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在一年四季中都是有可能发生的。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的中下游地区。那么,今天小编想和小伙伴们来说说:洪涝的涝是什么意思?洪涝的涝的含义是什么?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洪涝的涝是什么意思
“涝”指积水。雨久成水,故其域恒涝也。--《晋书袁甫传》。涝灾:因雨水过多而造成庄稼被淹没的灾害。
洪涝的特点
综述
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并且成因也基本上相同,而在黄河流域则有不同的特点。同时,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并且,在不同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包括山区、滨海、河流入海口海口、河流中下游以及冰川周边地区等。但是,洪涝仍具有可防御性。人类不可能彻底根治洪水灾害,但通过各种努力,可以尽可能地缩小灾害的影响。
范围广
除沙漠、极端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外,中国大约2/3的国土面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洪涝灾害。年降水量较多且60一80%集中在汛期6至9月的东部地区,常常发生暴雨洪水;占国土面积70%的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常因暴雨发生山洪、泥石流;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都有部分地区遭受风暴潮引起的洪水的袭击;中国北方的黄河、松花江等河流有时还会因冰凌引起洪水;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日寸有融雪洪水发生;水库垮坝和人为扒堤决口造成的洪水也时有发生。
发生频繁
据《明史》和《清史稿》资料统计,明清两代(1368-1911年)的543年中,范围涉及数州县到30州县的水灾共有424次,平均每4年发生3次,其中范围超过30州县的共有190年次、平均每3年1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洪涝灾害年年都有发生,只是大小有所不同而已。特别是50年代,10年中就发生大洪水11次。
突发性强
中国东部地区常常发生强度大、范围广的暴雨,而江河防洪能力又较低,因此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强。1963年,海河流域南系7月底还大面积干旱,8月2日至8日,突发一场特大暴雨,使这一地区发生了罕见的洪涝灾害。山区泥石流突发性更强,-旦发生,人民群众往往来不及撤退,造成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如1991年四川华蓥山一次泥石流死亡200多人,1991年云南昭通一次也死亡200多人。风暴潮也是如此,如1992年8月31日至9月2日,受天文高潮及16号台风影响,从福建的沙城到浙江的瑞安、敖江,沿海潮位都超过了解放以来的最高潮位。上海潮位达5.04米,天津潮位达6.14米,许多海堤漫顶,被冲毁。
损失大
如1931年江淮大水,洪灾就涉及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8省,淹没农田1.46亿亩,受灾人口达5127万,占当时8省总人口的25%,死亡40万人。1991年,中国淮河、太湖、松花江等部分江河发生了较大的洪水,尽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各族人民进行厂卓有成效的抗洪斗争,尽可能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全国洪涝受灾面积仍达3.68亿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79亿元。其中安徽省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49亿元,约占全年工农业总产值的23%,受灾人口44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6%。
洪涝的具体措施
从整个流域上、中、下游、山区、平原、丘陵、洼地全面规划和治理,做到河库相通,塘堰相连,大、中、小水利工程结合起来,化水患为水利。此外,还需注意如下具体措施:
(一)实行深沟、高畦耕作,可迅速排除畦面积水,降低地下水位,雨涝发生时,雨水及时排出。
(二)洪涝发生前,如作物接近成熟,应组织力量及时抢收,以免洪涝损失。
(三)洪涝灾害发生过程中,要利用退水清洗沉积在植株表面的泥沙,同时要扶正植株,让其正常进行各种生理活动,尽快恢复生长。
(四)洪涝灾害过后,必须迅速疏通沟渠,尽快排涝去渍。还要及时中耕、松土、培土、施肥、喷药防虫治病,加强田间管理。如农田中大部分植株已死亡,则应根据当地农业气候条件,特别是生长季节的热量条件,及时改种其它适当的作物,以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五)旱地怕涝作物要采取联片种植,做到排灌分家,避免水田和旱田用水相互矛盾。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水灾频发国家,每年因灾造成大量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许多朋友都常常听到洪涝和洪水,但是不明白洪涝和洪水的区别有哪些?洪涝和洪水有什么不同?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洪涝和洪水的区别
洪涝是包括洪水和内涝。
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洪涝灾害可分为洪水、涝害(包括内涝)、湿害。
洪水:是指大雨、暴雨引 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
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者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或者一些地区排水能力致使城市或该地区内产生积水灾害现象。
洪水灾害的形成受气候、下垫面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洪水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潮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的不同,又可分作以下几种类型:
