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小暑

2020/7/8 16:02:40
万年历日历:小暑知识
小暑知识
2022小暑下雨意味着什么

导语:小暑节气正值盛夏,而在这个时节,雨水是比较频繁的,所以小暑时节下雨的概率相对于其他节气可能会更大。不过,在我国民间,节气下雨有特殊的说法。那么,2022小暑下雨意味着什么呢?民间人们认为每年小暑下雨好还是不下雨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2022小暑下雨意味着什么

小暑节气下雨

俗语“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意思是说如果在小暑那天下雨的话,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下雨天。其中四十五天是虚数,代表时间长。因为下雨,所以不能耕地,自然用不上牛了。

谚语: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

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

小暑南风,大暑旱。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

小暑一声雷,要做七十二个野黄梅。

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

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

小暑小禾黄。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时节气候特点

小暑雷暴

1、南方雷暴、华南高温伏旱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2、淮河、秦岭一线降水增加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

3、长江中下游雷雨频频

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农事:

小暑农事

小暑时节,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 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华南、西南、青藏高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中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在此时显得十分重要。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小暑节气期间早稻、春玉米处于灌浆乳熟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农事活动以防止早衰、促进灌浆、提高千粒重为目标,生产上需注意预防高温逼熟和干旱灾害,遇35℃以上高温或干旱时可采取灌溉措施改善田间小气候,或喷施叶面肥提高作物抗逆能力。中稻、夏玉米处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期,期间需水量大。中稻田过早断水不利于有效分蘖形成和幼穗分化,夏玉米可能出现卡脖旱而导致严重减产。棉花处于花铃期,晚稻处于秧田期,需注意保持沟渠通畅,防止渍涝。此外,小暑期间天气条件好,是开展病虫防治等田间作业的有利时机。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小暑进入伏天了吗

导语:三伏天为一年中最热的日子,而其通常在夏至之后到来,夏至之后的节气是小暑节气,那么,小暑进入伏天了吗?入伏的时间有专门的算法,即从夏至日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算,如此算来,小暑是不是入伏的日子呢?下面我们来算一算。

小暑进入伏天了吗 小暑是不是入伏的日子

小暑节气

小暑节气已经是进入伏天。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每年7月下旬,副热带季风雨带移至华北—东北,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称“七下八上”)是我国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的雨季。而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成为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区。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状况来看,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也就是东南季风盛行的时候,所以我国的气候特征表现为“雨热同期”。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小暑热还是大暑热?

小暑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意思是说,小暑为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三伏天是我国农历用来表达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的计算比较复杂,而且有的年份三伏是30天,有时候是40天,今年的三伏有40天,头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有一点是肯定的,大暑小暑基本在三伏天内。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

古人认为,小暑就是小热的意思,到了农历六月中旬的大暑节气,天气才会大热。不过,实际上的情况并非如此。

小暑大暑都是制造高温的高手,要说区别,小暑之热更具爆发力,大暑之热更擅持久战。关于小暑,有一句顺口溜特别契合天气——“小暑,小暑,小心中暑;天热,天热,天天都热。”所以说,小暑不是小热,是很热,而且天天都很热。

三伏天是一年中热度最高、湿度最大的日子,三伏天的“伏”的意思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


小暑荷花的诗句

导语:小暑的时候,我国各地的荷花迎来最佳观赏季,你可以在各大名湖观赏到最灿烂的夏荷。古人对荷花是有特殊情结的,尤其在描写炎热夏季的时候,多会出现荷花。那么,小暑荷花的诗句有哪些呢?以下为您精选小暑关于荷花的诗词鉴赏。

小暑荷花的诗句 小暑关于荷花的诗词鉴赏

小暑荷花古诗

《喜夏》

金朝: 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窗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石匣营作》

清代: 玄烨

青岭横峰荫薜萝,时方小暑绿新荷。蒲编诗兴光岩穴,虎士桓桓扣角歌。

《折荷有赠》

唐代: 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小暑节气荷花诗句

《南歌子荷盖倾新绿》

宋代: 程垓

荷盖倾新绿,榴巾蹙旧红。水亭烟榭晚凉中。又是一钩新月、静方栊。

丝藕清如雪,橱纱薄似空。好维今夜与谁同。唤取玉人来共、一帘风。

《五月二十三日甲子交六月节稍晴三四五复大雨》

元代: 方回

每日看天色,今年厌雨声。

重新六甲换,喜得一朝晴。

疲卒淹穷谷,饥民守坏城。

竹深荷净处,犹忆旧承平。


小暑节气的谚语

小暑到了,表示夏天已经悄悄来临,天气也开始变热,小暑的时间是每天的7月6日到6月8日之间,关于小暑节气的谚语你知道吗?谚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一起来看看小暑节气的谚语吧!

小暑节气的谚语

1、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2、小暑打雷,大暑破圩。

3、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

4、既抗旱,又防涝,旱涝丰收两牢靠。

5、大暑小暑,有米懒煮。小暑大暑,抢插红薯。

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7、人怕引诱,塘怕渗漏。

8、河堤再坚硬,老鼠能挖洞。

9、河道决口似瀑布,千人万人难挡住。

10、伏天热得狠,丰收才有准。

11、天旱防备雨涝,雨涝防备天旱。

12、雨前不疏沟,大雨沟外流。

13、沟水外漫,淹了农田。

14、预先不清淤,水到来不及。

15、沟旁没有树,水到堤难护。

16、睡了一觉,由旱变涝。

17、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18、六月年景如翻饼。

19、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无雷便是台。

20、年年防涝,月月防盗。

21、事先不挖沟,暴雨无处流。

22、暴雨下满湾,冲垮堤和堰。

23、河道淤浅,水来外漫。


小暑的传说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小热,还不是十分热。小暑虽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有些朋友想知道下:小暑的传说是什么?小暑的由来传说有哪些?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暑的传说

晒龙袍

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据史书记载,小暑前后正好是六月初六日“天贶节”,“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脚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像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着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小暑六月节》:“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小白龙回家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伏日祭祀

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小暑节气的由来

“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小暑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二尺四寸,相当于今天的0.58米,同夏至相比,这时的白天已开始见短了。夜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栖指向未的方位,也就是西南方。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六月,又叫未月。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人们常说“热在三伏”。中国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其中第一个10天为初伏,初伏最早离夏至20天,最晚30天,小暑离夏至16天。“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民间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小暑之时,雨热同季”,雨与小暑有着相依为命的关系,金代诗人庞铸《喜夏》诗云:“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 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大暑和小暑的区别

导语:小暑和大暑一前一后,虽然距离很近,但气候上却有一定差异。除了气候,大小暑在含义和寓意上也有着不同的解释。那么,具体大暑和小暑的区别是什么呢?到底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大暑和小暑的区别 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

大暑小暑

时间不同:

小暑每年公历7月6至7或8日;

大暑每年7月22或23或24日。

含义不同: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天气比小暑更热。

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

大小暑气候

大暑更热。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而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地区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在江南一带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在这炎热时节,滴雨似黄金。

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在北方内陆地区夏季干燥酷热,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年降水量多在400-800毫米,降水集中在 7、8两月。大暑节气开始,我国北方地区陆续进入了全年雨水最多的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