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多发

2020/7/8 16:02:48
万年历日历:多发知识
多发知识
山火多发的季节及其原因

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具有毁灭性的后果。那么,大家知道山火多发的季节及其原因是什么?山火高发季节与原因是什么?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出来了一些需要的信息,希望大家从中学习借鉴有用的知识。

山火多发的季节及其原因

中国南方森林火灾多发生在冬、春季,北方多发生在春、秋季。山火是一种发生在林野难以控制的火情。通常是由自然环境变化引起,其他一些常见的原因有人类的粗心大意和故意纵火。

世界上95% 的森林火灾属于中度和弱度,较易控制和扑救,约有5% 的森林大火和特大火灾很难控制和扑救,为世界各国森林经营中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预防山火的主要措施。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组织。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责任制,组织有关部门成立森林防火指挥部。山火的综合治理。以森林防火条例为基础,以抓基层、抓基础为重点,以具体措施为突破口,深入贯彻预防为主。

积极消除的森林防火方针,不断改革创新。建立立足基层、打基础,为乡村、为村而战,防群众、治群众,自我防范、自救的森林防火新机制。主要内容如下。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室外火源管理加快推进消防工程建设。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加强指挥调度。加强监督检查。山火的后处理。当温度高或湿度低时。比如仲夏和最近持续的干旱。大风和秋叶也是重要因素。

火灾类型

凡失去控制,对财产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叫火灾。按燃烧的性质划分,火灾有五种类型,各类火灾所适用的灭火器如下:

A类,指含有碳固体火灾。可选用清水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磷酸铵干粉灭火器(ABC干粉灭火器)。

B类,指可燃液体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ABC干粉灭火器),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只适用于油类火灾,而不适用于极性溶剂火灾。

C类,指可燃汽体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ABC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易发生上述三类火灾部位一般配备ABC干粉灭火器,配备数量可根据部位面积而定,一般危险场所按每75平方米一具计算,每具重量为4公斤。4具为一组,配有一个器材架。危险性地区或轻危险性地区可适量增减。

D类,指金属火灾,目前尚无有效灭火器,一般可用沙土。

E类,指带电燃烧的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ABC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发生山火的主要原因

山火的起因主要有两大类:人为火和自然火。

①人为火包括以下几种:

生产性火源: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

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吸烟,做饭,烧纸,取暖等;

故意纵火: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以开垦烧荒、吸烟等引起的山火最多。

在山火中,由于吸烟、烧荒和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占了绝对数量。

②自然火:包括雷电火、自燃等。由自然火引起的山火约占我国山火总数的1% 。

发现山火怎么办

发现山火要第一时间拨打森林防火报警电话12119报告火情,不要擅自采取行动。报告内容要简洁明了,包括:火情发生地点,火势大小,报警人的姓名、身份、联系电话等。

火场如何自救

①点火解围。在无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点火器点顺风火,扑火队员跟火进入火烧地避火,并用手扒出地下湿土,紧贴湿土呼吸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②强行顶风冲越火线。当点火或其他条件不具备时,切忌顺风跑,要选择已经过火或杂草稀疏,地垫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即可安全脱险。

③卧倒避烟。在点火解围来不及,就近有河流(河沟)、无植物或植被稀少的迎风平坦地段时,用水浸湿衣服蒙住头部,两手放在胸部,卧倒避烟(火)。卧倒避烟(火)时,为防止烟雾呛昏窒息,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扒个土坑,紧贴湿土呼吸,可避免烟害。

④快速转移。发现大火袭来,人力无法控制时,只要时间允许,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发生伤亡。


春季沙尘天气多发怎样防护

导语:进入春季之后,我国北方的沙尘天气频频来袭,近期不少地方又遭受沙尘暴袭击,这样的天气下,请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不然容易影响到身体健康。那么,春季沙尘天气多发如何防护呢?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沙尘天气室内外防护方法。

