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熊猫已在地球上存活了最少八百年,被称作“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你会发现大熊猫在国外很受欢迎,但是熊猫好像只有中国有。那大家知道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吗?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熊猫主要的生活的地方是中国四川、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山区地带。中国大熊猫栖于我国长江上游的高山幽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自然环境温凉潮湿,它们是一类喜湿性动物。中国大熊猫日常生活的狭长地带,包括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在其中80%及以上遍布于四川省地区。
中国大熊猫日常生活在海拔高度两千六至三千五百米的繁茂竹林里,那里长年空气稀薄,烟雾缭绕,平均气温低过20℃。某些别的的原因也会影响到野外中国大熊猫的遍布和相对密度:竹子、地势、水资源的遍布,是否有藏身处和养育幼崽的巢穴及其地势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现如今影响到中国大熊猫遍布的主要的原因。中国大熊猫具有不惧寒湿,从不冬眠的性格。哪怕平均气温在-4~14℃它们仍然穿行于被白雪压得很厚的竹丛中。它们也不怕潮湿,总爱在环境湿度80%及以上的阴湿天地里日常生活。因为近亲繁殖不可避免,使得中国大熊猫致隐性基因的纯合,后代生命力降低,甚至畸型或致死。这种现象在动物园内人工饲养的中国大熊猫中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绝大多数个体是来自于同一野生地区,使很多在动物园中繁殖的幼崽在出生后出现畸型或者发育不良,大部分早期夭亡,种群难以得到维持和发展。这恐怕就是大熊猫成为国宝的原因。
导语:虽然我们都知道大熊猫是黑白色的,但其实并没有太多人去注意这黑白具体是怎么分布的,若不是看着辨认,不然一时半会儿还真的想不起来。那么,你关注大熊猫尾巴的颜色了吗?大熊猫的尾巴是什么颜色的呢?到底大熊猫的尾巴是黑色还是白色?一起来了解。
大熊猫的尾巴是什么颜色的
大熊猫
白色。大熊猫刚刚出生的时候,它是有尾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熊猫的尾巴慢慢的退化了,逐渐变的只有一点点,而且颜色也从原先的粉红色变成了白色。不过,一般尾巴紧贴臀部,很容易被忽略。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棕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相对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猫能快速爬上高大的乔木。
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毫米,并且色白而富有弹性和韧性。
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猫一样是纵裂的。因此,当夜幕降临的傍晚,它们还能活动。
行为特点
大熊猫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可爱。它们非常的灵活,能够把它们笨重的身体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最喜欢的姿势便是腿撑在树上,并用手遮住眼睛。
大熊猫最可爱的特点是它那胖嘟嘟的身体和他那内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这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里面,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没必要行动很快。但是,正是它这种慢吞吞的动作使它能够保存能量,以适应低能量的食物。它们有时候也会爬树侦察情况,逃避入侵者,或是打盹。
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熊猫有时还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锅盆桶具,尤其是圆形的器皿当成玩具,玩耍后弃置山野。有时它们还和羊、猪等家养的牲畜亲善,随着同吃同住。
通常情况下,大熊猫性情总是十分温顺,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它们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时,总是采用回避的方式。但一旦当上了妈妈,其小宝贝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便是关怀看望,也会惹怒母亲大动肝火,张牙舞爪,动手动脚。有时它们还爱作一些修饰及其他一些求适活动。可以像猫一样把身体伸直,前是伸开,后半身抬起,让身躯灵活舒展,或睡醒以后,前肢直伸打哈欠。如果被水沾湿或过河涉水后,也可以像狗一样把身上的水抖掉。
在野外,大熊猫通常在发情季节发生冲突,特别是当三到四只雄性追求一只发情的雌性时。有时候,雌性和雄性也会发生争斗。在动物园,它们的争斗通常是因为水,食物或某只大熊猫占据了好的地盘。
被降级的大熊猫还是国宝吗?
