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今天(16日)早晨4时33分四川泸县发生6.0级地震,此次地震已经造成伤亡。据人民日报消息,地震已经造成3人死亡60人受伤,目前,相关救援人员已经赶赴现场进行救援。下面我们一起来直击四川泸县地震救援现场,看看四川泸县地震救援画面图集。
直击四川泸县地震救援现场图 四川泸县地震救援画面图集
直击四川泸县地震救援现场图1
直击四川泸县地震救援现场图2
直击四川泸县地震救援现场图3
直击四川泸县地震救援现场图4
直击四川泸县地震救援现场图5
相关救援情况:
据红星新闻消息,截至9月16日8时30分,四川泸县“916”地震已造成死亡3人,重伤3人,轻伤57人,转移6904人,县城紧急避难场所(含玉街)安置10281人。
据报道,泸县已经出动20个镇(街道)常备应急队伍共3862人,省、市、县派出专业救援力量7支,共220人赶到现场进行救援。
另据报道,受四川省泸州市泸县6.0级地震影响,为确保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和铁路运输安全,铁路部门正在按照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全面检查西成高铁、成贵铁路、渝贵铁路、兰渝铁路、郑渝高铁、沪蓉铁路、成渝高铁、绵泸高铁、成灌铁路、成雅铁路、内六铁路等线路受影响区段的设备。9月16日11时前以上线路始发的动车全部停运,持有停运动车车票的旅客可在30天内到任一车站办理全款退票手续。
地震专题:今天地震最新消息
很多人在发生地震的时候会束手无策,所以平常多学习防震减灾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未雨绸缪。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讲讲,地震危害程度是多少?地震的危害性有多大?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出来了一些需要的信息,希望大家从中学习借鉴有用的知识。
地震危害程度
地震危害程度是当地震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级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自然界中人类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地面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沿海地区的破坏等,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还会连锁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193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仅1万幢,而地震引起的火灾却烧毁了70万幢房屋。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水灾,由水坝决u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或污染所引起等。
地震发生如何自救
一、地震发生时我们在室内,应如何自救和逃生?
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在室内,来不及前往室外,就应该选择相对安全的位置避震。
如果在家里,可以选择躲到卧室床底下、卫生间或者其他坚固的家具下方;如果是在学校或办公室,可以躲到课桌或办公桌下。在躲避的时候,可用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的吸入。
如果地震时我们在高层建筑内(十几层或者几十层高的建筑物),来不及下楼,就要采取下列措施:
第一,打开房门,便于地震后逃生,也方便接受救援;
第二,关闭电源开关和燃气阀门,避免因地震导致的次生灾害,从而减少救援难度;
第三,不要乘坐电梯逃生,也不要跳楼逃生,等待强震过后再迅速有序撤离。
二、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在户外,应该怎么做?
如果在户外时发生地震,我们应该第一时间就近躲避,不要随意走动。
如果我们在比较空旷的地方,就蹲在安全的地方,不要随意走动;如果我们在山下,就注意避开山边地带,因为地震后有可能发生滑坡和泥石流;如果在地震后遇到滑坡和泥石流,那就要想向垂直于滚石的运动方向快速逃离。
三、如果地震后我们被困在废墟中,应该如何逃生?
