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预警信号

2020/7/8 16:02:48
万年历日历:预警信号知识
预警信号知识
强降雨预警信号颜色等级

面对强降雨天气,大家要及时关注预警,注意接收相关部门发布的暴雨和积水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护。有些朋友不清楚强降雨预警信号颜色等级是什么?强降雨天气预警信号颜色分级是什么?今天小编带你见识见识,每天每个人都要进步一点点哦。

强降雨预警信号颜色等级

预警信号颜色等级共分为四个等级,颜色有蓝、黄、橙、红,等级依次递增。蓝色预警标准是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达到50毫米以上,降雨可能持续。黄色预警标准是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达到50毫米以上,降雨可能持续。橙色预警标准是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达到50毫米以上,降雨可能持续。红色预警标准是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达到100毫米以上,降雨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下停课、停业,蓝色预警下应避开积水路段

不同的预警信号,气象部门所提出的防御指南也不尽相同。

各种预警级别信号颜色含义

台风预警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高温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寒潮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表示。

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大风(除台风、雷雨大风外)预警分四级,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沙尘暴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雪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级为可能性很小;

2级为可能性较小;

3级为可能性较大;

4级为可能性大;

5级为可能性很大。

强降雨天气注意事项

步行篇

1、不要光脚蹚水

洪涝最常见的风险就是饮用水设施和死水的污染,会存在化学危害并造成伤害,所以尽量避免光脚蹚水,防止患上一些疾病。另外,也要及时做好消毒清洁工作,以防细菌滋生。

2、避开漩涡喷泉

我们走在路上的时候,如果看到水面形成漩涡,一定要绕着走,因为那可能代表着下水道井盖是打开的。

3、用工具探路

积水路段,因为无法看到路面情况,所以可以用工具在走下一步之前,先插入水中探探路。比如木棍、长伞等等。

4、结伴同行

在暴雨这种极端天气下,很容易形成洪涝,一个不小心跌倒很可能就被冲走了,所以尽量结伴同行。

开车篇

1、启动前检查好

暴雨天如需开车,在启动车子之前,先检查车辆情况,保证车辆各方面状况都ok,再进行启动,防止出现意外。

2、尽量走大路

选择一些比较开阔、平坦的路走,因为这样的路往往排水能力更好一些,而且人多,如果发生意外情况,不至于找不到人帮忙。

3、保证视线

雨天行车必要时要开防雾灯,能够让自己的目标更明显。另外,如果雨特别大时,可以停在路边等一等,等到能看清路,再继续开车。

4、积水路段,放慢速度

过积水路段的时候,速度要尽量慢,防止速度过快导致空气滤清器进水,进而熄火。

5、轮胎下陷切忌加油

如果发生轮胎下陷的情况,不要猛踩油门,应找他人帮忙,将车驶出塌陷处。

躲雨篇

1、远离广告牌

雨天,尤其是这样的暴雨,我们躲雨时要远离广告牌这种可能会掉落的东西,防止被砸伤。

2、远离一切带电的

尽量远离电线杆、变电箱这些带电的东西,防止因为漏电而触电。

3、远离树木

这个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常识,下雨天不要在树下躲雨,因为有雷电的时候,在树下更容易被电到。


雷电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什么表示

导语:在强对流天气频繁的时节,我们一定要了解相关天气的预警信号,在气象台发布之后,以便及时做好防范措施。其中,强对流天气中雷电有三个预警信号。那么,雷电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什么表示呢?到底雷电预警信号是什么颜色?下面为您介绍。

雷电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什么表示

雷电预警信号

雷电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具体标准如下:

雷电黄色预警

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工作;

2、密切关注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雷电橙色预警

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雷应急措施;

2、人员应当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

3、户外人员应当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

4、切断危险电源,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

5、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不要把农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雷电预警

雷电红色预警

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应急抢险工作;

2、人员应当尽量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并关好门窗;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和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尽量不要使用无防雷装置或者防雷装置不完备的电视、电话等电器;

5、密切注意雷电预警信息的发布 。

注意!这5个动作最要命

雷电

1、 收晾晒在铁丝上的衣物

一下雨大家都急着收衣服,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晾衣服的铁丝也是导电体,一旦打雷,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 大树下避雨

大树容易引雷,当电流特别大时,一旦雷电击伤大树,躲雨的人也会跟着遭殃。

3、 使用手机

应尽量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机。

4、 用花洒冲凉

有雷电时,冲凉用的花洒也会成为一个“杀手”。现在家装的太阳能热水器一般都装在屋顶,往往超过建筑物上原有的防雷装置高度,使其完全暴露在雷电直击的范围内。一旦雷电袭击,这些“出头”的热水器将首当其冲地“挨打”,不仅室外的热水器会遭损坏,电流更会通过花洒和其他水管、电线等引入室内。

