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萤火虫

2021/9/26 13:06:54
万年历日历:萤火虫知识
萤火虫知识
萤火虫发光的原因

夏天我们经常能看到萤火虫漫天飞舞的景象,特别是它们发光的尾部更是给炎热的夏夜增添了一抹鲜亮。那么,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呢?

萤火虫会发光是因为它们特殊的生理结构,萤火虫身体的腹部末端内充满许多含磷的发光质及发光酵素。因此,这些含磷的发光质及发光酵素会在萤火虫腹部发出一闪一闪的微弱亮光,让萤火虫看起来像一只小灯泡。

萤火虫发出的亮光,不单只是为了照明,主要是为了发信号,而且每种用途发出的信号都是不同的。可以说这是萤火虫的语言,就像人类的sos代码一样。比如求偶、警戒、诱捕以及和同类之间的沟通,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交流的。

萤火虫成虫依种类不同,活动的时间也有差异,白天和夜晚各有日行性和夜行性的种类,夜间活动的种类出现的时间,由18点至清晨3点、4点都有。一般说来,多数种类是在日落后开始活动,而且大多在晚上20点、21点停止活动。萤火虫幼虫在夜晚出现的时间大抵和成虫相仿,但它们却可以整夜活动。


萤火虫发的光为何忽暗忽明

导语:夏天炎热的山林里,我们总是能看到萤火虫的身影,它们带着黄色的,忽暗忽明的光,穿梭在静谧的树林间,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不过,很多人就好奇了,到底萤火虫发的光为什么忽暗忽明?你知道萤火虫的光为什么一会儿亮一会儿暗吗?一起来了解。

萤火虫发的光为什么忽暗忽明

萤火虫发的光忽暗忽明

氧气供应不稳定。萤火虫通过气管输送氧气,当气管输送的氧气充足时,那么荧光强,当氧气减少之后,荧光就会变弱,甚至完全熄灭,萤火虫体内的特殊物质能够发生作用,使得再生发光。

发光原理:

萤火虫的发光是生物发光的一种。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萤火虫有专门的发光细胞,在发光细胞中有两类化学物质,一类被称作萤光素(在萤火虫中的称为萤火虫萤光素(Firefly luciferin)),另一类被称为荧光素酶。荧光素能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并与氧气发生反应,反应中产生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当氧化荧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光子。

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只有极少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为95%,甲虫也因此而不会过热灼伤。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办法制造出如此高效的光源。

在虫的腹部下部有着很多白色斑块。其实是它的甲壳中对光透明的部分。在内部有一块白色的膜,可以反射光。所以在日间这个部位呈现白色。

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成虫利用物种特有的闪光信号来定位并吸引异性,借此完成求偶交配及繁殖的使命,少数萤火虫成虫利用闪光信号进行捕食,还有一种作用是作为警戒信号,即当萤火虫受到刺激时会发出亮光。

发光信号组成:

萤火虫

光作为信息的载体,其中包含的信息量随光载体的修饰程度而变化闪光信号所包含的信息、闪光信号的传递、接收都是影响萤火虫两性交流的因素。闪光信号的频率、光谱、强度及这些参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可看成信号的编码。单一闪光信号包含以下参数:光谱组成、发光器的形状、闪光信号模式和光的运动。

1、发光器

发光器的形状及大小通常是萤火虫种间辨认的基础,不同萤火虫发光器的形态差异非常大(图1)。雄萤发光器一般2节,雌萤发光器1-3节,差异较大,如水栖萤火虫雄萤发光器2节,第1节发光器位于第5腹节,呈带状,第2节发光器位于第6腹节,呈节“V”字形,雌萤仅有1节发光器,带状,位于第5腹节。

2、光谱组成

萤火虫发出光的颜色是由其体内荧光素的结构及荧光素与荧光素酶相互作用的方式所决定的,萤光光谱具有种特异性,不同种类萤火虫的光谱不同。大多数萤火虫发出黄绿色萤光,夜晚中黄绿光所包含的信息容易被同种萤火虫所接收。在信号传递中,黄绿光能尽量减少损耗从而提高信号接收的效率即信噪比。