如果地震后我们被困在废墟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生存条件。争取尽快找到食物和水,节约使用;同时减少活动,保存体力;如果有受伤,要想办法进行包扎。
其次,应该争取与外界取得联系。可以仔细听听周围的声音,辨别是否有人。听到人声时,可以通过敲打铁管、墙壁等物体发出声音,作为求救信号。但注意不要长时间大声呼救,因为这样很容易消耗体力。
其次,在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自己寻找通道。如可以向有光、通风的位置移动,清除一些简单的障碍物来开辟通道。但需要注意,如果开辟通道过于困难(比如耗时长、费力大、不安全等),应该停止开辟,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发生地震的时候,大家要冷静地行动,根据自身的位置,第一时间做好正确的保护工作。云南常常会发生地震,那么,大家知道云南为什么地震频繁?云南为什么经常发生地震?想了解清楚的朋友们一定要收好以下这份指南了,争当做个无所不知的文化人。
云南为什么地震频繁
因为云南是属于亚洲板块交界处,地壳非常不稳定,所以会地震频繁。云南是属于太平洋的地带,处于印度洋碰撞带东侧,导致我们国家地震较多,灾难特别频繁,也是属于我们很严重的省份之一。云南这些年承受了很多压力,平均地震均衡量已经达到了20% 。
云南位于青藏高原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作为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辐射范围包括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这些省份处于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附近,地壳运动极为频繁。云南省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位置,处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乃是我国地震多发区之一。
云南省内分布七大地震带
地震学上,将历史上发生过6—7级以上地震的地区叫做地震带(区)。按照这个划分,云南省主要分为7个地震带,包括小江地震带,中甸—南涧地震带,大关—马边地震带,澜沧—耿马地震带,泸水—腾冲地震带,普洱—宁洱地震带,通海—石屏地震带。其中地震活动最频繁,历史上强震发生次数最多的是小江地震带。小江地震带北起巧家连接东川、寻甸、嵩明向南直到个旧一带,南北长500公里,东西宽70—80公里。
历史上曾发生6—6.9级地震10次,7级以上强震4次,最大的为1833年发生的嵩明杨林8级地震,这也是云南省历史上发生过的最强地震。这次地震造成嵩明、河阳(今澄江)、宜良等十州县严重受灾,死亡6707人,受灾人口达153385人。
云南历史上的地震有哪些
云南永胜
1515年6月27日(明正德十年五月壬辰)
云南永胜西北(36.7°N,100.7°E)
震级M=7(震中烈度Ⅹ,大地震)
《正德实录》记载:云南地震,逾月不止,或日至二、三十震,黑气如雾,地裂水涌,坏城垣、官廨、民居,不可胜计。死者数千人,伤者倍之。
即,云南地震,过了一个月还不停止,每天都有了二、三十震次,黑气如大雾,地裂水喷涌而出,毁坏了城墙、官署、民宅,多得不可胜数。死了的有数千人,受伤的人更是加倍。
云南曲溪
1588年8月9日(明万历十六年闰六月十八日)
云南建水县曲溪(24.0°N,102.8°E)
震级M≥7(震中烈度≥Ⅸ,大地震)
《滇志》:闰六月十八日,临安通海、曲江同日地震,有声如雷,山木摧裂,河水噎流,通海倾城垣,仆公署、民居,压者甚众,曲江尤甚。
即,闰六月十八日,临安(今建水)通海、曲江同一天发生地震,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山上的树木被摧裂,河水堵塞,通海围城倒塌,我公署、民居,被压死的人很多,曲江损失损伤更厉害。
云南弥渡南
1652年7月13日(清顺治九年六月初八)
云南弥渡县南(25.5°N,100.6°E)
震级M=7(震中烈度≥Ⅸ,大地震)
清康熙《云南通志》:蒙化地大震,地中若万马奔驰,尘雾障天。夜复大雨,雷电交作,民舍尽塌,压死三千余人。地裂涌出黑水,鳅鳝结聚,不知何来。震时河水俱乾,年余乃止。
即,蒙化地区发生大地震,地面上犹如万马奔驰,灰尘大雾遮住了天空。晚上又下大雨,雷电交加,百姓的房屋全部倒塌,压死了三千多人。地裂涌出黑水,泥鳅黄鳝都聚到了一起,不知道是哪里来。震时河的水都干,一年多才停止。
云南华宁
1789年6月7日(清乾隆五十四年五月十四日)
云南华宁县(31.0°N,102.9°E)
震级M=7(震中烈度Ⅸ+,大地震)
《临安府志》:五月与通海同时地震,坏屋舍,伤人畜,矣渎村倾入湖中。
即,五月,华宁与通海(通海又地震了)同时发生地震,毁坏房屋,伤到人畜,震惊,渎村都震进了湖中。不知是不是进了抚仙湖。
地震的类型有许多种类,按照地震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人工地震、火山地震、构造地震、诱发地震等等。今天小编打算和小伙伴来聊聊:2.9级地震有多大威力?2.9级地震有多大破坏力?接下去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内容,供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2.9级地震有多大威力
2.9级地震是指一般在夜深人静静悄悄的有震感,但是晃的挺轻微的。
地震级别最高是几级
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9级地震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
1、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
2、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倍。