(1)暴雨洪水是最常见的威胁最大的洪水。它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简称雨洪。我国受暴雨洪水威胁的主要地区有73.8万平方公里,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7大江河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河流洪水的主要特点是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灾害波及范围广。近代的几次大水灾,如长江1931年和1954年大水、珠江1915年大水、海河1963年大水、淮河1975年大水等,都是这种类型的洪水。
(2)山洪是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暴落的洪水。由于山区地面和河床坡降都较陡,降雨后产流和汇流都较快,形成急剧涨落的洪峰。所以山洪具有突发性强、水量集中、破坏力强等特点,但一股灾害波及范围较小。这种洪水如形成固体径流,则称作泥石流。
(3)融雪洪水主要发生在高纬度积雪地区或高山积雪地区。
(4)冰凌洪水主要发生在黄河、松花江等北方江河上。由于某些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气温上升、河流开冻时,低纬度的上游河段先行开冻,而高纬度的下游河段仍封冻,上游河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形成冰坝,也容易造成灾害。在河流封冻时也有可能产生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是指大坝或其它挡水建筑物发生瞬时溃决,水体突然涌出,给下游地区造成灾害。这种溃坝洪水虽然范围不太大,但破坏力很大。此外,在山区河流上,在地震发生时,有时山体崩滑,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一旦堰塞湖溃决,也会形成类似的洪水。这种堰塞湖溃决形成的地震次生水灾的损失,往往比地震本身所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我国幅员辽阔,除沙漠、戈壁和极端干旱区及高寒山区外,大约2/3的国土面积存在不同类型和不同危害程度的洪水灾害。如果沿着400毫米降雨等值线从东北向西南划一条斜线,将国土分为东西两部分,那么东部地区是我国防洪的重点地区。
洪涝分类
洪涝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影响最大、最常见的洪涝是河流洪水,尤其是流域内长时间暴雨造成河流水位居高不下而引发堤坝决口,对地区发展损害最大,甚至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并且成因也基本上相同,而在黄河流域则有不同的特点。同时,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并且,在不同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包括山区、滨海、河流入海口海口、河流中下游以及冰川周边地区等。但是,洪涝仍具有可防御性。人类不可能彻底根治洪水灾害,但通过各种努力,可以尽可能地缩小灾害的影响。
具体分类
洪涝:洪涝灾害可分为洪水、涝害、湿害。洪水:大雨、暴雨引 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
涝害:雨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造成农田积水成灾。
湿害:洪水、涝害过后排水不良,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作物根系缺氧而成灾。
洪涝灾害:中国主要发生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的中下游地区。
洪涝灾害:四季都可能发生。
春涝:主要发生在华南、长江中下游、沿海地区。
夏涝:夏涝是中国的主要涝害,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东南沿海、黄淮平原。
秋涝:多为台风雨造成,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和华南。
洪涝灾害可导致经济建设、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甚至传染病流行,严重威协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内涝和洪涝的区别是什么?内涝与洪涝有哪些不同?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内容,供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内涝和洪涝的区别
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者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或者一些地区排水能力致使城市或该地区内产生积水灾害现象。
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洪涝灾害可分为洪水、涝害(包括内涝)、湿害。
1、内涝
地形地貌:地势比较高的地区不容易形成积水,例如苏州、无锡等老城虽然是水乡城市,但是因为老城都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地区,所以不怎么容易形成积水。而城市范围内地势比较低洼的地区,就容易形成内涝,城市建设用地选择什么样的地形地貌非常重要,如果选择在低洼地或是滞洪区,那降雨积水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排水系统:国内一些城市排水管网欠账比较多,管道老化,排水标准比较低。有的地方排水设施就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是造成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城市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也容易形成这段路面的积水。
2、洪涝
自然条件:气候异常,降水集中、量大:中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中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
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
洪涝灾害的成因
