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仅是

2020/7/8 16:02:46
万年历日历:仅是知识
仅是知识
长时间晒太阳的危害

我们知道,适当的晒一下太阳,对身体是有一定好处的,但如果是长时间晒太阳,将会对我们身体造成危害。那么,长时间晒太阳的危害有哪些呢?实际是,长时间暴晒伤害的不仅仅是肌肤,其他损伤也很大。具体长时间暴晒对身体会怎么样?以下为您介绍。

长时间晒太阳的危害 长时间暴晒伤害的不仅仅是肌肤

1、诱发疾病

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是产生中暑以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人体在过高环境温度作用下,体温调节机制暂时发生障碍,而发生体内热蓄积,导致中暑。中暑按发病症状与程度,可分为:热虚脱,是中暑最轻度表现,也最常见;热辐射,是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导致下肢血管扩张,血液淤积,而发生昏倒;日射病是由于长时间暴晒,导致排汗功能障碍所致。

2、增加身体负担

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在高温潮湿无风低气压的环境里,人体排汗受到抑制,体内蓄热量不断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血管处于紧张状态,闷热还可导致人体血管扩张,血液粘稠度增加,易发生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

3、视力减退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防止阳光暴晒仅仅是为了满足护肤需要,很少有人会把防晒同护眼联系在一起。其实,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除了会增加眼结膜翼状胬肉的发病,还会使人的视力提前衰退,特别是每天在阳光暴晒下工作超过5小时的人,视力减退更为明显。

4、老年性黄斑病变

据报道,长时间处在阳光暴晒下会提早引发老年性黄斑病变,而黄斑病变是引起中老年人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受强烈阳光照射的影响,黄斑区细胞的代谢会进一步加快,该处的代谢产物如果不能随有效的血液循环带走,就会促进老年性黄斑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使视力受损。本病的早期有视物变形、视力减退现象,如不加以治疗和控制,数年后可失明。

5、损伤头发

发现头发干燥且失去了光泽,这是因为紫外线的伤害。有研究表明:当紫外线强度达到5级时,被照射的头发就开始受到损伤了。头发暴晒之后,阳光会令头发角蛋中的水分丧失,减少了其中的天然油脂,使头发发黄、脆弱、易断,甚至造成“日光漂白”。

6、引发黑色素瘤

深度不同,波长愈长,其穿透力愈强。波长290~320毫微米的中波紫外线主要由表皮吸收,同氧气起化学反应产生的游离基,从各方面损害细胞,包括薄膜、脂肪、细胞活动所必须的蛋白质、去氧核糖核酸,这个过程叫“光老化”,可引起日晒伤和皮肤慢性损伤,使皮肤硬化、粗糙,大面积起皱纹,皮肤发红变黄,出现褐色雀斑、红色蜘蛛般网纹和疣瘤,发生皮肤衰老退行性病变,最终导致皮肤癌。一般皮肤癌及时诊治还来得及,黑色素瘤危险性较大,更应警惕。尤其要注意,孩子18岁以前更易受到紫外线辐射,容易患黑色素瘤。

7、导致皮肤病

太阳光中波长320~400毫微米的长波紫外线可达真皮,可作用于血管和其他组织。内服了光敏性药物或食物致敏后,日晒可引起光变态反应皮炎。有些人进食了某些食物如藜(灰菜)或泥螺一天乃至数天后,在受日晒后面部和手背出现红肿;有些人内服某些药物如磺胺药、四环素、氯丙嗪、补骨脂等以后,被光线照射也可引起皮炎;有些人外用药物或用化妆品后,可在照射部位出现红肿渗出等皮炎症状。

8、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暴晒还对人体免疫系统进行破坏。澳大利亚某私营诊所研究表明,志愿试验者被多次给予30分钟日光浴灯照射后,免疫细胞数目在减少,预防疾病能力在消失,直至照射停止一周以后还是如此。此外,日晒使头发变得干燥,容易折断和分叉。


端午节的传统民俗活动

说起端午节的传统民俗活动,在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内容,但是总的来说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节日象征。其实端午节不仅是吃粽子划龙舟,划龙舟最热闹,吃粽子最贴心,点雄黄酒最辟邪,还有很多的习俗都让端午节热闹非凡。

端午节的传统民俗活动 端午节不仅是吃粽子划龙舟

端午食粽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草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有的家长还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挂艾草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于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抹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端午节的由来

实际上,早在屈原之前端午节的习俗就已流传开了。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四五千年前居住在南方的少数民族吴越族的节日。吴越族的图腾是龙,为了得到龙的保护,表明龙子的身份,他们每逢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就要举行盛大的图腾祭。他们文身刺龙,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中,或裹在树叶里,一面往水中扔,献给龙吃,一面自己吃。为了给龙、也为了给自己取乐,他们还在急鼓声中划着那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游戏。所以,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就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于是端午节就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大量的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均证实了闻一多先生的考证。

近代大量出土的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以龙为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表明,他们有断发文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当然,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还有多种说法。但在众多的说法中,还是以纪念屈原一说流行最广,就是闻一多先生也赞成保持纪念屈原的传说,认为这些传说包含着“无上的智慧”和深远的意义。早在宋代,朝廷就追封屈原为忠烈公,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传谕全国纪念,并让人们佩带香囊,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馨香溢世、流芳千古。


茄子做灯笼

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本来是人们为了庆祝元宵节的,象征团圆,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现在逢年过节,家里有喜事都会挂上喜庆的红灯笼,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道吉利大餐——蒜蓉灯笼茄子,做法简单,医学就会!

食材:茄子、五花肉、葱、姜、淀粉。

1.将五花肉清洗干净切成肉末,放入葱姜末、盐和鸡精,搅拌均匀。

2.将茄子一分为二,案板上放两根筷子,去除一半茄子,用刀切至筷子,不要切断,每一块,切六七刀,然后再切断。

3.将腌制好的肉馅塞进去,再裹上一层淀粉,放入油锅中炸熟捞出备用。

4.热锅倒油,放入葱蒜爆香,出香味后放入蒜蓉辣椒酱,蚝油和白醋,再倒一点开水,搅拌均匀,煮开后放入茄子,用勺子淋上汤汁,收干汁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