刻者惊叹其笔力雄劲:“竟入木三分!”后“入木三分”成为成语,比喻书法功力好或分析问题透彻。

三十三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后,空中有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天台丈人称王羲之的楷书胜过了钟繇。(本句意或为“王羲之自认为自己的楷书胜过了钟繇”)羲之书法多数不是一种字体。

相关故事:

入木三分典故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琅琊(今山东临沂)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之一,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他博采众长,开创了一种独具一格的书法风格,被后人喻为"书圣"。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可以知,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工夫之深了。

据说他很爱鹅,平时常常望着在河里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而对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一部《黄庭经》作为交换。王羲之实在太喜欢那些鹅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给道观写了一部《黄庭经》,道士便把那些鹅都送给了他。

还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王羲之(公元303-公元361年,另说公元303-公元379、公元307-公元365、公元321-公元379年),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他出身于名门。


微风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微风的成语有:微风缕缕、微风乍起、微风习习、微风拂面、微风阵阵、微风渺渺、微风和煦、微风瑟瑟、微风绵绵、微风潺潺、微风徐徐等成语。微风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轻微的风,亦指日趋衰微的风俗。其经常会用来形容春天或初秋时刻。

“微风”引证解释:《荀子解蔽》:“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於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其汉班婕妤《怨歌行》也有写道:“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唐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白居易《步东波》:种植当岁初,滋荣及春暮。信意取次栽,无行亦无数。绿阴斜景转,芳气微风度。新叶鸟下来,萎花蝶飞去。

日趋衰微的风俗:唐杜甫《杜鹃行》:“蜀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微风。”微,一本作“遗”。


给的成语

利口捷给、声钟给赙、救过不给、给事黄门、自给自足、目不给赏、家给民足、酬功给效、饔飱不给、家衍人给、口谐辞给、户给人足、人足家给。“给”字是个多音字,读音一为gěi,意思是交付、送与、把、将、把动作或态度加到对方身上;读音二为jǐ,意思是供应、富裕,充足。

“给”字常用作动词、介词和助词。

“给”字组词:

不给、分给、交给、送给、给与、给予、给以、自给、给脸、给水、补给、供给、仰给、给养。

“给”的反义词:

接受、索要、拿、取、摘、送给、赠送、赠予、要。

“给”字造句:

1.我去找王叶,他不在家,于是我就给他留了一张便条。

2.别以为中国人好欺负,再来捣乱,就给你点颜色看。

3.一到广州,我就给爸爸写信,让他们不要挂念我。

4.不要从小就给孩子灌输金钱万能的思想。

5.不要动不动就给少年学生冠以神童作家的称号。


圆开头的成语

一直以来,成语作为我国伟大的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中是必不可少的,多为四字成语。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就叫做圆。那你知道以圆开头的成语有哪些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圆开头的成语有圆首方足、圆木警枕、圆颅方趾、圆孔方木、圆凿方枘。其中,“圆首方足”代指人类;“圆木警枕”指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圆颅方趾”指的是方脚圆头,代指人类;而“圆孔方木”把方木头放到圆孔里去,比喻二者不能投合。

“圆首方足”造句:

1、八极九野,万方四裔,圆首方足,罔不乐推。

2、成语圆首方足源于《淮南子精神训》:“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

“圆木警枕”造句:

1、且夫古人之勤学者,必昕夕天怠,是故苏秦刺股,孙敬闭门,范希文断韲画粥,司马光圆木警枕。

2、成语圆木警枕用来形容刻苦自勉,出自宋代范祖禹的《司马温公布衾铭记》。

“圆颅方趾”造句:

1、其校歌中有“同是圆颅方趾,知识完全,道德完全,蛾眉岂让人先”等词句。

2、“圆颅方趾”这个词出自《淮南子精神训》,用来表示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