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黄河

2021/6/7 10:38:05
万年历日历:黄河知识
黄河知识
黄河流经哪几个省份

黄河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大河,流过的地区是非常多的,其含沙量非常大,地质奇观也是比较多的。有些朋友对黄河的相关内容感兴趣,那么,今天就来讲讲,黄河流经哪几个省份?黄河经过哪些省份?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河流经哪几个省份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9个省。

黄河流经九个省行政区具体情况:

青海省:简称:青,省会城市:西宁,车牌号为青A,青海省主要是高原为主,境内河流众多,有三百多条,是黄河的发源地,中国面积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湿地广布,2018年GDP总量为2865.23亿元。

四川省:简称:川,省会城市:成都,车牌号为川A,四川省位于四川盆地,地形复杂多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四川火锅、卧龙大熊猫养殖基地,2018年GDP总量40678.13亿元)

甘肃省:简称:甘,省会城市:兰州,车牌号为甘A,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气候以干旱为主,多风沙,敦煌莫高窟,2018年GDP总量为8246.1亿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省会城市:银川,车牌号为宁A,宁夏以干旱为主,回族居民聚集地,境内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宁夏滩羊,2018年GDP总量为3705.18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蒙,省会城市:呼和浩特,车牌号为蒙A,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五个自治区之一,境内的托克托县河口镇是黄河的上游分界点,草原风光、畜牧业发达,2018年GDP总量为16103.2亿元。

陕西省:简称:陕,省会城市:西安,车牌号为陕A,陕西省位于整个中国的中心地带,显著特征是黄土高原和窑洞,历史文化名城、秦皇兵马俑,2018年GDP总量24438.32亿元。

山西省:简称:晋,省会城市:太原,车牌号为晋A,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东岸的地区,著名的黄土地,境内大部分为山区地形,2018年GDP总量16818.1亿元。

河南,简称:豫,省会是郑州,同时也是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它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古代就是“中原”地区,所以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人口众多。

山东省,简称是鲁,省会是济南,它是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之一,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是黄河的出海口,北邻渤海,南邻黄海,是一个三面环海的省份,省内的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的特点

1、大曲大折的黄河在上游形成“几”字状,是世界上惟一的一条呈矩形的河流,其特有的曲线美当属世界大河之首。大约在50万年以前,黄河流经的地方并没有大河,只是一些湖泊和小河,像星星一样密密分布。

2、黄河不但以“地上悬河”闻名世界,而且,黄河水素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它的最大年输沙量可达43.9亿吨,平均年输沙量也可达16亿吨。这16亿吨泥沙中有4亿吨沉积在河道中,12亿吨被带到入海口。

3、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凌汛;中游含沙量大;下游多地上河、凌汛。


黄河入海口为何黄蓝分明

因为海水是蓝色的,而黄河的水中含有大量的黄泥沙,黄河调水冲沙,黄河水注入渤海后,与蓝色的海水交汇在一起,就形成了黄蓝分明的海水分隔线。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自治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农业种植。


黄河枯水期是几月份

黄河的形状是大曲大折的,它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条矩形的河流,拥有独特的曲线美。黄河是有枯水期的,那么,大家清楚黄河枯水期是几月份?黄河枯水期指的是几月?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出来了一些需要的信息,希望大家从中学习借鉴有用的知识。

黄河枯水期是几月份

黄河枯水期是12月份到次年2月份和5月到7月,具体一个是每年冬季,一般12月份到次年2月份,进入冬季黄河上游来水量减少及上游水库蓄水所致。另一个是每年5月到7月,由于黄河上游地区干旱少雨,黄河干流来水量减少。

为什么20多年前的黄河危机,从入海口到河南断流长达226天

黄河在上个世纪曾多次断流,最严重的一次是在1997,从黄河入海口到河南断流期长达226天,当时黄河河道干涸龟裂,情况惨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条长河,全长5464千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窗体顶端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最终在山东省东部的东营市流入渤海。

史书上关于地理考证中记录,在约距今115万年前,黄河流域是一些互不相通的水系,后来,随着西部高原地区不断提升,各个水道不断被打通和连横,慢慢的形成黄河水系的早期形态。距今约10万前至1万年前黄河才逐步形成一条完成的从发源地流到入海口的大河。

历史记载中数次改道黄河

周定王五年,黄河在黎阳宿胥口决徙,偏离禹河故道,至章武入海,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大禹治水之后的黄河第一次改道。宋仁宗庆历八年,黄河水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奔流,经由山东聊城至今河北省青县与卫河相结合,最后在此入海。