洪涝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即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自然条件中,大面积持续性高强度的降雨是发生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而日趋严重的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湖泊萎缩以及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动等多种非气候因素也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形成和发展。
造成我国洪涝灾害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降雨分布不均匀,气候异常加剧;②主要江河中下游地势平缓,河道曲折,洪水排泄不畅;③水土流失和崩滑流活动剧烈;④河湖淤积严重,行洪蓄洪能力下降;⑤大江大河沿岸工程条件复杂,堤防隐患严重。
1.降水分布不均
我国降水的最大特点是时间和区域上分布的严重不均,这是导致洪涝和干旱频繁交替发生的根本原因。在时间上,年内降水集中于夏季,年际丰枯交替,形成多种尺度的周期性变化。在空间上,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东部特别是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雨量丰沛。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我国北纬35°以北(特别是西北地区)降水偏少,北纬30°~35°地区基本持平,北纬30°以南地区显著偏多。
2.地势低洼与区域性地面沉降
受区域性构造控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依次形成高原、高山→山地、高原→平原、丘陵三级台阶式的地貌格局。受此控制,我国主要江河上游地势陡峻,水流一泻千里,而到中游、下游地区,地势陡降,河道曲折迂回、河水流速骤减,大量泥沙淤积,行洪不畅,极易泛滥成灾。以长江为例,自宜昌向东进入中游后,河道的海拔标高由100m以上陡降至50m以下,由此至长江入海口长达1800km的河道平均坡降只有万分之二点八。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地区,属于中新生代构造沉降盆地,从白垩纪开始沉降速率不断加大,第四纪以来一直处于构造沉降加速期。据研究,更新世的构造沉降速率约为0.065~0.129mm/a,全新世约1.19mm/a,现代约9.82mm/a。据此推算,江汉平原在1954~1998年间仅构造沉降就超过0.4m(张人权等,1998)。开采地下水等人类活动更加剧了地面的沉降量。
3.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与洪水灾害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暴雨洪水是激发水土流失和崩塌、滑坡、泥石流(崩滑流)的重要因素,反过来这些地质过程又进一步加剧了洪涝灾害。一方面,水土流失和崩滑流灾害严重破坏了森林植被及土地资源,使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调蓄水分功能下降,从而增大了洪水的暴发强度和频次;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和崩滑流产生的泥沙物质造成河、湖、水库淤积,河床抬高,甚至高出两岸地面,使之成为地上“悬河”,从而加剧了洪水灾害。
4.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湖泊对于蓄洪分洪和调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湖泊面积的大幅度萎缩,使其调蓄洪水的能力急剧下降。
据有关资料,194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总面积达25828km2,减少了一半以上。被称为“千湖之省”的湖北,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天然湖泊1066个,到80年代末仅存309个。1825年以前,洞庭湖为一个统一的大湖,面积达6270km2;此后,逐渐分解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到20世纪90年代湖泊总面积缩减至2150km2。鄱阳湖面积也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600km2缩小到现今的3860km2。
5.江河沿岸堤防工程脆弱
江河两岸的天然堤坝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在平水期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但在洪水期,稳定性较差的堤坝可能发生溃决,导致洪水灾害。具有潜在不稳定因素的堤坝常常位于隐伏岩溶发育的地段或土质结构疏松以及土洞、孔穴发育的河段。如江西省境内长江干堤长约160km,其中近80km地段为隐伏岩溶发育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有22km长的干堤曾发生过隐塌,是造成堤防溃决的重要隐患。土质结构和稳定性较差的岸坡也使堤防安全受到影响。如长江中游大多数地段的天然堤上部为粘性土,下部为砂性土,极易发生管涌等形式的渗透变形而被水流冲刷破坏。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水灾频发国家,每年因灾造成大量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许多朋友都常常听到洪涝和洪水,但是不明白洪涝和洪水的区别有哪些?洪涝和洪水有什么不同?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洪涝和洪水的区别
洪涝是包括洪水和内涝。
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洪涝灾害可分为洪水、涝害(包括内涝)、湿害。
洪水:是指大雨、暴雨引 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
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者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或者一些地区排水能力致使城市或该地区内产生积水灾害现象。
