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河豚

2021/9/26 13:05:02
万年历日历:河豚知识
河豚知识
河豚哪里有毒

河豚的肝脏、生殖腺、肝脏、肠胃、眼睛、血液、腮、皮肤都有毒。而精巢和肌肉是无毒的。如果鱼死后较久,内脏毒素溶入体液中便能逐渐渗入肌肉内。每当春末夏初鲜食河鲀鱼时,应特别谨慎,必须选择鲜活鱼体,严格去除内脏,以免中毒。一般发生在吃后半个小时到5小时之内发生,目前医学上,对河豚中毒并没有研制出解救的药物。

河豚,是哺乳类动物也是淡水豚科动物的统称。它们生活在淡水区域,体型较大。提到河豚,很多人可能会与河鲀弄混,其实河鲀是一种鱼类,它才是真正有毒的生物。

河鲀的体型浑圆,主要依靠胸鳍推进。这样的体型虽然可以灵活旋转,速度却不快,是个容易猎取的目标。因此,河鲀演化出了迥异于一般鱼类的自卫机制。河鲀受到威胁时,能够快速的将水或空气吸入极具弹性的胃中,在短时间内膨胀成数倍大小,吓退掠食者。

几乎所有种类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TTX),它是一种神经毒素,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毒素耐热,100℃8小时都不被破坏,120℃1小时才能破坏,盐腌、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有人测定过河豚毒素的毒性,它的毒性相当于剧毒药的1250倍。


河豚是哺乳动物吗

河豚不是哺乳动物。河豚是一种鲈形目鲀科辐鳍鱼,其本名为“河鲀”,因味道鲜美且含有剧毒而出名。很多人以为它属于河豚总科的动物,将其认为是哺乳动物类,其实这是错误的,河豚总科包括亚河豚,恒河豚,印河豚,拉河豚和白鱀豚5种淡水鲸,并无人们常见的“河鲀”。

河豚简介

河鲀鱼泛指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的各属鱼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的高档水产品,被誉为“菜肴之冠”,但其卵巢、肝脏、肾脏、眼睛、血液中含有剧毒,处理不当或误食,轻者中毒,重者丧命。

河鲀鱼因其外形似“豚”,又常在河口一带活动,江、浙一带俗称河豚,而山东则称艇巴,河北叫腊头,广东称乖鱼或鸡抱,广西则叫龟鱼。

河鲀生性胆小而贪婪,上下颚各生2个板状牙齿,其食道结构特殊,向前腹侧及后腹侧扩大成囊,遇敌害时能吸入水和空气,使胸腹部膨胀如球,浮于水面,被捕获后,虽离水亦能吸气膨胀,发出咕咕的声音。


河豚哪里有毒

河豚虽然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鱼类,可尝遍世间鱼万种,唯有河豚味最鲜。因此有人拼命的想吃它。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河豚哪些部位有毒?河豚怎么处理才没毒?

河豚哪里有毒

1、卵巢:河豚的卵巢为含毒量最大、最强的部分。

2、肝脏:肝脏为河豚的剧毒部分。

3、血液:河豚的血液有毒,特别是两块所谓脊血块即脾脏含有剧毒。

4、胃肠:河豚的胃肠也有毒,但毒性比卵巢及肝脏小得多。

5、皮肤:河豚的皮肤含毒量因种类而异,通常甚微或无毒。

6、精巢:河豚的精巢是微毒或无毒。

河豚怎么处理才没毒

吃河豚时千万要小心谨慎,切莫粗心大意。河豚的毒素在高温下都不被破坏,要怎么处理才没毒呢?吃之前用网兜将河豚网出来,用小刀割去鱼鳍,切除鱼嘴,挖除鱼眼,剥去鱼皮,接着剖开鱼肚取出鱼肠、肝脏、卵巢和肾等含剧毒的内脏,再把河豚的肉一小块一小块的放进清水中将上面的毒汁漂洗干净后再吃。


刺豚和河豚的区别

1、营养价值不一样:河豚味甘,性温,能够除风湿和补脾。刺豚含有丰富蛋白质,常用于煲汤食用,也可入药。2、具有毒的部位不同:刺豚鱼是肝脏含有剧毒,而河豚是筋肉、皮、卵巢均有毒。3、身体长度不同:刺豚眼睛稍微凸出,身长20至90厘米。河豚呈圆筒形,有气囊,遇到危险时会吸气膨胀,一般体长在25至35厘米。

4、生长习惯不同:刺豚春夏季向近海移动,在沿岸海区产卵,怀卵量10余万至数10万粒。河豚进入淡水,5~6月在江河中有产卵;怀卵量一般在4~5万粒间。5、特征不同:刺豚腹部有一大大的气囊,体表的鱼鳞变成了长长的硬刺,大多生活在热带的近海处。河豚的身体短而肥厚,它的牙齿,上颌和下颌是辨别衔接在一同的。

