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什么时候开始

2020/7/8 16:02:45
万年历日历:什么时候开始知识
什么时候开始知识
4月气温什么时候开始回升

4月已经是春天了,这时候的天气是复杂多变的,大家要做好相应的防护,穿衣要适宜,维护我们的健康。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4月气温什么时候开始回升?4月温度何时开始回升?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4月气温什么时候开始回升

4月气温在中下旬以后开始回升,4月气温20度左右,不冷也不热。在穿衣方面,4月处于寒温交替之际,气温变化无常,忽寒忽暖,昼夜之间温差大。所以,在刚步入春季,衣物的穿着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随时增减。切忌减衣过速,不可过早地脱棉卸衣;也不可穿着太厚,导致机体汗出过多,腠理开泄,乍一脱衣,风寒之气便会乘虚而入,导致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引发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肺气肿等慢性疾病的急性加重。

另外,4月春季多风,中医学讲“风为百病之长”,“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不仅使人毛孔开启,还可携寒带热裹湿,由外入内,导致身体感受外邪发病。所以,春季无论气温高地,我们的穿衣一定要注意穿一些既能防风,又能透气的衣物,另外中医学认为风邪容易侵袭人体的高位,出现头痛头晕之类的症状,所以要注意戴帽子保护我们的头部。

气温的定义

地面气温一般指距地面1.25—2.0米处的大气温度。测量时,为了防止太阳辐射对观测值的影响,测温仪器必须放在百叶箱或防辐射罩内,并且还要满足测量元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气象台站用来测量近地面空气温度的主要仪器是装有水银或酒精的玻璃管温度表。因为温度表本身吸收太阳热量的能力比空气大,在太阳光直接曝晒下指示的读数往往高于它周围空气的实际温度,所以测量近地面空气温度时,通常都把温度表放在离地约1.5m处四面通风的百叶箱里。这些温度表或温度计是根据水银、酒精或双金属片作为感应器的热胀冷缩特性制成的。气象部门所说的地面气温,就是指高地面约1.5m处百叶箱中的温度。

平均气温指某一段时间内,各次观测的气温值的算术平均值。根据计算时间长短不同,可有某日平均气温、某月平均气温和某年平均气温等。通常通过气温的平均情况来表达气温一天的状况,这就是平均气温。由于不同气象站,每天观测次数不等,中国气象部门规定,日平均气温是把每天02时、08时、14时、20时四次测量的气温求平均,还要精确到1/10度。

4月春季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1)饮食要营养平衡,饮食要清淡:4月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要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以及偏食。

(2)饮食要养阳:要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可以适当服用葱、蒜、韭等都是养阳的佳品,但是要避免大辛大热制品,如辣椒、胡椒等;另外,大自然有不少也才在春季里顺应阳气而生,如荠菜、马兰头、马齿苋、香椿、蓬蒿菜等既富含营养又有一定的疗疾作用,应不失时机的择食。

(3)少食酸,多食用顾护脾气的食物:4月春季阳气升发,肝属木,与春季相应,主疏泄升发,故有“肝旺于春”之说。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胃,故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病症,慢性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和慢性肝病在春季多频繁发作。因此在饮食上宜少酸,多食用顾护脾气的食物。如山药、薏米仁、莲子、大枣、芡实等。

(4)平时要多喝水,适当多食用养阴的食物:4月春季多风,容易耗伤人体的阴液。所以要多饮水,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饮水要小口小口的喝,少量多次的喝。另外要多食用富含汁液的食物,如山药、荸荠、银耳等。


夏季是什么时候开始

导语:炎炎夏日会不知不觉地来临,到时每个人的脸颊上会流着许多汗水,衣服湿哒哒地贴在身上会让人感到不适。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夏季是什么时候开始?夏季是从哪个时间开始?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方面有关的内容,以下内容值得大家一看。

夏季是什么时候开始

夏季

是立夏节气开始。在中国夏季从立夏开始,到立秋结束,即农历四月、五月、六月,共3个月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