洪水灾害的形成受气候、下垫面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洪水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潮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的不同,又可分作以下几种类型:
(1)暴雨洪水是最常见的威胁最大的洪水。它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简称雨洪。我国受暴雨洪水威胁的主要地区有73.8万平方公里,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7大江河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河流洪水的主要特点是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灾害波及范围广。近代的几次大水灾,如长江1931年和1954年大水、珠江1915年大水、海河1963年大水、淮河1975年大水等,都是这种类型的洪水。
(2)山洪是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暴落的洪水。由于山区地面和河床坡降都较陡,降雨后产流和汇流都较快,形成急剧涨落的洪峰。所以山洪具有突发性强、水量集中、破坏力强等特点,但一股灾害波及范围较小。这种洪水如形成固体径流,则称作泥石流。
(3)融雪洪水主要发生在高纬度积雪地区或高山积雪地区。
(4)冰凌洪水主要发生在黄河、松花江等北方江河上。由于某些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气温上升、河流开冻时,低纬度的上游河段先行开冻,而高纬度的下游河段仍封冻,上游河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形成冰坝,也容易造成灾害。在河流封冻时也有可能产生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是指大坝或其它挡水建筑物发生瞬时溃决,水体突然涌出,给下游地区造成灾害。这种溃坝洪水虽然范围不太大,但破坏力很大。此外,在山区河流上,在地震发生时,有时山体崩滑,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一旦堰塞湖溃决,也会形成类似的洪水。这种堰塞湖溃决形成的地震次生水灾的损失,往往比地震本身所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我国幅员辽阔,除沙漠、戈壁和极端干旱区及高寒山区外,大约2/3的国土面积存在不同类型和不同危害程度的洪水灾害。如果沿着400毫米降雨等值线从东北向西南划一条斜线,将国土分为东西两部分,那么东部地区是我国防洪的重点地区。
洪涝分类
洪涝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影响最大、最常见的洪涝是河流洪水,尤其是流域内长时间暴雨造成河流水位居高不下而引发堤坝决口,对地区发展损害最大,甚至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并且成因也基本上相同,而在黄河流域则有不同的特点。同时,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并且,在不同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包括山区、滨海、河流入海口海口、河流中下游以及冰川周边地区等。但是,洪涝仍具有可防御性。人类不可能彻底根治洪水灾害,但通过各种努力,可以尽可能地缩小灾害的影响。
具体分类
洪涝:洪涝灾害可分为洪水、涝害、湿害。洪水:大雨、暴雨引 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
涝害:雨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造成农田积水成灾。
湿害:洪水、涝害过后排水不良,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作物根系缺氧而成灾。
洪涝灾害:中国主要发生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的中下游地区。
洪涝灾害:四季都可能发生。
春涝:主要发生在华南、长江中下游、沿海地区。
夏涝:夏涝是中国的主要涝害,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东南沿海、黄淮平原。
秋涝:多为台风雨造成,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和华南。
大家都知道,洪水肆虐的时候,这会给沿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长江发生过洪涝灾害,那么,大家清楚长江洪涝灾害最严重的河段是什么?长江洪水灾害最厉害的河段是哪里?以下内容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看完就清楚了,还可以分享给小伙伴哦。
长江洪涝灾害最严重的河段
长江最容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河段是荆江河段,该河段河道特别弯曲,荆江河段从湖北省的枝城到湖南省的城陵矶,湖北省和湖南省多洪涝灾害。长江的荆江河段总长度约为360千米,荆江河段的长江河床也高于两岸陆地,也形成了“头顶一江水”的地上河。
河流属于地表径流的范畴,是指地表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一般来说河流的河床海拔总是低于河流两岸的陆地。不过,有一些河流的情况十分特殊,这些河流的河床高出河流两岸的地面,我们称之为“地上河”,也可以叫作“悬河”。
1949年5月,武汉刚刚解放,一场特大洪灾就不期而至。抗洪抢险成为了解放军眼下的当务之急。轰轰烈烈的治洪工程也就此拉开帷幕,历史上称为“荆江分洪工程”。
1499年到1949年的450年间,在长江中游,从湖北宜昌市枝城到湖南岳阳市城陵矶的荆江河段溃口达186次。
1788年,荆江大堤决口20余处,洪水冲进荆州城,水深有7、8米。
1931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造成超过14万人死亡,洪水足足三个月才完全退去,长江洪水也被称为“20世纪最具毁灭性的水灾”。
在“九曲回肠”的荆江(湖北枝城到湖南洞庭湖的出口城陵矶,全长约360公里,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下荆江),也有一截悬河,尤其是藕池口至城陵矶这一段,叫下荆江,典型的蜿蜒性河道,全场240公里的堤岸,其实只有80公里的直线距离,江水在这里绕了16个大弯。
荆江南岸是洞庭湖平原,北岸是江汉平原,地势都很低,特别是北岸的江汉平原。目前的下荆江,河床已高出两岸平原,成了“地上河”,北岸的江汉平原靠180多公里的荆江大堤保卫。
为什么长江荆江段会形成“地上河”?