6、分布地区不同:刺豚主要分布在热带近海处,中国的台湾、南海等近海海域都有分布。河豚在我国资源极为丰富,中国沿海产54种,年产量约达300~400万吨,沿海一带几乎全年均可捕获。

河豚,又名“气泡鱼”。别名也称“鲀鱼”、“气泡鱼”、“辣头鱼”,在江浙一带称“小玉斑”、“大玉斑”、“乌狼”等,在广东一带称“乘鱼”、“鸡泡”、“龟鱼”,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称“乖鱼”,而在河北附近则称“腊头”。


除了河豚

中国人对美食的追求真的是无止境,就连萌萌哒的河豚都能被做成美食,要知道0.5mg的河豚毒素就能致人死亡。

河豚毒素化学性质和热性质均很稳定,盐腌或日晒等一般烹调手段均不能使其破坏,只有在高温加热30min以上或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被分解。220℃加热20-60min可使毒素全部破坏。只有高手处理过烹饪的河豚才能食用,而且河豚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长江第一鲜之称。

除了河豚之外,还有哪些有毒但经过处理之后异常鲜美的食物?

云南特有的菌子,见手青。有不少人为了吃到云南的菌子都特意在吃菌的季节打飞的前往云南收集,云南常见的菌子有牛肝菌、青头菌、松茸、鸡枞、干巴菌。而见手青便属于牛肝菌中的一种,也是大家常吃的菌子中唯一有毒的。

每年在云南吃菌子中毒的都会有很多,一种是吃见手青中毒的,还有一种是混炒中毒的,也大多和放了见手青一起炒有关系。

之所以叫见手青是因为手碰到哪里,哪里就会变青,它有毒和河豚类似,做法正确是无毒的。

蕨菜其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食物,尤其是在山区,到了季节可以随处采摘。蕨菜不管是腌制还是生炒,其实处理不当也是会中毒的,虽然毒性不像见手青或者河豚那样强烈,但是至少还是有毒的。

毛豆腐这种东西其实跟臭豆腐是一样的,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敬而远之。

豆渣塑形切条,放置在阴凉的房屋里,盖上毛巾。任其自然发酵。微生物作用下,豆渣表面生出一层细密的白毛。有的毛豆腐会烂成臭豆腐,扔掉。有的会长出黄毛绿毛甚至黑毛,扔掉。总之,做毛豆腐简直是一门玄学,三分靠手艺,七分靠运气。同一个人同一批料做出来的成品味道依然千差万别。

但是真正好的毛豆腐不管怎么烹饪都是一道很鲜美的食材。

大家涮火锅或者吃麻辣烫的时候应该有见过魔芋粉丝或者魔芋豆腐吧,魔芋丝作为一种富含膳食纤维及各类人体所需营养素的健康食品受到了众多人的喜爱,加之其低脂、低糖、低热和易带来饱腹感的特点,更是让它得到不少减肥人士的青睐。

不过当你享受魔芋丝Q弹爽口的味觉享受之余,你是否想过,其实魔芋丝的原料魔芋是一种有毒的食物?


河豚鱼中含的河豚毒素是什么东西

河豚肉鲜嫩无刺,营养价值较其它鱼类更为丰富,长期以来作为一种名贵鱼类而蜚声中外。但是河豚鱼中是有剧毒的,如果不小心就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河豚鱼中含的河豚毒素是什么东西?快来了解一下。

河豚鱼中含的河豚毒素是什么东西

河豚鱼中含的河豚毒素是一种能导致神经中枢及末梢麻木的毒素,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毒素对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可高选择性和高亲和性地阻断神经兴奋膜上钠离子通道,阻碍神经传导,从而引起神经麻木而致死亡。

河豚在生殖季节毒性大,且雌性大于雄性,而在不同部位中,卵巢>脾脏>肝脏>血液>眼睛>鳃耙>皮肤>精巢。一般肌肉中不含有河鲀毒素,但河鲀死后内脏中的毒素可渗入肌肉,此时鱼肉也含有少量毒素。提取毒素的主要部位为卵巢和肝脏。

河豚毒素化学性质和热性质均很稳定,盐腌或日晒等一般烹调手段均不能将其破坏,只有在高温加热30分钟以上或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被分解。220℃加热20-60分钟可使毒素全部被破坏。中毒潜伏期很短,短至10-30分钟,长至3-6小时发病,发病急,如果抢救不及时,中毒后最快的10分钟内死亡,最迟4-6小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