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们知道,冰川的存在是自然环境所致,它的融化时有一定规律的,而不是突然或者快速融化。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的速度是愈发的快了,这显然是会造成生态环境失衡的。那么,具体冰川融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灾害呢?到底冰川融化的后果是什么?一起来了解。
冰川融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灾害 冰川融化的后果是什么
冰川融化危害
1、导致海平面上升
科学家认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冰盖和山地冰川的融化,是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10-25厘米的原因之一。如今,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数值正在不断增加着。如果南极冰盖发生崩解,会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近6米。如果南北极两大冰盖全部融化,其结果会使海平面上升近70米。
冰川消融引起海平面上升,将淹没沿岸大片地区,使得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居民不得安宁,他们可占了世界的一半人口。所有的沿海地区都将变成汪洋大海,美国纽约只能剩下联合国大厦和几座摩天大楼的楼顶,法国巴黎也许只能看到埃菲尔铁塔的塔顶,而荷兰、英国等几十个低洼国家将不复存在。
2、全球气候改变明显
冰川,特别是极地大范围冰盖能大量反射太阳光,从而有助于人类居住的地球保持温度不至于升高。然而,当冰川融化后暴露的陆地和水面就会吸收太阳热量,从而导致冰体融化更多,由此连锁反应势必加速地面增温过程,有助于气候变暖。而北极地区冰体过度融化后较冷冰水却会对欧洲部分地区和美国东部地区产生冷却效应,冰水流入北大西洋,又可能会使那里的大洋环流模式遭到破坏,反过来又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 造成冬季严寒,暴风雪成灾,夏季高温不退,暴雨、飓风、洪水泛滥。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3、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冰川消融使一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被破坏,也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有报道说,与冰盖变化有关的北极熊难以寻食而体重下降;南极的企鹅和海豹也因海冰减少和气温上升而改变了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几百年至几万年前埋藏于冰盖中的微生物因冰川消融而暴露出来,它的扩散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一座消失的冰川:
冰川融化
去年,冰岛为其因气候变化而失去的第一座冰川举行了葬礼。
在诗歌、沉默时刻和关于迫切需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演讲中,冰岛官员、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和其他与会者对位于冰岛中西部的奥乔库尔冰川说了再见。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地球观测站的卫星图像,1986年,这个冰川看起来像一块白色的硬块,冰岛地质学家奥杜尔西格尔松说,它曾经延伸6平方英里(约15平方公里)。
1901年的一张地质图显示,当时的奥乔卡尔冰川的面积约为15平方英里(约38平方公里)。
但根据美国宇航局于今年8月1日拍摄的一张图片显示,当时,它只剩下一小块白冰残留。
在整个20世纪,奥乔库尔冰川都在持续融化,大约十年前,西格尔松宣布奥乔库尔“已死亡”。2014年,它不再满足被归类为冰川的标准。
西格尔松说,虽然这是冰岛第一个消失的冰川,但它绝不是最后一个。悲观地估计,该国所有的冰层都将在200年内消失。
哥本哈根大学的米尼克罗辛教授说:“毫无疑问,北极地区的气候正在发生显著而迅速的变化。”他补充道:“那里的气候变化已经从对未来的理论预测变成了日常生活的现实。”
冰川消退指由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等因素,冰川的面积和体积都出现明显的减少,有些甚至消失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低和中纬度的地方尤其显著。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全球大约1/4以上冰川将消失。亟需世人采取措施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来保护冰川。
相关知识了解:
什么是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导致温室效应的物质有哪些
冰川消融白色警钟敲响的原因 冰川消融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阿拉斯加冰川倒塌是什么原因 什么导致阿拉斯加冰川倒塌
阿拉斯加冰川在哪里 阿拉斯加看冰川有哪些地方
可以采用隔水加热,外锅加水,内锅放巧克力,加热融化,外锅的水不要煮沸,还可以采用调温锅熔化,巧克力切碎后,放入调温锅里融化,保持密封干燥即可,最后还可以使用微波炉加热融化,巧克力切碎之后,放入微波炉加热。
巧克力融化方法
方法一
将巧克力切碎,然后放入调温锅里熔化,也可置于保温锅里隔夜,保持密封干燥,否则巧克力会硬化。
方法二
巧克力切碎,外锅加水,将巧克力碎放入内锅中加热,外锅的水不可煮沸,外锅的水温最好不要超过60℃,避免产生水蒸气,让巧克力受潮。
方法三
少量的巧克力融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微波炉融化,先将巧克力切碎,越碎越好,然后放入微波炉里面,加热一段时间,停止一会儿,搅拌一下,注意温度的控制,不能超过50℃。