在中国夏季从立夏(公历5月5日至7日之间)开始,到立秋结束(公历8月7日至9日之间);在北温带,气象学上的夏季要推迟到立夏后25天左右,为公历5月21日(小满)~8月23日(处暑);在南温带,气象意义上的夏季为公历11月22日(对应北半球的小雪)~次年2月19日(对应北半球的雨水)。根据地球公转特点,北温带的夏季时长理论上要长于南温带。(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运行速度慢。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运行速度快。)

古人把农历四、五、六月算作“夏天”,今人把公历6、7、8三个月当作“夏天”,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为夏季。在我国现代气候学(候平均气温)意义上讲:连续五天平均温度超过22度算作夏季,据此,当平均温度持续五天平均温度低于22度时即为夏天结束。

夏季图片

夏季气候特征

我国属季风气候,冬季从北半球寒极西伯利亚频频南下的冬季风冷空气,使我国冬季同纬度最冷。而在夏季,夏季风从南方海洋吹来,又因陆地比热小易于升温,又使我国局部地区夏季同纬度上较热。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夏季的气候也并非一样。总体来说,我国东南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西北地区夏季炎热干燥、西南高海拔地区夏季凉爽降水少。

由于西伯利亚冷空气使我国北方地区的天空多呈现万里无云的状态,地面接收到大量的太阳辐射,加上降雨稀少蒸腾作用很弱,所以夏季有时会出现北方比南方更热的现象。

我国的夏季盛行东南风,东南季风从海洋带来湿润空气,首先登陆我国南方地区,同西伯利亚冷风在大陆交锋,所以我国南方地区最早进入雨季。

随着东南季风的加强,我国北方的七八月份也将迎来多雨的天气。民谚:“五月华南六月长(长江中下游),七八两北(华北东北)雨茫茫。”很形象的描述我国降雨带的移动情况。

夏天

夏季的脚步从最南端开始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各异。因此,各地的夏季长短差别很大,夏季来临的时间也大不相同。按照张宝堃先生的标准,夏季从平均气温连续5天高于22℃开始,来自不同地理位置,即纬度,南海最南端的岛屿,全年都是夏季,没有春、秋、冬。

4月初,夏日的脚步开始穿越海南岛,来到雷州半岛最南端。

5月初,夏季的脚步进入了东面25度的南岭地区。由于华北平原春季气候干燥,升温迅速,夏季将很快进入华北平原。根据中国气象科学院林志光研究员的统计,北京的夏季比湖南长沙和江西南昌的夏季只晚10天。

6月初,夏季的脚步已到达华北平原最北部,东北大部分地区也在6月陆续进入夏季。

再往北走,夏天的脚步就会停滞不前,因为大小兴安山主峰和长白山附近地区属于“无夏区”。

夏天从最南端开始。事实上,在同一纬度上,东西方之间,夏季的到来也大不相同。西方的夏天比东方的早。东部沿海城市的夏天来得晚,因为春天很长。例如,青岛直到6月23日才进入夏季,大连直到7月11日才进入夏季,比青岛西部和北部的一些陆地城市晚了大约一个月。西部和东部的夏季炎热也大不相同。如7月,吐鲁番西部平均气温超过33℃,被称为夏季高温“全能冠军”;同纬度的吉林省四平市,7月平均气温低于23℃。事实证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气候非常干燥。由于没有水分蒸发,几乎所有的太阳热能都被用来改善土壤和大气的温度,因此气温急剧上升,使得夏季气温远高于东部夏雨区。

此外,在许多山区,也会出现“山下已是夏季,山上刚刚入春”的“上下差异”。结果表明,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不断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将下降6.5℃,这在气象学上被称为“垂直下降率”。由于“垂直递减率”,庐山的夏季比九江晚45天。在泰山、五台山、华山、峨眉,根本没有夏天。因此,夏季的雪可以在许多山上看到,而珠穆朗玛峰全年都被冰覆盖。


2021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如今,天气越来越热,预示着伏天就要来了,2021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都不知道。入伏,是指进入三伏天的意思,到底哪一天入伏呢?一起来看看吧!