国宝大熊猫
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对物种濒危等级划分,由高到低划分为9类: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数据缺乏和未评估。其中极危、濒危和易危物种,又被统称为受威胁物种。
事实上,早在当地时间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就曾宣布,中国国宝大熊猫已经不再处于世界濒危动物之列,由“濒危”变为“易危”。
在报告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还称,大熊猫能够“降级”,中国政府的努力不容忽视。
当时,中国林业局有关负责人曾在微博上回应称:“作为大熊猫保护管理部门,我们着眼于实际工作情况和保护形势,认为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将大熊猫保护等级降低还为时过早。”
而如今经过几年的实地调查,从各个方面权衡,并以中国的标准来判断,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超过濒危上限250只,也突破了易危上限1000只。因此,这个危险程度降级划分是有科学依据的。
这样,我国才正式把大熊猫从濒危降为易危。
即便确定降级,国家林业局仍然表示,从目前来看,大熊猫所受的生存威胁仍然不可忽视。如果降低其保护等级,保护工作出现怠慢和松懈,大熊猫种群和栖息地都将遭到不可逆的损失和破坏,已取得的保护成就会很快丧失,特别是部分局域小种群随时可能灭绝。因此,继续强调大熊猫的濒危性并不是危言耸听。
除此之外,大熊猫在中国民众心中有着特殊的“国宝”地位,在国际上,也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此次官宣“被降级”侧面反映出中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大熊猫保护工作的成效。受威胁程度“降级”,但保护力度不能减少,目前,大熊猫依然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说起四川,那必须提到四川的特产大熊猫,说起大熊猫那必须提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那么怎么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呢?
自驾: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郊斧头山,距市区10公里,有一条宽阔的熊猫大道与市区相连。公交:乘坐1、49、53、63、64、69、71、83路公交到青龙场汽车中心站,再转公交198路或87路即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计程车:市中心选择打的士前往熊猫基地游览,车费大概在30元左右。
地铁:成都地铁3号线 熊猫大道站。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在成都动物园饲养、救治、繁育大熊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邛崃山系冷箭竹开花枯死,一部分大熊猫因缺食饥饿而被救护集中到成都动物园。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中国政府实施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迁地保护工程的主要研究基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乃至全球知名的集大熊猫科研繁育、保护教育、教育旅游、熊猫文化建设为一体的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机构。
大熊猫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因为其喜欢栖息在我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那里的气候是温凉潮湿的。有些朋友对大熊猫感兴趣,那么,今天就来讲讲,大熊猫的走路方式是什么样子的?大熊猫走路是什么样子?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内容,供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大熊猫的走路方式是什么样子的
走路方式是内八字。熊猫的体形很庞大,而且后腿短前腿长,内八字走路的方式可以减少它体形的影响,使身体重心往前移,还可以很好地分担它后腿的压力。另一方面,熊猫祖祖辈辈是大型野生动物。野外生活,爬树、打架、游泳、钻洞等都是常事。日常生活吃饭和爬树的时候手掌抓东西要往内扣,时间一长,它们就形成一种习惯,在走路的时候,爪子往里面爬,自然而然呈现出来的感觉就是内八了。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棕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相对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猫能快速爬上高大的乔木。
大熊猫活动的区域
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
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野外大熊猫的分布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布,是否有藏身处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势等。人为的干扰是现今影响大熊猫分布的主要因素。
