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尽头

2021/9/26 13:08:28
万年历日历:尽头知识
尽头知识
世界的尽头—西藏曲登尼玛冰川

喜马拉雅北坡的深处有很多冰川,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岗巴县的曲登尼玛冰川,去年秋天有幸深度去探索了一次,其实这里也是“西藏神水”矿泉水的水源地。大概位于岗巴县至定日县40KM的途中岔道往喜马拉雅山脉方向。来源中国国家地理胡澍

照的岗巴古堡,当年王建军老师应该也是爬到古堡后面的这个山头拍下了那张古堡,今天有幸于此看壮美的喜马拉雅北坡日落。

第二天上午,从岗巴出发赶到冰川前面的曲登尼玛寺跟前,看着雪山,村落,我相信只有坚持信仰才能让他们在这种地方生存下来。

走到村子之后开始徒步,安静得一个人也没有,我们决定沿着冰川湖尽量走到冰川跟前。

湖边前的玛尼堆告诉我们这里还是有朝圣藏族活动的痕迹,如果没有玛尼堆,会让人以为走到了世界的尽头。

曲登尼玛,汉语意思是“金刚石太阳神塔”的意思,湖边风华的岩石真像神塔一般守护着这一方圣水。

多吉曲登尼玛冰川

冰川全景


长城尽头在哪个海

长城尽头在渤海。山海关长城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处,属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境内。老龙头长城是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有“中华之魂”的盛誉。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坐落在渤海北岸,交通十分便利。到达山海关可以选择乘坐火车、客车或者自驾等多种方式。

关城长城是山海关长城的中部区段,全长7138米,其主线即关城东垣长1378米;附线即关城西、北、南垣共长3418米,东罗城垣长1519米,瓮城城垣长823米。

老龙头长城位于山海关以南4公里处,北连长城,南入渤海,是明万里长城东端的起点。老龙头长城由入海石城、靖虏一号敌台、王爱二号敌台、南海口关、澄海楼、宁海楼、宁海城及滨海城墙等部分组成,始建于1381年。

南翼长城是老龙头长城与关城长城连结的纽带,南翼长城沿线的重点防御设施分四部分:城台、铁门关及围城、南翼城、南水关及护城河。


长城的尽头在哪里

长城的尽头在山海关的老龙头。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这15个省区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

长城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等结构;在沙漠中还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在今甘肃玉门关、阳关和新疆境内还保存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这种长城的遗迹。随着社会生产力进步,制砖技术不断发展,明代砖制品产量大增,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


世界尽头、无人居住的南极究竟是什么样的

《蓝色星球2》在2017年强势回归之后,小编跟随着导演的镜头,进行着一次次紧张激烈的探险,奔向我们地球上面积最广阔,但又知之甚少的海洋。在长达5年的拍摄过程中,BBC拜访了39个国家,足迹遍布全球五大洋几乎所有的海域。

而这其中,最让小编感慨的就是,以“万年”为最小计数单位的南极冰盖之下,竟然藏着一个缤纷的海洋世界。你大概会想象自己是生活在那里的一条鱼,在大自然的法则之下,或悠然自得、或小心翼翼的生存着。

但南极这片古老的土地,它不属于任何国家,任何人都可以前往,却没有一位常驻居民。被冰雪加冕的南极大陆,那个看似可望不可及的世界尽头,无数次出现在梦里,此生一定要去一次。

飞猪旅行记录了2000个人去南极的真实体验,一路向南,极之所至,那里包揽了你所有的想象之中和意料之外,那个真切的南极,就在远方,有人已经开启,也等着你的到来。

穿越德雷克海峡

德雷克海峡是世界各地到南极洲的重要通道,被称之为“魔鬼西风带”,海峡中常常有狂风巨浪,有时浪高可达一二十米,从南极滑落下来的冰山,也常常漂浮在海峡中。想要看到南极的美景,便要经过这惊涛骇浪的考验。

登录长城站

当你跨越了千山万水,到达了这片梦中的土地时,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长城站飘扬,定会被此时此景感动到流泪,这大概是来自祖国的一种归属感吧。

触摸万年冰川

晶莹的万年冰川散发着幽兰的光,乘上皮划艇,慢慢的靠近它们,伸出双手去轻轻触碰,恍惚间能将人带入一种神秘的境地。

雪地徒步,放空自己

城市的快节奏,在你不知不觉中已经吞噬了你大多数的思考时间,用一场雪地徒步给自己的节奏降降速,用片刻的宁静思考未来,整装再出发。

软萌的小动物

和软萌的企鹅、海豹、座头鲸才是这片极地的主人,作为客人的我们,除了美好的记忆,什么都不应该留下,什么都不应该带走。

乘皮划艇遨游

望着周围茫茫的冰川,漂泊在海洋中的我们何尝不是这沧海中的一栗,唯有将心胸扩展的如这海洋一般,能撑起小船,更能撑起游轮。

望着冰川海洋发呆

有一种惬意,叫静静地望着,就很美。冰川随着船舶移动,不知不觉中,守候一场日落,看它染红了目之所及的一切,心都随之平静了下来。

当你在写PPT时,南乔治亚岛的帝企鹅正跃出水面;当你看报表时,浮冰区的罗斯海豹在慵懒地享受阳光。

当你挤进地铁时,黑板须鲸的巨大尾巴凌空划下完美弧线;当你在会议争论不休时,万年白雪和幽蓝冰川正折射出神奇光芒。

当你还在感概南极的美景的时候,有人已经出发了。


长城尽头为何在海里

长城尽头在海里是为了避免敌人通过从长城的侧面进攻。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着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6]。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的城墙是这一防御工程中的主体部分。它建于高山峻岭或平原险阻之处,根据地形和防御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处修筑得十分高大坚固,而在高山险处则较为低矮狭窄,以节约人力和费用,甚至一些最为陡峻之处无法修筑的地方便采取了“山险墙”和“噼山墙”的办法,在居庸关、八达岭和河北、山西、甘肃等地区的长城城墙,一般平均高约7、8米,底部厚约6、7米,墙顶宽约4、5米。

在城墙顶上,内侧设宇墙,高1米余,以防巡逻士兵跌落,外侧一面设垛口墙,高2米左右,垛口墙的上部设有望口,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以观看敌情和射击、滚放擂石之用。有的重要城墙顶上,还建有层层障墙,以抵抗万一登上城墙的敌人。到了明代中期,抗倭名将戚继光调任蓟镇总兵时,对长城的防御工事作了重大的改进,在城墙顶上设置了敌楼或敌台,以住宿巡逻士兵和储存武器粮袜,使长城的防御功能极大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