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已经进入晚秋,迎来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寒露。寒露至,中南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继续下降,北方有些地区甚至还会出现霜冻的现象,北方的枫叶也是红的透亮,此时正是赏秋的好时节。那么,2022年寒露是几点几分几秒呢?2022寒露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想知道的话就请接着往下看。
2022年寒露是几点几分几秒
2022年寒露时间是:
公历:2022年10月8日15点22分16秒星期六
农历:壬寅年九月十三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寒露节气有什么由来?
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夜晚,仰望星空,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寒露一过,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寒露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地面上的露水也更冷了,很可能成为冻露,因而称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日带寒意,故名“寒露”。
在我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从洁白晶莹的露气转为寒冷欲凝,生动地反映出气温的不断下降。随着寒气增长,万物也逐渐萧索,秋季是一个热与冷交替的季节。
寒露三候有哪些呢?
中国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思是,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节气吃什么呢?
觅秋茶
寒气露冷,秋分至寒露,为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茶分春秋,喝茶却能不分时间地点。寒露已过,新茶已上。
讲养生,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芝麻,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里都享有很高的评价,可广泛应用于食疗。还有谚语说:“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这道出芝麻与绿豆都具有排毒的功能。用芝麻榨取的香油,不仅是热菜和凉拌菜的调味佳品,也广泛用于食疗解毒。
秋钓边,醉江蟹
寒露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在江南地区,人们除了赏菊花,还有吃螃蟹、钓鱼的习俗,甚至有“秋钓边”的说法。其含义就是,每到寒露时节,气温快速下降,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便有了人们所说的“秋钓边”。
寒露前后,虾蟹繁多。老南京人有寒露节气蒸螃蟹的习惯。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此时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所以,寒露节后,不妨进食几只肥蟹来满足自己的舌尖味蕾。
寒露时节可以用热水泡脚,可以有效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可以适当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平时可以多喝淡盐水,能更好的补充身体缺失的水分;坚持早睡早起,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更好地修养身心;也可以多喝一些润肺的汤或者粥。
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锻炼可以给我们的身体上调养肺气,也能增加一定的抵御能力。登高可以使肺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
养肺是秋季的养生重点,白露期间饮食应以清润为主,大家早晨喝碗粥,可以防秋燥,如银耳粥、莲米粥、芝麻粥、红枣粥、红薯粥、玉米粥等;寒露养生汤水有雪耳木瓜鲫鱼汤、香菇冬瓜球汤、煲香菇冬瓜球汤、杏剑猪肺汤。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已经进入晚秋,迎来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寒露。寒露至,中南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继续下降,北方有些地区甚至还会出现霜冻的现象,北方的枫叶也是红的透亮,此时正是赏秋的好时节。那么,2022年寒露是几点几分几秒呢?2022寒露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想知道的话就请接着往下看。
2022年寒露是几点几分几秒
2022年寒露时间是:
公历:2022年10月8日15点22分16秒星期六
农历:壬寅年九月十三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寒露节气有什么由来?
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夜晚,仰望星空,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寒露一过,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寒露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地面上的露水也更冷了,很可能成为冻露,因而称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日带寒意,故名“寒露”。
在我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从洁白晶莹的露气转为寒冷欲凝,生动地反映出气温的不断下降。随着寒气增长,万物也逐渐萧索,秋季是一个热与冷交替的季节。
寒露三候有哪些呢?
中国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思是,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节气吃什么呢?
觅秋茶
寒气露冷,秋分至寒露,为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茶分春秋,喝茶却能不分时间地点。寒露已过,新茶已上。
讲养生,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芝麻,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里都享有很高的评价,可广泛应用于食疗。还有谚语说:“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这道出芝麻与绿豆都具有排毒的功能。用芝麻榨取的香油,不仅是热菜和凉拌菜的调味佳品,也广泛用于食疗解毒。
秋钓边,醉江蟹
寒露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在江南地区,人们除了赏菊花,还有吃螃蟹、钓鱼的习俗,甚至有“秋钓边”的说法。其含义就是,每到寒露时节,气温快速下降,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便有了人们所说的“秋钓边”。
寒露前后,虾蟹繁多。老南京人有寒露节气蒸螃蟹的习惯。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此时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所以,寒露节后,不妨进食几只肥蟹来满足自己的舌尖味蕾。
寒露的来袭意味着寒冷天气的到来,饮食和夏季要不一样,那么寒露吃什么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几款食物,适合寒露时节养生吃,符合时令季节,你值得拥有。
寒露吃什么?
1、藕
寒露时节吃秋藕,寒露后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去秋燥,而藕无疑是合适的选择。藕富含铁、钙、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等营养元素,补充营养的同时,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适合这个季节食用。
2、花生
俗话说:“寒露收豆”,花生是寒露前后的时令食物。花生既可以当坚果零食,还可以作为食材用来烹饪。花生生有滋阴润肺,抵抗肠道病毒等保健作用,而秋季保健的工作重点就是养阴防燥,所以大家不妨试试花生。
3、山楂
寒露时节也正是山楂成熟的时节,吃山楂既应季,又应景。在秋季热门水果中,山楂含钙量在众多水果中最高的,其中每百克果肉中含钙52毫克,可见山楂还是补钙的食物来源之一。像孕妇和儿童对钙的需求大的人群,秋季吃山楂非常适宜。
4、柿子
柿子不仅吃起来美味,其养生的功效更是人们所需求的。柿子具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的功效,尤其适合那些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等症的患者。
5、山药
山药和红薯一样同属于薯类,其中所含的营养元素种类繁多,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包括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和钙、磷、钾、钠、镁、铁、锌、铜等多种矿物质,给秋季的你提供更多的营养,是养生的食材佳品。
6、石榴
寒露时节怎么也不能错过石榴下,再不吃石榴,就快下市了。石榴性温、味甘、涩,入肺、肾、大肠经,可以为人提供丰富的营养同时,还有助消化、软化血管、降脂降糖等多种功效,是养生保健的一类水果,利用好其功效对人大有好处。
寒露和立冬之间的节气是霜降。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防秋燥、防秋郁、防寒是霜降期间的健康防护重点。秋燥表现为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
霜降时节,气温可能突然下降,慢性病患者和那些体质差、抵抗力弱的人很容易病情加重或是感冒发烧。另外,冷空气的刺激会使人体血管发生收缩,血压突然上升,从而诱发各种心脏血管疾病,要想预防以上疾病,关键是要保暖。
饮食调养方面在此节气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芝麻、银耳、青菜、苹果、香蕉、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都不错。
平时在家做饭,食物中不要过度放盐,如果过多,则会使血量增加,对身体血管也是一种负担。并且食用过度的盐会导致身体缺乏水分,如果时间过长身体就会出现浮肿现象。
寒露,顾名思义就是天气已经开始凉爽了,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北方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一些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南方也秋意渐浓。那么寒露是什么意思呢?一起来看看吧。
寒露是指早晨凝结的露珠,因为天气的变化,温度更低了,导致露珠已经快凝结成霜了。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从寒露到它后面的节气霜降虽然只有短短的15天,但却是一年中气温降得比较快的一段时间。
寒露时节菊花盛开,为除秋燥,局地有饮“菊花酒”的习俗,又因与农历九月重阳相近,这一习俗与登高赏菊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寒露节气过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寒意,空气较为干燥。寒露节气一般与重阳节在时间上相近,寒露后有登高之俗。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季秋,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北部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所以寒露这个节气现实深秋已经开始冬天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