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发生时,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与镇静自若的态度。地震是有好多种分类的,最近有许多人在讨论双震型地震,那么,大家知道双震型地震是怎么回事?双震型地震是什么样的?今天小编带你见识见识,每天每个人都要进步一点点哦。
双震型地震是怎么回事
双震型地震也称“共轭地震”,是震群型地震的一个亚类。在一次地震序列中,主要的地震能量分两次释放。1983年由中国学者提出此名。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据国家地震台网数据,仅在2021年,地震监测网络就记录到发生在我国境内震级2级以上的地震达14000余个。在几千年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我国对地震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世纪,对一些重大历史地震的记录堪称典范(如1303年山西洪洞8级地震、1920年甘肃海原8级地震等),为世界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中国十大地震排名
1、四川汶川大地震
发生时间:2008年5月12日
地理位置:四川省汶川县
汶川大地震又称512汶川地震,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震级为8.0级,波及了大半个中国以及一些亚洲国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一次地震。
2、唐山大地震
发生时间:1976年7月28日
地理位置:河北省唐山市
唐山大地震即728唐山地震,在全球十大地震排行榜排第二,发生于1976年7月28日,强度达7.8级,造成16.4万人死亡,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
3、雅安地震
发生时间:2013年4月20日
地理位置: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雅安地震即420雅安地震,发生于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强度达7.0级,震中部分99% 以上房屋垮塌,还发生了4054次余震。
4、青海玉树地震
发生时间:2010年4月14日
地理位置: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青海玉树地震一般指414玉树地震,发生于2010年4月14日早点7点49分,最高震级7.1级,因为当时很多人还没起床,所以伤亡较严重,造成2698人遇难。
5、河北邢台大地震
发生时间:1966年3月8日;1966年3月22日
地理位置: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
河北邢台大地震发生于1996年3月8日,也称38邢台地震,共分为两次地震,第二次发生于1966年3月22日,两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造成的经济损失惨重。
6、宁夏海原大地震
发生时间:1920年12月16日
地理位置: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
宁夏海原大地震又称“全球大地震”,是人类史上遇到的10大惊世劫难之一,震级达8.5级甚至更高,死亡人数达23.4万,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次地震。
7、云南通海大地震
发生时间:1970年1月5日
地理位置: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
云南通海大地震发生于1970年1月5日凌晨,又称15通海地震,震级7.8级,还引起了严重滑坡、山崩等破坏,生命财产损失巨大。
8、甘肃昌马堡大地震
发生时间:1932年12月25日
地理位置:甘肃省酒泉县昌马堡
甘肃昌马堡大地震又称1225昌马地震,发生于民国21年冬季中国甘肃省酒泉县昌马堡,震级7.6级,造成一系列财产损失和文物破坏。
9、甘肃古浪地震
发生时间:1927年5月23日
地理位置:甘肃省古浪县
甘肃古浪地震一般指523古浪地震,震级为8级,波及周边多个地区,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
10、西藏墨脱大地震
发生时间:1950年8月15日
地理位置:西藏自治区墨脱县
西藏墨脱大地震发生于1950年8月15日,地震规模达8.6级,地震导致多处村落倒塌,山峰崩塌,震中地区交通断绝。
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所以每个人应该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先救容易的,后救困难的。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双震型地震是地震种类吗?双震型地震是属于地震类型吗?希望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能够解决你的困惑,欢迎更多的朋友来阅读。
双震型地震是地震种类吗
是地震种类,双震型地震是构造地震的一种类型,是震群型地震的一个亚类。双震型,即第一次地震,之后不久又发生一次同样量级的地震,但是没有小型余震。
构造地震的类型:
(1)孤立型地震:没有前震,余震小而少,且与主震震级相差悬殊,地震能量基本上是能过主震一次性释放的。
(2)主震----余震型地震: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大的地震特别突出,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90% 以上。这个最大的地震叫主震,其他较小的地震中,发生在主震前的叫前震,发生在主震后的叫余震。
(3)双震型地震:一个地震活动序列中,90% 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4)震群型地震:一个地震序列的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的,没有明显的“老大”,几次地震(震群)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80% 以上。
地震相关知识
1、世界上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部海域的6.9级地震,震源深度为720千米左右。
2、世界上最大的走滑型地震是2012年4月11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的8.6级地震和8.2级地震。
3、震源深度超过300千米的地震属于深源地震,而世界上震级最大的深源地震是2013年5月23日发生在俄罗斯鄂霍次克海【勘察加半岛西部海域】的8.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98.1千米,这次地震也是有记录有感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其有感范围距离震中6400千米外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都有震感。