2021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2021年三伏天从7月11日这一天开始,分为头伏、中伏和末伏,总共四十天,到8月19结束。一般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

入伏,是指进入三伏天的意思。民谚“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首日,末伏十天。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

庚日的日期在公历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在公历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辽宁2.5天休息模式什么时候开始

假期变多,谁会不喜欢呢?近期多地推行2.5天休假制度上了热搜,让民众们纷纷关心起2.5天休假模式来,也赶紧查询自己的城市是不是也有这样一想休假模式。那么,辽宁2.5天休息模式什么时候开始?辽宁省2.5天休假模式何时启动?辽宁省2.5天休假模式怎么休的呢?和一起去看看吧。

2016年7月,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我省将培育低空、养生、自驾、邮轮等旅游新兴业态。最重要的是,我省将全面落实职工带薪休假,鼓励结合传统节日错峰休假,依法调整夏季作息时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休周五下午加周末的2.5天休假方式。

关于2.5天休假

2.5天休假模式,即周五下午+周末的小短假调休方式。

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先后有河北、江西、重庆、甘肃、辽宁、安徽、陕西、福建等8个省份正式出台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实行2.5天休假。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中第三条的规定:

职工每日需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也就是说“2.5天休假”不是缩短法定工作时间。

什么条件可以休2.5天假期?

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公司在遵循国家法律规定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将周五下午的工作时间提前安排到其他工作日中,使周五下午腾出来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

2.5天假不会影响百姓办业务?

据了解,不管是各市还是省直部门等,在落实2.5天假期中,其前提就是不影响百姓办理日常业务。这样的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可采用灵活的办法,比如每周只允许很少的人休2.5天,然后给大家排班,整体上不影响办理业务。

辽宁休2.5太难去哪玩比较好

九一八纪念馆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该馆是为警示后人勿忘“九一八”历史而修建。博物馆建成于1991年,主体建筑采用碑馆结合形式。残历碑是一座巨大石雕,碑形为翻到事变日期的台历,上面布满弹痕与骷髅。馆内以丰富的史料向人们介绍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奴役中国人民的罪行和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

张氏帅府

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张作霖及其长子、伟大爱国者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张氏帅府始建于1914年,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2002年更名为张氏帅府博物馆暨辽宁近现代史博物馆,主要有大、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四小姐楼等。是迄今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为清朝初期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宫殿,距今近400年历史。武功坊牌楼是进入沈阳故宫的门户,建于清初崇德二年(1637年),是沈阳故宫唯一有历史纪年款识的标志性建筑。沈阳故宫地处沈阳清代满族风情一条街内,从怀远门进入后一直到抚进门,整条街两边的建筑都是清朝的建筑风格,同时有各色的小店,供您挑选特色产品。

红海滩

红海滩风景区坐落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赵圈河乡境内,总面积20余万亩。这里以红海滩为特色,以湿地资源为依托,以芦苇荡为背景,再加上碧波浩渺的苇海,数以万计的水鸟和一望无际的浅海滩涂,成为一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纯绿色生态旅游系统,被喻为拥有红色春天的自然景观。

丹东鸭绿江

鸭绿江是中国和朝鲜之间的界河,飞跨鸭绿江的丹东至新义州现行铁桥于1937年4月动工兴建,1943年5月竣工,中朝友谊桥全长940.8米,其中我方桥长569.9米,1990年10月根据中朝两国商定将鸭绿江桥更名为“中朝友谊桥”。在丹东鸭绿江可以瞥见对面朝鲜的城市面貌,还能游览宝山悬虹、碧水玉榭、鸭江帆影、铁桥弹洞等著名景点,附近还有鸭绿江美术馆可以参观。


现代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现代历史是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两大历史阶段。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以后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节。

中国现代史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中国经历了长期的战争,社会矛盾尖锐,经济水平落后,货币贬值,交通运输不畅。建国后,一个全面模仿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共产主义社会便迅速建立起来。

1992年后,改革开放的路线基本确定,中国进入了一个周边国际环境基本和平,国内社会稳定,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阶段,“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均得到了全面实施和基本完成。


飞机黑匣子是谁发明的

导语:飞机黑匣子为空难事故的调查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这里面记录了飞机飞行时的方方面面。有些朋友对飞机黑匣子感兴趣,想来了解一下,飞机黑匣子是谁发明的?飞机黑匣子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内容,供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飞机黑匣子是谁发明的