3、比如说,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4、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5、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
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有一样。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
烈度 感知或破坏程度 烈度 感知破坏程度
1度 无感 2度 室内个别静止中人有感觉
3度 室内少数静止中人有感觉门窗轻微作响 悬挂物微动
4度 室内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门、窗作响 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5度 室内普遍、室外多数人有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细裂缝;有檐瓦掉落,个别屋顶烟囱掉砖;不稳定器物摇动或翻倒
6度 多数人站立不稳, 少数人惊逃户外;墙体出现裂缝,檐瓦掉落,少数屋顶烟囱裂缝;掉落河岸和松软土上出现裂缝, 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水;有的独立砖烟囱轻度裂缝
7度 大多数人惊逃户外, 骑自行车的人有感觉, 行驶中的汽车驾乘人员有感觉 轻度破坏;房屋局部破坏,开裂, 小修或不需要修理可继续使用 河岸出现塌方; 饱和砂层常见喷砂冒水, 松软土地上裂缝较多; 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中等破
8度 多数人摇晃颠簸,行走困难。房屋中等破坏, 需要修复才能使用;干硬土上亦出现裂缝,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严重破坏; 树梢折断;房屋破坏导致人畜伤亡
9度 行动的人摔倒,建筑结重破坏,局部倒塌,修复困难;干硬土上出现许多地方有裂缝; 基岩可能出现裂缝、错动; 滑坡塌方常见; 独立砖烟囱许多倒塌
10度 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摔离原地;大多数倒塌 山崩和地震断裂出现; 基岩上拱桥破坏; 大多数独立砖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毁
11度 普遍倒塌地震断裂延续很长;大量山崩滑坡
12度 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
地震时应该注意什么
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3.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4.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条件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5.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讯,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四川地震最新消息今天(18日):13时20分自贡市荣县发生3.2级,震源深度9千米。有表少网友表示感受到了震感。四川本周已经发生了多次地震,尤其16日凌晨泸州泸县发生的6地震最为严重,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损失。
四川地震最新消息今天:自贡市荣县发生3.2级
四川自贡3.2级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9月18日13时20分在四川自贡市荣县(北纬29.48度,东经104.52度)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
网友反映:
珍妮弗是川崽:川轻化大一新生表示感受到了
深情到敷衍需要多久丶:成都都感觉到了
plsmyy:最近总是地震啊
一个有灵魂的丑八怪:四川真的好多地震,四川人太难了
曹荣杰uni:这位置地震好多次了,都是在采页岩气哪里
四川为什么地震这么多?
地震
四川之所以是地震的高发区,原因和他的地理位置结构有关,我们知道,地球拥有六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在板块的交界处便是地球的频发带,而我国很多地区位于板块的交界区,一共有五个地震区和23个地震带,四川就位于南北地震带中,其地理位置恰巧在青藏高原东部。
简单而言,四川地震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所造成的,由于印度洋板块不断向亚欧板块俯冲,使得青藏高原隆起,于是在板块挤压应力达到最大时候,就在四川薄弱的断裂带发生地震,所以四川地理位置造成了地震的高发区。
地震的成因:
地震
地壳运动是自地壳形成以来地壳物质所受到的地球重心的持续作用。所谓的板块漂移,地幔热对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洋底扩张等解说都是不符合地球起源和演变的历史的规则的。2019年,已有足够的理由表明,自地壳形成以来,地壳的运行方向受北半球重心作用发生了明显的规律性变化。首先地壳是向着北极方向运动,然后逐步南移,至现代南移至赤道。赤道以南理论上不会成为地壳的运行方向。地壳运动幅度和强度在时空上也有很大差别,通常越向北越接近现代越小;越向南越远离现代越大。针对地壳的历史活动规律和地球的演变进程,几乎可以断言:现代地壳在水平方向的运行强度和幅度已经介入微弱期,对地壳的整体 坚固和塑性不会构成太大威胁。但是,现代地壳在升降方向上的运动却显露地相当剧烈,这种剧烈最明显表象是频繁发生高级别地震。