4、有记录影响范围最大的地震海啸是1960年5月23日智利南部瓦尔迪维亚发生的9.5级地震引发的海啸,这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就连距离震中17000千米外的日本东海岸都受到了海啸波及的破坏。
5、中国的深源型地震主要集中在吉林东部,黑龙江东南部,新疆西部和塔吉克斯坦东部交界那块区域。而全球深源型地震主要集中在南太平洋斐济-汤加一线,秘鲁东部-巴西西部交界区域,秘鲁东北部-哥伦比亚东南部交界区域,阿根廷北部-玻利维亚南部交界,玻利维亚西北部和秘鲁东南部交界,鄂霍次克海-萨哈林岛-俄罗斯和中国交界,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棉兰老岛南部海域等。
地震后的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不可大呼大叫,要保存体力,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如果你在三脚架区,可以利用旁边的东西来护住自己,以免余震再次把自己伤害,再把手和前胸伸出来,把脸前的碎石子清理干净,让自己可以呼吸,等人来救你。
按破坏程度分类来划分,地震可以分为一般破坏性地震、中等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与特大破坏性地震。有些朋友还听说过双震型地震,但是不知道双震型地震是什么样的?双震型地震的定义是什么?今天就来给大家强行分析一波,希望大家看完就懂了。
双震型地震是什么样的
双震型地震是指在同一个地震序列中,有两个震级相差不多的主震,称双主震或双震序列。
震级是指地震大小,通常用字母M表示。是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
它的范围在 1 — 10 级之间。地震愈大,震级数字也愈大。
地震等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须知
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大地震时,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将门打开,确保出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在户外时,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倒塌,曾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砸人。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在公共场所依工作人员的指示。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乘电梯。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高层大厦以及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的楼层。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众所周知,地震序列大致分为主余震型地震、震群型地震、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与孤立型地震。那么,大家知道双震型地震成因机制是什么?双震型地震成因原理是什么?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下吧,涨知识的节奏,还不赶紧来围观围观。
双震型地震成因机制
成因机制是一个地震活动序列中,90% 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双震型地震亦称“共轭地震”,是震群型地震的一个亚类。
地震一般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由人类活动(如开山、开矿、爆破等)引起的叫人工地震,除此之外便统称为天然地震。天然地震按成因主要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几种类型。
(一)构造地震
地球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从而内部产生巨大作用力,称之为地应力。在地应力长期缓慢的积累和作用下,地壳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当地应力超过岩石本身所能承受的强度时,岩层产生断裂错动,其巨大的能量突然释放,迅速传到地面,这就是构造地震。世界上90% 以上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强烈的构造地震破坏力很大,是人类预防地震灾害的主要对象。
构造地震的成因主要是一个地区的地壳在地应力作用下逐渐积累了大量应变能,当应变能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极限数值时,岩层突然断裂,释放出大量能量,其中一部分以弹性波形式传到地表,引起地面震动。地震发生与已有的活动构造有密切关系,普遍认为板块运动引起板块边缘或内部构造薄弱的地壳变形、破裂,引发地震。
(二)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叫火山地震。这种地震的震级一般较小,造成的破坏也极少,而且局限于发生火山喷发区域,只占地震总数的7% 左右。
(三)陷落地震
由山崩、滑坡、陨石坠落等引起。地表陷落也可能引起地震,由于地下水溶解了可溶性岩石,使岩石中出现空洞并逐渐扩大,造成岩石顶部和土层崩塌陷落,引起地震,叫陷落地震。这类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3% 左右,震级都很小。
(四)诱发地震
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人为因素诱发引起的地震,叫诱发地震,也叫人工地震。如水库蓄水、地下核爆炸、油井灌水,或由于地下开采形成了巨大的空洞等也可诱发地震,其中最常见的是水库地震。大型水库蓄水后由于巨大水体对地壳产生的静压力破坏了地壳的相对稳定,根据地壳均衡理论,库区地壳质量平衡被破坏必然会引起地壳变形或断裂,从而引起地震。
现在国内建成越来越多的大型水库电站,必需加强对水库地震的监测。
地震的预报
地震的中长期预报是指地震中期预报和地震长期预报。对某地几年至几十年内,甚至上百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做地震长期预报。对某地几个月至几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做地震中期预报。对某地几天至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做地震短期预报。对某地几小时至几天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做临震预报。
