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伏天计算方法
三伏天计算方法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来确定的。每年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叫做“三伏”。“庚”就是十天干中的“庚”,庚与庚相隔是10天,初伏到中伏的时间固定是10天。中伏到末伏的时间,由于末伏日期是定在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所以相隔的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前有四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时间间隔为10天;夏至到立秋之前有五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时间间隔为20天。
2021年三伏天具体时间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10天)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 (20天)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10天)
今年夏至的交节时间是6月21日,我们翻看日历可以查到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是在6月26日,是“庚戌日”。我们再往后数两轮“庚日”也就往后数20天就是第三个“庚日”了,是7月16日,为“庚午日”,就是今年入伏的第一天。
中伏是从夏至开始数,数到第四个“庚日”就是中伏的头一天了。我们数一下,能够看到7月26日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也就是中伏的头一天。因为,今年夏至到立秋节气之间有两个“庚日”,所以,夏至后的第五个庚日是在8月5日,为“庚寅日”。
末伏是从立秋节气开始第一个“庚日”开始算的,今年的立秋交节时间为8月7日,我们往后数一下,从立秋开始数,第一个“庚日”是8月15日,那天是“庚寅日”,再往后数10天,也就是8月24日,是三伏天的最后一天,过来这天就正式出伏了。
总之,从立夏开始到立秋节气之间共有5个“庚日”,分别是庚戌日、庚申日、庚午日、庚辰日和庚寅日。因为,初伏和末伏的时间是固定的,所以,今年中伏还是20天,整个三伏天总共要持续40天,是个加长版的三伏天,夏天会很热。
三伏天,吃什么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记的就是:三伏天,吃什么?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
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具体到吃什么,主要掌握四个要点:多酸多甘、补气去火、新鲜干净、补水养生。
三伏饮食—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三伏饮食—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
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
三伏饮食—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
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三伏饮食—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