南宋建炎二年,为了抵御金兵的进攻,东京的守将杜充在滑州掘开黄河堤防,使黄河改道向东南,从泗水和济水入海。这个时候黄河改入黄海。黄河被迫改道后虽然也曾向北冲击,但是都被人为地阻隔了回去。

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兰考北岸的铜瓦厢决口,改道东北走向,在山东省与济水汇合流入渤海。1938年,国民政府军队为阻挡日军进攻,将郑州黄河南岸花园口大堤人为破坏,全河改道向南流,沿贾鲁河、颍河、涡河入淮河。直到1947年堵复花园口后,黄河至此回归北道。

据史料记载,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因为黄河泛滥而造成的黄河河道改道共26次。

骤然干涸的澎拜大河

据记载1972年-1996年黄河共计断流19次,万年流转中如此波涛汹涌的大河,为什么会在上个世纪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如此大规模的干涸呢?首先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本身灌溉用水量就大,上个世纪人口剧增,用水量不可避免的大幅度增加,当时黄河流域灌溉用水的比重占黄河总流量的90% 以上。

当时沿岸各地引黄河水进行灌溉的每立方米水价不足四厘钱, 价格的低廉造成了当地农民的对水资源的不重视,形成了大量的浪费,据悉引黄河水灌溉的水资源利用率不足40% 。

其次每当到了黄河的枯水期,上流的农民为了保证用水量充足,肆意开挖渠道,引水入渠,筑坝储水。当时在这中情况下,没有及时明确的管理方案,就加剧了黄河断流现象的凸显。

最后当时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自然条件恶化,不重视植被的保护,到处乱砍滥伐,造成土壤沙化,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带着沙化后的土壤进入下流就沉积下来,逐渐的河床增高,黄河形成了地上河,地上河流得不到地下水的补给,再没有支流的汇入。黄河下游的缺水现象就日趋严重。


黄河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

河流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它们的水系构成、水汽来源、水文特征变化等都是不同的。我国有许多知名的河流,那么,大家清楚黄河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黄河属于内流河还是外流河?以下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黄河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

黄河是外流河,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流域称为外流区。我国外流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河水量受降水影响大,河流的流量、水位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形成汛期。

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风带来的雨水成为河流的主要水源,随着夏季风的加强,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雨带南撤,河流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

外流河往往形成庞大水系,河流水量大,大多数为常流河。水分主要作外循环,把陆地上大量的径流量输送到海洋。河水矿化度由上游向下游减少。外流河分布的区域称外流区域(或外流流域)。中国外流流域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64% ,外流河的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95% 以上。外流流域由分水岭将其与内陆流域分开,但不绝对,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在外流区域内有小面积内流区,如嫩江中下游沿河洼地、鄂尔多斯高原北部、藏南高原上一些封闭的湖盆等。在一定条件下,外流河可转化为内流河,如青海湖水系,原与黄河沟通,因地质构造变动和湖面降低,遂变成内流水系。

中国9条流入境外的外流河雅鲁藏布江(西藏出境)——布拉马普特拉河(印度);澜沧江(经云南出境)——湄公河(老挝);怒江(经云南出境)——萨尔温江(缅甸);狮泉河(西藏出境)——印度河(克什米尔);象泉河(西藏出境)——萨特累季河(又译为苏特累季河)(印度);马甲藏布(孔雀河,西藏出境)——呼那卡那里河(尼泊尔);朋曲河(西藏出境)——阿龙河(尼泊尔);额尔齐斯河(新疆出境)——额尔齐斯河(俄罗斯);独龙江(云南出境)——伊洛瓦底江(缅甸)。

黄河的历史

古代黄河的诞生是115万年至10万年前,黄河从史前地质时期就开始堆积沉沙。问题是长江水流入大海比黄河早,但华夏先民对长江的开发、治理和理解却比黄河晚,所以最初的“中原”这个概念指的是黄河中下游的河南,与长江无关。

黄河历史,黄河文明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秦朝以前,大家都叫黄河“河”,没有“黄”字,其他的河都叫“川”或“水”,而黄河的很多支流都叫“水”,比如“姬水”。但是到了东汉,《汉书地理志》开始叫它“黄河”,意思是这条河里面的泥多而且水黄。

虽然长江也孕育了许多灿烂的古文明,但直到西晋末年,皇室贵族避战南下,其文化中心地位才逐渐与平起平坐,据《尚书》的《汤诰》记载,商朝第一位君主汤在诸侯们见时曾提到“东为江”。这里的“江”指的是鲁西的五大湖,但“江”这个词的最早含义与长江无关,即指属于一个国家的固定水道。