春季沙尘天气多发如何防护 沙尘天气室内外防护方法

沙尘暴天气防护

1、避免在广告牌和老树下逗留。在强大风力的作用下,安装不牢的广告牌或根基不稳的老树容易倒塌或断裂,危及行人的生命安全。

2、及时关闭门窗,减少外出,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必须到室外活动的人最好带上口罩,也可以用湿毛巾、纱巾等保护眼、口、鼻,以有效减少沙尘吸入体内。进食前应注意洗净手和脸。

3、由于天气比较干燥,人们应多饮水,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加快体内各种代谢废物等排出,这对皮肤和全身保健都很有益。

4、在大风天气中应少骑自行车,因为侧风向骑车有可能被大风刮倒,造成身体损伤。

5、室内放置空气净化器,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健康。

注意事项:

1、提早进行预防

预防胜于治疗,在大风干燥多尘的天气里,细菌病毒和支原体等微生物活动频繁,并且有利于传播,容易诱发咽炎、鼻出血、眼干、角膜炎、气管炎、哮喘等。可以适当使用眼药水保持眼部湿润等。

2、多喝水多吃水果

沙尘天气易出现唇裂、咽喉干痒、鼻子冒烟等情况,也就“上火”,机体缺水还可出现排便困难,引起痔疮、肛裂、便血。建议多饮粥类、汤类、茶水、果汁,增加机体水分含量,补充丢失的水分,加快体内各种代谢废物的排出。

3、保持室内湿度、注意皮肤保养

试验表明,50%~60%的相对湿度对人体最为舒适。在沙尘天气里,空气十分干燥,相对湿度偏小,容易引发或者加重呼吸系统疾病,还会使皮肤干燥,失去水分,室内可以使用加湿器,以及洒水、用湿墩布拖等方法,以保持空气湿度适宜。此外,还要及时清洗面部,做好补水保湿。

沙尘暴天气

4、外出注意挡沙尘

口罩的主要功能是为了防止外界有害气体吸入呼吸道,戴口罩可以有效地防止口鼻干燥、喉痒、痰多、干咳等。佩戴帽子、丝巾或头罩可以防止头发和身体的外露部位落上尘沙,解决皮肤瘙痒等问题。

5、沙尘天气护眼尤为重要

防风镜可减少风沙入眼,风沙吹入眼内会造成角膜擦伤、结膜充血、眼干、流泪。一旦尘沙吹入眼内,不能用脏手揉搓,应尽快用流动的清水冲洗或滴几滴眼药水,不但能保持眼睛湿润易于尘沙流出,还可起到抗感染的作用。

6、尽量避免外出。

吸入过多沙尘容易引起肺部疾病,特别是对小孩、老人和患有肺部疾病的人危害较大,应减少外出。如果有必要外出,回家要及时清理鼻腔。

7、开车减速让行,注意人身安全。

沙尘天气会导致能见度降低,风力增大,行人和骑车的人容易受到影响,这个时候,车辆应减速慢行,最好把车辆停在低洼处等风沙过后再行驶。同时,行人要避开广告牌等临时建筑物。

沙尘天气防护

沙尘进眼睛怎么办?

1、当异物进入眼部,千万不要用手揉。眼部娇嫩,用手揉搓有可能损伤角膜,手上的细菌也可能加重炎症。

2、迷眼时,先要把眼睛闭起来,头稍低下,用眼泪将沙尘冲出。

3、如果眼内进入小虫等异物,眼泪无法冲出,这时要保持手部干净,拿消毒棉签等干净物品将异物轻轻拭出。

4、如果异物无法取出或已经造成伤害,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理。


春天为何多沙尘暴

导语:这两天,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又又又遭遇沙尘暴了,这入春以来,这沙尘天气三天两头的关顾,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影响是比较大的。于是不少人疑问,到底春天为什么多沙尘暴呢?你知道春季沙尘天气多发的原因是什么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春天为什么多沙尘暴 春季沙尘天气多发的原因