讯 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长期的遥感及地面观测显示:过去约30年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由5.3万平方公里缩减至4.5万平方公里,退缩了15%。我国有46000多条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一些研究人员预测,青藏高原上绝大部分的冰川和永冻层不久就将消失殆尽,这将影响亚洲各地的淡水供应。“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多条大河的源头,向亚洲近20亿人供应着淡水。但受气候变化影响,这里的冰川迅速消退,草原面积不断减小,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加,区域降水反常,几条大河的水位不断下降,永冻层也在持续融化。
最新的《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于去年11月份发布,报告显示: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的突出特征是变暖和变湿。过去五十年,西藏高原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32摄氏度,增幅约为全球同期平均升温幅度的两倍。随着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强,冰川整体退后,但西藏高原生态系统总体趋好,生态环境仍然得到了较好保护。
冬天雪下得比较大的时候,是很容易积雪的。有些朋友发现,路上的积雪是很容易融化的,但是桥上的雪是不容易化的。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桥上的雪不容易化?为何桥上的雪不易融化?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好好看看。
为什么桥上的雪不容易化
因为桥离开地面,地气的热量不能很好的传导到桥上,而空气中温度较低的话就不能让桥的温度很快到0度上,所以桥上的雪融化慢,当桥面被雪覆盖的时候,路面是什么材质已经不重要了。
覆盖在陆地和海冰表面的雪层。亦称雪被或雪盖。它是寒区或寒冷季节特有的自然景观,与冰川、冻土、海冰等构成了地球的冷圈。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某地地表1/2的面积被雪覆盖时,记为积雪日。
积雪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任何时间和空间尺度的气候变化都伴随着不同规模的积雪波动。大气中 CO?和其他具有温室效应的微量气体不断增加,导致气候变暖,积雪面积减少,引起永久积雪边缘带的消融和海平面上升。
反之,则积雪面积扩大,甚至导致冰川推进或扩展。季节积雪的年际波动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有关,是全球海气关系异常和火山喷发导致温度变化的结果。
按积雪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终年不消的永久积雪和冬季形成、夏季消失的季节积雪。季节积雪又分为稳定积雪(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上)和不稳定积雪(持续时间不足2个月)。
滑雪场是如何保证雪不化的
一方面滑雪场在营运的时候室内温度一般较低,通常在温度在零下,低温环境能防止雪融化,同时雪场会进行不定时的补雪,所以在视觉上滑雪场的雪一直没有化过。
另外一方面室内滑雪场的雪经压雪车碾压后,变得十分密实,吸热能力低,能有效地放防止雪的融化。
注意事项:
初到雪场时应先滑雪场的大概情况,要仔细了解一下雪道的高度、坡度、长度、宽度及周边的情况,根据滑雪水平来选择相应的滑道。熟悉地图一雪场设施的分布位置,出事获救情况,并严格遵守滑雪场的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注意索道开放时间,在无人看守时切勿乘坐。
不要单独一人外出滑雪,出事后既无人知晓,又无人救援,不要擅自滑出滑雪场界线,那样你不会遇到滑雪场的工作人员,也不会得到救援。
滑雪场上的雪,到底有多厚?
我们都知道,大的雪量是保证滑雪场运营的关键。一般来说,滑雪场造30公分以上的雪就可以开始正常营业了。
但不同地区,雪道厚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在冬季温度常年在零下十几度甚至更低的地区,滑雪场的雪道不需要太厚,因为这些地方在铺好雪道后,雪不容易融化。而在北方偏南的地方,冬季的温度会高一些,这些地方的滑雪场铺的雪就要厚一些,太薄的话等温度上升时雪会融化,就会影响滑雪游客的体验,也影响正常的营业。
当然,有的滑雪场也会把雪铺很厚,造雪机造雪厚度能达到两米左右,这样不仅延长了滑雪场的补雪周期,还可以让游客更加喜欢滑雪场,增加了游客的滑雪乐趣和体验度。
事实上,无论滑雪场的雪道铺了多厚,在雪道铺好之后,补雪工作都是滑雪场正常经营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正是因为滑雪场总在及时的补雪,才让我们在视觉上认为滑雪场的雪一直没有融化过。
自然雪、人造雪,是一回事吗?
故事得从头说起,要知道,一条雪道的建设并不容易。
实际上,大部分滑雪场上的雪都是用造雪机造出来的,一是因为大部分地区没有那么大的降雪量,二是因为人工雪与天然雪有一些差别,也正是这些差别,让滑雪场的雪更不容易融化。
一般来说,天然雪质地柔软,密度较小,很轻,存放周期短,遇上高温和阳光就更不用说了。且天然雪很难保持洁白,含水量也高,很容易打湿衣服。
而人造雪是高压水和空气经过机器“搅拌”喷出,呈结晶体状,质感比较硬,也比较耐化,不太怕太阳晒。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人造雪的耐化程度是天然雪的五六倍。
当然,造雪也是有要求的,虽然说,当室外气温达到-1℃,就可以造雪了,但想要造质量好的雪条件则很苛刻,要在室外温度达到-10℃,空气湿度低于70% 才可以,如果雾很大,造雪机喷出来的雪,也有可能会变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