萤火虫

3、光的运动

至今还未发现光的运动参与信息的编码,但在非生物发光的动物中,无论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姿势是在行为接触中最为重要和最为直接的视觉信号。萤火虫雄萤通常在空中飞行,发出种特异性闪光进行求偶,其发光轨迹具有种特异性。雌萤并非根据雄萤的单个闪光脉冲进行种及性别的辨认,而是辨认雄萤飞行时发出的闪光信号序列及闪光轨迹。

4、闪光信号模式(Flash signal pattern)

萤火虫的闪光模式包含了许多子参数,如雄萤特异性闪光模式、雄萤特异性闪光间隔、雌萤回应时间和雌萤闪光时间不同萤火虫的闪光信号差异非常大,同种萤火虫不同行为具有不同的闪光信号,研究发现只有在雄萤闪光2s时发出一个模拟的回应闪光,才能引诱到雌萤。Photiuus scintillans的雌萤只对间隔为0.13-0.16的闪光做出回应,而对间隔为0.20-0.34的闪光并不回应。


萤火虫发的光为何忽暗忽明

导语:夏天炎热的山林里,我们总是能看到萤火虫的身影,它们带着黄色的,忽暗忽明的光,穿梭在静谧的树林间,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不过,很多人就好奇了,到底萤火虫发的光为什么忽暗忽明?你知道萤火虫的光为什么一会儿亮一会儿暗吗?一起来了解。

萤火虫发的光为什么忽暗忽明

萤火虫发的光忽暗忽明

氧气供应不稳定。萤火虫通过气管输送氧气,当气管输送的氧气充足时,那么荧光强,当氧气减少之后,荧光就会变弱,甚至完全熄灭,萤火虫体内的特殊物质能够发生作用,使得再生发光。

发光原理:

萤火虫的发光是生物发光的一种。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萤火虫有专门的发光细胞,在发光细胞中有两类化学物质,一类被称作萤光素(在萤火虫中的称为萤火虫萤光素(Firefly luciferin)),另一类被称为荧光素酶。荧光素能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并与氧气发生反应,反应中产生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当氧化荧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光子。

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只有极少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为95%,甲虫也因此而不会过热灼伤。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办法制造出如此高效的光源。

在虫的腹部下部有着很多白色斑块。其实是它的甲壳中对光透明的部分。在内部有一块白色的膜,可以反射光。所以在日间这个部位呈现白色。

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成虫利用物种特有的闪光信号来定位并吸引异性,借此完成求偶交配及繁殖的使命,少数萤火虫成虫利用闪光信号进行捕食,还有一种作用是作为警戒信号,即当萤火虫受到刺激时会发出亮光。

发光信号组成:

萤火虫

光作为信息的载体,其中包含的信息量随光载体的修饰程度而变化闪光信号所包含的信息、闪光信号的传递、接收都是影响萤火虫两性交流的因素。闪光信号的频率、光谱、强度及这些参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可看成信号的编码。单一闪光信号包含以下参数:光谱组成、发光器的形状、闪光信号模式和光的运动。

1、发光器

发光器的形状及大小通常是萤火虫种间辨认的基础,不同萤火虫发光器的形态差异非常大(图1)。雄萤发光器一般2节,雌萤发光器1-3节,差异较大,如水栖萤火虫雄萤发光器2节,第1节发光器位于第5腹节,呈带状,第2节发光器位于第6腹节,呈节“V”字形,雌萤仅有1节发光器,带状,位于第5腹节。

2、光谱组成

萤火虫发出光的颜色是由其体内荧光素的结构及荧光素与荧光素酶相互作用的方式所决定的,萤光光谱具有种特异性,不同种类萤火虫的光谱不同。大多数萤火虫发出黄绿色萤光,夜晚中黄绿光所包含的信息容易被同种萤火虫所接收。在信号传递中,黄绿光能尽量减少损耗从而提高信号接收的效率即信噪比。

萤火虫

3、光的运动

至今还未发现光的运动参与信息的编码,但在非生物发光的动物中,无论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姿势是在行为接触中最为重要和最为直接的视觉信号。萤火虫雄萤通常在空中飞行,发出种特异性闪光进行求偶,其发光轨迹具有种特异性。雌萤并非根据雄萤的单个闪光脉冲进行种及性别的辨认,而是辨认雄萤飞行时发出的闪光信号序列及闪光轨迹。