影响沙尘暴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沙尘来源条件”,另一个是“动力条件”。

首先,从“沙尘来源条件”来看,大量的沙子、尘土是沙尘暴的物质基础,而裸露的沙尘,也就是沙漠、荒漠和戈壁地区,是沙尘暴沙尘的主要来源。我国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新疆地区、蒙古国和中亚各国都有大面积的沙漠戈壁分布,这些地区气候干旱,沙尘干燥疏松,加上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沙尘很容易被风刮到空中。

其次,从“动力条件”来看,要形成沙尘暴必须要有持续且强劲的风,这样才能够把大量的沙尘吹扬到天空中,并随着大风进行大范围的移动,形成沙尘暴天气。很显然,我国北方地区在冬春季节会受到强劲冬季风的影响,具有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而春季时,由于气温回升,蒸发加剧,地表水分更为缺乏,沙尘更为干燥,这也是春季多发沙尘暴的一个原因。

沙尘暴成因:

沙尘暴原因

强风、强热力不稳定和沙源分别作为动力因子和物质基础,是沙尘暴形成的三个重要条件。

自然条件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物理因素

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沙尘天气

环境因素

专家们发现,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首要环节。风是土壤最直接的动力,其中气流性质、风速大小、土壤风蚀过程中风力作用的相关条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为因素

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气象因素

沙尘暴的形成是以东亚特殊的大气环流为背景,并与冬季风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发生主要与冬半年西伯利亚—蒙古高压驱动下的冷锋过境有关,属冷锋型沙尘暴。

如何防治?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5、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6、在沙漠地区种植适宜沙漠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如沙棘等,形成地被植物层,从而改善地被环境,固定土壤,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小气候环境。

7、在沙漠边缘种植乡土品种的低矮灌木和小乔木,改善植被分布。


台风为何多发生在夏秋季

我们知道,台风一般多集中在炎热的夏秋时节,而秋天过后,海上的台风便会慢慢沉寂下来,等到来年的夏季,才有迎来爆发季节。那么,到底台风为什么多发生在夏秋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夏秋季多台风的原因。

台风为什么多发生在夏秋季 我国夏秋季多台风的原因

台风发生的环境需有较高的气温和大量的水气,发生对流作用,以及不同方向不同秉性的风,且发生波动而造成旋涡等,此均以夏秋环较为适合。

一般过了秋季,太阳直射点往南,南半球之东南信风不能侵入北半球,能形成台风的机会比较少,所以在北半球台风多发生在七、八、九三个月,十二月至翌年四月间则极少发生。

不同区域发生的时间不同:

1、南海中北部海面,1~4月很少,6~9月主要集中发生在北纬15°以北海面,10~12月则往南移动;2、菲律宾群岛以东和琉球群岛附近海面,台风发生的高频区主要在这一海域北纬15°以南,6月渐北移,7~8月出现在吕宋岛到琉球岛附近海面,9月以后生成区又南移;3、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面,1~5月很少,6月和11月形成在群岛以南附近海面,7~10月集中在岛的周围;4、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1~6月很少,9月以后发生区东移。10月发生数最多。

台风发生密集区随纬度和月份有明显变化,绝大多数发生在北纬10°~20°,最北和最南分别在北纬30°和北纬2°左右。

夏季的台风强还是秋季台风?

秋台风。

一般而言,七八月份是台风生成的旺季,这段时间台风偏少,会使全年台风偏少。但是台风不只是夏天的产物,秋天台风生成的消息也会不断传来。所谓的秋台风,一般是指九月以后生成的台风。

和夏天生成的台风相比,秋季生成的台风又有什么显著特点呢?专家认为,首先是移动路径偏南。这是因为进入秋季以后,影响热带气旋路径的副热带高压开始东退南移,位置逐渐偏南而造成的。其次是强度相对较强,造成的损失也比较严重。比如2005年超强台风“泰利”在登陆花莲时的瞬间风力竟然超过17级。它给福建沿海带来了9级到11级的大风,并于当天下午在福建莆田再次登陆,给江西和安徽带来了强烈的降雨,造成巨大损失。

