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月全食

2021/6/7 10:37:54
万年历日历:月全食知识
月全食知识
月全食时地球月亮太阳哪个在中间

发生月食的月相是满月,一般出现在农历十四至十七中的某一天。月全食出现的时候,地球、月亮、太阳的位置发生变化了,那么,大家知道月全食时地球月亮太阳哪个在中间?月全食时地球月亮太阳是哪个在当中?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内容,供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月全食时地球月亮太阳哪个在中间

月全食时,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中间,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另一边,此时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中间时,地球完全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此时我们从地球上观察就发生了月全食。

对地球来说,太阳和月球的方向相差180°,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分别称为黄道和白道,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约有5°的交角,因此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有机会形成一条直线,产生月全食。

什么是月食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地影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只受到部分太阳直射的光线。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地影,这就产生月食现象。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月食出现时间

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月球被地影全部或部分遮掩的现象。月食一般都发生在望日,即夏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日,这时地球运动至太阳和月球之间,但并不是每个望日都可能发生月食,因为黄道和白道之间有交角存在,所以只有在望月夜,月球又走月食的连续照片,可见到地球影到黄道和白道交点附近时,地球上的观测者才能观看到月食。每年发生月食数一般为2次。太阳的直径比地球的直径大得多,地球的影子可以分为本影和半影。

地球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的4倍,在月球轨道处,地球的本影的直径仍相当于月球的2.5倍。当月球始终只有部分为地球本影遮住时,就发生月偏食。而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时就可以看到月全食。如果月球进入半影区域,太阳的光也可以被遮掩掉一些,这种现象在天文上称为半影月食,但由于在半影区阳光仍十分强烈,多数情况下半影月食不容易用肉眼分辨,然而事实上半影月食是经常发生的,据观测资料统计,每世纪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发生的百分比约为36.60% ,34.46% 和28.94% 。


月全食的形成原理

发生月全食的时候,人们是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的,不需要借助其他设备。有些朋友没见过月全食,所以想来学习一下,月全食的形成原理是什么?月全食的产生原理是什么?今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月全食的形成原理

月全食的形成过程可分为7个阶段,其中的半影食始和半影食终不易为肉眼所察觉,可以忽略不计,故月全食的全过程也称为月全食的五步曲。

(1)半影食始:月球刚刚和半影区接触,这时月球表面光度略为减少,但肉眼较难觉察。

(2)初亏(仅月偏食和月全食):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月球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3)食既(仅月全食):月球进入地球本影,并与本影第一次内切。

(4)食甚:月圆面中心与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间,此时前后月球表面呈红铜色或暗红色。原因:大阳光经过地球大气层时发生折射,使光线向内侧偏折,但每种光的偏折程度不一样(色散),红光偏折程度最大,最接近地球阴影,映在月球上;此外,由于大气层的灰尘及云的含量与位置不同,光线偏折程度会有不同,因此月全食时的月球是暗红、红铜、或橙色的。同样的道理,由于大气层的折射,朝阳与夕阳不是白色的,而根据高度因为大气折射程度不同,呈现橙色或红色。

(5)生光(仅月全食):月球在地球本影内移动,并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内切。

(6)复圆(仅月偏食和月全食):月球逐渐离开地球本影,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外切。

(7)半影食终:月球离开半影,整个月食过程正式完结。

月偏食没有食既、生光过程,食什也只表示最接近地球阴影的时刻。

相比于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月球由进入至走出地影)是十分长的,平均需时数小时,各年月食的时刻在大部分日历上均有说明。

连环四月食

“连环四月食”也就是2年内连续有4个月会出现“月全食”,而月球看起来呈现暗红色;罕见的“连环四月食”,500年只出现过三次,第四次就在2014年的4月和10月,以及2015年4月和9月出现。

由于月球进入没有太阳光直射的本影时,因为大气层将紫蓝绿黄色的光都吸收掉了,只剩下红色光可以穿透,折射到月球表面,才会形成暗红色的月亮,又称为血月,也就是“月全食”。