4、闪光信号模式(Flash signal pattern)

萤火虫的闪光模式包含了许多子参数,如雄萤特异性闪光模式、雄萤特异性闪光间隔、雌萤回应时间和雌萤闪光时间不同萤火虫的闪光信号差异非常大,同种萤火虫不同行为具有不同的闪光信号,研究发现只有在雄萤闪光2s时发出一个模拟的回应闪光,才能引诱到雌萤。Photiuus scintillans的雌萤只对间隔为0.13-0.16的闪光做出回应,而对间隔为0.20-0.34的闪光并不回应。


萤火虫吃什么

萤火虫一般指萤科,别称“火焰虫”,属于花萤总科的一科,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萤火虫是肉食性动物,一般捕食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和蚯蚓等环节动物。萤火虫喜欢生活在水边或湿润的环境,通常在夜间活动。

萤火虫的卵、幼虫、蛹、成虫均能发光,萤火虫幼虫的发光被认为具有警戒、恫吓天敌的作用,而成虫发光主要是为了种族辨认、求偶及诱捕,发光时间一般只维持2至3小时。萤火虫成虫寿命很短,一般只有5至15天。

萤科昆虫的通称,全世界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根据中国几位专家的统计现发现的种类约有100余种,再加上未发现的种类,总共有150多种。

夜间要发光,可分为水生类和陆生类两种。体型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体内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反应后生成的黄绿色荧光。


萤火虫发光发热吗

萤火虫的光是冷光。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光源来自体内的化学物质,这种光虽然亮但没有热量。萤火虫又名夜光、景天、如熠燿、夜照、流萤、宵烛、耀夜等,属鞘翅目萤科,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荧光,故名为萤火虫。这种尾部能发光的昆虫,约有近2000种,我国较常见的有黑萤、姬红萤、窗胸萤等几种。

萤科昆虫的通称,全世界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根据中国几位专家的统计现发现的种类约有100余种,再加上未发现的种类,总共有150多种。夜间要发光,可分为水生类和陆生类两种。

萤火虫体型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体内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反应后生成的黄绿色荧光。

萤火虫的发光是生物发光的一种。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萤火虫有专门的发光细胞,在发光细胞中有两类化学物质,一类被称作萤光素,另一类被称为荧光素酶。


萤火虫在哪里可以看到

夜幕降临时,漫天飞舞的流萤,让人宛如置身梦幻的童话世界里,萤火虫可以说是每个人心中一个美好的回忆了。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萤火虫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了,而且研究表明城市里有90%的小孩没见过萤火虫,那萤火虫去哪里了呢,那萤火虫在哪里可以看到呢?往下面看吧。

在山东沂水县有这么一处地下暗湖岩溶洞,这有一大片萤火虫生活在这里,每当夜晚降临时,萤火虫布满在洞顶上犹如空中闪烁的星星一样,形成了神秘的萤火虫世界,奇妙的景观还堪称亚洲第一。

四川的天台山特色不只是自然原始的峰林景观,这里还有“夜赏流萤”这项活动,还是亚洲最大的萤火虫基地呢,每年的五一前后是最佳欣赏萤火虫的时刻,在这山间里你可以看到萤火虫幻化成的一片璀璨星空的美景,梦幻又让人心醉不已。

在西双版纳的热带植物园里也有着这么一群梦幻感十足的萤火虫,在没有雨的夏夜中它就会出现,这时夜幕下丛林中满是一闪一闪的萤火虫,像挂了千万盏灯一样照亮着大地,而且随着生态的改善,这里的萤火虫没有减少,反倒增加了不少,有机会可以前来体验下哦。

想必大家通过小编的介绍也知道国内哪些地方可以看到萤火虫了吧,现在正是夏日时节,还不抓紧这个机会,去看一波萤火虫,吹着凉凉的夜风,听着虫鸣,看着一闪一闪的萤火虫,让这一片璀璨的星光把你带入萤舞的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