根据地球唯一的起源方式和相应的演变模式推测,现代地壳运动所依赖的能量与水平运动所产生的能量几乎没有必然联系。现代地壳升降运动是地壳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分异运动产生的能量对地壳的作用。在宇宙中,任何物质都有向着重心方向运动的被动,任何物质都不可能停留在一个不变的空间位置上。但是,许多物质在经历时空演变是由于同时经历了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变化,往往演变,分离成别的或多种物质。其中,一些物质由于能量级别降低或被分割,丧失了重心方向运动的能量,转而反向重心方向运动。现代地震几乎都是这些反向地球重心方向运动的物质蕴积的应力造成的。
反向地球重心方向运动的物质是引发现代地震灾难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现代地球为圈层结构,较重的物质分布在地球深层;较轻的物质分布在地球的浅层。这种规律在地核和地幔的深层尤为精确;但是,在上地幔和地壳之间却显示了明显的不规则。地壳是地球吸收捕获外来物质最直接的固体层面。这些外来物质种类繁多,重量级别不等,在重力分异运动尚不十分明确的地壳表层,往往混杂在一起向地球深层运动,或被新的物质掩埋。在地壳某些区域由于混杂的重量级物质越来越多,所受到的地心引力就越来越强;同时,所遭受的浮力也相应加强。通常,这些区域是引发现代地震的高危区。紧挨地壳底层为软流层,以软流层的压力和温度几乎可以改变所有来至地壳底层物质的物态,并使一些物质改变结构和性质。这些物质当中,较重的继续向着地球深层运动,较轻的反向地心运动。反向地心运动的物质,一部分是可以通过波动和粒子的形式透出地层,比如:来至地核的磁粒子和内式磁粒子的物质;但大部分却被拦截围压在下地壳和上地幔之间。
地震专题:今天地震最新消息
根据地震的成因,地震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有些朋友不清楚塌陷地震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就来讲讲,塌陷地震是什么意思?塌陷地震的含义是什么?今天就来给大家强行分析一波,希望大家看完就懂了。
塌陷地震是什么意思
塌陷地震的意思是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发生崩塌而引起的地震,其特点是规模小、次数少,一般存在于岩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以及大规模开采的矿区。
塌陷地震也叫矿震,是采矿诱发的矿井地震,是矿井的一大自然灾害,单就中国的采矿诱发地震而言,1933年最早发生于抚顺胜利煤矿。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我国古代对地震这一特殊灾害,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地下有一大鳖鱼,驮着大地,时间久了就要翻一翻身,于是大地就抖动起来,鳖鱼翻身就是地震了。此外,也有把地震的发生归因于抽象的“阴阳失调”。东汉时期的张衡可谓地震事业的鼻祖,他发明制造了候风地动仪,在《全后汉文》中收录有他写的《阳嘉二年京师地震对策》一文,文中说京师闹地震时雷电怒作,是“贡举”的诸多弊端造成人间变化无常,从而有“奔雷、土裂之异”,并提出只要秉公无私就可消灾免祸于萌芽状态的地震对策。这可算得上是地震对策第一说,但是基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和哲学观点,无论对地震成因还是地震对策的看法,均为唯心之论,作者也仅仅是借地震针砭时弊并抒发政见而已。
大约在十二世纪,日本古历书上也有所谓“地震虫”的描述。1710年,日本有书谈及鲶鱼与地震的关系时,认为大鲶鱼卧伏在地底下,背覆着日本的国土,当鲶鱼发怒时,就将尾巴和鳍动一动,于是造成了地震。古代印度人认为是地下的大象发怒引发了地震。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认识从神话中走出。古希腊的伊壁鸠鲁认为地震是由于风被封闭在地壳内,结果使地壳分成小块不停地运动,即风使大地震动而引起地震。随之出现了卢克莱修的风成说,即来自外界或大地本身的风和空气的某种巨大力量,突然进入大地的空虚处,在这巨大的空洞中,先是呻吟骚动并掀起旋风,继而将由此产生的力量喷出外界,与此同时,大地出现深的裂缝,形成巨大的龟裂,这便是地震。再有就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他认为地震是由突然出现的地下风和地下灼热的易燃物体造成的。
二十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从而为地震科学及至整个地球科学掀开了新的一页。相继提出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有三:一是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这是所谓“弹性回跳说”;二是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这是所谓“岩浆冲击说”;三是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相变说”。
虽然,地震之谜迄今没有完全解开,但随着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数学和天文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深入发展,使地震学科取得长足的进步。目前地震学界普遍认为,天然地震是地球上部沿地质断层发生突然滑动而产生的,这种滑移沿断面扩展,其破裂传播的速度小于周围岩石中的地震剪切波波速,存储的弹性应变能使断裂两侧岩石回跳到大致未应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