根据NASA预估,第五次的连环四月食会在2032年和2033年出现。难得一见的连环四月食,引起国际热烈讨论,错过这一次,就要再等18年。

月全食的历史传说

哥伦布与月食

传说,16世纪初,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与当地的土著人发生了冲突。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断粮断水,情况十分危急。懂点天文知识的哥伦布知道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就向土著人大喊,“再不拿食物来,就不给你们月光!”到了晚上,哥伦布的话应验了,果然没有了月光。土著人见状诚惶诚恐,赶快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公元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月食记录是世界最早的月食记录,其次是中国公元前1136年的月食记录。月食现象一直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早在1881年前,中国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就弄清了月食原理。

亚里士多德与月食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从月食时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圆的,而推断地球是球形的。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和公元前2世纪的伊巴谷(Hipparchus)都提出通过月食测定太阳—地球—月球系统的相对大小。伊巴谷还提出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同时观测月食,来测量地理经度。2世纪,托勒密利用古代月食记录来研究月球运动,这种方法一直延用到今天。在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出现之前,科学家一直通过观测月食来探索地球的大气结构。最早的月食记录是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记录。


月全食几年发生一次

跟半影月食和月偏食相比较,大家都认为月全食的场景是最好看的,因为这时圆圆的月亮是古铜色的,非常的独特。那么,大家知道月全食几年发生一次?月全食是多少年出现一次?接下去请大家收藏好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全食几年发生一次

月全食一年左右发生一次,具体时间是每十四个月一次,但不一定能看到。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月食时,对地球来说,太阳和月球的方向相差180°,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分别称为黄道和白道,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约有5°的交角,因此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有机会形成一条直线,产生月全食。

2022年,全球一共发生两次月食,都是月全食,一次是5月16日,一次是11月8日。5月16日这次,在太平洋(除西北部)、大洋洲东部、北美洲南部、南美洲、大西洋、欧洲西南部、非洲、亚洲极西南部、印度洋西南部、南极洲可以看到。全部过程历经5小时又21分钟,全食阶段(从食既到生光)持续1小时26分。

据预测,接下来的三次半影月食将发生在2023年5月5日至6日,2024年3月24日至25日和2027年2月20日至21日。据有关网站报道,下一次月全食将于2022年5月15日至16日在亚洲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北美大部分地区、南美洲、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以及南极洲发生。

月全食的形成原因

当地球、月亮、太阳在一条直线时,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月亮的光,就形成了月食。因为地球、月亮和太阳都是在不停的运动,地球挡住的太阳光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月亮的阴影也是一点一点的逐步变化,所以月食就有几种形态。

月全食:当地球完全挡住太阳光时,造成了月亮上一点光也没有,也就形成了月全食。这时,我们用肉眼就无法看清月亮,一段时间后,地球离开太阳,月亮就会一点一点的重新出现的我们的视野里,这个时间一般需要几个小时之久。

日全食和月全食有什么区别

最大的区别就是,日食发生在白天,月食发生在晚上。

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的初一。

月食: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日食、月食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不是每次都发生日食,发生日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日食总是发生在朔日(农历初一)。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发生日食,因为月球运行的轨道(白道)和地球运行的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有5°9′的夹角。其二,太阳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太阳离交点处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

由于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都不是正圆,日、月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所以太阳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伪本影(月球距地球较远时形成的)和半影。观测者处于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全食;在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而在半影范围内只能看到日偏食。


月全食发生的原因

月全食是在食甚的时候,月轮的边缘深入到地球的最远距离,是和月球视经之比。最近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月全食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月全食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想了解清楚的朋友们一定要收好以下这份指南了,争当做个无所不知的文化人。

月全食发生的原因

原因是对地球来说,太阳和月球的方向相差180°(太阳地球月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月全食只可能在望月时发生,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球上的轨道,分别称为黄道和白道,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约有5°的交角,因此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才有机会形成一条直线,产生月全食。

月食的形成过程:月全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初亏:月球刚接触地球本影,标志月食开始。

食既: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的西边缘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食甚:月球的中心与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复圆: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

月食为何没有月环食

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分为半影月食、月偏食和月全食三种。地球阴影的中间部分称为本影,本影周围是半影。月亮进入地球半影发生半影月食,月亮一部分进入地球本影发生月偏食,月亮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则发生月全食。在这3种月食中,当属月全食最为好看,呈现暗淡而美丽的古铜色或微红色。

很多人都知道,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那么,月食为何没有月环食呢?