另外,从损失的程度来说,秋台风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从“秋分”到“小雪”节气正是我国南方晚稻抽穗扬花的成熟期。这时如果有台风来袭,狂风暴雨会使作物的叶片受损,谷粒脱落霉烂,甚至彻底损毁,造成严重的减产或者绝收。2005年的强台风“达维”在9月26日凌晨登陆海南万宁沿海,由于当时正值水稻收割香蕉成熟的季节,致使海南省的农业受到了重创。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强趋多,台风活动的规律更加难以把握,将使台风防御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不能因前期台风少而放松警惕。因此,将来更需加强秋季台风的防御。

想了解台风更多消息,请关注》》》》最新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


冰雹一般多发于哪个季节

大小比较大的冰雹的杀伤力是很大的,这种冰雹砸中后,对于树木、建筑物、车辆和人是有着较大的伤害的。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冰雹一般多发于哪个季节?冰雹通常多发在什么季节?今天小编带你见识见识,每天每个人都要进步一点点哦。

冰雹一般多发于哪个季节

冰雹一般多发于夏季,以及春夏交替的时节里。而冰雹形成的过程是,积雨云中的雨点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从而使得不同大小的水滴和冰晶不停的碰撞,运动。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就会合并,冻结形成较大的冰粒。

又因为夏天是一个阳光强烈的暖湿季节,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大,而当这些粒子遇到含水量较高的区域的时候,就会成为冰雹的核心,进而形成不同大小的冰雹落到地面上。

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将冰雹的时间在下午13点到晚上19点,可以说在下午14点到16点时期最多最常见。

我国除了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地区的冰雹较少以外,全国多地都会下一定量的冰雹,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和丘陵地区。这些地形不仅很复杂,而且天气也可以说是很多变。

冰雹属于一种强对流天气,而“强对流天气”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地面水蒸发得很快,在中国,强对流天气一般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我国在夏天会有夏季风从太平洋上吹来。和西伯利亚来的低气压形成强对流天气,这个时候,从太平洋来的暖湿空气中的水蒸汽因为温度急剧下降直接凝华成固态降下来形成冰雹。

冰雹的特征

1、局地性强,每次冰雹的影响范围一般宽约几十米到数千米,长约数百米到十多千米。

2、历时短,一次狂风暴雨或降雹时间一般只有2~10分钟,少数在30分钟以上。

3、受地形影响显著,地形越复杂,冰雹越易发生。

4、年际变化大,在同一地区,有的年份连续发生多次,有的年份发生次数很少,甚至不发生。

5、季节性,冰雹大多出现在4月~10月。在这段时期,暖空气活跃,冷空气活动频繁,冰雹容易产生。一般而言,我国的降雹多发生在春、夏、秋3季。

6、时间性,从每天出现的时间看,在下午到傍 晚为最多,因为这段时间的对流作用最强。降雹的持续时间都不长,一般仅几分钟,也有持续十几分钟的。

冰雹喜走山路 青藏高原为其最常打卡地

冰雹喜走山路。有研究表明,冰雹最常出没地与地形高度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地形高度的降低,冰雹的出现频率也会逐渐减少。冰雹最常打卡地分布图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冰雹常打卡地大体沿山系伸展,最常打卡地当属青藏高原,其次为大兴安岭至太行山一带。另外,天山、祁连山、长白山、云贵高原等地也是冰雹出没较多的地区。

平均而言,每年冰雹会在青藏高原打卡3-15天,部分地区可超过15天;在云贵高原、华北中北部、内蒙中东部、东北和新疆西部和北部山区,平均每年冰雹会出现1-3天;而华南沿海、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区等地区,年均冰雹日数小于0.1天,也就是说,冰雹平均10年才会出现一次,冰雹很少出现。

全球变暖背景下 冰雹也越来越“懒”了

现如今,我们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冰雹的相关报道,那么冰雹是越来越多了吗?其实不然。

数据统计,1961年以来,我国年冰雹日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平均减少速率为0.2天/10年。阶段性特征明显,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为冰雹多发期,1961—1980 年我国年均单站冰雹日数呈微弱增加趋势,90年代之后冰雹进入减少期。也就是说,20世纪90年代之后,冰雹越来越“懒”得出动了。在年代际变化上,我国年均单站冰雹日数时间分布从大到小依次是1970s、1980s、1960s、1990s、2000s和2010s。