地震中长期预报,特别是地震长期预报,主要目的是预测出可能发生的地震的地区、时间范围和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烈度,并作出某一地区的地震趋势分析。
短期预报,特别是临震预报,要求迅速、纪实、准确地确定发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以便在强烈地震到来之前,采取必要的坚决的预防措施。
短期预报要以中长期预报为基础,而临震预报又是在短期预报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过,地震预报工作一环扣一环,要严格区分开也是不可能的。
纵观历史上发生过的地震,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分为地震活跃期和地震活动平静期。有一种地震叫双震型地震,那么,大家知道双震型地震什么意思?双震型地震是什么原因?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双震型地震什么意思
双震型地震的意思是指一个地震活动序列中,90% 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双震型地震亦称“共轭地震”,它是构造地震的一种类型,是震群型地震的一个亚类。在一次地震序列中,主要的地震能量分两次释放。1983年由中国学者提出此名。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关于地震的几个基本概念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为震中。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震中距离: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为震中距。
震源处的岩层活动产生强烈震动时,会产生一种以很快速度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波,其中一部分传到地球表面,这就是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波前进的方向相垂直,与传播方向一致为纵波(上下跳动)。横波(左右晃动)传播速度较慢,每秒3-4千米,能引起地面水平晃动。在震中区,地震波直接入射地面。
地震震级: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它反映地震的大小或强弱,释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通常我们用“级”来表示。
地震烈度:地面及房屋等建(构)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震级相差1级,能量相差约32倍;震级相差2级,其能量相差约1000倍。
3度:少数人有感,仪器能记录到;4-5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摆动;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11-12度:毁灭性的破坏。
临震前兆:
1、地震前的动物异常表现,例如:冬眠的蛇出洞,养殖场里面的蛇撞墙,动物园里面的老虎不愿意归笼并且长时间在空地待着,鸡飞上树上,牛羊马不归棚,老鼠不怕人倒数乱叫乱跑,夜晚大量老鼠拖家带口的逃离,狗夜间长时间的狂吠,夜晚鸡鸭不愿意归窝,动物非常急躁,蟾蜍集体迁移【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蟾蜍迁移都是地震前兆,实际上每年的4月至5月受发情期繁殖期等影响国内会出现大量蟾蜍迁移的表现】等。
2、地震前的植物异常表现,例如:含羞草白天闭合晚上开放【正常情况是白天开放,晚上闭合】,冬天的花提前开放等。
3、地震前地质异常,例如:井水异常上升,异常下降,河水没下雨却变得浑浊,河水湖水变色等,温泉水温异常变高。
4、地震前其他异常,例如:地震前空气会变得异常闷热【这种闷热和平常夏天下雨前的闷热不同,地震前的闷热持续时间长】;部分地震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前震活动,实际上前震或者和震群型地震非常难区分,只能根据电离层等其他数据来区分,因为大地震或者强震的前震活动也是呈现密集型的小地震频发的现象,而震群型地震也是这样的现象;另外地震发生前几分钟或地震前几天会出现地光,地声等现象【很多人容易把地光和城市光污染混合在一起,光污染是指城市内街道的霓虹灯,街灯产生的光反射到城市上空形成的一种光现象,而地光的颜色较为单调,不过这两个的区分是如果夜晚发现天空有光如果出现光的方向是山区就是地光,如果出现光的方向是城市就不算地光】。
根据构造地震的分类来划分,地震可分为孤立型地震、震群型地震、主震-余震型地震与双震型地震这四类。那么,大家知道什么叫双震型地震?双震型地震的解释是什么?接下去给大家分享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灵活运用,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叫双震型地震
双震型地震是构造地震的一种类型,是指一个地震活动序列中,90% 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2012年9月8日,贵州省地震局表示,发生在云贵交界处的5.7级地震,属于双震群震型地震。该地震属于滑动形成,称之为走滑型地震。和汶川、玉树地震一样,此次云贵交界地震位处我国南北地震带上,这条地震带处于活跃期。
地震发生后,省地震局启动内部应急预案,两支地震现场工作队已赶到现场。他们装备有海事卫星数据终端、地面无线专网传输设备、流动地震观测仪等高科技装备,将架设流动台,对地震现场进行严密监测,实时将监测数据传回省地震局,供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对还会不会发生更大的地震等作趋势判定。
构造地震的分类
孤立型地震:有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数少、强度低;主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9.9% 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2.4级以上。
主震-余震型地震:主震非常突出,余震十分丰富;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 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2.4级。
双震型地震:一次地震活动序列中,90% 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震群型地震:有两个以上大小相近的主震,余震十分丰富;主要能量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 以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级以下。
地震注意事项
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