天文专家解释说,发生“月环食”的条件是,月球中心区域处于地球本影内,外围的一圈处于地球半影内,这样月球看起来才会变成一个光环。根据这一条件,月球必须恰好位于地球本影的末端,而地球本影长约140万公里,月球距离地球最远时也不过40万公里多一点,因此,月球永远到不了地球本影末端附近,也就发生不了“月环食”。

天文专家表示,月食的过程可经历3个半小时,主要包括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五个时期。就月全食而言,在食既的一刹那,一个通红的月亮展现在黑黝黝的天空上,甚为壮观。

为什么月球看起来是红色的?

当月球被地球的阴影完全覆盖时,它会变暗,但不会完全变黑。相反,它呈现出一种红色,这就是为什么月全食有时被称为红色月亮或血月。

太阳光包含所有颜色的可见光。构成地球大气层的气体粒子更有可能散射蓝色波长的光,而较红的波长则会通过。这被称为瑞利散射,这就是天空是蓝色的,而日出和日落往往是红色的原因。

在月食的情况下,红光可以通过地球的大气层并被折射到月球,而蓝光被过滤掉。这使得月食期间,月亮呈现出淡淡的红色。

月全食阶段,虽然月亮完全进入地影,太阳光照射不到月亮,但我们还是能够看到月亮的,只是亮度变暗很多,而且颜色发红。

每次月全食的时候,月亮呈现的亮度并不总是相同的。最暗时,几乎看不到,有时呈现咖啡色或古铜色,而亮的时候,可以呈现明亮的橘红色,最亮的时候呈现黄色。“5月26日月亮的颜色‘红’到什么程度,要当天观测才能知道。”

天文学家通常认为, 这种区别是由地球表面相应区域的天气情况和大气环境的不恒定造成的。

法国天文学家丹戎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月全食过程中月面亮度的五级分类方法:从0级到4级,分别代表月亮非常暗淡、稍亮、微亮、明亮、非常明亮。有经验的观测者在观测这次月全食时,可以注意判断月亮到底有多亮。


月全食多久出现一次

月全食发生的条件是月亮运行到跟太阳是在相对的方向,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这5个阶段。月全食不是常常能看到的,那么,大家知道月全食多久出现一次?月全食多长时间发生一次?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月全食多久出现一次

月全食每14个月出现一次,但不一定能看到。据统计,在过去的5000年中,有记载的月食共有3000多次,而实际发生7718次。

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

月食时,对地球来说,太阳和月球的方向相差180°,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分别称为黄道和白道,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约有5°的交角,因此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有机会形成一条直线,产生月全食。其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月亮呈现出不同彩色的原因

蓝月

许多人认为一个月中的第二个满月是蓝月。

从技术上讲,蓝月亮是一种自然现象,发生在火山喷发或森林火灾的灰烬中。

灰烬中的散射粒子阻挡了月球正常光谱中的红光,只有蓝光才能穿透。所以月亮看上去是蓝色的。最后一次真正的“蓝月”发生在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那次爆发将蓝月亮染成蓝色将近两年。“千载难逢的蓝月亮””指的是蓝月亮出现的间隔时间非常长。

粉月

四月的满月或粉红月亮因为夹竹桃花在北美的出现而得名。

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四月的满月标志着节日和假期: 在印度,印度教徒在一个叫做哈努曼 贾扬蒂的节日中庆祝哈努曼的诞生。四月的满月也标志着犹太人逾越节的开始。复活节的日期是满月之后的第一个星期天。这是在3月21日的春分之后。

红月

在月全食期间,地球移动到太阳和月球之间,切断了月球的光线供应。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月球表面呈现出淡红色的光芒,而不是完全变暗。大气是由不同的气体、水滴和尘埃颗粒组成的。当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它会散射出比光的波长还小的粒子。瑞利散射是指光从空气分子中散射出去。