荆江悬河的形成与其他地上河一样,还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长江出三峡带来大量泥沙,遇到地势低平又“九曲回肠”的下荆江,流速减缓,泥沙容易沉积,河床不断抬升,时常决堤改道;另一面,人类为了减少威胁,对河道进行束缚,防止其决堤改道,就会加固两侧的大堤,从而出现河床不断抬高,两侧河堤也不断加固抬高的情况。
荆江悬河的形成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长江出四川盆地一路东向大海,挟水势与水量,一路下切,冲涮出一道天堑,彻底放干了云梦泽的血液(不是淤平的,而是放干的);
二是荆江北面的江汉平原地势低平,平均海拔只有27米;
三是荆江段江底低于平地,江面汛期会高于平地,而不是像黄河下游那种河底都高于平底的地上河(因此,好多湖北人不承认荆江悬河的存在);
四是荆江尤其是下荆江“九曲回肠”,两侧牛轭湖较多,而且人类干预严重(还是怕决口和频繁改道)。
荆江悬河有哪些危害?
荆江悬河历来是洪水决堤风险最大的河段,今天,三峡大坝修建以后,有效约束了洪水,荆江决堤的危险性大大降低。
但另一个问题却随之产生,长江是我国的一条黄金航道,却在荆江形成了瓶颈,常年通航能力是3000吨级,即使有效挖深,也只能达到5000吨级,万吨级船舶只能在汛期才能上行至重庆。
作为悬河的荆江,肯定不能无限挖深,这会危害大坝的安全,再者,荆江河段九曲十八湾,还处于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中;更何况,荆江地段地势平缓,泥沙容易淤积,挖深了很快就会填平,根本不划算。
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是非常复杂的,气候条件多变,每年引发的山洪灾害是越来越多了。中国有些地区是容易引发洪水的,那么,大家知道中国哪里最容易发洪水?中国洪涝灾害最多的地区是哪儿?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解答,还不了解详情的小伙伴快来见识下吧!
中国哪里最容易发洪水
中国最容易发洪水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七大江河中下游平原地区,海口、南宁、广州、南昌、武汉、长沙、杭州、南京、北京、石家庄、长春、沈阳等地都较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中国是一个水灾频发国家,每年因灾造成大量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因此,研究区域水灾的风险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区域水灾形成过程的包括水灾风险因子、水灾风险空间、水灾风险承受体。
我国洪涝灾害多发频发 地域分布呈东多西少特点
据世界气象组织官网消息,在过去的50年里,共报告了11000多次与天气、气候和水有关的灾害,造成200多万人死亡和3.64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意味着全球平均每天有115人死亡、经济损失为2.02亿美元。其中,热带气旋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其次是洪水。
我国也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之一,大约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上都可能发生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水利部和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1991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年均因洪涝灾害死亡或失踪人口达2020人,总计逾6万人死亡,年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04亿元,总计约4.81万亿元。
受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以及人为活动等相关影响,我国洪涝灾害总体呈现出夏多冬少、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等分布特点。
根据全国洪涝灾害地域分布图来看,我国洪涝灾害的高发区集中在广西东南部、广东沿海、海南、浙江沿海以及浙赣皖交界处、辽宁、四川的局部地区,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达50% 以上;华南大部、江南大部及湖北东部和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云南南部、辽宁东部等地洪涝发生频率达30%~50%;华北黄淮、长江三角洲、西南地区东部一带发生频率为10%~30%;西北大部及西藏、内蒙古等地洪涝发生频率低,在10%以下。
洪水灾难影响
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水往往分布在人口稠密、农业垦殖度高、江河湖泊集中、降雨充沛的地方,如北半球暖温带、亚热带。中国、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地区,美国、日本、印度和欧洲的洪水灾害也较严重。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显著,是世界上水灾频发且影响范围较广泛的国家之一。全国约有35% 的耕地、40% 的人口和70% 的工农业生产经常受到江河洪水的威胁,并且因洪水灾害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居各种灾害之首。
根据史料统计,从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当中,全国各地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1092次,平均约每两年发生1次。1954年是1949年以来长江全流域洪涝灾害最严重的一年,全国受灾农作物面积达24亿亩,约33万人死亡。
如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受灾面积334亿亩,受灾18亿人(次),死亡4150人。
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洪水灾害易发生在下半年,我国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4—9月。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洪水灾害与降水时空分布及地形有关。世界上洪水灾害较重的地区多在大河两岸及沿海地区。对于我国来说,洪涝一般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地区多,高原和山地少。洪水灾害同气候变化一样,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这种变化由各种长短周期组成,使洪水灾害循环往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