冰雹为何越来越“懒”呢?目前似乎还没有定论,但有研究提出,冰雹减少有可能是全球变暖背景下,温差减小,从而导致对流活动减弱导致的。

冰雹虽然减少了,但它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以及带来的灾害损失仍然十分显著。所以日常生活中公众仍需及时关注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科学防雹远离灾害。


江苏为什么成龙卷风多发之地

最近天气变幻莫测,江苏局地出现了破坏力很大的龙卷风。据说,江苏是常常发生龙卷风的,那么,大家知道江苏为何成龙卷风多发之地?江苏为什么是龙卷风多发之地?接下去给大家分享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灵活运用,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苏为何成龙卷风多发之地

因为江苏北部地势低洼平坦、江河湖泊水网交织,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易积聚不稳定能量,有助于龙卷生成。

据统计,1991-2020年期间各省区市年均龙卷风个数称,江苏、广东、湖北、安徽等省发生龙卷风次数较多,其中江苏和广东最多,年均龙卷风分别为4.8个和4.3个。此外,有网站统计1961-2010强龙卷(EF2级及以上级别)发生时间段,得出强龙卷风春夏高发,7月最频繁。具体到一天之内的时间段,显示16时-18时出没的频次高。

苏北里下河地区是江苏最易发生龙卷风的地方,比如盐城、淮安等地。这些地方地势低洼平坦,江河湖泊水网交织,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大气易积聚不稳定能量,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生成。

当前正值盛夏,本身就是强对流天气的高发期。一般来说,每年从四五月份开始,江苏发生的龙卷风就逐渐增多。”智协飞分析,在时间段上,龙卷风更多发生在中午和下午。这是因为经过白天太阳的辐射,大气层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强对流天气,雷电、短时强降水、冰雹都有可能“组团”出现。多种因素的叠加,带来龙卷风的威胁。

强对流天气是个“大家族”,危害不小

除了龙卷风,强对流天气还是个“大家族”。强对流天气是指突然发生在局地、天气剧烈、生命史短,但破坏力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家族”里有短时强降水,具体指小时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毫米;雷雨大风,指出现雷、雨天气时,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的天气现象;雷暴,指伴有雷雨和闪电的局地对流天气,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龙卷风,指强烈且小范围的空气旋涡,风力可达12级以上;还有冰雹等成员。

严重的对流天气通常是突然、剧烈且具有破坏性的,被列为次于热带气旋、地震、洪涝之后的第四位具有杀伤性的灾害性天气,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等灾害,严重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房屋损毁等灾害。

龙卷风结构

龙卷风是一种少见的局地性、小尺度、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是在强烈的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由空气对流运动造成的、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

龙卷风的结构包括作为主体部分的漏斗云和维持其存在的对流系统,通常为雷暴所带来的积雨云。

漏斗云:从积雨云中伸下的猛烈旋转的漏斗状云楼。它有时稍伸即隐,有时悬挂空中或触及地面。龙卷风漏斗云的轴一般垂直于地面,在发展的后期,当上下层风速相差较大时,可成倾斜状或弯曲状。其下部直径最小的只有几米,一般为数百米,最大可达千米以上,上部直径一般为数千米,最大可达10公里。漏斗云内的中心气压很低,带来很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和风速。漏斗云可能不会直接抵达下垫面,但若其接近地面,可能将水、尘土、泥沙挟卷而起,形成“龙嘴”。

母云:产生龙卷的积雨云被称为母云(base cloud)。母云决定了龙卷风的移速和移向。母云的移速通常为每小时40至50公里,最快可达90至100公里,移动路径多呈直线,一般为数公里,个别可达数十公里。母云的出现与锋面气旋、登陆后的热带气旋、雷暴等有关。龙卷风的母云通常是对流云系,例如雷暴塔状积云的一部分,表现为持续旋转的云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