是科学家David Warren发明的。1953年的3月17日,墨尔本航空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David Warren为航空界带来了“改变游戏规则”的发明——世界上第一个“黑匣子”。在黑匣子发明以来不到60年的时间里,它已经从一个单独的新发明演变成了广泛应用于各个航空设备的重要技术支持。

David Warren在一次空难中失去了父亲,从此开始关注航天事业。到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商用飞机与彗星相撞坠毁,David着手调查此事,一个想法在他脑中闪现:如果有一种东西能够记录飞机失事前的最后时刻,那么一定能为事故原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1953年,David制作出了第一个黑匣子模型,可以连续存储飞行仪表数据和长达四小时的语音记录。在接下来的几年里,David与团队成员Kenneth Fraser,Lane Sear和Boster博士一起开发黑匣子项目,并于1957年制造出第一个标准模型。很快,这个项目就受到了英国航空部长Robert Hardingham爵士的重视。英国航空部宣布,不久的将来,在飞机上安装黑匣子将成为强制性规定。

飞机黑匣子发明史

这要从一起飞机事故说起,“考麦尔号”是英国德哈维兰德航空公司首次研制成功的喷气式商用客机,在1949年7月27日这天,“考麦尔1号”首航成功。这架喷气式飞机具有抗压机身,还有4座被称为“魔鬼”的大功率涡轮喷气发动机,不仅动力强大,整体造型也非常漂亮,宽敞的座舱和宽大的窗户更使人感到前所未有的舒适,无论业内还是业外人士,对它成功投入市场都抱有很大的期望。然而,随后所发生的事却令人大出意外。

首航后仅仅一年,考麦尔号就出现了问题,一连3架飞机在飞行途中机身拦腰折断,连续发生的惨烈空难使世人震惊,媒体一片哗然。事后的事故分析发现,机身折断是“金属疲劳”所致。显然造成金属疲劳是因为飞机在飞行中曾发生过不正常的强烈振动。可是,这种振动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的?事故发生时,究竟出了什么事?人们无从知晓。连续的事故使德哈维兰德公司陷入灭顶之灾,只好被迫宣布“考麦尔号”暂时退出市场。

考麦尔号的接连事故使墨尔本航空研究实验室的澳大利亚工程师大卫瓦伦动起了脑筋。1934年,在瓦伦9岁时,他的父亲死于一场空难。世界首台商用喷气客机接连出现空难,对他的触动很大,他想发明一种仪器,能把飞行员讲话的声音和飞机各部件出现的不正常声音记录下来,以提供给后人做出事故分析,尽可能减少或避免类似事故发生。经过反复试验,他研制出了一台利用磁信号记录声音和数据的滚筒型装置。1953年3月1日这天,瓦伦把这台仪器展示了出来,但这项发明并不被看好。在当时,这台磁记录仪不受欢迎也可以理解。

与一般的录音机不同,它在飞机飞行期间要不停地工作,还必须把来自飞机各部件的声音转换成磁信号记录下来。无论把它放置在飞机的什么位置,都必须用缆线把它与飞机的各个部件和机构连接起来,这将牵动飞机整体结构与线路安装,为这台小机器,飞机要动大手术,这是飞机制造方极不愿接受的事。澳大利亚航空公司以“有可能泄露隐私”为由拒绝了这项发明,但是饱尝苦头的英国人却接受了它,并为瓦伦提供了一笔研究资金。图是2010年瓦伦85岁时与他所发明的磁记录仪一起拍摄的照片。

瓦伦的发明很快就显示出了它的威力。1978年,它为美国第一起军事空难找到了事故发生的原因;1987年,苏联侦察机在巴伦支海挪威上空爆炸,这场事故引起了国际纠纷,它又为这起事故破解了真相;1960年,在一起无从查清原因的事故之后,澳大利亚终于接受了这台装置。瓦伦发明的这台装置又被人们叫做“黑匣子”,实际上,它的学名是“飞行记录器”,缩写名是F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