5、 骑自行车或骑摩托车

雷雨天,不仅人体本身是导体,室外行驶的摩托车和自行车也是导体。

这2个动作最安全

1、 关闭门窗

夏天天气炎热,每当下雨打雷许多人图凉快打开窗户。其实门窗也是导体,由于没有接地,喜欢游移的球形雷最擅长进入室内,有时避雷针也拿它没办法。

2、 躲进汽车

打雷时汽车是避雷最好的地方之一,汽车的外部虽是金属导体,但它却能把雷电流引入地下,所以车内是安全的,但要注意,千万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安全预警信号分为几个等级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类预警信号,比如说我们常见的台风预警信号、暴雨预警信号、高温预警信号,其中这些预警信号又是以不同的颜色来区分等级大小的。那么安全预警信号分为几个等级?预警级别颜色有哪几个?掌握这些生活常识很重要,要做好范防患于未然。

安全预警信号分为几个等级

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预警级别颜色有哪几个

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红色预警信号是指气象部门等相关部门针对台风、暴雨、高温、干旱、大雾、寒潮、安全等灾害或潜在危险所发出的预报。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雪红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寒潮红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6°C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C,陆地平均风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6°C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C,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大风红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13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2级以上,或者阵风13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高温红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

雷电红色预警信号: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雷雨大风红色预警信号:2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2以上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霜冻橙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零下5°C以下,对农业将产生严重影响,或者已经降到零下5°C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严重影响,并将持续。

大雾红色预警信号: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道路结冰红色预警信号:当路表温度小于0℃,出现降水,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冰雹红色预警信号:2小时内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天气的可能性极大,并可能造成重雹灾。

干旱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霾红色预警信号:未来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1)能见度小于1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2)能见度小于1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PM2.5浓度大于250微克立方米且小等于500微克立方米。(3)能见度小于5000米,PM2.5浓度大于500微克立方米。

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信号:极高火险,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为五级,林内可燃物极易燃烧,森林火灾极易发生,火势蔓延速度极快。


强对流天气有哪些预警信号

大家都知道,强对流天气具有突发性、生命史短、天气剧烈、破坏力强等特点。强对流天气是有预警信号的,那么,大家知道强对流天气有哪些预警信号?强对流天气是有什么预警信号?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内容,供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强对流天气有哪些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Ⅲ、Ⅱ、Ⅰ级),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同时以中英文标识,与国家的所有应急处置等级和颜色保持一致。

防御指南:

1、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短时暴雨、防雷、防大风准备工作,气象部门做好人工防雹作业准备;

2、户外行人和工作人员减少户外活动,注意远离棚架广告牌等搭建物;

3、驱赶家禽、牲畜进入有顶蓬的场所,关好门窗加固棚舍;

4、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回港规避或者绕道航行等积极应对措施,工地注意遮盖建筑物资,妥善安置易受暴雨、风雹影响的室外物品;

5、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和对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准备。

什么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是指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的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这种天气的水平尺度一般小于200公里,有的仅为几公里。

相对于弱对流而言,强对流是受静态不稳定性浮力驱动发生的大气、强烈垂直运动。通常由近地表层大气增温或气流辐合抬升而引发,并受到浮力影响而加速上升。

强对流天气,大体上可以归为六类:飑线、龙卷风、冰雹、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雷暴。它有三个特点:一是持续时间短,仅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二是局地性强。影响范围一般在几公里至几十公里。抛线的水平尺度要大一些,能达到几百公里。三是要素变化强。在短时间内会突然出现风力增大、降水增强、气温变化明显等情况。

强对流天气有何特点

1、强对气流天气通常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2、其生命史短暂并带有明显突发性,约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3、天气剧烈,破坏力强,强对流天气来临时,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鸣、风大雨急等恶劣天气,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世界上把它列为仅次于热带的气旋、地震、洪涝之后第四位具有杀伤性的灾害性天气。

强对流天气的防范

强对流天气具有较强的局地性、突发性、短时性,致灾性强,近年来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强对流天气频发,强度有增强趋势,突破历史极值的记录屡现。因此公众首先要增强防范强对流天气的风险意识,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注意储备和积累防范强对流天气的知识和措施;其次是提高应对灾害性天气的标准,做细做强各项防范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性天气带来的损失和风险。同时要增强随时关注预报的意识,随着气象监测手段和预报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及预报预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公众应通过各种媒介,第一时间关注气象部门短时临近时段的预报预警尤其是雷电、雷暴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天气预警信号,及时调整生活、生产活动计划,提前做好防护准备工作。


台风预警信号有哪几级

台风登陆的时候,风向一般是由北向南。不过台风的风向是时常改变的,这往往是意想不到的。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台风预警信号有哪几级?台风预警信号分为多少级?接下去给大家分享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灵活运用,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台风预警信号有哪几级

台风预警信号有4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具体如下: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表示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表示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表示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表示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台风预警信号应对办法:

防止和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各地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做好防汛抗旱“两手抓”的思想准备,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防台风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各级 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管理,严格执行水库运行调度制度。根据水库蓄水量与常年相比偏少的情况,各地在确保水库度汛安全的前提下,要尽量多蓄水,为下一阶段防旱抗旱工作做好水源储备。

高度重视台风暴雨引发的山洪、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做好防御暴雨引发的山洪、 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工作。各地按照防灾减灾四级预案的要求,落实各项措施,注重做好台风暴雨引起内涝、水浸街的防范工作,对低洼地带的群众,做好转移的准备工作,以防台风暴雨次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加强值班,密切注意“帕布”动向,及时做好有关信息的上传下达。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的沟通,通过电视、广播电台和手机短信等方式把防台风的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村镇、社区。

台风名称由来

有研究认为,在古代,人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台风”这一名称,作为寒潮大风或非台风性大风的统称。

typhoon在英语中指发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热带暴风。若追溯其语源,也许很少有单词能像typhoon一样表明汉语、阿拉伯语、东印度语和希腊语的多国语言背景。希腊单词typhoon既是风神的姓名又是意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被借入到阿拉伯语(就像在中世纪时许多希腊语单词进入阿拉伯语一样,那时,阿拉伯人的学问保存了古典的风格,同时在把它传向欧洲时又有所扩充)。Tufan,希腊语的阿拉伯语形式,传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语言,11世纪时讲阿拉伯语的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来。这样,阿拉伯语单词的衍生,从印度语言进入英语(最早记载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和 tufan的形式出现于英语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风暴。在中国,给了热带风暴的另一个单词-台风。汉语单词的广东语形式toi fung同我们的阿拉伯语借用词相近,最早以tuffoon的形式于1699年载入英语,各种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变成了typhoon。

台风和飓风都是一种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而已。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称作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如果在南半球,就叫作旋风。随着发生地点、时间和叫法不同。

在西北太平洋(日界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比如在东亚、东南亚一带就称为“台风”。

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台风在欧洲、北美一带称“飓风”。

在孟加拉湾地区被称作“气旋性风暴”。


暴雨天气的预警信号有哪些

暴雨会给人类带来很多灾难,不仅会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可能会危害人类的生命,所以会气象部门会发布相关预警。那么,大家知道暴雨天气的预警信号有哪些?暴雨天气预警信号是什么?以下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暴雨天气的预警信号有哪些

预警信号有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这4个标准。具体如下,

暴雨蓝色预警

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暴雨黄色预警

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

2、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

3、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暴雨橙色预警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

2、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3、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4、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暴雨红色预警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

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中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台湾岛上有一个地方,降水量台湾之冠,它可以说是中国年降水量最多的,有人给它起了个名称,叫做“暴雨中心”。听着就有点怕,下雨又多又大的地方你也许不想呆吧,但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还是去见识下这个地方吧,免得你到时去了台湾也不知道。

台湾新北市平溪区东势村有个地方叫做火烧寮,位于基隆、台北、宜兰三县市交界,火烧寮位于台湾山脉东北端海拔420米的山坡上,这个地名有点意思,俗话说水火不相容,它就跟水沾上关系了。火烧寮是中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它曾经降水量最高达8409毫米,这一历史纪录到现在还没能打破。

火烧寮这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据说,乾隆年间有一帮人来此地开垦种地,他们当时用茅草搭建房舍,有一次煮饭意外造成火灾,将全村烧为灰烬,后来有人就为这里取名为“火烧寮”。又有一说法是这里原住民被外来人赶跑了,外来人就在这定居下来,原住民怨恨外来人占了他们的土地,后来放火烧了这些人的房子。

火烧寮年均降水日数达200多天,全年大部分时间是在下雨,从11月到次年3月,火烧寮的冬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一半。火烧寮的历史最高降水量达8409毫米,1906至1944年38年资料统计,火烧寮平均降水量为6557毫米,现在虽然没有这么高了,但是也超过3000毫米,这降水量还是很大的,长期保持中国年平均降雨量的最高纪录。

我国很多沿海地区,降水量也不过1000多毫米,台湾的降水量也是2000多毫米,火烧寮明显超出太多了,是什么原因让这里的降水量这么大呢?这其实是受位置、地形、冬夏季风和台风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的。

火烧寮所处的山坡面向海面,西南方海拔较高,夏秋季节自东南海上吹来的湿热夏季风登陆时被地形抬升作用造成丰沛的降水,冬季时受到东北季风的影响,挟带大量水汽南下,气流到达火烧寮时,在此处受到地形拦截抬升便形成了大量的降水,瞬间降雨量惊人,从而成为中国的“雨极”。

火烧寮经常下雨,这里的雨水一部分流入水库,成为城市居民用水,一部分流入基隆河,流到大海中。在这样的地方生活是很不方便,好在,在这里居住的人不多,大约有十多户人家,他们早习惯了一年有200天下雨的气候,除了这些居民外,由于火烧寮不是什么景区,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所以来这里的游客比较少,一般来的是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