例如,波长较短的颜色,即那些接近紫色光谱的颜色,比波长较长的颜色(如红色和橙色)散射得更多。然后,这些光被折射回月球表面,产生了月全食所特有的橙红色光芒。在月全食期间,月亮会呈现出红色、橙色或金色的不同色调,这取决于月全食时地球的大气状况。

黄月

6月的满月被称为蜜月月,因为一年中所有的满月,它是最有可能在晚上发出黄色光芒的一个月。在六月,太阳在北半球的天空中是最高的,因此,月亮在天空中是最低的。当月亮在低空时,我们透过厚厚的大气层看到它,它变成黄色或橙色,就像落日一样。

橙月

月亮在一年中有好几次呈现橙色。有时月亮在头顶上也会呈现橙色。这种情况发生在大气中有大量灰尘、烟雾或污染的时候。这些粒子的大小将决定你将看到的颜色类型。例如,秋天的收获月看起来很大,而且是橙色的。

在秋天,许多农民收割庄稼。作物土壤中的大量灰尘受到干扰。灰尘飘到大气中。与此同时,秋天的月亮在天空中较低。所以,如果天空中有更多的灰尘,而月亮离地平线更近,那么月亮会是什么颜色?橙色!这就是丰收之月这个名字的由来。


月全食的形成过程

月全食是指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进入地球的影子里。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咨询一下,月全食的形成过程是什么?月全食是怎么形成的?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月全食的形成过程

月全食的形成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初亏:月球刚接触地球本影,标志月食开始。

食既: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的西边缘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食甚:月球的中心与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复圆: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最远距离与月球视经之比。

历史上有多少次月全食现象

世界上最早的一次有关月食的记录,是在公元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月食记录,其次就是我国公元前1136年也有的一次记录。不仅如此,在《诗经》当中,也有过一些描写,在《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一篇中,不仅是月食“彼月而食,则维其常”,还有日食“日有食之,亦孔之丑”,但是限于认知度的限制,古人还是将这些现象当做是凶险的征兆,“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天狗食月,对于自己无法理解也找不到原因的事情,古人会用神鬼之事来进行解释。相传,有一个名为“目连”的公子,为人良善,但是他的母亲却生性暴戾。某天,他的母亲心血来潮,想要捉弄一下吃素的和尚,于是命人做了三百六十只狗肉馒头,要送到寺院施斋。目连极力阻止母亲,母亲怎么会听他的,他便派人通知了寺院的方丈,方丈也准备了三百六十个素馒头,每个和尚的袖子里藏一个。

目连的母亲来了,把狗肉馒头分给他们,和尚们悄悄都换成了素馒头,母亲还以为他们吃的都是自己的狗肉馒头,拍手叫好。事后,方丈将那些狗肉馒头全部埋在寺院后面。然而这件事情被玉帝知道了,震怒之下,将目连的母亲变成一只恶狗,打入地狱不得超生。目连是个孝顺的孩子,为了母亲修炼成地藏菩萨,打开地狱之门,救了自己的母亲,但是也放出了无数恶鬼,作乱人间。玉帝命目连投胎,传言就是来收服这些地狱里面跑出来的恶鬼们。

至于目连的母亲,逃出地狱之后,自然对玉帝十分痛恨,可是跑到天上去也没找到玉帝,就像去把太阳和月亮都吃掉,让天上和人间都变成一片黑暗。只不过因为她很害怕鞭炮、锣鼓之类的东西,人们用这种办法,逼得她又把吃下去的太阳月亮都吐了出来,恶狗不甘心,又追上去吃,就这样形成了一次次的日食和月食。

当然了,这属于是神话传说,其实早在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部分成因。“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月食。”他认为是地球走到了月亮的前面,从而遮住了太阳光。

张衡的贡献自然远不止这一些,例如地动仪、浑天仪、地形图、指南车等发明,还有在历法、机械、文学、数学、绘画等诸多方面,张衡都留下了非常珍贵的文献资料。也正是因为他的贡献,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从春秋时期,一直到清朝末年,我国的古籍中,一共有一千多条关于月食的记录,单单是《宋史》中就有近两百条,但是历史上的月全食数量并不多,综合来看,一般平均370年一次,但并不是说370年一定会有一次,而今年一年出现两次月全食,也是非常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