南方的地理环境和北方不同。南方植被丰富,气候湿润。作为南方最大的代表性河流,从未改道,故有“江”之称,现在我们都能听到汉江和嘉陵江;黄河的名字就不同了,几千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地质原因,黄河经常改变路线,这显然不同于长江。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古代勤劳的人民在黄河流域创造了黄河历史的灿烂文明。长期以来,许多诗人都为此写诗,也诞生了许多歌曲。


三峡门票价格

巫山小三峡150元,奉节白帝城 120元,丰都鬼城120元,云阳张飞庙40元。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跨重庆奉节县、重庆巫山县、湖北巴东县、湖北秭归县、湖北宜昌市,长193公里。

长江三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2001年度(2000年12月~2001年11月)三峡库区气候总体特征为偏旱偏暖。各地年度降水量普遍偏少,气温普遍偏高。与常年相比,库区冬季降水偏多,春、夏、秋季降水持续偏少。年内气温变化较大,与常年相比,冬季、秋季及初春、盛夏气温偏高,仲春、初夏及夏末气温偏低。库区平均风速略小于常年且季节变化不大。

三峡地跨重庆、湖北两省市。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三峡旅游区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黄河全长多少米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它的周围打造了很多旅游景点,如黄河壶口瀑布、天下黄河第一桥、黄河小浪底风景旅游区、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等。那么,大家知道黄河全长多少米?黄河长多少公里?今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黄河全长多少米

全长约5464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被中国人称为“母亲河”,黄河流域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其长度约为5464公里,其中上游河道长3471.6公里,中游河段长1206.4公里,下游河道长785.6公里。黄河的流域总面积为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较广。

黄河的发源地在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河流走向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陕西、河南以及山东九个省份和自治区,最终流入渤海。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石器时代这里就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文明。在6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内已经出现了农事活动,炎帝和黄帝就诞生于此,所以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壶口瀑布特色景观

在壶口瀑布,黄河与黄土交相辉映,峡谷与高山相互衬托。它也便成为黄河上的代表性的旅游景点,所以壶口瀑布又被誉为“黄河之心、民族之魂”。

三千年历史看陕西,五千年历史看山西。这个地跨两省的景点,成为秦晋之好在地理位置上的体现。壶口瀑布便成为一个集人文、历史、地理、地质特点于一身的景点。今天就来欣赏一下专属于它的特色景观。

1、微缩一壶,喷涌而出,磅礴大气中彰显中华气节。

在地质构造这一块,这里主要是三叠基岩。上部是紫红色细砂岩与泥质岩,下部是比较坚硬的砂岩,这样的地质容易形成层次分明的瀑布景观,因此在长年累月的冲击中,就诞生了壶口瀑布。

“收来千河水,放出半天云”,是对壶口瀑布核心景观的描述。滔滔黄河水涌来,一条金黄色的大瀑布,倾注入壶口,形成漫天大雾如云的奇景。

当瀑布飞泻,产生巨大的声响,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到《保卫黄河》中所唱的情境:“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2、十里龙槽与孟门山

除了瀑布本身,它周边景观与它组合在一起,就美成了一片。

壶口至孟门的十里龙槽,景观也十分壮美。黄河穿千里长峡,到此处形成一条30—50米宽,10—20米深的深槽,便成就了这一景观。

在壶口瀑布下游的河床中,有两块梭形的巨石如大门一般屹立在巨流中,这就是孟门山。相传大禹治水时,劈山导流时形成。此山远眺如舟,近观似山,俯视若门。这是在去壶口瀑布路上不可错过的景观。

孟门迎着汹涌奔腾的泥流,昂首挺立。独特的地貌,成为黄河三绝之一。有诗赞其曰:“四时雾雨迷壶口,两岸波涛撼孟门”。

3、旱地行船

有了壮美的自然景观,它的人文景观自然是少不了的,这两者是相伴相生。

古时壶口这里因黄河便有了水上交通,渡口的设立成就了沿岸农贸市集。只是壶口瀑布的阻拦,船只不得不先在壶口上游3公里处龙王辿停靠。将货物全部御下船来,运到瀑布下游的码头;船只在底下垫圆木,如同长江上的纤夫一般拉到下游处,装上货物继续开船。

受当时条件所限的旱地行船,如今随着交通的发达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昔日行船留下的痕迹,诉说着过往。

除了自然与人文景观,壶口瀑布这里的黄河大鲤鱼也是很有名的,来这里游玩可以尽情享受一下红烧的味道。在这里居住,面向壶口瀑布,体会急流飞溅,如睡到瀑布里一般。

每到春暖花开时节,黄河壶口段冰凌消融呈现出壮美的瀑布群绵延数百米,此时又恰逢黄河两岸山桃花盛开的“桃花汛”。此时来黄河壶口瀑布,绝对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