野生熊猫生活在人迹罕见的高山深谷密林之中,并且过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它们生长到一定阶段要进行婚配和生育,即发情、求偶、交配、妊娠和育幼。大熊猫主食竹子,也嗜爱饮水,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
大熊猫每天至少饮水一次,有的地方虽然食物很丰富,缺了水,也难以找到大熊猫的身影。到了冬季,当高山流水被冰冻结以后,有的大熊猫也可能因为留恋自己家园的隐蔽条件和食物基地而不惜长途跋涉,沿沟而下,到谷中去饮水,然后返回家园。
大熊猫的命名
大熊猫的近代名称(即中国国内通行的名称),最初定名本叫猫熊或大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隶属于熊科。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前,汉语的书写方式是直书,认读是自右到左,而改为横书后则从左到右,当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猫熊,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认为熊猫。
自此,首先在主产它的故乡(四川),长此以往向传讹误,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的把猫熊更名为熊猫了。以后,它通用的中文名叫大熊猫,也就被人们所公认。它的地方名,在它的故乡里多叫白熊、或白老熊,也有叫花熊的、;在岷山藏族地区叫荡或杜洞尕(gǎ),平武白马达布人则叫洞尕;凉山彝族叫峨曲。所有这些地方名,虽称呼不同,而其含义与古籍中叫的貔貅或貘,无非都是说明它的体色白,或黑白,或体型似熊。
大熊猫的别名还有华熊、竹熊、银狗和大浣熊等。银狗,这是因为小熊猫的地方名和商品名叫金狗,相对应的熊猫体色白而叫它银狗。竹熊则以它主要食性为竹子而似熊命其名。华熊说明它是中华民族所特产的珍奇异兽。
西方世界认识它后,最初将它翻译成“大猫熊”或“猫熊”,但又一传说,在20世纪报上初次发表新闻时,偶然被颠倒成“熊猫”,未料到竟成为通用的名称了。若沿着这些名称为线索,可以追溯出许多充满神奇的记载。
给大熊猫取正式的名字,有相对完善的规则和要求,基本都要求在名字中体现与其族群的联系,以便在相关科研过程中追踪、辨识。
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动物,因为憨态可掬所以一直都深受大众喜爱。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同时也是濒临绝种的动物,那么为什么大熊猫会濒临绝种呢?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大熊猫会濒临绝种
第一、由于人类的盲目活动,使其生境遭到破坏,导致其栖息地面积缩减。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形成互不联系的孤岛状,导致种群分割,近亲繁殖,物种退化。
第二、在大熊猫栖息地存在未经政府允许的矿产开发、污染以及矿工的伐树和捕猎也是威胁之一。森林采伐。大熊猫栖息地每年的采伐面积达到至少1万公顷。其栖息地每年以大约2.5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消失。
第三、捕捉过多。如在1949年前汶川县草坡,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那时收购、捕捉活体达20多只(猎杀者在外),致使那里的大熊猫种群,迄今已逾50余年,数量仍然很少,且尚未恢复。又如宝兴县从1963年迄今,仅在一个县内,捕捉的大熊猫就达113只以上。根据大熊猫生命表分析,它们一个世代约需12年,种群增长很慢,如果大量捕捉,即使在保护得好的情况下,也需要几十年才能恢复。
第四、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大熊猫被迫退缩于山顶,竹种十分单纯,一遇竹子开花,将无回旋余地,仅1975年岷山地区箭竹开花,死亡达138只以上;80年代邛崃山冷箭竹大面积开花,灾后发现大熊猫尸体108具,抢救无效死亡33只,共计141只。
第五、熊猫本身的繁殖能力降低,其生殖系统受到某些细菌的感染,雌性的产卵率降低,雄性的交配欲望降低,这也是导致熊猫即将灭绝的一大原因。大熊猫一生才生几个后代,一般每两年才繁衍一次,一胎只会生两只小熊猫。熊猫宝宝的存活率较低,熊猫对居住地的依赖性较强,对环境变迁的适应性较差,这些都是大熊猫为什么濒临灭绝的原因。
大熊猫是我国非常稀少的一种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野生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最长寿命的熊猫活到了三十七岁。
大熊猫体色为黑白两色,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大熊猫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林地区。
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现在主食竹子。大熊猫每天至少饮水一次,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大熊猫不仅有科学价值,其独特的外形,还深受人们的喜爱。
大熊猫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大熊猫成员——始熊猫的化石出土于中国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地质年代约为8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处于优势,生存至今成为“活化石”。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